首页 > 财经频道 > > 正文
新浪财经

Lgmi:铁矿石拐点论有害无益

2011年06月23日 16:34 来源:新浪财经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 陈克新

  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年之内,铁矿石市场会出现由牛转熊的重大拐点。也就是说,“风水轮流转”,目前供应紧张的铁矿石市场,几年之后将会供大于求,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格局转变,届时铁矿石价格亦相应暴跌。

  当然,中国作为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与进口国,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值得欢迎与期待的,但能否真正实现,却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实际上,这种“拐点论”有害无益。既不符合未来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还会对对现阶段中国铁矿石的境外并购,以及国内铁矿开发产生很大误导,抑制其投资活动,导致未来铁矿石供求关系更为紧张。

  一、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铁矿石供求关系偏紧

  实际上,供应偏紧——才是今后全球范围内铁矿石供求关系常态。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一些临时性因素,所导致的阶段性供应过剩,撼动不了这个长期大局。

  首先是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导致了对铁矿石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据有关资料,世界人口将在2011年结束前突破70亿整数关口。世界人口由60亿增长到70亿,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人们很快就会见到80亿人口。如此庞大并且不断增长的人口规模,对于全球范围内钢铁及其铁矿石需求增长的持续推动是不言而喻的。

  在世界人口总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表现为全球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表现为现代住宅、汽车、家电、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超大规模发展,都使得同样GDP下的钢铁及铁矿石需求强度明显提高。以中国为例,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已经达到6.27亿吨,目前粗钢产能超过8亿吨。预计2011年中国全口径粗钢需求量(含出口,下同)将向7亿吨靠拢,或者超过7亿吨。预计今年10年内,中国粗钢需求量峰值将会达到9亿吨,甚至逼近10亿吨关口,并且其粗钢峰值会持续较长一段时期,远远超出欧美国家的需求峰值平台,由此引发对于铁矿石的巨大需求。

  其次是中国铁矿石需求增长平缓后,将出现另外多个需求大国。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仅局限于中国,必须具有全球视角。虽然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后,中国自身铁矿石产量增加,金属蓄积量增多,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会有所降低,但也并不意味着全球铁矿石供求关系因此转向宽松,出现大面积过剩。必须看到,另一些人口大国——印度、巴西等国经济亦在崛起。随着印度、巴西等其它人口大国的“两化”进程加快,其铁矿石需求量也将越来愈多。有观点认为,今后5年之内印度钢铁需求将增长1—2倍,实际上增长速度有可能更快。这种数量的增加,不仅完全抵消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减少部分,而且还会超出。届时世界范围内的铁矿石需求量只会增多,而且是较大幅度的增加。

  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显著提高了钢铁及其铁矿石需求,为此印度开始对于本国铁矿石出口逐步收紧。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印度一定会从当今世界最大的现货铁矿石供应国,转变为重要的净进口大国。届时,国际市场中国铁矿石采购,势必遭遇印度的激烈竞争。除此而外,也会面临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竞争,其竞争力度,也会大大超过现阶段的日本钢铁企业。

  最后,世界矿业巨头的高度垄断地位,使得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出现。现阶段全球最重要的优质铁矿石资源,大多掌握在几家世界矿业巨头手中。据有关资料,“两拓”与“淡水河谷”目前掌控着70%左右的铁矿石世界贸易量。即便今后数年、十数年后,这一局面也难以发生重大变化。凭借其高度垄断地位,以及对于市场大局的深入研究、准确判断,世界矿业巨头们完全有能力调节铁矿石开采与生产节奏,控制产能释放,避免长久性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

  二、供求关系之外,还有三大动力支撑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

  应该说,包括铁矿石、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低价时代早已结束,一去不复返了。抛开偏紧的供求关系常态不谈,另外还存在三大力量,支撑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避免了持续性深幅跌落局面出现。

  一是生产成本有增无减。世界铁矿的开采历史,实际上是“先易后难”的历史。也就是说,先开采成本低的矿藏,后开采成本高的矿藏。随着大量矿藏的被逐步开发,以及需求量的逐步增加,那些埋藏浅、易开采、品位高、质量好的矿藏所占比重下降,更多地转向恶劣开采条件下的矿藏。同时,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资源税与环境保护费用的不断攀升,也使得铁矿石的开采成本相应提高。受其影响,铁矿石销售价格重新回到以往的历史低位已无可能,即便是暂时性产能过剩也将如此。

  对于国内矿企而言,格外值得注意的是,铁矿石开采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的能源费用、人工费用今后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提高。比如,近期国务院已经批准发改委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报告。随着能源产品价格的逐步理顺,过去被人为压低的电力、成品油、煤炭价格将会逐步提高,回归合理水平,进而增加国内铁矿石生产与物流成本。相对境外矿山同行而言,这是一块迟到滞后体现的成本。

  二是美元与“商品货币”汇率的双向推动。已经占据国民收入很大比例的天文数字债务与财政赤字,以及借此获取更多战略利益的美国政府的“乐见美元贬值”方针,构造了美元长期贬值基础。另一方面,美元信任危机,导致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大量增持未受财政危机、债务危机冲击的加元、澳元、雷亚尔、新西兰元等“商品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占比正在逐步提高。受其影响,上述“商品货币”势必进一步升值,进而双向推高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至少使其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三是世界各国资源税提高趋势。矿山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所获取的巨额利润,使得资源国家政府普遍意识到,必须将铁矿石开采利润的很大部分用于本国的国计民生,为此出现了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越南等国普遍提高资源税行为。其中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税提高至30%,越南提高至40%。目前国内资源税改革正在试点,预计今后会普遍实施。国内外资源税的普遍提高,也会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

  综上所述,目前的铁矿石市场拐点论很可能会与未来事实大相径庭。

  三、“市场拐点论”严重抑制现阶段铁矿石投资活动

  对于中国而言,鼓励世界范围内铁矿石投资行为,不断增强铁矿石供应能力,尤其是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对于改善铁矿石供求格局,增强中国铁矿石议价能力,扭转价格过多超出成本的严重“溢价”局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按照铁矿石“市场拐点论”,数年之后铁矿石严重过剩,价格急剧暴跌,如果被盲目相信,势必吓退众多铁矿石投资,尤其是国内高成本铁矿投资,导致今后铁矿石供应局面的更为紧张。对于中国这是极为不利的。

  这是因为,铁矿石从勘探到开采,是一个耗费大量资金的长期过程,最终需要从矿石销售中获得回报。且不说矿藏勘探的风险,仅仅从建设矿山、投产到完全达产,一般需要5-8年时间。如果数年之后,真像“市场拐点论”所言,全球铁矿石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暴跌,矿山企业一派萧条。届时,世界矿业巨头们完全可以凭借其垄断优势与低成本优势,对于后来的铁矿石企业进行低价倾销竞争,使其血本无归。在这种情况下,今天还有谁敢于进行铁矿石巨额投资,敢于进行境外并购与国内铁矿石开发呢?

  由此可见,目前一些人的铁矿石“市场拐点论”,数年之后铁矿石严重过剩,价格急剧暴跌的预测,不仅唬不住对于未来趋势深入研究与理性分析的世界矿业巨头,反而会把国内投资者吓退,为世界矿业巨头“清理门户”,减少未来的潜在竞争者,进而加大中国铁矿石的进口依赖程度。这是中国利益大局所不愿见到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