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 正文
新浪财经

王一新:投资农业风险和机遇并存

2011年06月26日 10:23 来源:新浪财经

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新(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新(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6月25日-27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1(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价值成长与理性繁荣”。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一新。

  王一新:大家上午好,上周刚刚来的成都,今天又来了,一是因为葛红林市长的热情邀请,再一个是成都这座城市确实太有吸引力了,更何况还有老朋友在这里当市长。

  我今天要谈的话题也是关于农业的话题,今天我要感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在今天这个年会上给农业和农业话题足够的舞台。吃饭的问题是一个刚性的问题,不管哪一个人上至国家主席下到平民百姓都想吃上健康安全的饭,但是怎么样保证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呢?这个问题是当前正困扰我们国家上上下下每一个人的核心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只有彻底的改变目前我们国家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方式,彻底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大农业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路,只有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才可能用工业化的理念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工业化的复制,这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

  我们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实行了家庭长期承包制,土地分到农民一家一户手中,应该说这项改革极大的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在短时间之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其实当时我们实行这项政策的时候有三个特点:

  第一、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们农村农民种的粮食或者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

  第二、商品交换比例比较低。

  第三、当时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对质量要求不高。

  到了今天我们的要求高了,商品交换率高了,所以食品的质量问题迅速暴露出来,这就是大家为天天看报纸,今天我们吃的蔬菜出了问题,明天我们吃的甲鱼是吃避孕药的,我们喝的药里面有三聚氰氨,我们吃的肉里面有瘦肉精,大家天天生活在一种忐忑不安之中,怎么样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组建大型的巨无霸型的农业集团,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且要组建巨无霸型的农业企业,首先要解决中国农业的土地集约化问题,要解决土地集约化问题我们遇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障碍,那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家庭长期承包。但是这么大的政策风险谁敢去冒呢?我想现在谁也不敢去碰这件事情,因为老人家说过,长期承包,坚持不动摇。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又有一个大的政策在这里放着怎么办?所以我们说能不能不违背这个大政策的情况下寻找到一条出路,我有这么一个想法和建议。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前,我想一起回顾一下当年的人民公社,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朋友可能都对当年的人民公社有印象,当年毛主席老人家做人民公社的时候,我想他的愿望也是非常好的,他想用人民公社的这种方式迅速提高中国农村的劳动生产力,迅速提高劳动效率,迅速改善人民的生活。但问题是后来走偏了,后来因为极左,我们的人民公社变成了一个与政治挂帅的基层组织,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我们人民公社没有走偏,如果当时不是以政治挂帅,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土地规模化的背景下我们有今天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一个很好的激励农民的激励机制,那么我们今天的农村生产力绝对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水平。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反思,所以我的建议和想法是,有没有可能在我们今天的农村,以村为单位,以乡为单位,或者慢慢的以县为单位,由行政令为主导,把一家一户农民手中的土地,让农民成为股东联合起来组建成农业公司,把它形成规模,每个村有一个农业公司,每个乡有一个农业公司,然后慢慢的再进行整合,不断地把它扩大,这些农业公司组建起来之后,农民成为了股东。我们一方面可以以这些农业公司为主导去请来职业经理人帮我们经营规模化的土地,也可以通过引入外来资本对我们的土地,对我们农业公司进行整合,这样实现不断做大,慢慢形成若干巨无霸型的农业集团,可以一个省培育一两个,慢慢培养出若干个,把我们国家的主要粮食产品,肉蛋禽菜成为生产的主力,鼓励这些大型农业集团做到营销的末端,使他们成为中国农产品供应的主体,这样做之后我们农民一方面成为了股东,他们的收入可以提高,他可以分享投资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农民经过培训以后可以根据专业化分工,在这些农业公司里从事某一个专业,而且他们可以享受公司的福利待遇,这样一来,这也为中国未来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打下基础,彻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大家可能会问这个想法是不是一个幻想呢?有没有可能实现?因为我是一直在农业战线工作,既是企业,本人也是官员,平时对这个问题还是想的比较多,我认为这件事情只要我们国家下决心,还是非常现实的一条途径。首先是我们国家的不少地方现在已经在这个方面作出了大量的有效的探索,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刘永好董事长他刚才介绍情况的时候,他的集团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我上周来成都彭州学习城乡统筹的时候,发现成都彭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很多的乡镇,当地的农民自发把他们的土地形成规模,聘请职业经理人帮助他们经营,农业的附加值大家提高。在浙江沿海大量的农业合作社迅速兴起,拥有了大量的实践,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以我们海南农垦为例子,中国的农垦系统是一个很特殊系统,中国农垦系统占了中国国土面积的3.8%,占了中国人口总收入的1%,比如说新疆建设兵团是中国第一大兵团,是中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农垦黑龙江农垦,有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它一个农垦生产的粮食可以够四个直辖市全军武警部队一年的粮食。我所在的海南农垦有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海南岛总面积的1/4,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我们生产的橡胶占到中国生产橡胶的一半以上,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上都比农民自己生产的高很多。黑龙江种的粮食更是一绝,它全部是标准化,因为有了规模化才有了标准化,黑龙江粮食每一亩地的收成可以做到收获的时候不差一斤,这就是标准化农业的好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农垦系统不管是我们这些职工住在多么偏远的山区,或者住在边境地区,他们都是城镇户口,他们都有社保系统,城镇的社保系统,拿的是工资,说的通俗一点他们干的是农民的活,拿的是企业的工资,享受的是城镇的福利系统。这样的一个待遇那不正是中国农民需要的吗?所以我想农垦这样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给职工带来的这些东西,也许正是中国农民的未来。

  所以,如果能够把我们中国农村的土地通过规模化以后,逐步走到类似于农垦这样的大规模的农业企业集团这样的体制上来,或者说像刚才刘总讲的整合出更多的土地交给新希望这样的集团,而不是到国外找资源,这样中国的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的问题就会有重大的突破。

  记得有一位中央领导曾经在有一次会上讲过,说我们国家的中央企业,特别是排在前50几位的企业,不是石油就是钢铁,要不就是电力,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企业。这在一个农业大国是非常不正常的一件事。他说他感到很有压力,我想这位领导还是看的很深,看的很远。说到这个话题我想顺便插播一个小广告,说到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为了在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方面能够做出一些探索,我们海南农垦把一家一户职工家庭农场手里的土地通过各种方式整合起来,大概整合了几十万亩土地,准备在7月15日到16日在北京农展馆进行推荐,希望引入高端投资者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农业,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到时候可以去看一看。

  借这个机会,我想发出一点呼吁,我觉得我们国家是到了要下功夫,真正的,彻底的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问题的时候了,如果还任由我们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方式,继续占据我们社会的主导,而不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也很难得到改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除了三聚氰氨和瘦肉精之外还有很多新的东西找到我们,为此我呼吁:

  第一、我们的国家层面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主动修订我们的土地制度,至少允许进行试验和探索,由基层政权牵头整合土地资源,为规模化、标准化打下基础。想想当年的安徽小庄村把集体土地分到一家一户,如果我们可以把一家一户的土地再次集中起来形成规模,这种探索应该比当年的政治环境好很多。

  第二、国家和企业界应该联合起来一起探索农业企业的健康盈利模式,采用组合的政策鼓励企业和投资界整合分散的土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这个盈利模式非常重要,如果大家不赚钱,谁去投资农业?现在农业的风险确实太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是一个方面,刚才刘总讲了如果有一点一点瑕疵可能就当“烈士”了。

  第三、农业保险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问题,我在农业领域这几年一直有一个憋在心里不吐不快的感觉,我们国家对农产品的价格太敏感了,农产品涨一点价有什么问题?我们天天喊着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调,在这里我想说我也做过一些比较,我们最近的猪肉价格涨的很高,但是和日本、韩国、香港的猪肉价格相比不高,人家比咱们还要高。如果农产品涨点价的话,受益的是广大的农民,而我们在座的企业界和投资界朋友,如果每个月因农产品的涨价多花两百块钱肯定影响不了你的生活质量,除了贫困的家庭,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补贴。我认为我们国家已经长期剥削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的定式,现在很难改变的了。我们的政府官员是城里人,我们的研究人员是城里人,我们的企业家是城里人,包括我们的媒体也是城里人,所以大家说的话都是城里人的话,有的时候关心一下三农也不是真正意义站在农民角度想问题,而是带着一种有一点怜惜的感觉,如果农产品价格合理,我想在我们城市的餐桌上不会每天有那么多浪费的饭菜,一块钱一碗米饭谁会浪费?所以我们有时候对这个话题不吐不快,如果有一个健康的农产品价格,我觉得对我们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将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最后一点,我们的企业家和投资者要进入农业领域,一定要有创造力,为什么讲要有创造力呢?如果你要进入农业领域,你不能和农民一样,如果你最后创造的价值和农民一家一户创造的价值是一样的,你这个是没有意义的,你一定要发挥出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出来,让农民入股以后得到自己种植得到那一部分之外,还要得到增值以后的价值,这样我们这种方式就可以推的比较快。

  总体来讲,投资农业我觉得风险和机遇是存在的,从目前来看投资农业的风险确实比较大。但是同时大家想一想,在城市里大家的竞争是何等激烈,就是在农村风险大,所以那个地方管理和科技相对比较薄弱,你竞争起来就容易一些。所以投资农业应该说是正当时。

  我讲一个小笑话,因为这是在四川开会,四川是酒乡,昨天晚上算是做了一个梦吧,因为跟粮食有关系,所以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法国人把葡萄做成了葡萄酒,贴上标签说这是拉斐这是什么,几万块钱卖到中国来,在座的各位都争前恐後抢着把它喝了。我们中国的粮食,我们四川是产酒的,三斤粮食一斤酒,也就是十块钱的样子,像我们的国窖、郎酒、剑南春、舍得都是我们四川的名酒,如果我们有办法让洋人都喜欢喝中国的白酒,那么中国农业的附加值不就一下子高起来了吗?我是因为觉得这个话题和创造力有关系,所以把我的梦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