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 正文
新浪财经

21世纪社会创新沙龙北京站成功举办

2011年07月28日 15:42 来源:新浪财经

21世纪社会创新沙龙北京站成功举办 21世纪社会创新沙龙北京站成功举办

  4月15日,“21世纪社会创新沙龙”系列活动首站在北京举行。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来自媒体、NGO、企业和学界的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关于社会创新的话题。本次沙龙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北京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以及其他各行业关注社会创新发展的人士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在会上,各位嘉宾就社会创新在中国的路径探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认为,社会创新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潮流,社会创新本质是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和财富组合,建立一种新的财富放大聚集的方程式,把少量的、比较小的资源和财富带入到这个方程式里头,在方程式的右边得出一个非常大的得数,也就是社会影响。

  随后,俞可平主任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由政府系统、企业家和公民组成的新的社会结构已经形成,社会创新是政府、企业、公民三方面合作的平台,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在社会创新中应承担重要责任,新型社会形式在社会创新中具有特殊作用,同时,目前中外社会创新的领域都已日益扩宽及网络化。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表示社会企业家一定要具有一种极高的价值认同,它的一种极高的天分和市场的感觉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境界。社会企业不是现在的企业,是未来的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叫社会复合主体,跨域合作,政府、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三方建立的一种复合体。在谈社会创新之前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宏观环境和制度环境。经济改革向社会改革时代转型,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政府现在掌握着太多的权利,太多的资源,太多的制度。社会改革如果不从体制上,实际还是个体制的改革。

  北京富平学校校长沈东曙表示商业要赚钱和NGO要慈善之间没有矛盾。现在的状态是需要做很多制度性的探索,社会企业家就是在缝隙当中去改变整个行业,改变整个标准。我们希望定义和规制少一点,更多的是重视生长和演变。我们目前所做的社会企业,一是提供所谓有耐心的资本,二是提供比较好的治理和能源激励的方案,三是提供成本社会化和效益规模化的服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为它动员很多志愿者,为它创造很多的社会资本,同时帮它通过政府和政策扩大效应。创新都是逼出来的。

  中央编译局社会创新研究室主任周红云提出:中国政府在社会创新中间所起到的作用,是与国外不同的一个方面。要讨论社会创新的东西,应该是三个部门交叉融合,三个圈交叉的部分才是我们社会创新要谈的这个领域。社会创新强调包容性和弱势群体的参与。社会创新,就是要以一个创新的方式来利用和开发一些已有的资源,或者是一些新的资源来达到要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满足一个社会需求。其实穷人也是一个财富,不只是一个可以施舍,慈善或捐赠就能够满足的群体。同时,社会创新还强调一种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社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推广的,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人群。

  兴业银行小企业部总经理助理林欢认为,对于商业银行的社会践行,可以从其自身的担当和社会服务创新来理解。我们在社会创新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新经营理念,二是来扩大社会创新组织的合作,三是通过金融创新来服务社会创新。我们在社会创新方面的探索。比如说我们引入赤道原则,在内外管理措施、信贷流程上来落实一系列的管理要求,以社会创新的形式来践行银行的社会责任,在水资源的利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还有建筑节能等方面都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用技术支持,资金管理跟项目运作,为社会创新提供商业机构应尽的支持。

  除此之外,到场的NGO代表,商业机构领袖也就自身行业和领域的社会创新实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1世纪社会创新沙龙,以“理清社会创新的理论脉络、铺建中国社会创新之叙事背景“为目的,邀请社会创新实践组织,专家学者亲身说法及讨论,共同廓清社会创新在中国的路径。同时邀约商界领袖,共同寻道社会创新的商业路径,并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基业长青。

  现代社会,国民经济的增长不再仅仅依靠纯商业机构的盈利,而是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部门如就业、健康、教育、交通等领域。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都可以做社会创新,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方式进行具有实践性和前进行的社会改变。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创新阶段,政府和商业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去完成。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