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抛储为何不能逼退糖高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9 10:20 来源: 新浪财经

  抛储为何不能逼退“糖”高宗

  一、抛储成交情况

  中国食糖网消息:8日上午9时开始的2010/2011榨季第七批国储糖竞卖于下午16:30分结束,199935.06吨(约20万吨)的挂牌总量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为高山东星光糖厂仓库的7860元/吨,最低成交价为内蒙古林西冷山糖厂仓库的7610元/吨,平均成交价7727.99元/吨,成交价再创历史新高,各交货库点竞卖情况如下:

国储糖竞卖国储糖竞卖

  来源:中国食糖网

  从各库具体的成交来看,主产区之一的广东三个仓库,均价都在7700元/吨一线,与当日现货价格差别不大,而北方仓库的价格也维持高位,可见参拍者依然看多现货市场。

  二、抛储为何不能逼退“糖”高宗

  1、7月国内销量很旺

  截至2011年7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874.1万吨,累计销糖率83.61%(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898.53万吨,销糖率83.68%),其中,销售甘蔗糖800.14万吨,销糖率82.83%(上制糖期同期销售甘蔗糖845.66万吨,销糖率83.41%),销售甜菜糖73.96万吨,销糖率88.12%(上制糖期同期销售甜菜糖52.87万吨,销糖率88.12%)。

  数据显示,本榨季7月的单月销量高达114.75万吨,在近十个榨季里属于历史高位,仅次于07/08榨季的132万吨。算上7月抛储的25万吨,那么7月的实际白糖消费为139.75万吨,创下历史高点,这也就不难理解糖价在7月出现了历史高价。

  此外,再来看看以往剩余两月的销量去年情况。如果以上榨季的水平来看,两月共销售新糖143.6万吨,这在历史上也只属于一般水平。若本榨季仍照当前的销售水平来看,目前国内库存偏紧。

  2、国内库存紧张

  我们接下来看看国内的月度库存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171.35万吨,略低于去年的175.3万吨,不过已处于近几个榨季同期的低位。上文所提,剩余的两月销量都在150万吨上下,那么本榨季末的结转库存将所剩无几,对于开榨初期来说,供给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

  3、供给不足是硬伤

  其实,本榨季国内减产和近几月原糖价格高企导致的进口不利才是不能逼退“糖”高宗的根本原因。

  从国内产量来看,仅1000万吨出头的产量要满足超过1300万吨的消费本来就非常紧张,因此重担全部压在了国储调控和进口调剂。而从上榨季就开始持续抛储以来,国储糖的数量已经大幅下滑,虽然去年通过进口来部分补库,但本榨季再次大量抛储,后期调控能力减弱也给了市场一定的空间。

  此外,另一大主要调控手段进口,在近几月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自5月初原糖触底反弹以来,期价持续走强并击穿前期高点,这使得短期内外价格倒挂的消失,同时也给国内大量进口带来一定的压力。

  两方面因素的叠加,导致了本榨季的供给不足,这才是导致“糖”高宗继续在位的硬伤。

  三、后市展望

  随着本榨季第七次抛储均价的再创新高,国内糖市期现市场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区间平台,对于本榨季剩余时段的价格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综上,笔者认为目前糖市仍然处于消费旺季,且面临榨季末低库存的影响,总体来看期价还将维持振荡上行的态势。

  上海金源期货  贺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