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股评论:125亿美元到底值不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20:17 来源: 新浪财经

    导读:MarketWatch撰稿人皮蒙泰尔(Benjamin Pimentel)撰文介绍称,谷歌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易在多数分析师看来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交易的成本却让人对谷歌使用现金的策略和未来交易的可能性产生了争论。

  以下即皮蒙泰尔的评论文章全文:

  谷歌想要吞掉摩托罗拉移动,让观察家们对于移动领域再度产生了热烈的兴趣,但是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分析师其实是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即坐拥海量现金的谷歌,他们这125亿美元花得是否聪明。

  整体而言,分析师们都相信,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MI)可以让谷歌(GOOG)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产权组合,这是他们在移动市场痛苦的专利之战中必需的东西。

  可是这交易的规模竟然相当于30亿美元收购DoubleClick的四倍,这就不免让一些分析师开始担心谷歌的现金使用策略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他们总计拥有390亿美元现金。

  “这或许还不能说是个糟糕的用处。”花旗分析师马哈尼(Mark Mahaney)在一份研究报告当中表示,“可是,对于谷歌而言,这真的就是现金的最好用处吗?……专利或许是这次交易的一个关键因素,但这也同时凸显了交易的防御色彩。”

  Collins Stewart的分析师马苏雷卡尔(Mayuresh Masurekar)则强调,这一交易看上去似乎也背离了谷歌之前强调的购并策略。

  “他们曾经说过,他们将收购那些拥有卓越的,很容易被集成到谷歌之内的技术的小公司。”他接受电话采访时解释道,“可这却是个巨大的交易。”

  他在一份研究报告当中指出,谷歌的员工总数现在已经超过1万9000人,而交易显然会让他们的规模急剧膨胀。

  他还补充道:“这必然会让人们开始考虑谷歌是否能够有效地配置……他们手中余下的现金。”

  不过,Gleacher & Co的金(Yun Kim)却觉得没有必要担心这些,他在一篇研究报告当中指出,考虑到谷歌拥有“每年至少产生6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的能力,我们认为这一购并交易不会产生多大的财务影响,也不会削弱他们进行另外一笔大规模收购的能力”。

  这位分析师写道:“在我们看来,这一交易虽然代价不菲,但是对于志在保卫自己安卓特许权的谷歌而言,却是必要的。”

  金并补充道,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一保护安卓的行动还将提起投资者的胃口,他们想要知道谷歌究竟打算怎样直接从这一软件平台当中获得利润。

  “目前,安卓并没有能够为专家公司带来任何有实质性意义的营收。”金介绍道,“考虑到为维护安卓,他们所新投入的资金力度,我们相信,投资者显然会希望看到更直接的安卓利润计划,这一计划迄今为止该公司都没有清楚地介绍过。”

  与此同时,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孟斯特(Gene Munster)则表示,这一交易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谷歌在数字化家庭市场上的地位,这显然和收购了摩托罗拉的机顶盒业务有关。

  “Google TV未能获得足够的市场吸引力,但是摩托罗拉的专业力量……或许可以帮助谷歌获得改善。”

  不过,一些分析师还是对谷歌摩托罗拉豪赌的前景忧心忡忡。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软件巨头将就此进入硬件领域。

  马哈尼就表示:“摩托罗拉的制造能力和谷歌的核心能力实在是不匹配。”

  IDC分析师德普雷特(Crawford Del Prete)也强调,谷歌正在冒疏远其他制造商的风险,哪怕他们一再强调自己的安卓系统还将对所有的硬件玩家开放,也无济于事。

  德普雷特指出:“这是条谷歌需要跨过的界线。”

  不过,他同时又说,这一购并使得谷歌获得了“在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更深度集成实验”的机会。

  这将让谷歌与竞争对手苹果(AAPL)更加势均力敌,在架构上更加匹配。

  “这是向着前述方向迈出的一步。”他分析道,“看上去,由于其他制造商的关系,他们不能走这么远,可是在我看来,他们必须获得一个整个平台层面更加富有连续性的体验,这就要求更为紧密的硬件与软件集成……这将赋予谷歌更加迅速地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要比过去我们所见的迅速得多。”

  马苏雷克尔表示,谷歌正在“豪赌移动领域”,他相信这是有意义的举动,因为移动的地位正在变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在广告领域当中,而广告恰恰是谷歌迄今为止大部分营收的来源。

  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尽管孟斯特由于价格的缘故对这一交易本身持中立立场,但他相信,这对谷歌还是必要的,他看好该公司的前景。

  “我们相信,这一交易本质上是向着保护安卓生态系统,推动其成长迈出的一步,而且它强调了安卓未来巨大的盈利潜力,以及谷歌在移动领域投下重注的姿态。”(玉祥)

  本文为译者授权新浪财经独家使用,任何媒体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若需授权必须经新浪财经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如果私自转载本文,译者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