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Phillip Straley:银行业风险管理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12:15 来源: 新浪财经
埃森哲亚太区风险管理合伙人Phillip-Straley(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埃森哲亚太区风险管理合伙人Phillip-Straley(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8月20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财经》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埃森哲亚太区风险管理合伙人Phillip-Straley。

  Phillip Straley:感谢中欧和《财经》能够给我一个机会到这里来发言,而且也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看到一些老朋友,特别是行业中的朋友。我想如果我们回过头去,回到新年的时间,那个时候我指的是12月31日到1月1日,或者是如果我们看起来到春节的时候,因为中国更加关注春节,春节对中国来讲最重要,那个时候没有人会预想到,我们会有这样令人激动的和波动性那么强的一年,作为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员、风险管理者和银行家,在我们进入2011年的时候,看起来这一年会是西风不断地增加增长,会有一些多云,但是不会造成风暴。但是这一年实际上是跟人们的期望非常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看一下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些事情在2011年所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是,上非常有意思,作为银行的高管这是很有意思,同时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个时期,对于风险管理者来讲也是一样的,今年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出现了一些政治动荡,比如说中东,后来它又产生了很多的多米诺效应,影响了很多的国家,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影响,这个实际上对于风险管理来讲也有意义。

  在3月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大的自然灾害,还有日本的核事故,现在这个事情人们也在辩论,但是我觉得这个对于危机管理和危机规划很有意义。这个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点,不仅仅是日本,在全球人都在反思这个问题。

  我们再看一下最近的情况,就是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在一些欧洲的首都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最近的是英国的暴动,这就强调了我们在世界上所面临的一些社会上的挑战,在过去3到4周,很明显,每个人都看到了,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一些脱节,这个主要是由于欧洲的主权债务问题,那这个问题存在了一段时间了。同时又有美国的债务变动的问题,另外还有对总体的增长的关切,如果所有这些问题放在一起的话,我们可以放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也是非常充满时代的挑战,对于这个房间中的每一个人来讲都是这样,对于全球的银行高管和风险管理者来讲都是这样的。

  那今天我的发言,我主要就讲一下一些具体的要点,埃森哲认为这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银行以及亚太的银行机构来说,都是非常合适的时间,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一个就是资产负债情况比较好,盈利能力在提高,另外就是社会和金融市场在这里都比较稳定。所以整体情况都比西方要好。因此我在这里先讲一下这个监管,巴先生刚才也谈到了,更重要的是,我想讲一下我认为中国和其他的亚太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转型的时候,不是这个集团的功能的转型,而是风险管理的转型,他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中应该如何管理业务。

  在此之前我觉得首先应该退回一步来看一下,巴塞尔3和其他的一些监管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反应,在全球以及在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特别是我想要讲一下,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带来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我指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个危机现在又有抬头的趋势。我们已经谈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就是很明显,恐怕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不足够的资金和流动性的缓冲,很多银行都是这样的。流动性我指的是,包括资金方面的流动性,其中又包括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这两个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影响欧美很多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但是在亚洲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第二个是我们看到,在金融危机出现前的很多年,在很多的西方金融机构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职能的问题,风险的管理在很多金融机构都是孤立地进行管理的,一个小组来管理资产负债,然后资金付还比、流动性、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另外还有一个管理声誉风险。

  我认为从这次危机中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不应该再采取这种隔绝式的管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风险管理,有人认为不是首席风险官,或者是说人们认识到了,实际上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首席风险官的问题,是整个集团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这个危机中所看到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多的监管改变,也就是说往往会有很多未经挑战的,非常不稳固的模型假设。特关于信用风险的也包括流动性的这些价格,这样一来引起了很多的负面报道,这也是那些机构活该。但是在这些金融机构内部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往往这些模型,假设都是错误的。而且不管是违约的假设还有潜在的流动性方面的这个假设,流动性挑战的这个假设呢,都是一种后项的历史数据。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报到不充分,不管是像高层管理者和监管机构还是董事会的报告的充分,很多情况下高层经理他们没有得到充分的信息,他们也没有得到可采取行动的信息,不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很好的决策,我们同时也看到激励也不合理,就是银行的经理和交易员他们的薪酬非常不合理,激励也不合理,我认为在金融危机中最大的失败,我认为这一点也很有指导意义,就是模型或者是技术基础设施,或者是组织结构,或者是治理委员会等等,这些当然不好,但是最终我认为是缺乏战略距离导致的金融危机,我指的就是西方的金融机构缺乏战略,CEO他们都想要提高他们的收益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并没有关注如何管理下行风险。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因为你毕竟有同行,所以与同行相比,所以你想要提出这个收益率,因此就缺乏战略纪律,当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是这样的,有一些西方的这个金融机构,他们很好地渡过了金融危机,虽然他们有损益表和收益的压力,但是他们做得也是非常好的,这样他们在市场上就有了有利地位了。

  那么这些问题造成了什么问题呢?那么当然造成了重大的监管改革,这主要是影响了西方,也影响了亚洲,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和亚洲其他地方,在这些监管、改革和这些风险管理的反思,不仅仅是要反思风险管理应该怎么样在银行机构中进行,同时也会导致市场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及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重大改变,指的是金融机构里面的。

  刚才前面那位同事已经讲到了什么是巴塞尔3,巴塞尔3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然巴3,它主要是进行审慎监管的,特别是对于BS和央行,他们主要采用审慎监管来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我们讲到巴3的时候,主要是想到5个方面的影响,有些人说这里面有几百页,大家很多很多的这个附录。因此读起来不是那么有意思,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浓缩的话,主要是五个影响领域。

  领域一:信用风险和证券化,对于在证券化要极大地提高资本准确率。特别关注证券化,那么中国证券化的市场比较小,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中国证券化的市场发展的话,那么这个也会变成一个减轻风险的东西。在中国这方面能产生影响的就是关于同业贷款,这个也是银监会和其他的监管机构比较关注的。

  领域二:第二个影响其实巴曙松已经谈到过了,就是关于资本和杠杆的,特别是如果提高一级资本的质量,以及还要关注表外的工具,我想最大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就基础设施的发展来讲,也就是说银行的开支问题,就是需要关注流动性的问题,巴先生谈到了两个流动性指标,这是第一次全球都一致地采用两个流动性指标,有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杠杆率,那所有的这些都会对一些基础设施的发展假设产生影响。对于中国的一些银行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第二个指标,我认为流动性的这个监管的改革更加强调的是流程和程序,特别是压力测试对于资产负债表他的这个流动性的压力测试。所以对于管理的影响可能更大。

  领域三:第三个大的影响领域主要是影响中国的交易帐户、未来的交易的业务,因为资本的计算方法发生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对于交易帐户的暴露风险,还有这个对手风险的计算。那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讲,这会产生影响,因为中国银行的交易帐户会扩大,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大。就像对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一样。

  领域四:最后的一个影响领域就是系统风风险和顺周期性的问题,Ronald I.Mckinnnon教授已经谈到了顺周期和逆周期的问题,就是贷款周期,这是刚才谈到的。巴3也提出了一个逆周期的缓冲,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领域,对于银监会和其他的审慎监管机构来讲。也就是说那么什么能够启动那些系统性重要机构或者是银行的逆周期缓冲,这个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系统性风险里面包括的,这里没有很容易的答案,这里都取决于具体的情况,系统性重要的银行,对于中国的央行和银监会以及其他的央行和监管机构,他们来决定什么是属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这意味着什么?他们需要有什么额外的流动性的改变,额外的这个资本和额外的风险管理的要求。这些都是巴3的一些影响,我在这里另外还想讲的一点就是。

  全球的监管变革实际上往往超过了巴塞尔3,在这里我们主要谈的当然是巴塞尔3了,但就核心的谨慎监管的变革来讲呢,在其他的两个方面也有比较大的改变,首先第一个就是做生意的方式,怎么样对待你的客户,比如说,在这个领域的话在以前就是,这在美国、英国他们对这个方面都是比较看中的,那么在澳大利亚,那么在亚洲以前的这个方面的话,主要也就是香港和新加坡,他们在这个方面是比较重视的。比如说你的这个产品的销售结构,怎么样把这个产品销售给个人客户,怎么来进行销售什么样的一些做法是不允许的,所以这种商业行为上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全球来说都是如此。

  第三个影响比较大的方面就是刚才巴曙松先生也提到的像这个弗兰克法案里面也提到了,就是今天早上我们也讲到了,就是在欧洲,比如说欧洲市场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像柜台的这个衍生品的交易,还有像调期,像衍生品的柜台交易,这些方面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现在这些交易对这些比较大的全球化的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那么在这个方面的话,可能中国的银行还没有那么大的负担,所以主要是两点。一个就是巴塞尔3确实会对中国的金融机构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在这个基础设施的方面,以及从长期来看,战略上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应该说是对那些大型的国际银行的影响会更大一些。这个主要是对西方的一些银行的影响会更加严重一些,那最后银行相比而言要小一些。

  如果说我们从这张图上来看的话,我们这里讲的并不是说哪一家银行,那么这个可以是任何的一家,比如说中国的这个金融机构,比如说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权益收益率,在这个危机之前的话,西方的这个金融机构的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一个权益收益率的一个表现。大家觉得说现在这个26%就是非常高了,在中国也是非常高的。现在在西方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了。那么因为这样的一些监管的变化,因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些影响,那么也有很多的一些贷款的质量不好,然后的话有很多的一些资产的注销,这些都对权益收益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这个西方的金融机构来说,而且这种情况的话,还会继续地持续下去,所以现在很多的西方的金融机构,他们的权益收益率的话也就是只有一个单位数了,而不是原来的双位数。

  那么我要讲的一点就是,从长期来看,那么银行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措施来提高他的权益收益率,那么中国银行也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收益率,那么很多这些都是跟风险管理有关系的,比如说的话信用管理,提高它的这个所承担的这个风险的透明度,还有在承担风险的时候要更加地有约束,还有从业务方面、客户方面,这些方面都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它的权益收益率。

  我们也可以来看一下,金融机构可以作出什么样的一些回应,那么这个回应的话主要是可以反映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运营方面的可以来有一些对策,比如说的话哪一些方面是可以来进行优化的,比如说可以对它的这个风险管理有更好的管理,还有的话承担风险的时候,有更加严格的这个批准流程。

  那么还有第二个方面的对策的话,就是战术方面的对策,比如说定价方面,然后寻求一些比较长期的一些资金的资金的支持,还有可能要选择是否进入或者退出某一些业务部门,那么这个就是属于战略方面的,甚至的话可以考虑某一些业务的出售。

  那么如果说的话,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全球金融机构是怎么做的话,我们看到不仅是监管加强,而且是他们面对的是更加脆弱的市场的环境。那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话,在全球方面来说,主要有这么六大主题。我觉得对中国的银行,对亚太地区的银行稍微有一些不太一样,他们的这个重点会有所不同。大的问题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比如说像治理的话是差不多的,不管是比较大的中国银行还是说股份制银行,那么他们都应该在这个董事会里面,应该有这个风险管理委员会,所有的公司、所有的银行都应该会采取这样的一些做法。那么在这个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这些人员,当然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来提出挑战。

  从公司治理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还可以跟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讲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就是把这个风险管理的这种权利来进行授权,而不要给它限制在公司里的象牙塔里面,如果说一个公司他仅仅是讲学术方面的风险管理是不够的。那么如果仅仅只是说去大谈、特谈这个风险管理,但是在他的实际的业务操作当中,而没有真正地把风险管理给它实施起来的话,就是没有用的。

  那么还有一点我觉得对中国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如果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风险管理在中国银行内部的这样的一些变化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了很多的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比如说在过去的6年、7年,他们原来的这个模型是比较定性的这个模型,比如说一些模型报告,一些风险管理系统,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的话甚至是改变了他们做这个,他们运营的方式,改变了他们公司总部的运营方式。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时候可能总部这个层面上的风险管理有所改变,但是在它的这个下面的分行,下面的分公司的这个风险管理的话,却没有很大的一个改变,所以这也是我们看到在中国风险管理里面的一些问题。

  我的部分就先讲到这儿了,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