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IPO专场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17:01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1年8月28-30日,由纵横合力和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1(第七届)中国创投融资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圆桌对话:IPO专场现场。
周家鸣:
我看了一下我们这场讨论的题目,比前几场讨论的难度高一点,前几场比较具体,可以集中在某一个行业和某一种业态方面来讨论,现在大会给我们安排了一些比较虚的题目,IPO也好、大势展望也好,我想大家不至于闭着眼睛就回答这些问题,为了让大家能够讨论这个问题,我也希望在问题上能够更具体一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首先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以下自己的情况。
易小川:
我是来自于天泉投资的易小川,我们天泉投资是一个美资的基金,管理着差不多2.5亿美金以及2亿人民币,我们主要投资的是可能是比较早期的项目,PE早期的一些项目,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多等三五年,等着大家慢慢成长以后再考虑退出的问题,我们平均的投资金额大概是1000到2000万美金,主要是占小股,退出的渠道都可以很灵活的。我们的团队差不多都有10天以上的投资经验,希望有机会跟大家合作,谢谢。
李国锋:
我今天有双重身份,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是长安资本的合伙人,长安资本是一个FA,所以说看的项目也比较杂,基本上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热点的项目,我们都关注,对于不同的阶段吧,也是会关注,所以待会儿也会讲一下。
另外一个身份可能大家在会谈上印了,是艾比凡特的公司,艾比凡特是一个生物公司,我待会儿可以从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投资人的角度,一个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郑俊聪:
祥峰投资是新加坡背景的一个投资公司,是大马西的全资子公司我们在全球都有投资企业,已经投资出去的金额差不多10亿美金,投资的企业超过400家,投资的领域是在TMT、新能源、消费品,基本上我们是一个资金的运作,所以说我们是比较长远的。这是祥峰的特点。
周家鸣:
我是扬子资本的周家鸣,扬子资本是一家境外基金,投的是美元,在国内已经有了六七年的投资经历,投资的项目是早期的项目,我也老开玩笑说,我们扬子资金老不进步,老停留在早期项目上,不像很多基金一样都开始做PE项目,很快就开始IPO了。我们投资规模通常是在200万到500万之间,看的项目是比较早期的,项目启动以后有一些初步成果,我们又可以考虑,所以也希望和大家有合作机会。
下面我们想就是就这场论坛的讨论主题谈一些内容。IPO其实这个问题是所有融资人和投资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他对项目的行业评估和项目的发展,首先会考虑最后能不能IPO、能不能上市。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因为财务投资人他关注的回报不是通过企业的实际盈利,比如说你每年有多少分红,有多少分红的红利有多少,来决定他的收益,它主要的是希望通过企业上市,从这种股票市场上退出来取得比较好的收益,所以说他在选择这个企业项目的时候,是很关注企业最终能不能上市的。
那么现在整个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发展都非常快,特别是中国的创业板开始以后,很多企业和投资人对这个方面非常关注,投资的项目也很集中,但是一年下来以后,大家也看到了,创业板的很多上市公司,业绩也差强人意,也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大家又在反思,到底做什么样的项目比较合适。
下面我想各位嘉宾能不能从你们投资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情况,特别是我们这有些外汇基金的投资人,他们可以谈谈国外的资本市场,国外的证券市场他们对项目的看法和要求。
郑俊聪:
以我们一个外资基金的角度来说,企业能不能IPO,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当然不是唯一的一个东西。那我想说的就是其实IPO被很多企业认为是一个终点,其实它只是旅程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很多企业认为说是让投资者有得套现,我觉得这个不是完全正确的说法。因为其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在这个社会里,我们的这个企业要发展,很多的因素不止是创业者的辛苦,你所掌握的技术跟市场,很多也来自资金,资金第一笔当然是自己先投入,然之后你会融资,融资大多数来说是私募股权,像我们这些投资者,这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到了你多了下一个阶段的时候去哪里融资呢?其实就是IPO,当你上市的话这个公司到某一个规格,很容易可以到公开市场去融资,因而可以带给你更高、更快的发展,好多例子都是这样,像百度跟上市的时候跟现在上市的市值是差100倍,所以为什么那些公开市场的人愿意投百度,因为看到他的增长性,他在投资的时候带来很好的回报,百度也在那时候融到了很多钱,所以我们要把上市那个阶段,看成是在那个阶段可以融到更多的钱,使他的公司能发展得更快。
以现在这个阶段来看,其实国外的上市窗口有时候会开、有时候会关,不过我们以投资的角度来说,这个永远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我们不在乎说它下季度IPO的市场会被关或者开,我们知道只要这个企业做得好,那当那个市场会开的时候,他就有机会上市,那是最重要的。所以这是我们对企业上市的这种看法。
李国锋:
IPO对大家现在投资来讲,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标准,这里面但是作为企业来讲要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第一个是IPO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包括你这个企业在IPO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或者说在投资方投进来的时候,你要理解投资方对于整个的企业增长、对于企业的期望这一块儿的情况。另外可以得到很多的帮助。例如说一些正规化的东西,因为投资者进来,尤其是这种比较成规的基金投进来,他往往都比较成规,他会给这个公司从财务制度,一些股权的治理机制这一块儿做得比较完善,另外他会给企业很多帮助,比如说企业发展在各个字眼的整合,其实资金只是企业成功的一方面,他有很多的资源整合,包括一些关系、人员、策略等等的资源,这一块儿需要。
所以说企业家不能不想IPO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认为又不能只想IPO,因为IPO只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看一看有多少企业、多少上市公司就知道了。所以说作为企业来讲,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自己的内功,我先讲到这里。
易小川:
我们是比较倾向于投早期的企业,就是企业只要有收入,实现了盈亏平衡我们就可以实现投资了,我们跟其他基金不一样,其他基金去抢上市前的项目。基本上所谓的创业板这个高增长的神话是没有了,基本上是低于中小板和主板的成长。所以很多基金也可能现在还在考虑抢这种上市前的项目,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方向可能是大势所趋,慢慢地朝前端走,慢慢地鼓励这些企业,把企业真正的内功练好,跟投资人或者说其他的一些各方把企业真正地做好,把产品做好,市场做起来,慢慢地我们可以等,比如说等5年、8年都没问题,和企业一起成长,这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的思路,谢谢。
周家鸣:
关于企业上市这块儿我在跟创业者经常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因为有些创业者对有些投资人不投的项目常常感到不可理解,他说我企业经营得挺好、盈利额也挺好、利润也挺高,为什么你们就觉得我企业不行?我跟他讲,我说因为财务投资人,将来上市是一个比较明确和具体的目标,那么你要上市的话,一个企业的上市上面,你的价值怎么体现呢?不仅仅是你有一个固定的收益,有一个比较好的回报,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有一个可以证明不断上涨的增长率。
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他要经常这个股票价值的波动,是跟企业的PE、汇报、市盈率密切挂钩的,那么这一点是跟你企业每年的年报挂钩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中报一出来,年报一出来,这个股票价值有一个很大的波动,就是这个问题。
那么你一个企业在上市之前,在投资人进入的阶段,投资人怎么来看你将来的上市回报呢?那就是看你有没有很高的成长性,除了你现在已经证明的成长的利益增长点以外,还有没有可以挖掘的、可以发展的增长点?这点很关键。
比如说你是做网络的,做网络电子商务的,你可能开始想广告是大家想得最多的。但是你后来发现你可能做渠道,线下的服务渠道也是一个增长点。可能你还可以通过流量和取得其他的增值,也是一个增长点等等,可能有些业务你还没有开展,但是如果你能从你的商业模式中,发现有些增长点,那么你的这个价值就会增加很多。
你像我们看过一个项目,最近刚刚了解到一个项目,你比如说他是做一种离子,他的产品是一种离子洗衣机,他开始的设想就是我做一种洗衣机出来,是一种新的产品,减少污染降低成本。但是后来我们跟他探讨的过程中,他可以把他的这套设备跟现有的洗衣机嫁接做一个改造,使现有的普通的用洗衣粉的洗衣机,也可以变成离子洗衣机,不用洗衣粉,他的增长点除了卖新型洗衣机之外,他可以做现有的洗衣房的改造,现有的洗衣机制造商的合作,又可以扩大出很大一块儿市场和他的利润增长点。
这样的这个增长潜力在里面的话,那么对他未来的发展,的飞跃性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这点也是投资人非常关注的,而这点的关注,恰恰是因为将来上市的需要,所以有些时候投资人提出的问题,是跟他的上市需要紧密联系的。
那么这一点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嘉宾,就是说现在你们在投项目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到未来券商对项目的偏好,你比如说我知道郑先生他们现在看的行业可能也有这方面的一些偏向,能不能介绍一下。
郑俊聪:
的确会关注说,不只是券商,比如说二级市场的这些基金管理人,因为你上市的时候,这些股票在国内也是一些基金管理人,在国外更多的也是这些基金管理人,他们所看的方向。
那么所以我们会蛮关注,像现在会和很多PE,包括我们都看好中国的消费市场,就是大家认为全世界就算经济衰退,中国的消费还是会增长的,至少是增长10%、20%。也就是说增长的话,它就有一个故事,因为每一个基金想购买的这个股票有不同分类,一种是定回报,一种是高速增长回报,我们会看出说很多IPO公司,我们这些创业者的公司,是属于成长性的公司,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它基本上是在增长,不然的话投资者会去投它,所以说是会属于这些券商或者基金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要投他是增长性的那一块儿,增长性那一块儿我们要看他做的行业,是不是处于增长型的行业。所以说这些都会是我们所比较关注的,所以现在消费品还是非常有增长的一个领域,值得我们去投资。当然有其他领域包括环保、医药这些都是其他领域,也是投资者所关注的。
周家鸣:
刚才李总介绍的时候业介绍了他的双重身份,我知道李总现在也在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里面也有环保的概念,也有节能的概念,还有里面一些故事,所以我也想请李总介绍一下,你在做这类项目选择上,是否也考虑到未来的证券市场需要,还是什么需要?
李国锋:
在投资企业的时候,怎么样看待这个市场以后的IPO的可能性,以及IPO以后的这种表现?这里边就是前面几个论坛都提到了这个事情,就是说到底现在的IPO的价格是不是过高了?这种热潮是不是会破灭?这种泡沫是不是有?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在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了。
第一,肯定是要参考他们的意见,因为最终来讲是透过券商的推荐,通过证监委的审批,然后在二级市场透过基金的交易,才能够保持这个价格。但是我认为的是,这个问题不是说这个高和不高,而是在于说所有的公司都一样高,我觉得这个就是问题之所在,基本上不分行业,在创业板的时候,中小板上的时候,一窝蜂来说,PE、市盈率都是在六七十倍甚至一百倍,基本上行业区分也不大,在行业里面公司的区别也不大,这个我认为是问题,因为不同的公司他的资质、他的本身的发展潜力应该是很大的,按理说这个市盈率是跟这个企业的增长性是挂钩的最大的,是吧?为什么给他60倍、70倍、100倍,不是说你这个公司就挣这个钱,我等你100年给我挣回来,他要的是一个增长,要的是一个快速增长。
这里边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我们会特别强调这个企业的长期增长、高速的增长,以及是高利润的增长,这个我认为是很大的。所以这里面也就会涉及到行业了,是不是一个热门的行业、是不是一个朝阳的行业,以及这个行业是不是足够大?所以以我艾比凡特的这家公司来讲,我觉得就是考虑了这几个因素。
第一,市场,纸浆市场,木浆市场60%、70%依靠进口,市场足够大,而且每年增长,现在已经快接近一个亿了,1亿吨的这个总需求,大量进口,每年几千万的进口,这是因为环保的问题,所以这个市场足够大。
第二,有没有竞争壁垒,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刚才就TMT就是一个和这个传统行业完全不一样,TMT就是一个红海,大家认为这个好,所以谁冲得上去,谁都不知道,因素太多太多,你有1个亿、10个亿,10个亿能保证成功吗?谁也不敢说,对吧?这里面有很多,这属于红海的一个。
但是有些领域可能我们最希望的就是说,有一个竞争壁垒,就是说我做的这个事情是别人做不了的,这个在我这个项目里面,可能就举例来说就比较好有这个因素。
第一,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技术,这个技术是我们特有的,别人没有。
第二,我们用的原材料也是我们特有的,不会跟别人竞争。所以技术壁垒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第三个方面就是说利润率有没有保证,能不能高速增长。
所以这几个因素我觉得是在看项目、投资里面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你有了这些保障以后的IPO那可能性就很大了。因为券商也好、基金也好,他们还是以比较相同的标准来看待这个企业。
另外的问题就是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对于投资者来讲,IPO实际上不是退出,IPO上了以后,它离退出有一段时间,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说IPO他就立即推出,最希望的是IPO完了以后还能够继续下去。一个企业IPO以后能不能上去,我觉得跟我刚才讲的这几条关系会非常非常大。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两极分化,就是说上去的时候大家都一样,都是60倍,大家都一样,我只要上市了,我就有60倍的市盈率,但是上去以后为什么很快分化?就是因为它的增长性完全不一样,有的公司为什么上去之后跟他原来的业绩布哈,以后他的价格会掉下来,这个就是因为他的企业本身的问题。
所以说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我觉得还是要选好行业、选好技术、组建好团队和投资者共同努力、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只要是说你能够抱着高利润、高速增长,那么IPO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儿,
易小川:
我就补充一下了,其实这个问题、话题牵扯到有一点,有一点牵扯到投资银行和做投资人的一个,这个两个行业的区别或者说两个职业的区别,做投行保荐人是很希望今年做企业开始辅导,明年就上市,收了钱之后就不管了,或者说有一个两年的后续辅导,那个基本上不是太累的。做投资如果说真的是做投资,还是希望跟企业一起成长,而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多等几年,至少我刚才提到我们是愿意一起跟企业共同成长5到8年都没问题的,这是一个重长期的,所以说可以叫同生死共患难了,考虑的角度都不一样。
投资银行肯定考虑这两个行业现在是不是够热,市场够不够好,现在企业在市场上,至少这一两年的竞争力,我们要看的可能刚才李总提到的就远一点了,未来五年最少,一个市场的情况,比如说你的行业、市场上李总刚才提到的,你的行业够不够大,技术5年内会不会过时,你有没有新的研发能力或者说其他的一些东西,这个李总提到很多了,我就再补充两点,一个我们还是看,我们看行业的还是看我们整个团队在这里面有没有办法提供一些资源。
比如说我们刚投了一个做高档数控设备的公司,这些技术在国外可能就是说都有了,但是在中国就是第一次有,可能也是算替代品,我们的一个合伙人也是,前几年,十年前在欧洲投了一家很大的数控设备,把它带到纽交所上市,所以这一块儿我们为什么投这个公司呢?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可以给他提供很大的技术上的嫁接和支持,这是一个考虑。
还有包括我们刚刚投的一个很大的做高档珠宝的公司,ENZO,很多机场都有他的广告,也是我们一个主要的合伙人在消费品这边非常有经验,所以这块儿我们是有很多经验的。
还有最后一点我强调一下,我们还是在选项目的时候,主要是看团队,特别是团队的领导,他是不是够聪明?够有野心、够有那种成功的渴望。很多商业模式谈了很多,大家喜欢谈商业模式,但是中国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你不知道,三年之内很多东西都变了。
我们投的一个企业可能第一次跟他谈这个商业模式,到最后他上市商业模式最少变了10次,但是他最后成功了,第一,这个人聪明、变得快,第二个是他有这个野心去成功,这也是投资人要做的事儿,只要企业家有这个能力和资源,有这个能力和渴望去做这个事儿,那么投资人可以提供你足够的财力,至少财力上的支撑,给你在资本上提供资助,一起来成长,谢谢。
周家鸣:
刚才两个问题我们已经谈到了IPO的问题和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所带来的相应的考虑。
但是现在特别是国内的证券市场,现在变化比较大,除了目前现有的出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外,很快还会出现一个国际版,还会出现一个新三版。板多了好还是不好?不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这个分得更多,那么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融资的机会,但是股市上面大家其实也看到了,真正在股市上挣钱的人,我不是说这种投资企业的人,是从二级市场炒股票的人,真正从股市上挣钱的人也不多,风险还是很大的。
那么这样的板块增加以后,特别是将来的新三板设立以后,上市企业的资质和上市企业的业绩的保障能力究竟怎么样,更难说。比创业板肯定还更难说,那么投资人的,就是说二级市场上投资人的风险也会增加很多。在这一点上作为企业早期的投资人,就是我们这些财务投资人怎么看呢?我们现在也是比较观望。在选择项目上,从我这边来看,从扬子这边来看感觉到,因为我们在做早期,相对来说对企业将来的发展会比较灵活一点,投资以后企业根据企业的成长性,将来适合在哪个板上市,就看情况。
比如说我们曾经投资过一个做美容连锁的企业,他的连锁店全国有200多家了,我们开始投的时候是瞄着创业板去的,创业板那时候炒得非常热,像这样的一个规模的企业上市的话,市盈率也会很高的。但是随着国家这一年多的政策调整,创业板已经对上市企业有新的要求。像这类服务型行业,就不适合于在创业板上市,那么好,现在又转向瞄准中小板,按照中小板有关的规则去做。所以有些时候作为财务投资人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他也要考虑到企业将来的发展和适应性,就像刚才一些人讲到这一点。
所以我也想请两位嘉宾讲讲,对未来这几个板的出现,看在投资项目上会有什么偏好没有?
李国锋:
这几个板块我了解得不多,但是我觉得有好有坏,好的就是说增加拉长了这个链,就是说你投资有不同的情况,刚才讲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正上市的公司还是占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所以说给大家多提供一点机会没什么坏处,三板就是再往前,海外板等于说也多一个机会。
我先讲一下海外板这块儿海外板我们接触过一些企业,就是说特别是一些OTCBB的企业,很多公司原来寄希望于说通过在美国上OTCBB上完以后转板,这里面实际上就碰到一些问题,这里面当然有几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受美国整个金融危机的影响,市盈率下降,另外呢在中国市场、在美国上市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前一段时间出来的审计公司的问题,出了一些小的审计公司在审计方面不正规,整个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在这个信用方面受到很大的冲击。
其实这些他们也面临着一个困境,就是说在美国上不去了,转回来嘛又有很大的这个障碍,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就是说,他们实际上的需求也还是很迫切的,他们原来寄希望于在海外融资,如果融不了了,能不能转回来,就是说蓝筹股的回归,甚至说这些上市以后没有达到他们目前的这些公司,实际上他们的这个很多东西在国内来看,我觉得也还是不错的,也跟他们的一些老板也提过说,转回来怎么样?但是最后讲转回来现在很多条件不具备,很复杂,那般退市这边在完全重新排队上市,这确实是比较难的。
我不知道就是说海外板的上市,在这一块儿,如果能解决我觉得至少可以增加这些的一个,多条选择。因为他们的一些业绩还是不错的。因为这里边是一个双向的,中国公司到海外上市,实际上面临着很多问题,就是包括老板和对海外市场的理解,以及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这个理解都是双重的,有市场问题也有观念问题,也有一些行业偏好问题,甚至说对一些团队的信任问题,这里面就是说海外板这一块儿。
至于说三板这块儿,其实现在多多少少都在做,现在各个省尤其是一些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他们都在做这个城市,北京、天津都在做这个事情,做得也挺火的,甚至还探讨过专门投一个交易所公司,就是说交易所专门成为了一个行业了,但是这个东西给它正规化,肯定是有好处的。这一块儿正规化了以后,他最少在一些规程方面,在一些信用方面,对于企业来讲,有一个好处就是说,我上了这个以后,实际上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一个渠道,不想当于现在似的,现在很多根本没有来看,挂牌以后根本就没有什么信息,没有什么效果。
另外讲从投资者来讲,他是有了国家性质的,或者说有了比较正规的,那么他最少知道这样的企业是经过怎么样的一个挑选,经过怎么样的信息披露,所以他投资来讲是不是也会多一个选择,这是我的看法。
但是缺点的部分就是说太多了,太杂了,对大家的理解都有难处,因为现在你说中国的这个创业板是真正的创业板吗?很难说。中国的股市和海外,为什么会有些到海外去上市,就是因为中国就强调盈利,不盈利免谈,其实这个东西和企业的IPO是矛盾的。为什么呢?就跟人一样,年轻的时候最需要钱,但是年轻的时候没钱,年老的时候有钱,但是我又花不了了,企业也是一样,初创期我不挣钱我才要钱,等我成熟了,我多得不得了,天天几大银行中石油、中石化,他一天就挣多少个亿,所以说他的需求肯定没有这种初创的。中国的少数目前来讲,这个资本市场是没有解决这个最缺钱的这些企业的一个需求的。
实际上我的一个建议,实际上这些,不盈利的企业这一块儿一定要打开,我原来也关注过矿业板块,矿业板块是很典型的,海外矿业板块的勘探就可以上市,中国不可以,中国你必须给我产出矿来必须卖,实际上矿里面最值钱的是什么?不是说我这个企业探明了我挖矿,我一天挖多少煤,这个不值钱的,为什么呢?你都明确了,你也不可能去卖,最值钱的就是说我去做风险勘探,勘探出来的东西我不用挖,我说里边有几百吨金子在这个底下,我只要勘探清楚了,实际上这是值钱的,可是中国没有这样的事情,我认为如果能够发展出这样的市场,我认为肯定对于企业家、对投资者都是一个福音。
易小川:
国际板这两天也讨论得比较久了,一直不断地有消息出来说马上要推出,也好几年了,我们内部也研究过,花过很多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但是总地感觉还是,这个国际板的门槛还是有点儿距的,这个短期之内不会是投资人主要考虑的一个退出方式。
首先你从法律上、法规上就有很多可能具体的问题、操作细节可能需要监管部门去,不同的监管部门协调,包括你最基本的你一个公司法,你在中国上市,你起码要在中国注册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东西至少现在公司法现在还没有改,你这些东西没有改,你怎么去做国际板呢?
第二个现实的问题,你人民币是不是能自由兑换,体要牵扯到你的跨部委的,跟外管局、商务部这些的协调,怎么样去结汇、怎么样去投资,这些东西都没有细节性的操作细则出来,当然可能他们也许有关部门正在做这些事儿,但是到下来为止还没有明确东西出来。至于具体到我们投资人,或者说我们在座的可能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的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我觉得离大家更远一点,国际板是准备在上海开的,但是我个人感觉上交所是喜欢大的东西,越大越是外资他们越喜欢,民营的企业可能就远一点了,深交所可能比较现实一点,他们上交所可能现在你看他们前面排的这一批名单,汇丰、可口可乐全是大公司,红筹也全是一些大的红筹企业,所以真正国内的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这些民营企业想做回中国来,可能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这一块儿国际板可能离我们投资人和中小企业家可能原一点。
三板其实是一个好东西,很多东西可以做,但是起码它可以做到两个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一,可以分流一部分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一些资金,现在不是大家都垢病这几个板的三高吗?高市盈率、高股价、高融资额,这些东西很多人解释就是说,你现在实际上钱太多了,可供投资的企业少,所以就价格高,它是一个供需关系,这个正不正确先不去争,但是你有一批三板出来了,那么投资人的选择肯定就多了。这个资金分流一部分的话,希望他对这几个主板、创业板有一定的,股价有一个放松压力的作用。
第二,同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儿,因为什么呢?大批的中小企业他们规模比较小,刚盈利或者盈利不多,几百万、几十万,上市还不行,创业板门槛高,你先到三板去体验一下或者说是规范一下,因为他基本上是比较创业板的要求了,但是执行力可能打一些折扣,当你肯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财务管理、透明化、去家族化,这些东西肯定是有很大的一个促进作用的。
包括你很多企业,我看现在是4家、5家已经通过三板转到创业板了吧,一个是粤传媒、北欧药液、97软件,这些软件他们有两家是直接转过去的,有两家是先退市以后再上的,所以这个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好事儿。很多企业、民营企业都不规范,看不清,如果你在那边挂牌,至少企业家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欣慰,这样也有利于投资者做更好的判断。我知道很多朋友他们在考虑,有的已经设立了一些人民币基金,不大,一个亿两个亿,你专门就投资,愿意在三板上市的这些公司,他们也算是一些星星之火,慢慢地等着他们成长起来,以后再上市。这块儿我觉得不管对企业、投资人还是以后的股民,都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谢谢。
周家鸣:
下面把时间留给我们在座的参会嘉宾,不管是媒体朋友还是企业朋友,大家有什么问题,希望跟投资人直接交流?
观众提问:
很多的创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他并没有走IPO这个点上,包括当时硅谷的很多公司,包括最近看的几家国内的公司,我看到这些公司都是被别人收购的,都是被更大的公司或者说更大的基金在收购这些企业。
最近因为我看两个案子,基本上都是美资的公司在收购中国的一些渠道商包括一些像制药企业,研究性的企业,这样的一些企业。
我也想问一个问题,作为我们这些基金来讲,花多大的精力或者说是把这个被更大的收购的过程,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战略的角度上呢?我想我们看主持人决定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
易小川:
我先抛砖引玉,因为我们本身是美资基金,很多的合伙人、出资人都是来自美国、欧洲的一些大的财团或者说家族,所以他们本身在国外也是有很强的,在国内做一些收购的一些兴趣,我觉得回到这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这边,具体到我们基金的情况,我们是很开放的态度。现在当然说实话,能够在A股上市,这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个一二级市场价差高,这个是每个人都承认的,但是我想大家也明白,这个趋势是不可以持续的,三五年之内一定会下来,现在差不多创业板每年市盈率平均跌个5%到10%,两三年以后也就跟国外接轨,至少跟香港接轨了。
所以我就是说在国外我们是,一般是三个途径,一个是上市、一个是并购、一个是回购嘛,并购其实在国外是转让是一个蛮大的退出的途径的,中国现在主要是价差大,所以大家主要还是本着上市的方向去跑。
具体到我们基金的话,我们现在其实是把我们的投资以后作为被人家转,叫第二手转卖,或者转让给其他的投资人,国内的,特别是国外的一些战略投资人,这个我们是作为一个主要的战略来考虑的,包括我们投资的一个做服务业的企业。
中国这个行业其实他是刚起步,做得不大,因为以前监管很严,现在刚放松了,我们投的一家非常有潜力的企业,其实他很小,今年利润可能争取做到一千万吧,但是中国市场大,我们考虑它第一是增长潜力大,第二个是我们为什么有信心投他?因为我们在境外的一个合伙人,他跟英国和西班牙的几家做这个行业的龙头非常地熟,就是说这几个公司一直想到中国发展业务,但是这个行业又一定要本土化非常强,所以他们做不好,所以说我们当时其实已经有这个明确的方向了,这个企业能在三年以内,在创业板上市当然更好,如果上不了,那么我们也跟管理层交流过,其实可以考虑把我们的股份,甚至整个公司都转让给国外的这些战略投资人,他们也愿意出很高的价格,因为作为他们的资产的话,他们是上市公司,他们也愿意可以承受。
所以说我觉得这是我知道现在国内人民币基金,现在很多还是关注于上市退出,但是以后根据长远的趋势来看,由于一二级市场价差越来越缩小,而且中外资的这个资本交流越来越频繁,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基金会把注意力慢慢地转移一部分到并购,作为一种主要的退出方式。谢谢。
周家鸣:
刚才易先生已经讲得很清楚,我想补充两句,就是作为并购推出这个已经是财务投资人的一个通常的退出的一种模式,这是大家肯定都会考虑的。至于考虑的多少,有些时候是根据选择项目来看的,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有的投资人专门投TMT项目,不仅是因为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有些时候他在选择项目,为了规避风险的时候,他可能都想好了,如果这个项目单独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会通过他已经收购的其他的投资的其他项目,来对这个项目进行并购,这也是已经在考虑的一个模式之一。所以对不同的投资人来说,那么这种并购的退出模式可能占的份量都不太一样。而且有些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化,这都是可能的,这个要根据具体项目来谈更好一点,不知道回答得够不够。
李国锋:
刚才讲的都是主动的并购,就是说我在投的时候,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就有这方面的准备,另外就是实际上还有一个,就是刚才前面的也都提到了,就是说现在目前因为基金的发展,股权基金的发展实际上都是最近的,很多基金他都没有到这个时间,实际在这一块儿被动地并购以后我觉得也会越来越多,因为他基金到期了,基金到期呢跟刚才IDG讲的说,我们就是单一股东,跟单一股东一商量说行,你这个到期了你就接着干吧,可是对那些很反三的LP到期就是到期,到那时候由于现在的IPO这个东西还是一个,是大多数投的企业都不一定能够走道这一步,所以这个时候并购这一块儿会越来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块儿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个就是跟行业有一定的关系,他不同的行业这种行业的业态不太一样,有些行业业态可能就是说,大公司就在等着小公司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包括市场、包括技术不做,我可能就是不做,到一定的时候我再做。
其实我刚才又提到了矿业,实际上是国际上的一些大的矿业公司,他就是等着并购,就是说我不去做那种东西,你们去做,你们做完以后就并购给我。所以在类似于这种行业里面来讲,并购可能甚至比IPO还要更成为一个主流的退出的模式。
观众提问:
大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发展得不是说很快,近期这两年,跟国外的差距在哪里?国外的投资是怎么样的?
李国锋:
我讲一下我的体会吧,因为正好上个星期我一个朋友,夺矿的一个朋友,他到北京来很高兴说,李总你出来,我说什么事情?给你看一个好东西。给我拉过去,拿出这么厚的一本很漂亮的一个东西,当时我看到第一个感觉就是我看过那个照片,就是中国申办奥运会不是有一套申办资料吗?很漂亮的装在一个特别好的盒子里,他那个计划就是这样的。一打开就是很漂亮,最后就是做文化产业。
这一块儿我讲了半天,其实我也没搞懂,但是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文化产业非常热,热到现在就是说谁都想去搞,我有一个朋友专门搞这个文化产业的联盟,要用基金的形式去搞文化产业,最后他就是搞了一个文化产业GP联盟,再加上文化产业的LP联盟,他就想说他是一个文化界的人,就想说给这个资源怎么整合起来。
我的体会是怎样的,文化产业范围很广也很大、定位也很不明确,包括我那个朋友拿过来以后,因为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我在那里耐心地听了一个小时,听完了以后我说我没太听懂,但是我感觉出来这个你要先明确你这个到底是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打文化产业品牌,还是说你真是对这个产业比较好呢?因为他那个投资特别大,预算是100多个亿,要造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城,讲了一大堆,反正全世界成功的地方他都说了,他要去造一个,我说这个可能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说我们做的都是一般都是看得清楚、摸得清楚的,所以说一般对PE来讲,我感觉按我这么多年对PE、VC的理解,文化产业的投资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绝对不是TMT,它是一个范围很广、成份很复杂,要去做的这个风险就更难评判,他说1个亿、100个亿,他后面讲了一大堆,你说我怎么去判断这100个亿,首先我这100个亿从哪儿来?他这个相当于说,我们VC阶段,一个初创阶段,我要有100个亿,我反正我是晕的,我听完以后说你可能去找那种房地产大佬,看看他那个项目准备落在西安的,说找房地产大佬能不能认同你,或者说找一个文化界的大佬能不能,反正我的理解,我不知道。
易小川:
100个亿一定是做商业地产。
李国锋:
肯定是来自于商业地产,只不过他必须要做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最后就是这样,你成了这个概念,你这个地产就值这个钱,你成不了这个概念,这可能解决一个烂尾项目,对吧?所以我就说,超出了我的理解。我不知道这个理解有没有。
易小川:
看过很多产业相关的项目,我先说个题外话,因为很多韩国朋友、同学跟他们聊,问起来就是说韩国为什么现在这些娱乐、文化产业搞得那么好,那么多电视剧,这么多影星、舞蹈、歌星非常好,当然他们每个人整容这是一个原因了,但是他们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摩根斯坦利的朋友说,因为韩国的创业板他们搞得非常好,那么就给这些中小规模或者说创业期的这些文化娱乐产业,这些媒体公司提供了很好的一个资金支持。那么让这些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来培养他们的演员,他们的职员来做策划、来做营销,来把这些公司给发展壮大起来。这样子的话我觉得就是说对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的文化传媒产业说实话现在现在至少跟资本市场结合得还有待提高了,业内人士前几年也投了不少的很多做动画的什么东西的,成功的不多,很多做动画大家都知道是做玩具的,学迪士尼,基本上我玩具卖不掉了,我拍两部动画片免费送给电视台一播,小孩子一看了就买他的玩具,包括中国现在最好的喜洋洋这个系列,老蔡他也在广东做玩具的,上次跟他聊,他说拍第一个电影赚了多少?1000多万,大部分钱给电影院和制作商分走了,所以他也不急着全身心把自己的注意力做到做动画片上面来,他也有他做玩具那一块儿,所以这一块儿我觉得第一还是,空间很大,第二个就是怎么样跟资本结合,跟这个市场结合,这可能有待进一步探索谢谢。
周家鸣:
关于创意文化产业现在定义方面也比较模糊,到底什么叫创意文化产业,但是各地都在搞创意文化园、创意园区,这个就像刚才易先生讲的,很多时候就做成房地产了,他们增长点其实就是圈期地盖楼搞开发,通过出租也好、卖也好,作为他的主要利润增长。
前些时候做的比如说动画了、影视的这种,这种对财务投资人来说,有些时候特别是我个人来看,有些时候看不准,你这个电影挣钱,下个电影不一定挣钱。包括现在很有名的一些导演,也拍过一些很臭的片子,所以说这个方面怎么做,在资本市场怎么拿钱,可能也是需要一个探讨的过程。
李国锋:
刚才我不是讲了吗?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说从挣钱,房地产角度看,其实我是偏向于说,文化产业实际上取决于一个团队,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你能够持续地推出不同的项目,因为文化产业是很多项目组成的,你拍电视剧也好,搞一个节目,搞一档电视节目或者说你出一个什么节目都是这样的。其实我最近正在看乔布斯的传记,他那个传记其实提了他的动画的,皮克斯,中文可能翻成皮克斯那家公司,实际上你仔细看,成功是成功在他那个动画制作的团队,他们成功了,乔布斯是在外围帮助他们的,就是在一些资金、在一些战略的合作伙伴方面,实际上他这个团队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文化产业我觉得可能是需要有一些人,对文化产业很了解,知道怎么去评判文化产业的标准,怎么去看人,这样的人他在有比较强的投资方面的专长,这些人去做可能会更好。专业性很强,投资的是团队,投的是一个,可能一提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大的我觉得就不具备投资价值,小的我觉得可能还行,就是投资到每一个具体的方面。但是这个可能又成为不了一个投资行业或者说一个什么,我的这种感觉。反正这是理解方面的问题。
周家鸣:
好,那我们这个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