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型期的中国机会”论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10:45 来源: 新浪财经由万宝盛华集团、英才杂志社共同举办以“寻找危机下的领军者”为主题的“北京2011峰会”于2011年11月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转型期的中国机会”论坛。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企业家,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的主持人田薇。
欢迎各位在今天早上来到我们寻找危机下的领军者北京2011峰会的现场。现在进行的就是一个平行论坛,题目就是转型期的中国机会。
大家都知道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已经提出有关经济的转型以及升级的计划,与此同时我们有关新兴产业的计划,背后有什么样的机会?在中国经济升级的过程当中,中国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有什么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大家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合作机会?
今天又把大家请来,一起来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但是在我们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是有更多的了解会更好。
我们今天的开场白,还是要请主办方的代表来进行。所以我现在赶快把时间转给我们的宋总,有请宋立新女士。谢谢。
宋立新: 大家感谢一下我们的主持人田薇。因为大家都知道,她不仅是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她也是全国主题论坛的主持人,也是各国总统对话的主持人,这也是她在社会上的影响。我们谢谢她。
同时特别感谢今天大家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北京昨天大雾,纽约大雪,欧洲大乱,在这样一个时候,这种浑沌的天气里面,全球的经济形势一样,大家很多的人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关于经济的波折,包括现在整个的格局,都是不明朗的,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所以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伙伴之间彼此的信任,分享和鼓励。虽然把握不确定因素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每天要做的工作,定性和定量的工作都是非常艰巨的。感谢各位大家来到,我们彼此启发,彼此温暖,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今天大家精彩分享的时候,我们能够找出危机,变成机会,同时我们也希望找出在这样危机中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业绩,带领大家走出这种悲观情绪。
首先我要特别介绍今天为我们提供交流平台的合作伙伴万宝盛华集团(中国)的董事总经理袁建华先生。
我们希望在他的分享之后,从万宝盛华集团的角度,来看世界的理解,同时也分享一下他们这几年在中国快速成长的一个心得,这样的快速成长,对于各位,对我们来说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的价值。我们掌声欢迎袁建华先生。
袁建华:谢谢。
我们从2008年经济危机到今天,在不确定的因素当中,发现我们最抱团的就是中国人,不管是外资企业,还是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在中国大地上抱团的程度远超出世界,所以才是我们走到今天的原因。
这两天我也有很多的国外的朋友来到中国,这次平台既有中国杰出的企业家,还有国外的企业家,还有国际投行的朋友都会参加今天的活动,他们来到中国,他们在思考这样一个经济危机下的经济方案。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寻找危机当中的领军者,今天参加会议的大家才是这个领军者,这是我们抱团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发现更好的机会,有这样的平台才能更抱团,我们这些领军者肯定会比其他的地方的人做得更好。
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人的事情,还有很多的是宏观经济的信息。希望今天这个论坛的内容,以及主论坛的内容,都能给大家一些国外国内的信息的交流。国外在危机当中也有机会,国内机会当中也有危机,危机当中也有机会,我们更希望是分享这样的信息,沟通有无,获得创造机会的一个起点。谢谢大家来到今天的这个论坛。
主持人:谢谢袁总。同时也非常感谢宋社长。英才这个平台是最稳定的,最好的,最具有创新性的平台,我们也热情感谢一下宋总给我们提供这个机会。
我们也是一个平行的平台之一,我们其他的会议厅也在进行其他议题的论坛。我们赶快进入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发言者,有请来自于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有限公司的王宏前先生致辞。
王宏前:宋社长说了,现在比较乱,但是只有在乱的时候才能取胜。我认为这个乱还是可治的,不是无序了。
我觉得美国有点做假象,我最近没去美国,我看我们公司好多人要去美国,还有很多人说美国人活得很好,不像咱们说的,美国是非常有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不能乱起来。
欧洲我认为还是最难解决的,尽管总理提出要崩头,我认为他是推责任。因为欧洲人不希望乱,欧元区不能拆,至少现在不是拆的时候,在这几个情况来看,我觉得还是可治的。当然给我们的机会,我们在这一轮里应该怎么把握机会,就是说明的抄底。
有色金属的波动非常大,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看我们的波动,波动是非常厉害的,最近找我们的人特别多,从去年开始大概是中小跨越现在慢慢到大性跨越的来找我。那天我还倡议,普京报纸上提名的三大老板到我们公司来找我,什么事,谈合作。为什么谈合作?因为最近这些大的公司他要上项目没钱,而我们现在金融机构开始给他们融资,但是我们这些银行,我要给你融资,我要指定我们中国的公司要参与你们的项目,这就给我们机会。我想大家还是提起信心,我个人还是有信心的。谢谢。
主持人:王总说了,危机是雷声大,但是危机有限,而且中国一定要参与。
接下来请易珉先生回应一下。
易珉:企业的常态就是无常,只不过现在无常稍微大了一点,从医药行业,健康行业来看,那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最坏的时候怎么讲,实际上是所有的国外的金融形势,包括国内资金融形势,都应该在低谷期,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用尽所有的所谓企业方面的一些布局,比如说营销方面的创新,包括机构的重组,以及营销模式的改变,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在一个变化状态中,只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变化有点极具。如果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发生巨变的时候,往往是在这个时期。
目前低谷期其实是投资,包括重组,包括再进入市场,这都是非常好的机会。
大家从医药行业来说,它挑战也是很大的,因为正好也是昨天我刚学习了卫生部部长的讲话,十二五规划对中国来讲,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医改,中国提出了最简单的一个架构,就是把整个的医改怎么落实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系统当中。
其中谈到所有的政策,信息,包括企业的转型,包括政府的政策的制定方,以及医保,所有系统的保障,包括药品的整个供应链,这些我想一方面它是挑战,但是这恰恰正是医药行业最大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谢谢。听起来大家都很有信心。接下来有请郎华先生发言。
郎华:大家早上好。几个月之前,我们有个小的聚会,也是宋立新主持的。当时我选的是不确定性,总的来讲,从全球的经济层面来讲,谷底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好,很多跨国公司最近这几个礼拜的盈利,很多行业绝大部分是40%甚至是50%的成长。为什么人家的信心不够?反应不到位,我觉得是很多国家的政治不确定,包括做政治决策。
所以从政治层面上,全球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连续几个季度的成长接近40%左右,全球的业务成长从谷底过来40%左右,所以经济上全球应该是在回暖。
第二,王总讲了中国的机会,我觉得中国是有很多机会的,尤其是现在在资本的成本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利用这个机会。抄底还有底要抄,但是抄的时候要找些合作伙伴,毕竟中国的企业改革开放30年刚刚发展起来,文化的管理,你的海外市场的机遇,包括你的技术和产品的沉淀,这个方面都还是中国企业的短版,如果能找到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如果在海外再进行合作的话,可能会提高中国资本在海外投资的一个成功率。当然这个机会就不光是中国企业在抄底,跨国公司也在抄底。
我们8月份,我们刚刚花了10亿欧元收购了一个德国企业,因为欧洲的不确定性,所以对我们跨国公司来说也是抄底的时候。机会很好,以后我们感觉是应该经济探底,硬着陆可能是局部的事情。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觉得从整体来讲,怎么参照中国市场,尤其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欧美国家发展的区别?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最大的机会是什么?从您自己的角度来阐述一下。
郎华:刚才讲了中国的资本是比较低的,机会可能王总他们是最好的。如何要在海外去并购这些其他制造性的,包括IT,金融服务,我估计在经验方面可能不到时候,我说可能得等到下一代,跨文化的管理,只是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政治,还有技术层面,海外市场,中国一下过去稍微有点生疏。
这个时候如果去的话,巨大的机会可能是找一些愿意合作的跨国公司大家一起来做。
主持人:王总同意吗?一起来做?
王宏前:同意他的观点,实际上我们已经这么做了。刚才郎总说了,因为我们时间短,我就不想说了,实际上我们这方面体会非常深的,下来咱俩可以合作。我昨天刚参加我们在沈阳刚搞了一个装备的基地的典礼,昨天晚上回去晚。我们有一个沈阳机件公司,我们想通过搬迁升级,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一块儿合作。
主持人:有作用这次。上交所上一周金属的价格跌得比较厉害,全球来看方向不太好,就是从有色金属来看。
王宏前:有色金属是完全全球化,和金融是完全挂钩的,这个波动不光是上周,这一段时间一直是在波动,上周降了又反弹,昨天晚上就因为希腊总统的一句话,昨天晚上又大跌,所以它的波动是正常的。
我们上次刚开完一个会,我的结论,如果我们要并购的话,你首先要看涨,如果你看平或者看跌的话,你不要去并购,因为你的价格远远支撑不了。我们前一段我们连着投了四次标,就是因为我们的价格,我们的价格跟西方的价格差了50%,低的差20%,就是说我们胆子很大,所以要看涨你就并购,要看跌你就不要并购。
主持人:我问一下易总,危机时代,大家认为价格是最好的调整办法,我们有这个想法要在价值上做一做动作吗?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吗?
易珉:其实对健康行业来说,其实价值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威力时代,中国医改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在药品领域零利率的概念,特别是在公立医院,它的冲击其实对于一个跨国公司还是非常大的。对于跨国公司来讲,任何一个从事药企,包括前端研发的企业,都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我们这个行业在很多场合说过,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特点,叫实,没有实力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我相信价格不是惟一的,我是一直坚信中国人很伟大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地方,是把(英语)翻译成公司,公司这个公字很重要,因为价格,利润,它只是惟一的因素,如果你把公司的公字放在前面,它有很多的意思,包括公益,社会效益,包括行业的支持,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无常是常态,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有常的。
主持人:中文就是好。说起变成的变化快,最重要的还是传媒业,一直在反映世界上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让我们有请全球最大的媒体集团,新闻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高群耀先生。
高群耀:谢谢。这段时间里面,似乎世界变化特别的快,传媒界这几年被IT,电信,互联网的冲击,好听是在融合,不好听是在颠覆和重组,产业在变迁。在今天这个状况下,我们从事传媒的角度来看,总体来说是乐观的。
宏观方面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咱们执政党刚刚开过会议,传媒行业在原来不是一个产业,也向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从原来以物质为本的GDP向国民性无指数的转移。过去最大的变化就是微博(http://weibo.com),微博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传媒方式。原来是传统记者做的事情,目前是参与者,目击者报道的。
我们传媒要做什么?人人都在写内容,记者干什么?人人都烧饭,厨师还是个行当,只是要求不同了。新的技术革命对传媒产业的变化,不管是社交化,移动化,图片化,从商业模式来说,是由苹果驱动的知觉化,有谷歌的免费化,今年的内容赚钱,今年的注意力来赚钱,内容为王还是终端体验为王,正在博弈当中。作为传媒有社会责任,又有经济效益。
今天立新的英才杂志和人力资源相关,似乎和原来的人力资源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人才的要求,从创新,全球化视野,商业模式这种创新,发生了很多新的要求。
总的来说今天不确定性是传媒很大的主题,大家都在摸索当中,一定会找到新的途径,商业模式是重中之重。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我党刚开过会,关于文化建设,内部也有一些传达,但是大家也都在探索,进一步是如何来发展?特别是您也提到了关于微博等等新兴的传播模式的开始。在这个过程当中传统产业和新兴的传媒之间怎么进行互动?与此同时如何把它做成一个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在中国做成一个文化产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请您阐述一下。
高群耀:这对中国来说是新的话题,在海外我们叫娱乐和传媒业,这个行业在中国目前和其他产业完全不同,原来在WTO最开始的时候,开放一条就不包括传媒,至今仍然是在一个改革当中。
对任何一个行业当中,腾飞的过程都是两个发动机,一个是改革,一个是技术稳定,传媒因为是原来在这方面是属于后开始改革的,所以它发展的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在海外有像新媒集团,地尼斯,(英语)上市的公司相比,在中国传媒市值的公司,距离还是相当遥远的,起点很低,好处发展空间巨大。所以参与者都有钱挣,参与吧。
主持人:希望不是海市蜃楼。高总在中国做媒体很长时间,其中的艰辛和挑战,同时也是机会。非常感谢。
接下来有请来自于巴克莱银行的邱致中总裁发表意见。有请。
邱致中:谢谢英才的邀请。今天我们看论坛的讨论点,是转型期的中国的机会,我想从另外一个视角表达一下我对机会的看法。
这个机会是表面的,还是实质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当我们了解这些机会,是哪种机会的时候以后,我们才能真正的利用这些机会,来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我举一个例子,当年在几年前有一个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中国有很多债务,当时出现了次带危机,违约的危机之后,觉得美元不可靠,好像存在着把资金投向欧元的一个机会在那里。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一种舆论,还有一种实质上的政策,就把很多的储备转到欧元的货币上去。
现在欧洲的情况又来了,欧洲的危机又来了,我们在处理危机和找机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一个宏观的层面上来制定我们宏观上的策略,这样才不至于自己制定的政策被市场波动,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我个人的看法把握机会应该从长远的策略上来着手。从欧美的危机,我们都看到了,美国因为200年的发展,他是一个半个多世纪全世界的霸权,军事上的,而且还是经济上的,他的国家是比较耐危机的,欧洲现在还没有看到它的最终的归属是什么,欧洲多年前做了一件没有完全看到长远宏观的事情,就是他成立了欧元区,成立欧元区的时候,当然有很多非常好的,非常有利的方面,但是我觉得在考虑的时候,也应该看到欧元区带来的,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当时在成立欧元区的时候没有看到的。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经济是可以比较稳的,比较耐危机的,但是欧元是根本上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对欧洲的危机是不那么乐观的。
为什么?它根本是有好几个根本上的问题,现在你把钱给他,去支持希腊,这些东西你给了他的钱,这个钱很快就花完了,因为他的问题根本就是在想做的人,交付的人少,有害地中海国家他享受惯了,他是超前消费还不够,他有了消费,有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一些福利,他宁可不工作也比工作要强。所以很多人都是本来几十年前交税的,现在交税的人数非常少,而且人口下降。政府进入的少,支出的多,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欧洲是欧元区,他没有一个欧洲统一的财政部,所以他的货币政策是可以做的,但是财政政策是各行其是,是各自为政的情况下,无论他的伙伴怎么想帮他,出了问题别人要帮助,但是如果他的财政政策和其他的伙伴不一致的话,即使是帮也是暂时的解决方案。
从这几点来看,欧洲的根本问题,第一问题还没有出现,问题还继续会来,别看现在只有希腊,慢慢就会有西班牙,现在可以说法国问题都在那,萨克其已经说我要你中国的钱,但是这对中国是机会吗?一点都不是,这是个陷井。
我觉得目前对欧洲区的伙伴他们联合起来要解决欧洲的问题,现在看来都是比较表面的。
另外一点,在美国的危机和欧洲的危机,这两个危机近几年来全部都看到的,在这样深重的危机中,美国国际上的一些霸权没有变,他在危机中他在挣扎,但是他在世界上还是在称霸,他们一方面要希望中国在危机中出手解救欧洲,甚至美国,另外一方面,同时也在制约中国在多方面的向中国施压。比如说在人权上,比如说在人民币的升值上,比如说在南海上,他们一点都没有停止,因为危机来了,自己先管好自己的事,他们仍然在大肆出击,围剿。
我们应该看清所有的事实,一些现象,来制定我们的宏观的政策,我们怎么在危机中利用这些东西来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使国家更加顺利的发展。
我举一个例子,中国手里的美元或者外币的储备,就拿美元的债务来说,每一个人从生出来的婴儿到快要死的老人,从非常富有的亿万富翁到一个没饭出的人,每个人借了6000块美元给美国人,还不够他们在伊拉克打仗,这是中国现在在做的。这是机会吗?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把握住,现在从南海来说也是一样的,只要有一个人进攻,全部的都要反攻的。所以中国在这方面显得非常被动,我们怎么样来利用这么有限的机会,把这个机会,把危机转化成我们要的机会,而不是一种大家公认的这么一种机会,来制定我们的宏观策略,这样中国的政策才不会被市场牵着走。我大概的观点就是这样。谢谢。
主持人:谢谢。欧元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场,实验到底是什么样没人知道。中国希望在多极的社会当中有自己发展的路径,希望通过多极发展找到自己发展的方法。您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可能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但是能做什么?您给提一两点。
邱致中:我也不是经济专家,我只不过是我的一种看法。我觉得首先一点,自己的思维不能自己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都会求你这么一个思维来定位自己,自己应该把自己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而且来看我每做一件事情,怎么样使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形象,同时对中国自己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我觉得这就让我们的经济学家和国家的领导人去做。
主持人:前两天跟意大利时尚峰会,来的都是意大利高层的老总,他们说你们不要看我们意大利,实际上我们民间有很多藏富,我们是多年发展的结果,表面上国家的账面不好看。
接下来有请来自于浙江建龙钢铁控股集团公司的总裁张伟祥先生发言。有请。
张伟祥:大家上午好。我是浙江的企业,大家很关心浙江的民营企业。浙江的民企有些特点,一些创新型的东西在浙江,危机也是发生在浙江,但是那一轮主要发生在绍兴。这次主要是温州的小企业。
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浙江民企的关心,第二个我觉得,媒体报道得太多了。我非常相信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自我调整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现在和西部的民营企业相比,我们碰到的问题确实很多,我觉得我们浙江的民企调整的能力非常非常强,也不需要政府去主导,相互之间民营企业相互帮助,相互重组,渡过困难,这种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一轮危机应该是很快就能过去的。这些小的企业,特别是眼镜大网,确实也是,他因为眼镜做了光辐产业(音),不要轻易转型的。投资的成分太大了。
但是要担心民营企业几个事情,一个咱们国家最近几年动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大量的股市,房价这么高,很多人都希望投资的,制造业的税收高,成本高,很多人都逃离了制造业,希望政府对制造业要重视,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制造业还是要非常重视的。
美国也是很重视制造业,早上7点钟到晚上8点钟三餐都陪我们吃,他们也很重视制造业的。相当于90年代美国的商人到中国来投资一样,就是这种感觉。还是希望政府一定要重视制造业,怎么把低端的制造业往高端发展。
第二,我们民营企业2、30年前做袜子,裤子,低端的产业,现在很多企业销售走是几十亿,上百亿,未来几年可能我们得有上千亿的产业,民营企业转型以后进入高端产业确实是很困难的。真正让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垄断性的高端产业,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更大的危机现在最近的两三年,三四年发生的现象,移民现象特别严重,每年都百分之百的增长,一方面是不安全,更多的人觉得创业环境差了。以前政府做个企业很重视,现在更多的因为商业环境差了,创业的激情少了。很多人觉得我身价几亿,几十亿了,吃穿不愁了,没有创业的激情,政府也不给他太多的支持,政府的审批门槛越来越复杂,很多人就不愿意像创业初期那么辛苦了,特别是审批的事情。
我觉得这种现象也需要很快的转变,这比经济危机碰到的现象更难。企业做得很规范,他觉得没意思了,这种现象也需要改变。
低谷时期有两个特点,一个对提升管理是对企业最好的时期,因为你好多时候去改革一个东西,下面是反对的,困难的时候变革一个东西是容易接受的。今年明年可能是公司提升管理最好的一个实施时期。低谷时期可能是行业整合的时期,中国任何产业都是很大的,接下来是面临整合差不多要200家企业,我们公司也在考虑明年可能有些并购的机会,因为一些企业确实碰到危机,要跟我们重组,有些并购的机会。
转型我们也在反思,很多企业都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出现危机死掉了,浙江,温州的几家民营企业,都是转型造成的痛苦,没有哪家企业做主业死掉,都是转型。
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些企业还是要向跨国公司学习,主业突出,因为很多企业顶不住诱惑,特别是房地产。从政府的层面上怎么让民营企业,因为将来的民营企业比例肯定会超过国营企业。将来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同一个起跑线上,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国政府还是要更多的尊重纳税人,创造非常好的创业环境,让年轻人,让这些职业经理人,企业老板有更多的创业的激情,信心是很重要的,你要给民营企业家信心。
主持人:非常高兴您在困难的状况下还想到并购的方法。在这个状况下您觉得并购的时候,您最要考虑的是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的。
张伟祥:还是理念上,我要并购一家企业,我能给他带来什么,或者对方最需要什么。我们也在反思,以前做了一些工作,这种并购往往是成功的比较少,所以我们以后的并购是行业整合,给他一个管理上的经验,或者说销售合供应商的话语权,还有集中采购,就是更多的是给他们带来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谢谢张总。您提到了有可能转型,没有开玩笑,房地产业总是蓬勃发展。下面两位发言人就是来自于房地产业的朋友。下面有请张民耕先生发言。
张民耕:我有两点感觉,第一,现在国际的经济形势我觉得有两个判断,一个是欧洲美洲是得了瘟疫,现在是病急乱投医,还没找到方子,中国是防瘟疫,自己打了预防针,肯定有高烧什么反应,所以这两个都有一些问题,但是问题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感觉,现在中国的经济出现种种问题,而且在治理经济当中有一种舆论上的感觉,就是把房地产看作替罪羊。对于房地产我是感觉,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它的发展要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现实的经济政策的导向。
中国的房地产有20年,它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确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三年前其实我们发过一个呼吁,但是发的对象有点问题,当时我对于房地产业说,大家涨价悠着点,别把30年的好日子3年就过了。结果现在就是这样。
中国房地产的症结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房地产业本身叫野蛮上涨,同时还有政府土地财政,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证明,政府的土地财政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的城市化30年的进程,从20%,30年前19.8%城市化率,到了去年49.6%。仅以1300万人的需求来说,每人大概30平方米的住宅,3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要满足这个需求大概每年就要建8亿平方米的房,现在是达到了,原来是根本没有达到,这个供求关系是引导房价的重要原因。
才有一个原因就是土地财政。城市化最重要的投资项目叫做公共投资,就是水电气路,这是硬件,软件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保。中国不可能在30年内就完成了300年的积累用于公共投资。于是中国的公共投资总是欠账的。一方面他聚集在大中城市,往下逐步逐步的稀释,到下面的城镇的公共投资就很少了,所以房价从北京往下极具的降价,是和公共投资的分布有关系的。
政府的公共投资的积累是在04年831以后实行土地招拍以后,使土地越拍越高。土地的价格的增长是按几何在增长的,开发商的资本金的增长是按算术来增长的。炒楼人的利润也是在上涨,中国的房价到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三年把30年的好日子过完了,你现在不调控不行的。调控仅仅从压房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求还是在的。
从现在到2030年,甚至于到2035年,才能完成中国的城市化的基本进程,从现在的50到今后的75,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果到30年为止,或者到35年,可能每年又是一个点,或者一个点多一点的城市化率,回过头来又是这个概念,每年有8亿平方米的建筑才能满足这个需要,只要达不到这个水平,结构性的供求短缺还是存在的,而市场化的办法可能只有一个,就是略大于求才能可以解决。
房子所有量和家庭数的所有量大于1比1,所以它的房价炒不起来,但是结构性的炒房还是有的。中国面临城市化的进程,还是需要大量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只有引导这个产业平稳健康的往前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房价的问题。当然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需求是应该抑制的,就是投机性的需求,如果没有投资性的需求,哪来租房的可能。应该给房地产健康平稳的生态环境,否则十年九调控,每次调控都没到根上,每次调控都是反弹。从政府的需求来说,政府的政策指导来说也要相对平稳和偏向市场经济。
我们要积极配合调整,一般的企业缩小规模,减少再开放。另外我们也有一个想法,投资开始走向海外。这一点我们是吸取日本人的经验,日本购买美国是自己去干,现在我们是美国的企业一起去购买美国的资产,降了2、30%的资产是值得并购的。美国的经济有抗衰性,美国还是有机会的。
那么多外资都到中国来,投资各种各样的行业,但是中国的资本走出外国,可能最容易投资的还是房地产。我们在投资本国的房地产的基础上,对外投资还是做一些尝试。我先说这些。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有请朱仝先生。
朱仝:张总从国际国内都阐述了,对于大的层面我就不说太多了,现在在北京,我们主要在北京做,外省市不多。在北京来说,最近所谓媒体炒的金九迎十昨天结束。
北京的高价房在三万,四万左右的房价,只要能挺得住,肯定会挺的。过去在前几年大家手里的资金都比较多,再占用一些融资的钱,其实现在北京的房价没有说降得多严重,没有。
作为我们民营公司来说,我们不敢跟大的国企去拼,绝对拼不过,无论资源,无论是政府资源还是土地资源,他从1949年就有了。我们一直以来就是要摆平心态,因为我感觉到在09年,10年这两年,头两年房价高起的时候,实际上我是感觉到很害怕的,因为感觉到那时候钱不是钱,排队买房,9000块钱,一万块钱一套的房,我一定要买,不买我砸你。再涨一千块钱,行,我也买,我就觉得突然这一千块钱不是钱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非常非常害怕了,涨钱涨得心里有点发慌。
基于这种恐惧和危机的心理,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或者在拿地的时候,一直是采用一种相对保守,相对低的价格去做。在现在这种形势下,在10月份这一个月,我们整个北京市销售了1300多套房,北京市这么大一个城市,才1300多套房屋,我们一个公司就占了350套,占北京销售的30%,这个是排在北京市销售榜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在总结,为什么我们在现在做的,从资金方面,销售方面,还算可以,其实就是一个心态,负债率千万不要太高。
现在基础不牢,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非常简单的,非常原始的,非常古老的一种思维方式,但是都是在快,大发展,GDP增长多少,我们一定要做大,往大做负债率一定要高,要不然你做不成。
所以在好的时候,这是没问题的,大家都非常疯狂,但是如果说在危机的时候,就像今天我们这个话题,我们怎么办?这时候就很难办了。在危机的时候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还在缓解,我们在还贷款,看似我们把资金量缩小了,实际上就是我们遵循了一种传统的古老的很朴素的思维方式,借账还钱,一个锅盖就盖一个锅。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政府严厉的政策调控下,我们还活着,而且还活得比较好。所以我们总结了这几个,机会肯定不是偶然的,肯定是你要有一个思想准备,机会绝不是说我碰运气。
我们要坚持的,第一个就是适当的负债。第二,产品一定要好。第三,价格适当,不要太高,在危机的意识下,利润掌握在一个比较合适的状态。第四,一定要练内功,尤其是在现在危机的状态下,一个是内部员工,包括董事门之间的理解一定要到位。我们要放慢速度,缩小你的规模,在这个时候练内功,做流程,这是我们所有的民营公司必须要做的。第五,我认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和政府一定要搞好关系,政府的力量太强,现在不要限购,还要限价,现在价格,销售,销售的办法,合同,所有的都在政府手里把着。
主持人:谢谢朱总。
接下来是来自于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魏琼女士。有请。
魏琼:今天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坐在大佬面前,来跟大家学习。
我们是做金属包装的,我们只是做易拉罐。刚才我听了各位的讲话,我非常感同邱总的说法,从宏观来说,我非常赞同。美国还是非常强的,非常有序的一个国家,它的内部容量,爆发力,它的持久力不是我们所想像的。
但是欧洲欧元区欧元的缺陷,导致金融工具,已经是黔驴技穷了,我去欧洲也感觉到,我去了德国和瑞士,他们也比较迷茫。在我们这个行业,从07年开始,应该是我们这个行业我们没感受到经济危机对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基本上保持了30%到40%的增长。所以从我们行业来说我们没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但是在危机当中怎么利用这么一个机会,我还是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因为07年,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在之前发展还是非常艰难的,主要还是资金方面的问题。在0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引入了外来的投资者。07年底突然一个经济危机,给我们选择一个合作伙伴的机会。当时这个行业在客户和供应商两个都强于我们,我们在夹缝当中生存,那时候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为我们后几年的发展注入了很强的生命力。
今年金融危机,我去欧洲主要谈设备采购,这两次去,我们跟董事长一起去,我们开玩笑说,我们买十几年设备,从来没得到这种待遇,从下飞机开始一直陪到我们走,这个时候我们感觉,第一还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第二企业实力的增长,都导致我们跟国外的谈判。
我感受最深的是海外资本的利用,我们这个时候跟银行谈我们整个设备的融资,就是作为一个卖方贷款而不是买方贷款,而且我们的供应商一直非常配合我们。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国内政府政策的问题,在政策方面有某些限制,在政策的制定方面,确实非常不利于我们利用外部的资本。
但是我觉得从我们的感受来看,机会还是大过危机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魏总。现在有全陪服务了。下面有请来自于瑞特格总经理张尧舜先生来发言。
张尧舜:谢谢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谈。
在座的几位,尤其是前面的几位,都是著名的外企的代表。我会想,我是从96年从台湾到北京来工作的,中间离开了三年到了瑞士。从90年代开始,欧洲美国的企业看到中国有很大的机会,所以他们都纷纷的进入中国市场。我相信在座的几位外企的老总,应该都可以回忆到在那个年代,基本上这些外企的老总都还是老外。但是我发现,经过十几年的变迁,这些外国企业他们在中国能够成功,也都是要讲究本土化,因为他们需要有本土的人员才能够了解本土的市场。
刚才有几位企业的领导在说,在这个阶段可能要走出去,你到了国外,也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在这个时候可能要思考怎么培养,不管是国内的一些人才,或者是借用当地的人才。
除了我们有这个机会在国内扩大内需以外,在国外的发展应该也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当然可以借用这个平台,可以在全球去寻求这些人才。这是我想简单说的一个事情。谢谢。
主持人:谢谢。提得非常有意义,尤其在这个时候领军的企业家如何摆正态度,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企业,为自己开创非常好的未来。
下面有请来左安一先生演讲。
左安一:听了各位刚才对大家的一些论点,我确实能够感受到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处在这么一个关键的机会,或者是危机的阶段。
从关键阶段来说,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我想有八个字可以跟大家分享,心志,视野,格局,成败,心志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成败。对于中国来说,这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但是通过刚才大家说的,我想说一点点。
我们的政府在目前面临着美国的次带危机也好,欧洲的债务危机也好,我们的智慧就决定了中国关键时期的走向。我们在目前阶段,经过了30来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拥有了两三万亿的外汇储备,在改革开放2、30年当中,中国多数都是利用外资来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现在我们自己的外汇达到了这么一个天文数字,确实我们放到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买人家国债在那储存着,就像老百姓,你的钱放在银行存款,没有大发展的机会。能不能加强我们国家的内部建设,比如西部,东部建设,当然这是政府领导人需要考虑的。
从微观来说,作为企业怎么样在这种转型期把握自己,避免次带危机,寻找一些机会。
作为房地产业来说,我是做房地产项目,04年的831,也是一个变化的分水岭,中国的房地产目前是越来越向国际接轨,当然这种接轨是在政府的干预下的市场和计划的混合产物。一方面宏观调控近几年来资金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大量的信托资金,房地产资金,瑞士等等在房地产上提供一些资金的需求。
怎么样能够把握这些,作为个体,作为一个产业,应该要学会整合资源或者是合作,特别是对一些小公司来说,应该保持自己的一点点特色。对于会不会硬着陆,从我个人的观点不会是硬着陆。未来还会有一些基本的刚性需求。
从我们公司来说,现在既孕育着一种需要把握的机会,当然也要避免危机。像房地产业,我在去年拿项目的时候。我通过对大的宏观形势的判断,对于自己实力的判断,我选择了一个商业地产,是在奥体中心南边。经过一年多住宅的楼盘价不仅多数没有升,反而是降了,因为宏观调控,但是对于商业低产,我那个项目是13万多平方米,我选择是2万的价格,现在是2万5、6000的价格。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机会,看你怎么把握。
主持人:说得非常好。谢谢您。接下来有请北京联洋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万峰先生。
孙万峰:我谈谈我对欧债情况的理解。我前段时间去珠海参加了一个会议,在会议上见到了包括比利时的的商务参赞,包括北欧的几个国家,跟他们一起交流一下,我感觉欧洲出现的问题核心就是人的老龄化,青年化不愿意工作了。在南欧表现特别的突出,很多的国家债,我挣的钱少,但是我还是愿意花钱,愿意享受,所以我就打个白条子让发达国家借给我,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产生这么多危机,他想撕掉这个条子。核心解决这件事,其实是欧洲本身的机制问题,他的货币统一了,但是他的(英语)没有统一。
中国其实东部城市创造的利润是很大的,但是中国因为是统一财政,他会补助西藏,补助内蒙,补助新疆。我觉得这个事是这么一个状态,引导了全世界产生了一些问题。
再一个从危机来讲,比如说我们今天大家说得很消沉,经济走到一个转折点等等,我觉得这是一个常态。从三五百年来看,其实世界繁荣的时间和混乱的时间,繁荣的时间短,这次金融危机欧洲先出现问题,美国也有问题,这都是常态。像我们企业也一样,每个企业都是从它诞生到后期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这是不可能的,都是不断的出现错误,不断的修正,不断发展的。
我是一个海运行业,是一个非常周期化的行业,有高峰和低谷。在2007年的时候,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带动了冶金行业,带动了我们海运行业,我们一天收入最高的时候达到20万美金,今天只有一万八,它是一个高峰,一个低谷,这也是一个常态,因为它繁荣的时候大家都参与,参与了以后拼命的造船。等到你船多了,货相对没那么多的时候,马上供需关系发生失衡的时候,那就变成另外一个状态。我们这个行业的周期性和或者行业的周期性是一样的,只不过短长和表象不一样。
我的感受企业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业和社会经济是有周期的,怎么来正确面对这个周期,不要觉得我要抄底了,或者在行业,社会经济在高速非常繁荣的你想参与。我们有句话(英语),贪污会杀死你。在低谷的时候,有一些企业他们在学习,在积累,在找机会,这些企业在第二周期来的时候,他们一般都是发展非常好的。
主持人:看来我们做海运心脏的功能非常健全,20倍的涨幅。我们要有韧劲,要有长远的眼光。
孙万峰:我们周期化的时候,我们做老板的一定要看好势头,如果在金融危机低谷的时候,你势头不再的时候,现金流就要出问题。
主持人:在结束之前,有请郭莹辉先生发言。
郭莹辉:感谢。第一次参加英才的平台论坛。有很多智慧的碰撞,有很多朋友的交流,感受很多。
宏观经济转型,这是我们所有行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感受最深。我们这个行业正在积极的反思,最近的活动也比较多。
最后希望大家在大潮之下我们大家各自保重。谢谢。
主持人:谢谢。最后有请张锦荣先生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张锦荣:谢谢各位企业家,也谢谢英才杂志,我们能有这么一个活动。
今天听了各位企业家的发言很有感触,中国说了很多中国机会,我们从宏观,微观都做了分析。
我们看到,其实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那个时候还是在低谷的时候,我们制造业已经出现了问题,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这个问题非常的严重,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开始处于相对的供应不足了,结构性的问题就出来了,三次的拐点,2010年一个拐点,2015年达到拐点的高峰。现在是制造业最重要的一个生产资本,能力资本又是一个拐点。
我们自己这个行业,或者企业的人才架构,我们在转型当中我们寻找潜在机会,但是我们要发掘我们的人才机会来把潜在机会变成现实。
我们这里都是经营者,我们自己的人才转型。我们听到现在浙江的企业家,也听到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前面有成功者,但是有无数的前赴后继者,越是在转型时期,我们企业越集中。企业家最大的危机就是多元化,我们现在要回归本源。这个时候在低谷时期坚持主见,坚持集中,可能是我们获得转型机会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企业家的人才观念,我们自己的思想观念要做一个很大的转型。
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总总结性的发言。
宋立新:今天所有来到我们平台上的人,都是世界500强大公司的中国区的CEO,他们都在全球担任副总裁的职位。这就是跨国公司成长很快的原因。
主持人:中国的经理人在国内,在国际上越走越好。再次感谢今天到场参加平行论坛的老总,和企业家朋友们。更感谢英才杂志社,感谢宋社长,感谢袁总,还有各位朋友给我们提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