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才逝去:中国如何诞生自己的乔布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14:18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专场讨论——天才逝去:中国如何诞生自己的乔布斯。(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泓君摄) 图为专场讨论——天才逝去:中国如何诞生自己的乔布斯。(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泓君摄)

  新浪财经讯 11月10日消息,创业中国精英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MEGA峰会——创业与企业革新,热议企业家所面临的挑战及关注焦点。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峰会。图为专场讨论——天才逝去:中国如何诞生自己的乔布斯。

  以下是发言实录:

  Eric L.Schmidt:我们下面的小组讨论,将会讨论在中国是否可以诞生自己的乔布斯。我们的主持人是李大诚先生,他是凯威莱德律师事务所亚洲管理合伙人和大中华区域主管,他的客户包括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他在中国的领域有特别的专长。比如说银行、教育、能源等等。我们的演讲嘉宾包括,第一位是腾讯副主编杨瑞春先生;第二位是如家快捷连锁酒店首席运营官宗翔新先生;第三位是24券首席运营官彭雷先生。我们接下来由李大诚先生负责这次的讨论。

  李大诚:我会用中文来主持这场讨论,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向乔布斯致敬的讨论,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十年整个市场的驱动力到底在哪儿。因为过去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很多经验是照搬外国人的,我们需要很多创新的。今天我们有三位重要嘉宾,如家、腾讯,其中两家是上市公司,一家还未上市。我们今天主要是讨论对中国的创新或者是创新概念,不管是商业模式或者是技术,怎么样来培养创新的人才,我希望问一下三位老总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最近中国对创新这个话题有什么样的变化,因为大家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十几年了,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些变化。

  杨瑞春:那个时候其实对于创新没有感觉,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创新最深入人心,已经到了骨子里面的感觉,让人很难受,但是又不得不开放。比如说你看到所有的业界大家都在批评你的时候你如何去玩,太难得了。今天路上我正在看乔布斯的传记,看到那句话的时候你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去使用最想要,以及最不繁杂和最复杂的应用。

  宗翔新:我是来自于如家酒店集团,可能跟在座的创新企业,跟乔布斯可能跨界很远,我们是没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今天来参加这个讨论会之前,我们正好在回顾十年前如家也是刚刚开始创业,可能跟在座的很多高科技或者是其他行业的创业企业,其实也是一样,都是从零开始。也就是说把星级酒店住宿的床或者是洗浴,或者是干净安全的客房,再加上便利上网的条件以招待所的价格提供给了所有的客人来使用,应该说当时是在商业模式的微创新,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微创新给客户带来了非常大的消费的价值。

  其实今天的话题可能谈到乔布斯更多,或者在座的更多是IT高科技行业的精英,我想高科技的行业或者是我们传统的行业,其实关键是在为我们的客户能不能创造独特的商业价值,其实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传统也好、现代也好各种各样行业能够发展和成功的关键,从我们如家十年走过来看,还是关键能为客户挖掘一些价值,能够为客户的体验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我想我们经验的积累或者是感悟,其实跟苹果整个成果,其实在本质上我觉得还是很相似的。所以我觉得今天有机会来分享给各位IT或者是科技行业的精英,传统行业也是在不断的微创新,不断的通过模式,通过给客户提供价值来实现企业创业的成功,我想先这样来介绍。

  李大诚:我这边也问一下彭总,彭总是新的商业模式,不过也是在市场最近上市了,我们也知道新的模式可能会改变传统行业这边做销售,还有新的互联网这一块做销售大的革命,你们管不管是传统,也要管科技这一块,你这边看管团购这一块,你们是否跟台下的观众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创新的,因为这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你们对创新是怎么看的呢?

  彭雷:首先我们认为创新这个事情其实它是一种团队与生俱来的DNA,我们怎么看创新的事情,你首先要选择有创新价值空间的行业,为什么我们做团购这件事情,因为团购是跨越了千年的鸿沟,我们服务了餐饮、酒吧、KTV、生活消费存在了上千年的行业,把这个行业带到了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结合。所以我说选择创新的行业,其实发展到现在商业社会,单纯在一个行业上创新的地方都是微创新,但是当出现跨行业的整合,特别是把有很长鸿沟连接在一起的有很多的创新。有了这样一个创新模式行业方向之后,你需要凝聚一个真正有创新DNA的团队。我们的团队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核心的团队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它需要的技能不包括互联网的人,做直销的人,甚至做连锁加盟像如家这样管理公司的人员,我们集合了很多行业管理的精英。但是我们对他们有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他能够接受不安于现状的工作方式,我们希望每个人加入到这个模式的时候,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模式,把能用的东西拼到一起,最终打造出来的模式上面的核心,我认为这是自身的法宝。

  所以在团购这个事情来讲,经过这一年半的发展到现在,从单纯的做服务后来做实物,到现在我们选择了给商家提供综合的硬件、软件,其实就是一点一点在挖掘价值。不管是创新或者是做企业,你的核心还是要为你的客户真正提供价值,而且这个价值一定是持续长期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从餐饮行业入手从营销、工具、后续的服务、IT系统,真正长期的价值建立下去,我们相信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服务这样最悠久的历史行业一定可以找到最大的市场空间。

  李大诚:希望大家可以直接交流一些新的概念,因为我们这边其实大家可以直接说。我也问一下,谁有iPhone,谁有iPad,我们知道以前卖音乐是怎么卖的,在美国需要买DVD盘,不过在1996年到1999年那个时间我们知道怎么免费下载音乐。乔布斯在短短的三年八整个市场全部封闭,在美国是不允许做的,他让消费者可以在很简单的状态装下买一首歌,以及到我们现在这些产品,我想问一下三位嘉宾,中国现在有这么多机会,经济越来越发达也不缺乏资金了,我们现在只缺乏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想法,你们怎么帮助每一位公司的员工创新,我猜想腾讯这边有一定创新的想法,你们在腾讯大概有多少技术人员呢?

  杨瑞春:前不久我们自己内部在深圳开了一次峰会,大家知道在腾讯的人员是按照不同的组来划分的,市场组、内容组、技术组,那个会议上探讨的问题就是每天对外市场拓展人员和战略人员,他们如何帮助公司创新。当时听的时候,他们在讨论到对于合作伙伴的重视,回馈到内部这道系统的建立,当时整个思路我们自己也聊的非常惊讶,在内部当中腾讯鼓励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做这些事情,并且你可以尝试,甚至可能有老大为你买单和背黑锅,这确实是很好的事情。

  宗翔新:我们是传统行业,谈一点对乔布斯的看法,我觉得他的成功可能是未来很多年不一定再会出现,倒不是因为乔布斯这个人世界上没有,我相信有很多。关键能够把这么多的模式集中在一个人人都需要可以随身携带不可或缺的手机或者是iPad上,这个机遇可能是百年一遇或者是千年一遇,可能未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但是我想这个可能是百年一遇的机会,这个机遇能够在乔布斯这里实现,当然跟他整个伟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商业模式不管是产品上的或者是应用渠道的购买上,还是说最后的实现,中间的核心部分还是把客户的需求,用所有能够实现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然后让所有的用户用起来那么轻松和简单,这是它之所以成功的核心所在,成功的技术其实有很多,我相信你们都是专家,可能还有更多的技术超过iPad用到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很多iPhone上面用到的技术不是最新和最好,但是他按照人们使用的便利和使用的简单,以及它的唯美的设计结合在一起来实现,这种背后的坚持我觉得是他最大的成功。我记得微软很早就推出平板电脑,但是很失败,技术还没有进化到这么先进,但是我相信背后还是乔布斯跟比尔盖茨最大的区别,是乔布斯认为用户的体验是最核心的。

  回到我们主题来说,我们传统的服务行业住宿业也是谁能够抓住客户最核心的需求,以最便利的方式提供给他,能够实现比别人更多一点的价值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功,如家也是在这样做,今天能够开到一千家,我们未来畅想再用十年的时间一定能够做到五千家酒店成为世界的前三。其实这种背后的模式上的能够使客户越来越享受到你这个平台,能够在你的平台上他能够非常容易的实现他的消费。如果你能够坚持一直做下去,把这个模式做到一种完美和极致,能够比别人提供更好一点的服务和便利,你就可能会在这个行业非常成功了。

  李大诚:团购这边有创新吗,你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看到新的概念吗?

  彭雷:肯定有了,发展一年半下来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方向,大家提供的服务都有相似性或者是雷同的时候,你的独特性要体现出来,大家的选择路径不太一样,我们更关注的是真正帮这些本地消费类的餐饮或者是KTV、娱乐、美容美发真正存在几千年行业的公司,帮他们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他们用互联网来做营销和管理,让整个餐厅运营在云端,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有愿景的想法,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尝试。在中国创新其实是成本很高的事情,中国一方面是有创新土壤,但是它又不适合创新,这里的人都想去做事,国外的人生活比较安逸,在中国想出头人的非常多,同时他又会扼杀很多创新的点子。原因很简单,在中国点子又是不值钱的,想点子的人多了,点子本身就不值钱了。而且更典型的是中国有一个切实的情况,中国特色创新是先抄后超,我觉得在这方面很多过去创业的团队和小的公司,他们可能靠自己很辛苦的投资,然后有巨无霸的公司过来,其实腾讯做过一些类似的事情,但是我认为腾讯还是推动了很多互联网的创新。但是现在腾讯选择开放的方式,就是在改变互联网过去的网站,小团队趟路大公司碾过的方式,大家不会拼点子用两年的时间做事情,我们要更仔细的看这个事情跟公司有战略协作,在做战略的时候已经想好卖给谁,或者不会靠一腔热情去做创新,你会发现创新成本是很高的。

  李大诚:我们其实也知道,从抄人家概念,其实我们也需要再退一步,大家说中国只会抄。我们这边也有创新,我们抄了以后再创新,这应该也是创新的,不知道大家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的,我常常也看到一些硬件。

  彭雷:昨天我有朋友说iPhone4已经满大街了。

  李大诚:这个也是创新,我也想问一下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既然我们有这么多好的想法或者是新的技术,为什么就是没法做大,在国内缺乏什么呢?我觉得也不是资金问题,三位这边应该都有办法拿钱,既然资金不是问题的话,是否是规模化,规模化也不难,应该可以做大,为什么没有办法做成跟别人一样呢?

  彭雷:我觉得是商业成熟度的问题,从狂热式创新到理性式的创新,再到持续性创新,特别是大的公司腾讯、阿里都开始平台化和开放化的时候应该进入理性化的阶段,你选择真正好的团队,因为那个点子是没有费用的,点子是最容易的事情,找到合适的团队,有合适的战略资源,持之以恒的投入是最重要的。

  李大诚:你对团队的看法,你们这边人员应该很多,你们管人、管团队、管文化是否有一些创新呢?

  杨瑞春:其实真的不在乎所谓的环境,更多的是自己存下心来做和看这些事情。比如说大家去看某一款产品的爆发,在腾讯上面看,很多人突然觉得腾讯做一款产品很好,比如说微信,比如说大家看腾讯微博(http://weibo.com)和新浪微博的爆发,你看每一家微博做许许多多的功能出来,再到这些功能悄无声息的没有过,大家可能凭着一腔热情说这个东西好,那个东西不好,你说好的产品为什么消失掉,你说不好的功能为什么大行其道,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背后庞大的数据会决定产品的生与死、好与坏。因此在这点上面,我们发现越注重数据的公司会做的更好,包括彭总这边做团购,我们跟团购的CEO聊天的时候,他们会关注到电商的数据,一个用户进来投了多少钱,他一次消费、二次消费、三次消费,又从他们的分享带来多少社交化的媒体,多过来多少用户,他们算的精准到了我投多少钱值。在所有的产品当中其实也是一样,所有的产品都是在背后有详细的数据,因此我们在之前开放一套系统,如果大家了解的话这套系统能成为大家的利器,当你认认真真看的时候可以看的出来用户与产品之间真实的关联,就像脉搏一样每天都在跳动,越看能觉得其乐无穷。我们很多人确实很浮躁,包括我们有些人说某些公司不好,很多时候我们会笑。为什么呢?我们跟一些CEO聊天,他们去看某一款产品,他们做用户调研,跑到很市井的地方去,去大排挡里面随便问一些人,他跟洗脚的师傅和按摩的师傅聊,从这些人当中回来大量真实的结果。因为你这想当你的产品如果能在这些人群当中不大量使用的时候,你还能在所谓的高端人群上面有什么阻力,很多的产品说因为我的定位是高端,实话告诉你,你所谓的高端只不过是用起来太痛苦、太复杂普通人用不了,所以最后只能在学习能力比较快的人用,你想做所谓的创新简直是天方夜谭开玩笑的事情。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自己就会感觉你一定要去看数据,你一定要深入到所有的用户当中去,这个对我们来讲甚至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给我们发了一封邮件腾讯的东西真烂,我们看这个问题以后在半个小时给这个用户回了一封邮件,实在对不起,因为我们的原因我们给你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个升级会在半个月之后或者是一周之后会迅速的迭代,就是不同的用户来信而已,你有没有真正面对用户的需求。

  李大诚:你们是传统数据,你们对数据的看法怎么看呢?你们应该也有很重要的数据。

  宗翔新:抄的不成功的就是抄,抄的很成功的就是创新,十年前我们当时还没有模型,在这个时候在欧洲和美国酒店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产品。如家当时的创业也是受到一本书《银河系的诞生》这本书的启发,如家这批创始人,就是根据这本书的启发,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也可以说当初第一家店或者是初期的店,也是建立在欧美的这些基础上,就是抄过来的。但是十年过去,现在我们发现如家做到一千家店,现在我知道他们大概在全国开业的酒店有四十家左右。十年了如家发展到了一千家,应该说是超成功了,应该是创新了。

  如家能够这样快速发展,其实所谓的抄背后一定存在很多为本地的客户,或者说你的客户,你一定要提供更实在、更有效的价值。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抄或者是外观上面貌的相似,如果客户不接受的话永远是抄袭的对象。所以这个中间从如家的角度来说制定了很多能够适应本土的客户需求、价格合适的,然后提供当初来说像上网等等非常先进免费的服务,提供这些最基本的保障,包括开发的团队能够以非常高的效率在全国迅速的布点和开出很多店来,这些都是模式的微创新,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十年以后就变成了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我觉得每个行业,每一个创业的团队不可能是异想天开,我相信大部分企业都是建立在别人的架构上或者是别人的思维模式上,在他的基础上再进行不管是模式上、产品上进一步的创新。其实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创新,从我们的产品来讲是这样来判断的。

  李大诚:我这边问一下,你们对于国外进来的他们是前辈,我们在国内做酒店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了,他们进中国是抄你们吗?

  宗翔新:应该说酒店行业里面有很多国际大品牌,它们有的是上百年非常知名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强,不仅在资本上和管理团队上有非常豪华和强大的阵容,他们也看到了市场的机遇。唯一的欠缺就是他们的信息,春天还没有到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知道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都有了解。所以我们对各个城市的布局和布点上,以及发展的速度上,我们都有了解。国外的大品牌进来以后会对我们有影响和竞争,但是我们还是认为能够成功与否,关键是能不能抓住我们的消费者以及我们本地客户最核心的需求。如果你能够抓住这些需求,能够满足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和更高的性价比,中国的客户事实上还是很聪明的,他会做出选择。虽然有一部分会认为可能是国际品牌,但是现在看到更多成熟的客户还是会选择品牌,他能提供我要的价值,所以在酒店行业会面临洋品牌和本土品牌,从酒店角度来讲我们是唯一一个有本土品牌,能够做的比洋品牌都超过的品牌,在其他的高端品牌上还是以洋品牌为主。我们是大众住宿业,必须要懂得大众的客户需求,所以能够为大众提供好的及时便利的服务,谁就会占得市场,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李大诚:观众朋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问台上的嘉宾。

  提问:我想问一下刚才如家的宗总讲了,狂热阶段、理性阶段到可持续阶段,如家如果现在按照这个分类来分的话你的创新处于哪个阶段。我们的客户有很多是中小板或者是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有很多也是传统企业,他的经营模式创新,但是他们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它的经营模式可能比较容易被复制,就是小公司趟路大公司碾过,如家有没有经验如何坚持创新,能够不被别人碾过呢?

  宗翔新:从阶段的角度说,如家已经开始第二阶段,我们创业的初期阶段应该是过了,因为我们一共十年时间,创业的分水岭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我们是在06年上市的。现在回过来看五年前创业阶段,其实我也很想分享一段,创业阶段的时候团队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全部都是怪才、偏才,都是不仅敢想,而且敢干的一批团队,当初在没有任何的品牌影响力和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坚信中国一定会有一个银河系和这样的品牌,而且干的比做的多,胆子比谁都大的团队,这完全是结果导向,只是个人英雄。绝对不说建立什么系统,搞一本规范都没有。因为在当初的状况下能够生存下来,能够把模型建起来,能够把客人接进来。所以当初的一批团队全部都是这样一些类型的人组合在一起,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把一个新的品牌建立起来。最困难的时候可能钱都是到处借贷,大家没有什么钱都非常的艰难,但是创业团队有这个特征都是个人英雄,都是偏执狂。

  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是第二阶段呢?一个是十年时间也比较久,另外是这个管理团队特征的转变,到以建立一个系统持续发展的阶段,因为现在我们一年大概要开三百多家店到四百家店,能够维持这样快速的发展,能够保证在经营和管理上持续,这个时候个人英雄可能是比较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所以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建立能够支持快速发展的体系,这里面可能更多的是围绕着不断的能够培养团队,不断的能够进行很好的经营管理的系统建设,来保证品牌和集团的运营,还要保证质量。所以现在人才的特征可能更多的是职业团队,当然还始终保持着创业团队的精神,要成为中国第一。包括希望在中国酒店行业排名更靠前,我们也在努力。

  第二个问题很多企业都怕别人抄,其实我们这个行业也有很多同行出来,包括像7天和汉庭,因为我们发现行业的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一千家,其他一千家都没有问题,中国的市场容量如果是有品牌的酒店数可以达到几万家,我们未来有充足的空间,大家可以一起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你抄我了,我们可能也会借鉴别人的,大家都是相互在一种良性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其实大家都在提高,都在加速创新,对整个行业来说我们认为是非常健康的,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同行的加入或者是其他的投资者加入。只是说你自己要更努力、更辛苦一点,所谓的管理的力量,是不是把资源用到始终比别人提供好一点的价值,我们的中小企业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如家一直在努力这样做。应该说中国经济整个市场我不知道其他行业怎么样,但是我相信是相似的,酒店行业未来五年十年其实还是非常美好的,非常灿烂的明天,所以说市场是非常大的,只要努力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李大诚:希望大家感谢一下台上的嘉宾,谢谢跟大家分享的想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