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庆民:银行业走出去要严守风险底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10:58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于2011年11月15日-16日在香港举行。上图为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
以下为演讲实录:
阎庆民: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首先代表中国银监会对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结合刚才各位领导讲的,我的主题是“坚持实业为本,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第一,针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形势,从金融监管来讲,我们提出三个更加不确定,一个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态势更加不确定,欧债风险高企,银行状况堪忧,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产品商品市场剧烈动荡。第二是经济复苏走势更加不确定,在金融去杠杆化和国际贸易活动显著放缓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增长放缓和通胀的双重压力。第三是矛盾的表现更加不确定。近期英国的骚乱,以及美国占领华尔街的表明,使得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不利于我们发展。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发展,但是防通胀、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依然严峻。这次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的召开,是充分利用香港这一特殊的桥梁、平台、纽带加速中国企业的对接,降低“走出去”的风险。这是第一点,要科学把握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银行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我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把握好三个导向: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导向。现在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经济变成了金融化,金融化是以债务危机向银行危机转化,所以我们提出要充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考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协调性,重点形成有助于支撑未来增长的战略性项目,比如说我们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产业项目。第二是支持民族品牌导向。自主创新是我们的一项持续的战略选择,对于已经有知名度大、科技含量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银行业要进行重点倾斜,增强示范和带动效应。三是提升竞争力导向,有专家指出,债务危机会向银行危机转化,银行危机向竞争力危机转化,这就提升了我们在第三次分工中要充分以提升竞争力为导向。我们要全面评估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对象与其战略相关性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实现我们的规模效应。
为了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银行业也做了积极的努力,到今年6月末,中资银行在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收购或者参股16家境外机构,下一步应该针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做好三类配套:第一类是商业金融的配套,商业银行要坚持风险可控和商业化运作原则,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做好市场调研和目标客户细分,大力发展并购贷款,国际贸易子、保函担保等业务,强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二是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政策性金融要发挥长期优势,积极开展我们以出口买方信贷、境外投资贷款以及中国企业境外优惠贷款等业务,同时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付结算、账户管理、风险管理和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第三是新金融业态的配套。除传统金融业态之外,还要鼓励发展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新金融业态,满足高成长性企业的特殊金融需求,加快培育出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有条件“走出去”的企业。正如大家讲的,香港是亚洲的财富管理中心,有一大批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投资者汇聚在这里,从商业金融、新金融方面可以很好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最后一点,银行业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控。这次的主权债务危机逐渐向银行业危机转化,我们要注意四大风险的防范,一是投资前的决策风险防范。银行业要注意各方面的准确信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涉及到的国别风险、法律风险、文化融合风险等等进行全面的研判分析,摸清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加以提示。二是投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要利用各种信息和资源,帮助企业进行投资调查资产评估服务,设计稳定、安全的交易结构和科学合理的融资方案。三是投资后的经营管理风险,要强化信息中介服务中能,帮助企业妥善应对目标市场的法律变化,有效解决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与走出去企业共同成长,同时还要引导走出去的企业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金融资源,不断强化外部约束,提升风险的防控能力。第四个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要客观研判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审慎确定自身风险偏好,认真研究目的地的产业和行业政策导向,充分评估银行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做好预案,严守风险底线,坚持审慎支持、风险防线。
女士们、先生们,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走出去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安全至上的金融服务,同享全球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并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全面稳定的复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