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掘金财富第五波”论坛(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18:28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于2011年12月7日-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医疗健康:掘金财富第五波”论坛。
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克:非常感谢大家坚持到晚餐前,不过我可以保证,由于饥饿的原因,这几位演讲者肯定会说出他们的心里话,也想诸位耐心倾听。
先从嘉宾们自我介绍开始。
王晖:我是鼎晖投资的王晖,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认识。
周逵:我是红杉资本。
马克:今天演讲嘉宾有研究专家,又做投资的专家,更有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人。我想今天的问题也比较简单,主要是三轮。第一轮主要是从市场和机遇开始的,我想先请问我的诸位朋友们,在医改实施两年之后的今天,你们觉得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我们的机遇在那里,我们可以从研发、流通、生产制造各个环节都可以自由讲,先从唯一的女士开始,你是在医疗投资中的先驱之一。
刘千叶:要说机遇,我倒是没有专门从医药三线城市考虑过,我更多是从一些医疗行业的领域和病种考虑,我特别关注是慢性病。中国有两块,一个是非常大的,前几周的数据也看到了,北京糖尿病发病率将近10%,中国前几年总人数已经超过了9千万,慢性病类似糖尿病和高血脂这样的病,有很多的市场机会。
还有血透这种,跟糖尿病相关的,最终会产生肾衰竭,要长期使用药的。现在血压透析大概一次400元,一个月差不多要做10次,一个月透析费要4千元,十几年前中国人付不起,有些人是可以付得起,这些人要长期坐透析机上,甚至10、15年,20年,这种病人累积比较快,他一旦存活下来,就要继续使用,这个领域我们是非常关注的。
马克:你刚才讲到做医疗投资中慢性病是很关注的领域,你提到的血透,我们也看到了它的商业模型,很多都在做这个商业模型,奶油中的奶油不是服务这一块?
刘千叶:是它的耗材,基本上是柏克等,国产的品牌很少,在座各位公司有相关的产品或者耗材的公司,我们是非常乐意去认真跟你们谈一谈。
郭海涛:这个产业的机会大家都能看到的,高特佳投了60多家企业里面大概四分之一投了这个行业。机遇还是一个产业链的概念,尤其在医疗行业的产业链,所以高特佳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型,叫结构程度影响力的模型。首先要从整个一个产业链结构,比如从医疗器械这是一个产业链,从原料药再到化学药和中药,再到流通环节这样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当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更加关注产业链的投资,后期投到云南山大的时候,更加关注这个产业链,我们非常关注这个产业链的结构。第二个方面我们叫程度,医药行业还有很多细分的领域,虽然一看增长得很快,但是有天花板,有的医疗机械做到一个亿,就到了顶端了,这个时候还要考虑市场的容量,还有细分行业的发展程度。第三个在医疗行业我们关注的是影响力,包括徐航就是有一个比较好的背景,后期投的都是在海外有一些很好的医疗背景回来创业这样一批人,这是代表着个人的成长。再就是这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上做到有影响力的地位。整个环节来看这个方式,我们投的很多企业是用这个方式来做,我们对这个机遇有非常高的判断,也是用这个来判断我们要投资的企业。
马克:你刚才讲的纯产业链,我想请问的是你们是纯产业链各个企业都投,还是早期一些关键,或者你们能够对附加价值进行投资呢?
郭海涛:我们从早期和中期都会投。我们今年也投了几家企业,企业有两类药还可以,大家都知道国内的医药企业实际上种类还是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投一些早期做一些创新药的企业,希望能成为投的已经成为后期的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投早期的项目不是为了单纯的上市,实际是从产业链的角度为所有投的客户服务。
胡家武:新医改之后,从创投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看好医疗产业中国的发展,我们也成立了一支医疗产业基金。谈到具体的机遇来讲,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可能觉得在医药研发生产上我们更看好中药,在化学药这一块我们不具有这种优势,不管在技术还是人才上。另外我们还看好一些有独特品种的医疗机械,具有强的抗周期性,我们也投过,也有上市的,未来这也是我们重点的投资方面。
还有谈到医药流通企业的机会,我们认为这一块的机会可能更大。因为医疗流通企业在中国以往是小而全,小而多,很分散,这里面可能存在着一些很大的重组整合的机会,这样一个机会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好的投资项目。
马克:我个人有疑问,你觉得中药在未来几年的投资具体机会上,有没有可能能做到像西药被大家用标准化来评判,被资本市场所认可?
胡家武:如果推行国际化,中药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中药产品在国外,包括我看到清科集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美国上市的医药企业回归的问题,在美国上市的医药企业大部分涉及到中药。这些中药企业在国外不太容易被理解,比如说欧美很多人把中药当成一种食品,这样会大大降低它的价值。所以我认为中药企业,包括一些产品如果推行国际化是有难度的,鉴于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在中国本土有巨大的空间,即便在中国也已经具备了很大的技术空间。
黄瑞晋:前面三位嘉宾说的我完全同意,我稍微补充另外一点。我们从投资角度来说,完全是从市场需求去看,我们做投资的人对社会上需要有责任。中国现在是最好的机会,真的是黄金时代,我们做投资跟做创业方面真的是可以去改变,去把这个国家在医疗健康方面做得更好。有很多慢性病,国外有很多很好的技术和产品,如果能够带进来中国,这是我们非常注重的。最近我们非常注重孤儿病,在中国10-100万人的病例,很多这种病是由于基金和环境的原因产生的。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人,得到这种病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在中国医药方面没有产品去治疗。我要怎么去带一些非常好的产品,或在研发方面在社会上帮助这些病人,这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一个事情。
马克:我对孤儿病也非常看重,我们发现美国华人之间流行的病也已经到了国内,尤其是在高端开始,这一部分人不光牵扯到社会的问题,而且对于我们从事医疗投资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
我们再请软银中国的华平说说你的看法。
华平:医疗在整个行业的成长是非常不容易,我们是在一个黄金年代。当然,机会在哪里我们要从不同的细分市场来看,包括服务,包括社会,包括医药。各个嘉宾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见解,我非常赞同。我注重讲一下医疗服务行业,一个又爱又恨的行业,爱的方面是五到十年的发展不用多说,包括医药管理体系,包括特种医院也好,包括外包服务,细分市场基本上有20、30%的成长。但是也有挑战,一个是周期长,第二个是周期效益不好。所以怎么去找一个运营模式,能做到高成长,又带一点IT的特色,周期又短,规模效益又好,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投资里面一直在寻找的机遇。
马克:我知道你原本是一个发明家,你有很多专利在美国,你在西门子工作了七年,在医学影像有很多的见解。医学影像属于大型的装备,我们看小的,医生用的那些小的装备,这几年会不会有一些空间?美国医生普遍用护目镜,在中国戴不戴护目镜是医生的自由,不是一个强制的,也许在未来几年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机遇?
华平:我虽然是影像出身,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把所有的影像行业都扫了一遍,最后我们没有投,我们投的没有在大中型设备,反而是小型设备。比如说在深圳一家公司,还有做手术设备器械的公司,这个行业是国际性的平台,有国内和国外的公司,这一类公司有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包括产品优化的能力,不是革命性的创新,而是一个逐渐的本土化创新。而这是有中国企业的因素,很容易成长起来。
马克:刘杰先生应该是有地方政府VC的背景,在泰达和海达的关系跟大家讲一下。
刘杰:海达创投是一个市场化的团队,我们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上市公司,政府的引导基金,当然最近募的基金更多来源于市场私人的资金。
马克:您对未来的市场机遇,您的见解。
刘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投资加大,毋庸置疑,这个方面孕育着非常多的机会。我觉得对投资机构来说关键是如何进行细分领域,找到具体投资的标的。
我大概看了看今年差不多一半的项目投在医药领域。我们年初投了一个药企,这个企业在抗高血压和其他慢性病上有很多的技术储备。第二个投了一个CMO,是在创新分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获得的一个机会。还有一个医药辅料的行业,我一直认为在医药辅料和技术创新,是中国研发企业比较快,特别突破这么一个领域,我跟大家分享这么一个案例,来代表大家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取向。
周逵:我觉得医疗健康产业吸引力肯定不用再多说了,因为跟大家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体会。我觉得在城市这个范畴,可能最有吸引力的人群是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城市的老年人支付能力也能匹配,所以在这上面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像血糖仪,还有肾病的环节,我们投资的一个叫健帆,实际是跟透析配合做的。这两家公司发展得非常好。在二三级城市或者更低一端的城市,主要的矛盾是医疗长期积累下来的供应问题,就是医疗设施的配置问题。我们投了一些公司,一家公司叫华医是供给三级城市甚至乡镇覆盖中国30%的乡医。还有一家公司是帮助二三级医院提高清洁消毒卫生水平,包括医院消毒室做得更消毒,更可靠。
另外我们有一些公司像开药这样的公司,虽然不是有一个大药,但是它是非常好的普通的产品,有非常好的到达二三级城市的渠道,所以这个可能是我们在二三级更低端一点的城市,我们的一个核心。这个市场发展得很快,我们有一些其他的领悟。还有一些公司是用中国的研发能力去承接做海外到期的新药首期的药。我们的思路比较清楚,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方式进行的。
王晖:赶飞机是因为工作层面,在鼎晖我们是在消费行业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进入医药。我们在消费行业衣食住行,过去五年还给投资人12亿美金,未来五年还要还12亿美金。所以进入医药是消费行业的一个延伸,我们在医药上还没想透子行业怎么投,但是总的想法是优秀的子行业,好的子行业,要投优秀的公司。不太好的子行业要投大的公司,这是一个总的思路。
鼎晖总是一个一个案子来搞定,我们最近做了一个案子,A股证监会有200元持股的限制,我们公司有1200个职工持股,我们一个一个说服,把股份买回来。实际在中国这个市场不管是医药还是消费,赚钱很辛苦,要靠一件事步步为营。我们医药这个团队在跟鼎晖团队风格的基础上会走下去,然后跟在座的各位合作和学习。
马克:问第二个问题,主办方提出来的,A股高市盈率到底,VC企业把医疗公司从国外转回国内上市,这是一个现象。另外一个现象是美国的资本市场的波动,使得很多的医疗企业考虑是不是在美国退市,再到中国上市,对于资本市场的变动,各位演讲嘉宾有什么样的见解?
王晖:我个人没有操作过这种案子,我估计在我的LP给我的限制范围内,也不可能做这种短期行为的项目。就是资本市场对于我的影响不大,我们专注的是企业本身是否是优秀的公司,因为我们是做长期投资的,一般拿一个项目5-10年,所以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对我们判断一个事物影响不太大,还是公司自身的情况和实力。
周逵:我们在海外有这种医药公司上市,确实海外给的PE是比较低,美国人可能不太相信中国人能把这些事做好,但是确实中国市场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所以中国市场PE是比较高的,因为需求是大家的切身体会。这里面有什么机会,我觉得如果是能把海外的公司拉到中国来上市,当然是很好,这是一个技术活。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去考虑的。
另外我们的人民币基金里面的医药公司的比例是明显大于美元基金的医药公司的比例,这肯定也是一个方向。
刘杰:我们投的项目是国内的退出,我是觉得我们的投资还是着眼于企业的质量,看中长期,比如说我们当年在泰达的团队,01年投了一个项目,明年要退出,超长的一个投资周期,我们还是看企业的成长。
华平:因为我管美元和人民币的基金,都碰到类似的话题,不是从哪搬到哪,而是在哪个市场上。在医疗行业这个问题是更加的突出,包括很多的医疗器械,相对来讲在中国市场也好,还是在美国市场有很大量的上市公司,看出了一个很大的特点。
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大部分做的创新有多少,不是这样的,都是微创新。如果拿到美国市场去看,这个产品是20年前的,已经是在美国是很成熟的市场,你来上市人家都下市,这肯定资本市场不会理解,也不会推崇。但是因为二级基金市场经理并没有静下心来中国基金市场的成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医疗领域滞后几年,他们前面这一波正好是我们这一波。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前期是我们跟着美国公司走,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开始走向国际,在国际上有竞争,将来出现一个巨大的企业超过GE和西门子,我觉得不同的市场,资本市场的运营的市场理解度是不一样的,中国上市公司对这些公司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如果没有上市之后,方向性完全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市场上要看成本和回报。
马克:您刚才讲到如果中国企业利用现在的机遇,缩短了跟美国先进医疗企业的差距,我指的是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中国的公司要一下子跟美国,跟服务过的GPS公司,即便有合作的话,也许这个技术不见得这个团队消化吸收,也许德系和日系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超越对象。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争取做到第二梯队,争取在几十年内赶上第一梯队,你觉得这种说法有没有一定的合理性?
华平:实际上包括医疗器械,国内公司相对海外公司总体来比,滞后3-5年,如果市场好,成长性好,如果有很好的现金流,或者上市以后有一定的资本,倒过来跟他合作,但是合作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原来的合作方式是不大不小的公司,成长性是可以的,欧美的技术公司是中国公司要求他们,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整体来讲将来的成长性一定是中国公司为主体,中国公司完全可以去投资和参股。这样的合作相对来讲简单多了,不是说光是在运营层面的合作,而是资本层面的合作,实际上成功的概率也更高。
马克:我知道黄先生有在美国创办公司,并把公司成功带上市,运行一段又退出的经历。你有没有把一个公司成功退市,这样的经历有没有?
黄瑞晋:我们在国外上市价值非常低,三年前我们当初在股票市场大概将近40多家公司,选了一家公司跟老总开始讨论,讨论了两年,我们学了很多的东西,那家公司注册是在哪个地方,或者是在BBI,或者在香港,或者在美国,或者在欧洲,这个非常重要。
第二点如果在美国上市,是在美国哪个州上市和注册?每个州的立法不一样,州的问题怎么去保护股东?所以我们想把这个公司退市,公司带回来的时候,创始人是中国籍,还是外国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这个项目搞了将近两年,有四个律师事务所,还有一大堆会计师,到最后一大堆的问题,政府问很多的事情,到最后这个公司可以做,但是估值确实非常好,中国大的公司也是非常聪明的。我觉得这一方面是绝对可以做的,只是你挑选要非常仔细,中国现在的大企业是非常有钱的,这种公司真的可以做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大的公司绝对会去的,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很多这种公司只有几年做起来,你花很多的时间不一定搞得定。
马克:美国的资本市场波动情况下,美国的医疗股表现得如何?一些医疗股中国概念股表现得如何?
黄瑞晋:如果从国外的角度来说,欧洲市场像伦敦,或者是德国,交易量都太低了,所以要注重第三个市场。但是医疗方面台湾的市场是最好的,倍数是最高的,香港是第二,美国是最低,医疗方面或者做医药方面,或者做外包方面,倍数方面都是10左右。中国公司在国内大多数倍数只有2-3,去年的投资公司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在A股市场至少30多倍,同样的公司在美国只有2、3倍,大家会考虑去做的。
马克: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性,它跌到一块钱以下,我们投进去过了几个月还是一块钱,最后退市,有没有这种风险?
黄瑞晋:这个事情绝对会发生,会越来越大,我觉得大家要非常谨慎去做,你要非常有耐心,这是不简单的。
胡家武:富坤创投是人民币的基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现在看到既使目前A股市场已经发生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医疗企业的市盈率是比较高的,通常是40倍左右,在美国通常只有几倍,超过十倍是寥寥无几。从我的角度来讲,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医药企业,如果条件能够允许,他做私有化也好,去做A股也好,中间涉及到交易环节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美国很多都是机构投资者,去做这些投资者的关系还是不容易的。如果有可能性,我觉得应该回到国内去上市,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比较大的相对长期的问题,就是现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转型期,美国也不怎么好,中国也处于结构调整时期。这个阶段不是很快就过去了,不是几个季度就过去了,可能持续两三年,美国市场估值就很低,他处于经济相对较低迷的状态,如果这些企业长期在美国去挂牌,可能会长期是很低的估值,相应不会再有融资的功能了。
如果短期一年没有融资功能,这是没有关系,我觉得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时间太长了,本来就丧失了意义。
郭海涛:我有一个跟前面嘉宾不太一样的,高特佳是在03年投的麦瑞,我们投的时候是3千万人民币利润,现在是10亿人民币的利润,现在的估值大概是在30亿美金,大概是20多倍。这个实际上我们看到应该属于医疗行业中国的概念股,因为麦瑞是在全球医疗机械领域有一席之地的企业。我们看到美国也不贬低中国的概念股,美国还是对它有一个非常高的判断。就是这八年的时间从3千万人民币到10亿的过程,麦瑞保持这么高的一个增长。我们看到一方面实际上中国很多概念在目前这个状况下,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未来我们很多企业还是需要在美国上市。
当然我们也非常关注海外市场,我们也投了国内在美国上市的一家养猪企业,我们也是希望把这样的企业拿过来,同时好的企业推荐到国外,也是一条发展的路径。
刘千叶:因为开物投资有人民币基金,也有美元基金,是国内上市还是国外上市,这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果概括上来说,我觉得这么来分类。我个人的观点,一些领先科技的公司可以考虑海外上市。我说的领先科技是相对世界领先一些科技的公司,是可以考虑海外上市。郭总谈到麦瑞,从3千万到10个亿,之所以股票还这么坚挺,是因为持续在投入研发,研发能力现在非常大,已经走向国际,不仅仅是面对一个中国的市场。
如果是中国市场的驱动型,或者是生产制造驱动型的企业,可以考虑国内上市,生产制造不是一个国外投资者容易认可的一个模式,而且国外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是不能欠缺的。
我还想说,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国现在GDP规模将近是美国一半,美国市场现在GDP规模容纳了5千上市公司,中国是2千家,一年差不多200家上市,按照这个速度上十年也只有4千家,中国市场上市是大势所趋,只是说上市类型的公司质量会越来越好,科技含量也会越来越高,现在更偏高科技就没有利润。
马克:现在是6点半的,非常感谢大家。回答大家的提问之前,我们进行最后一轮主办方提出的问题解答,在明年或者未来几年内,各位觉得我们的机遇在哪里?或者说我们自己机构着重关注的热点,我们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涉及到公司保密的情况下,希望大家跟我们分享。
周逵:健康这个事是一个长期投入的事情,不要太急。面对老人的需求,像农村一些需求,红杉的优势是用数字化解决医疗服务领域一些缺陷,中国整体从需求到供应,供需双方水平都不是太高,这方面的看到的机会都不是特别多的,我们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建我们的团队,去寻找投资机会。
马克:您对养生保健的看法如何?而且我听您讲,您看了几个医院,您对医院的投资有什么样的看法?
周逵:我们做过一些养生保健的投资,需求也是很大,商业模式上是有一些挑战的。好的团队和好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我觉得在需求上面倒不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是做了一些这样的投资。
医院我们也在很积极地看,其实我们不讨论从医疗机械到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离用户、离病人最近的一个环节,也是医疗最核心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从各方面都不是那么顺畅。一个是资本市场对他的欢迎程度,另外是不是能满足一个非常好的审计和财务的报告需求,在这个市场上医疗服务机构往往在中国是山头,地域扩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到处都是管制的环节。对于治病人要求不要那么深的医疗服务,比如说美容和健康这样一些亚健康,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包括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公司做口腔和做眼科,可以上市了。我们花了不少的时间,没有到大批量投资的阶段。
马克:刚才谈到了医疗保健,健康管理,您来自美国,对美国健康管理有自己的研究,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对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异的理解,而且我们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黄瑞晋:我觉得这个领域在中国还是非常分散的,是刚起步的。美国的基金团队这一方面也投了比较久的,有些公司做得非常成功。问题是医疗健康产业是从国外带过来的,这是不简单的,中国有自己看病的习惯,有的病也是不太一样,基因和环境也不一样,很多习惯也不一样。然后整个政府在管理这一方面的政策也是不一样,所以从国外一些商业模式,如果带过来来做,是非常不合适。
所以这一方面我们比较注重我们团队同事在中国讨论这一方面的事情,一起来看这个项目,我们现在讨论怎么样把那些东西在中国做得比较好,讨论比较多,但是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这一方面虽然是有在看,但是没有看到比较成熟的公司。
马克:我知道泰达有一个很棒的心血管医院,这个医院是不是有可能改制成上市的?海达有没有在里面投资?
刘杰:我仅仅知道有一个医院,具体的操作过程我跟他们沟通的不多。但是我觉得顺着这个话题说,我是觉得大多数城镇的局面,现在面临着对医疗服务的高涨需求跟现在市场上明显供给不足的矛盾,我觉得这个矛盾对我们基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比如说我到医院,你见医生的时间差不多一两分钟,你挂号要排队,取药要排队,化验要排队,基本上两个小时跟医院交流就是几分钟,包括未来的医疗服务,不管中低端还是高端都有非常多的机会,包括未来的养老和健康服务,关键是我们要选准一个行业的模式。中国市场有它独特的环境和政策,也还有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我觉得还是要注意商业模式,要选好一个商业模式。
马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好的商业模式、大量的技术的采用,先进设备和研发设备的制造,你给大家提一些宝贵的经验。
华平:实际上现在从整体来讲,这个技术在飞跃发展,我们更重要看IT的技术,TMT也讲了很多,无线互动网和云计算都讲了,这些应用在医疗行业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国内的资源太集中了,集中在大城市,怎么往农村推,不光是医院,这里面资源怎么覆盖进去,技术实际上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这里面很多有关的医疗信息系统,包括社区也好,包括远程的服务。
另外医疗设备,相对于壁垒很高的那一类,现在国内有资本了,有人才了,创新也越来越走向国际了。医疗服务这一块,我刚才讲了大家又爱又恨,恨的规模效应不好,周期长。实际上有一大类的服务相对来讲还是有他的一定的规模效应。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三甲医院,一直覆盖到乡村,一直覆盖到农村,这一类的外包服务也是非常好的一类投资方向,除了传统的医院和专科医院或者是诊所这一类的服务。
马克:刚才讲到的服务业,我记得刘千叶女士是研发出身,对于服务业为主要特点的养老,或者是健康体检,其中我们研发占了多少?新产品新的模式的开发会不会是你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刘千叶:服务业一直在看,但是一直没有投,找到合适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医院是每增加一家医院都是要很多的投入。对VC有些可能合适,像小的诊所可能合适,大一点的医院不一定合适。
养老保健包括健康管理,我们一直希望在这里面有所探索,但是目前还没有下单。我其实想稍微谈一下技术,因为我本人是技术出身,生物医药的技术也是在持续发展。我邀请各位包括投资界的同仁,包括创业的同仁,其实最近几年最需要关注的技术,就是新一代的测序技术。我是90年代读的博士,那个时候是手工玩的测序,测序的成本在十年之内几乎降低了100万倍,这个东西会不会像70、80年代的IT,测序成本的降低比这个还快,从人类基因组开始30亿美金的基因组,将来自己袋里放着全基因组的测序数据。这个跟IT的结合,跟计算机云计算的一些结合,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机会,我们现在还没法想象,但是我非常期待。我觉得如果80年代初计算芯片成本的降低,带来80年代后和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先带来了PC和互联网应用的模式,生物医药这里面的创新会不会带来一些模式,现在我们会关注,在积极的学习。
郭海涛:我先说一个负面的测序,华大基因是十个亿,我投了第二位,是2千万的收入,这个行业越来越集中化。我们做投资,比如说我们看到做医保做得很好,在国内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个角度从高特佳的角度怎么来看?我们从一个专业眼光的角度来看。也是在服务领域,我们是怎么来投的?我们投的众安康是做医院后勤服务的,发展也非常快,在国内也到上市的规模。他就是做的医院护理,50%的业务做护理,大概做了400多家医院,已经形成了标准化,非常规范的服务,我们当时就看重这一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服务企业。
像医院我没有非常关注,除了专科医院以外,像口腔,很多医院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在台湾,都是以公益性为主,上市还是受到很多的压力。刚才讲到整个药店的发展,前两天正好是参加中国非处方协会的一个会,亚健康保健叫自我药疗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机会在哪里?我们看到连锁药店,我客观地说是没有特别多的机会,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从春秋到战国的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怎么有机会?信息化是连锁药店发展的一个命脉,在去年也投了一家做连锁信息化,你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和另外一个眼光来找到这样一个行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胡家武:谈到未来投资策略的话题,富坤创投是赞成大多数的观点,市场本身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但是我们觉得对于我们这些职业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好事,是一个契机,这样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筛选去用更便宜的估值拿到项目。
所以从富坤创投本身来讲,我们不会放慢筛选的角度,反而会加快,但是在投资进度上我们会相对谨慎。在行业上我们会越来越聚焦,对于制造业的项目相对谨慎一些,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比如说今天谈到的医疗健康产业,我们要加大力度。在医疗健康领域里面,我们可能更关注于其中医疗服务,包括中药,还有医疗机械。
马克:现在很快进入提问环节,在座的诸位有问题可以举手。没有问题,在这里衷心感谢各位嘉宾,我把我对公司员工的祝福传达给大家,希望大家永远不要成为我们被投资人的客户。
主持人:谢谢马克先生和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讨论。有请马克先生抽取一个微博(http://weibo.com)幸运观众。
今天的论坛就到这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