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贺铿:收入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0:08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年12月8日,第二届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总体薪酬制度高峰论坛之薪酬分配以人为本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国内专业的薪酬福利门户网站——中华薪酬网承办。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发表了重要讲话,具体内容如下: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状况,我认为已经到了极不公平的边缘,收入分配不公,这已经引起了非常强烈的社会反响,从初次分配来看,劳动占比越来越少。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那一年,我们的最终消费率也就是以支出法算出的GDP,这个当中的最终消费率占62.1%,到了现在,到了去年,降到了48%以下。1978年到1998年,20年当中降了两个百分点,1998年到2008年降了11个百分点,可见这里面就隐含着我们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果。而这个十年当中,实行经济财政的十年当中,这个资本形成的比率低了7个百分点,我们全世界的最终消费率平均是65%,我们现在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7个百分点。再从再分配的情况来看,首先是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1978年我国城镇居平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支配收入2.1倍,近十年来不断的加速扩大,到了去年已经超过了3.3倍,而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一般不超过2倍。

  我们再看个人收入的差距,两极分化的情况,衡量个人收入差距刚才我们蒋委员长讲了,一般用基尼系数,同时也可以用别的一些办法,我们把几种世界衡量的办法数字拿出来看一看,基尼系数我国没有一个权威的单位计算它,因为我们的调查分城乡两块进行调查,有的研究单位认为我们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也有的说没有超过,甚至官方单位认为还没有超过0.4,我觉得这些数字都比较难说,但是比较靠谱的,应该是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世界银行去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8,0.4是一个临界点,0.48那已经是很不公平了,这个还要跟有的国家进行比较,0.48超过了美国,美国是0.41,超过了印度,印度是0.37,超过了俄罗斯,俄罗斯是0.4,仅仅比巴西等两三个国家低一点,基尼系数到了这样一个情况,说明了是一定的问题。

  再看另外一个比较可靠的统计指标,这也是世界通用的,就是20%的最高平均人口收入,与最低20%收入的人口这个平均收入比较,我们这个比较数是10.7倍,也就是说,最高20%的收入的人口平均收入,是最低20%收入的人口的平均收入的10.7倍,那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比美国高,美国是8.4倍;比印度高,印度是4.9倍;比俄罗斯高,俄罗斯是4.5倍,这个应该说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收入分配严重的失衡,这是产生各种矛盾的根源,中央高度重视。所以在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当中提出,要两个同步,也就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东部。但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前三季GDP的增长是9.4%,而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是7.8%,没有做到同步,低了1.6个百分点。因此,这个情况应该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下面我说第二个问题,实行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收入分配失衡,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一直是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种非自主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严重程度,经济转型要转为,由非自主增长转为自主增长,这已经是刻不容缓了,而这个经济转型我们已经交了30个年头了,在80年代中期,我们就提出了要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到内含扩大再生产,也就是说不能一味的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我们当时还讨论了最佳的积累率是25%,现在是30%左右,这个问题一直没转过来,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执政理念不正确,重GDP的增长,忽视居民收入的增长,重政绩忽视民生的改善,知道内需不足,不知道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的,是收入失衡造成的,因此我们实行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在转变执政的理念上,我们考核政绩的重点应该是居民收入增长和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的改善,不要把GDP作为考核政绩的标准。实行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工作重点应该是放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上,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将最低工资标准由现在占社会平均工资的30%左右,逐渐提到50%左右,一般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是在社会平均水平60%,我们还不到30%,要限制规范高收入,逐渐的使行业间、地区间、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趋向合理,这个里面我不展开了,有很多问题。国有垄断行业和一般的行业收入差距太大,个别一部分高管的收入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太大,不规范高收入,不提高低收入,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永远无法缩小。

  第三个问题社会主义的性质。我记得马克思说过“把我的理论集中到一点就是消灭私有制”,为什么他这样说呢,因为他看到了没有掌握生产资料的劳苦大众受剥削,从而产生了收入分配极不合理的现象,因此,也产生了他的重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但是当人民取得政权以后,我们国家那些垄断性的央企,他的垄断利润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的福祉不多,而是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这个问题应该说邓小平同志早就有察觉,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们认为他应该是看到了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也隐约包含了他认识到决定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收入分配,因此他郑重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在这个讲话当中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没有讲所有制的问题,是不是他忽视了呢?没有,在整理出版他的讲话的时候,这个讲话是在五卷当中,负责整理的人觉得没有讲所有制,专门去请示他,是不是我们记漏了所有制的问题,他描述给我们,小平同志在沙发上足足闭了两分钟的眼睛,然后伸出手,就这样吧,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他是思考了的。“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那么究竟攻什么坚呢,我认为主要是要攻反市场经济思想的坚,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转变执政的理念,重视民生,努力去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切实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谢谢各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