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夏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 保实体经济合理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1 15:07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产业中国年会”于2011年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1产业中国年会”于2011年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产业中国年会”于2011年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夏斌:各位下午好!两年多前的2009年8月28号,也是英才杂志主办企业家的论坛,当时我做了一个发言,发言的题目是危机后,中国企业奔向哪里。那个时候正是我们执行4万亿为核心的一揽子刺激政策的时候。当时举例子,美国危机意味着什么?小布什当时说,危机了,批评华尔街喝醉了,我借用小布什的话,说另外一个意思,我补充小布什的话说,华尔街喝醉了,酒是谁送的,相当部分是中国送的,也就是说出口。现在华尔街不喝了,我们就要自己喝,就意味扩大内需和消费。我们原来出口的是XO,现在中国人喝,北京人喝二锅头,南方人喝花雕,意味着进行结构调整,不这么做,厂家就会破产,工人就会下岗。这就是美国危机对中国意味着结构调整。当时我说,整个世界经济近7、8年,就是这样的发展路径,你要相信。这是2009年会议上讲的话。

  那么,当时正是大量的银行贷款发放的时候,提出如果有投资问题没有处理好,可能不该上的行业和企业上了,就会产生更多的环保资源问题,产生更多贷款压力的问题。2009年讲了,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结构问题不是投资内的结构,而是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提高消费。当时为此讲了中国的企业要睁大眼睛,当好中国大消费市场好猎手。要研究发达国家怎么走过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消费兴趣是什么?为此,我们给企业斗胆谈了几点想法。

  第一,开发新产品,加快消费品的升级换代,包括高档消费和奢侈品的消费。

  第二,顺应节能环保的大趋势,创新各种节能环保的消费品。占领未来十几年消费品竞争力的制高点。

  第三,细心研究中国农村大市场,和准备不断进城及农民工的吃、穿、住、行的消费特点,毕竟和原来城市人消费有所相似,有所不相似。围绕主消费内容,比如说住房、汽车,要仔细观察细心研究,主消费的延伸消费,比如说家庭装饰,日常用品,油品等等。第五,配合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和老龄化趋势,不断创新和开发新的消费内容,这些内容可能老百姓没有想到,有的城市慢慢在做,比如说消闲消费、医疗养生、老人护理等不同的家政服务、教育等等服务。

  也就是说我们想尽办法要从中国头顶上的光辉,不仅仅是中国制造,应该产生更多中国的服务光环,中国市场开拓者的光环。两年多以前,英才杂志办的会,我当时谈了一下,怎样扩展消费。今天也是在这样的场合,我补充说几点。

  今天的题目是寻找中国的产业力量,首先我们可能要认识产业力量作用力的对象是什么?也就是说认识中国整体企业界发展的客观环境是什么,这可能是寻找中国产业力量的前提。

    我想给大家传递一下世界一流机构的人士想法。

  美联储,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几次强调,美国尽管第三次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出台,尽管采取有序的操作办法,美联储自己反复声明,声明什么?美国几乎零利率的政策到2013年不会改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的复苏非常艰难。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要继续维持下去。我曾经在其他场合提过,今天因为新浪网和中国经营报主办,他们都有这样的观点,就是已经说过了。奥巴马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主任詹姆斯教授,哈佛大学的前校长,财政部长,他说了,看到美国的危机,四年过去了,眼看就担心失去了的十年,就是美国主流学者对美国的复苏仍然抱有信心不足,或者说尽管最近的数据不错,尽管最近一个季度的美国数据不错。但是从长趋势来看,谁都明白,金融杠杆率在缩小的过程中,靠什么?奥巴马提出也是靠实体经济、制造业和出口。

  欧元的问题,天下的媒体每天都在讨论,德法拿出一个方案,我认为还在过程之中。我认为,不管是以德法两国为主导的方案,能够在欧元区实现也好,或者说还是吵吵闹闹,还是不断的博弈,在维持下去也好,欧元区的经济一下子复苏的难度比美国还大。道理也很简单,真正按德法的方案走,有关国家要紧缩财政,增长下来,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方案走,大家还是各干各的,没有信心。货币是统一的,财政不统一,这个道理报纸上都说了。我不展开了。

  所以,欧元的问题,欧盟的问题,可能更加艰难,而美国、欧州,是中国两大外贸经济体,世界两大经济体的经济不太看好,我们的出口就不能抱有太大的希望,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因此海外很多机构和国际机构、投行都在预测,中国经济从统计学上来讲,中国出口对今年GDP的拉动和贡献可能是0,明年可能到负。就是告诉中国各级政府,我们在稳定增长中间,我们确实遇到很大的难点。如果说明年欧元的问题更糟糕的话,也就是我们讲的衰退,经济增长压力就更大了,中央提出稳增长重大的行业,看到了外汇的形式。中国的经济走到了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逻辑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制度,要由原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趋于一个相对缓和的增加阶段,趋于这样的平台。原因是外需的状况,不是一个季度、两个季度的问题,是历史时机的问题,全球经济处于深层的结构调整,不仅仅是中国处于结构调整,是全球经济在进行结构调整。外需恢复比较艰难。

  第二,我们前两年的投资使我们已经看到了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的影响,2009、2010,中国高投资增长水平不能持续。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了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工资水平在上涨。我们的资源价格要改革,意味着国际竞争力在下降,等等,从外需,从投资,从消费,尽管这两年,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市场投资到企业家,都应该看到我们中国经济正趋于缓增长的合理阶段。也就是说原来13%,14%的增长可以维持,今后要适当的降速了,这样的增长反而是不合理的,反而风险是很大的。

  因此,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的政策,在全球需求减少,我们内部有一些变量在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2012年怎么走?我认为,既然主基调、主发展逻辑没有变,那么我们必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今天都讲的是判断,必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保证实体经济8%到9%的合理增长,提供相应的货币供应量。在这个过程中,居于中国金融体系不完善,改革不到位,简单执行总量政策,我们必然会出现垄断行业能拿到垄断资金,中小企业得不到发展的资金,因此必须加强结构性的调整,必须加强微调。官方对微调没有解释,我个人认为,是针对我们这个金融体制的不合理,改革不到位,但是又必须进行调整,所以进行适当的结构性的调整。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等等、税收政策等,都不展开说了。

  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三点。

  第一,微调并不意味着放松银根。

  第二,微调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方向扭转。

  第三,要真正做好微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大的原则,一年12个月,一年365天,世界情况在变化,中国国内情况在变化,如果前瞻动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精确度,这是非常复杂的形式。因此,面对前一阵子的人民币贬值,外汇减少,比如说降了0.5个百分点的存款储备金之后,银行仍然在紧张。又比如说最近到了年底,有的银行对存款不借钱,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各种各样动态的情况下,我认为,即使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的动作,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方向变化,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主基调背景之下的中国经济,能不能稳定增长?我认为关键在结构调整,关键在改中求稳,必须加快改革,也就是说结构调整能不能成功?关键在财政政策,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改革政策,我认为当前关键在结构,财政政策。

  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我始终认为以消费品为主导,健全中国的房地产方向。基于当前的问题是多少年累计下来的,因此我认为坚持调控方向不变的情况,讲究策略,准备一到两年时间,慢慢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长期市场法律手段逐步替换短期的行政手段,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在替换的一刹那,向市场、投资者、老百姓清晰的传递调控方向不变,同时稳定经济增长。房价在跌,交易量在下降,长沙跌90%,房价降,土地收入也下降,地方财政收入也下降,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增加,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增加,银行体系不良贷款增加。银行体系不稳定,总的中国股市更难扭转。所以说,房地产的问题,尽管我们不是专门研究房地产,为什么现在特别关注?因为事关整个宏观调控的关键,这是我个人认为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市场、老百姓、投资者方方面面都在关注。所以一定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变,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节奏,防止投资、房价等等自由落体式的下落。也就是说,通俗的话来说,人民日报第一版也引用我的话,两年前说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整,中国肯定要出事儿。现在整狠了也要出事,所以我们必须想尽办法稳住,把握好房地产调控方向的节奏,具体就不说了。涉及到保障法、限购政策问题,以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能不能在明年,政府清晰的告诉市场,风险怎么处理?明年到期的地方债务怎么办?不能再进一步扩大搞试点,我们在有没有很好的财政收入容许发债,加快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到位,是不是一定要盖保障房,还是准备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这是我个人认为,保障房是不是一定要盖700万套,还是直接现金补贴等等,方向不变,精确打击投机炒房,我的观点很清晰,交易税能不能替换房产税,精确打击买进房子是为了卖这个房子,这个环节要打击。

  第三个政策,整个外汇减少,靠政府计划合理的投资,因此必须发挥市场作用,如何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教育、医疗、金融、能源、铁路等各项领域的投资。也就是说落实国务院在2010年5月份定的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投资的新非公三十六条,已经定了一年多了,至今没有落实。最近发表表态,要加快速度。但愿整个社会希望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更快的加快动作,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各个领域,填补政府投资不足。

  第五点,我的观点在微博(http://weibo.com)上讲了,拿出战略勇气,国退民进,刺激消费,加快研究中国大国消费市场的到来,真正加快发展方式的改变。在投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扩大消费,能不能置换,能不能拿出一部分股权卖给市场投资者,保持相对绝对控股的前提下,拿出一部分股权卖给市场投资者,政府拿了这个钱救穷人,扩消费、促增长、稳社会。这是我对宏观政策的想法和建议。那么,针对今天我们要讲的寻找中国的产业力量,我还想说几点。

  我个人认为,同时我们看到在结构调整中间,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主动培育大国消费市场的过程中,西方的一批名牌企业都已经看到中国的趋势和中国政府的决心。因此在企业方面我想说三要三不要。

  第一,要研究开发新的消费特征,适合新的消费特征的新的消费产品产业。

  第二,要创新,埋头苦干,抓创新,从世界经济史看,真正要走出大的经济周期靠什么?靠创新。危机以来,目前的基本做法都是各个政府的刺激政策,说白了,就是多发货币来托,仍然托不起来,而托起来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物价上涨,大宗原材料要上涨。作为企业家来讲,一定要看到,从世界史上来看,真正走出这样大规模的、长周期的危机以后的经济周期,必须靠创新,不是靠货币杠杆。所以,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于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都可以研究自己的创新特点,破解自己的企业发展路,研究新的创新潜力,寻找创新利润的增长点。创新,不仅仅是创新产品,我个人认为,不同的大小企业,针对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全球市场,都可以进行研究。全国市场没有达到,全球市场没有达到的,那么在营销品牌,在营销渠道上如何创新,对于某一个行业不同的企业,看一下在这个行业中间的上下游的话语权占多少,决定了还有多少的创新空间,也是可以研究的。

  又比如说对经营好坏不一样的企业,自然问题创新的余地就更大,是企业自己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企业都不一样,好坏不一样,体现也不一样。又比如说对产品的类同,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创新余地,就不展开说了。第二,要埋头苦干,抓创新,靠货币没有出路。谁想走在先,必须靠创新,靠货币,都是差不多的路子。

  第三个要,要善于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增强中国的产业力量。我们要敢于走出去,更强调善于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增强中国的产业力量。第一,我们是有条件走出去,就是前面有人讲的中国外汇储备那么多,三万多亿,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各类企业走出去,在门槛越来越放宽。第二,我们是有机会走出去,也就是说在其他国家危机复苏比我们还艰难的情况下,他们的杠杆更快,他们有些产品的品牌渠道很好,就是资金链断了,也不可能在法制社会,也不可能存在三角债,就是那么一点点资金链断了,一个稻草压倒一个骆驼。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抓住竞争力,这个时候有人认为需要找更多的咨询公司来帮忙,在欧州找,在美国找。有一个上市公司的企业家跟我们讲,到美国的各个州里,看到领导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中国80年代招商引资中国领导看到外商一样的态度,美国的有关州长没有钱,你们来投资吧,跟我们80年代的情况差不多,我们还要埋头苦干,还要看到美国方方面面的实力。

  第三,我们要承认会摔倒。我们要善于走出去,因为毕竟是刚刚开始,包括媒体、地方政府,不要笑话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在走出去中间摔倒。当然,今天我也注意到某个报纸报道了中国一个民营企业家收购瑞典的一个汽车产业,这个汽车产业进入破产,担心几万亿的钱怎么办,先期投入合同的钱怎么办?这个案例我不了解,我只是抽象的说。我们媒体、地方政府更多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帮民营企业出点子,怎么走出去,而不是嘲笑。摔跤是必然的,当然我们希望摔跤摔的少一点。第三,就是要鼓励,不要嘲笑。

  第四,我们要学聪明一点,除了出去并购之外,我们能不能让出一点市场进行换股、参股,取得品牌,取得渠道,取得原材料的供应,或者取得其他的专利技术等等。这方面,我不是专家,但我想,我们应该在这个方面虔心学习,围绕创新,踏踏实实运用我们现在的机会来做点事。

  三不要:简单来讲,大家一听就懂。第一,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做企业不要三心两意,不展开说了。这方面的教训更多,特别是温州跑路潮中间的一些现象,大家看到了,都承认有的不是资金缺的问题,整个宏观资金的瓶颈,有的就是因为对这个行业不懂,人才不够,管理没有经验等引起。做企业,不要三心两意,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

  第二,不要追求时髦的金融做法。金融杠杆,我想,重点讲的就是PE,私募股权基金。在三年前,我是对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各种的宣传和鼓励,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鼓励企业不要给发改委报批产业投资基金,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企业法搞私募,今天我仍然想讲,围绕PE,企业家确实要担心,情况不熟,都在搞PE,天底下都是PE,项目越来越少,好项目更少。这种背景下,要小心和当心基金管理者的风险回避状况,如何控制基金管理者的投资行为,以及财务状况。今天我说,不要到两三年后发现,不光回报没有,很多投资都亏了,但都是依法办事,到时候都来不及了。第二,不要追求时髦的金融杠杆,不要一味追求PE,当然PE还是中国发展融资的一个好方法,根据中国的情况,实事求是。

  第三,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特别是包括新能源,特别是新领域,新能源等等。我不是企业家,我对行业产业不懂,我只是从宏观大环境来看,顺便对企业提一个醒。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