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8 10:16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三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创业与经济转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张晓强发言。
张晓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和嘉宾,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光华管理学院的这个论坛,我在想三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当时正在办北大的毕业证书领取,此后走向了工作岗位,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方式的重要支撑等重要指导思想,提出了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需要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任务,这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我想主要谈四点:
一、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而且以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健康等问题密切相关的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断涌现,正在孕育和催生着许多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突破。国际危机的爆发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对我国产业调整提供了契机。近年来,国际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主要国家特别是发展国家纷纷采取规模和力度空前的刺激措施,加速发展新兴产业、节能环保、宽带网络、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复苏的新兴产业。2011年末,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4.3亿户,比上年增长近50%,专家预测物联网的规模将是互联网的30倍,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iphone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风靡全球,也充分显示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国必须抓住机遇,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把握发展主动权,从而有效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也表现突出,但金融危机也使我国经济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我们的经济过度依靠出口和投入拉动,靠大量的资源消耗,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而第二产业中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所占比重大,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现有经济结构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水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十分突出,2011年中国消耗了世界总量50%的钢材、水泥和20%的能源,但GDP仅占世界的9.5%,而由于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是煤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发展的方式,不仅难以为继,也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面对诸多挑战,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做强高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必须大力培育知识与技术密集、物资消耗好、综合效益好为根本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提高中国的产业层次,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我国经济社会能够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基础和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增加。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
近年来,我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科技投入年均增幅超过20%。2011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83%,因为统计局的最后公报还没有出来,比05年增长了0.63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的国内授权8万件,是2005年的3.85倍。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0年达到7.5%,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400家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和2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的行业骨干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40家。技术创新联盟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积极推进,科技的人力资源规模快速增长,大批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这为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并在局部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如风电的装机容量和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中国现已均居世界第一,生物、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近年的年均增速超过20%,部分领域的产业规模跻身世界前列,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如以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航天技术取得重大成就。2011年,我国制造的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全面采用了国产CPU,高速铁路装备与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以TD-SCDMA为代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下一代互联网开始规模应用。
第三,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包括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联想、华为、中兴、大唐电信,新能源领域的无锡尚德,生物医药领域的恒瑞、东软、新华医疗。
第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这必将为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空间。例如,随着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国内市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又如,经济信息社会发展加快,为个人电脑、智能终端等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据预测,2012年中国的个人电脑销售量将超过8500万部,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再如,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我国在多个城市正在进行着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预计到去年底,统计数据差不多出来了,已经有13个城市开通了1300公里,到2015年将有25个城市开通近3000公里,这将为轨道交通建设装备和现代的运营管理系统提供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三、突出的问题
一是现行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
例如,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经济与科技脱节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之初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2010年为0.9%,为发达国家大公司大于5%的水平相差很大。又如,科技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亟待建立完善,缺乏股权等激励手段,不利于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我国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产业应用成果的比例,仅为约1/10。再如,部分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电力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三网融合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等都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低空的空管体制制约,中国的通用飞机产业发展缓慢,时至今日,全中国的民用直升飞机还不到巴西圣保罗一个市的一半。
二是产业核心技术掌握的少,发展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
我国的原创能力不足,许多重要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风电装机虽然装机容量居世界前列,但大型装机的设计能力和关键部件的技术制造弱,新兴信息产业虽然取得明显成长,但在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等领域受制于人,2010年我国单类进出额居首的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是缺乏创新药物和关键设备。
三是有利于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财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个长期过程,初期投入高,而且非常大,需要强有力和系统性的财税、投融资政策,但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规模小,支持初创期企业创新发展的社会投资紧缺,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发达,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大批处于创业初期和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政府采购、税收激励等政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财政的支持发展和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我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加,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不到4%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
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为此,需要着力做好以下4方面工作:
1、把科技创新作为针对目前我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少、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要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超前部署,支撑核心产业发展技术和研究水平,二是形成产业链发展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三是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和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四是大力推进高校和科研单位机构的技术转移,五是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区域积聚。
2、建立健全市场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将需求潜力转化为拉动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从而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具体而言:一是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包括全民健康、绿色发展信息惠民等,从而引导消费模式的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二是重点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通用航空、民用航天等产业的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企业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应用、信息、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四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新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水平。
自主创新绝不是关门创新,必须有自主创新与合作,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基于全球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才能发展,我国必须积极利用求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国际创新成果,必须引导外资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我国企业多方式有效利用国外资金,必须推动技术标准和产品走出去,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开展在国外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并购,提升我们的产业和科技创新能力。
4、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在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在财税金融,特别是体制机制,政府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包括增加财政投入,集中支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公益性基础研发平台建设,设立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资金,用于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引导创业投资发展。
2010、2011两年先后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吸引了超过100亿的社会投资,在所得税方面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板市场已经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信贷融资工具已经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启动。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等,通过深化改革,为加强科技创新、科研成果更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更好的调度创业者潜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我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中国的科技水平一定能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快速成长,并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