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余斌:更灵活更前瞻的宏观经济政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18:36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经济学家余斌发言。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经济学家余斌发言。

  新浪财经讯 1月6日,厦门大学EMBA鼓浪屿名家论坛在苏州独墅湖会议酒店沃森报告厅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经济学家余斌发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目标的时候,他说,今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以下是发言全文:

  余斌: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到非常美丽的苏州,与我们厦门大学EMBA苏州班的学员交流。我昨天在北京参加我们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汇报会。那么苏州工业园区提出要在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园区的主要领导向我也介绍了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用江苏省现代化的标准来衡量苏州,那么他们认为通过今年这一年的努力,是基本可以实现现代化的。但在讨论过程当中,我跟他们讲了,很多指标应当具有地区特色,而不能拿统一的指标来衡量所有的地区。

  你要用统一的指标来衡量苏州的话,我们有一个指标是很难完成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这个比重要到"十二五"末期,也就是2015年的时候要达到47%,那么江苏的标准是要到45%,我们苏州工业园区现在是多少呢?到2011年底是35%。

  因为每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是不一样的,它的工业特色基础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拿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么苏州工业园区要达到这个指标,我认为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当然这里头还包括其他的指标设置是否合理,我也在会上发表了我的意见,但总体上苏州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当然我也不止第一次来苏州。

  今天我想主要谈一谈,我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点个人看法。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叫"稳中求进"。"稳"讲了这么四个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这四个稳定当中,谁是关键?谁是重点?2011年"稳物价,防通胀"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那么今年呢,在这四个稳当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去年整个CPI的涨幅应该在5.4%左右,高于年初确定的4%左右的预期目标。那么我们认为,在今年CPI的涨幅将会大幅的回落。那么今年整个CPI涨幅大概回落到4%左右,所以通胀压力明显减轻,稳物价则是今年的重点。

  社会大局的稳定和经济的稳定,这是一个铜板的正面和反面,如果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就业机会。我们也能够通过经济增长所取得的财政收入,解决老百姓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大局的基本稳定是可以保持的。

  宏观经济政策它是服从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的所谓"稳中求进"当中的四个稳重点,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增长是主流)。

  那么在"进"的方面谈到了,要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在改革开放上、在改善民生上,要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我认为"进"当中的焦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很难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

  "十二五"规划就是五年。2011已经过去了,今年是第二年,如果今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仍然不能取得进展,很显然我们就会不可能预期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因此在"进"方面应该主要围绕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从而我们在结构调整,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进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目标的时候,他说,今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段话和前两年的表述基本上是一致,不同在于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这也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向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建议,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前瞻性。

  讲的理由实际上也很简单,如果经济领域出现重大变化,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我们再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为时已晚。因为宏观经济政策从制定到落实,到对经济运行产生效果,中间有很长一段迟滞,因此必须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

  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这是连续三年宏观经济政策锁定的三大目标。就是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通胀之间取得平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阐述宏观调控的时候,重申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这三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去年年底统管我们中心的领导是李克强副总理,他到我们中心召开专家座谈会,给我们中心体了几个题目。其中第一个题目就是增长、结构、物价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中心指派我利用十五分钟时间,向李克强副总理陈述我们对这三者关系的看法。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说,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保持经济适度、合理增长,是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所在。出去经济增长速度过高,经济增长速度过高通常会带来经济过热,会带来通胀,显然它是不利于我们处理这三者关系的。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的滑坡呢,通胀的压力是没有了,但是由于绝大多数都处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结构调整无从谈起,所以保持经济适度合理增长是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的关键所在。

  第二,结构调整。现在结构调整说的太多了,老实说结构调整涉及的利益很广,需要调整的结构也很多。经济结构从本质上来说,它是要转换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保持平稳发展。

  我们经过了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原有的增长动力逐步减弱,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要通过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成功的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在原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削弱以后,我们要通过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那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第三,通胀压力具有长期性。这说的是中国现在处在一个成本上升阶段。无论是劳动力、土地资源、价格都处在上升过程中。这就决定了通胀压力具有长期性,适当提高通胀的容忍度,积极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这是说,如果你把通胀目标定的过低,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你就被迫采取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你就被迫付出经济增长下降的代价,我们认为这是不值当的。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忍受5%、6%的通胀,我们通过5%、6%的通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积极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为我们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从大的方面来说,三者关系应该从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讲。

  好,关于明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基本趋势和宏观经济政策,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国际环境。我们明年整个世界经济会怎么样,对中国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老实说,这个问题现在目前还很难说清楚,尤其是欧债危机,下一步会演变到什么程度?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带来多大伤害?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影响?这些问题,我们只能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对于欧债危机发生的机理,下一步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大的方面我们需要有所把握。

  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可能陷入长期低迷。怎么来看待美欧债务危机呢?美欧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这是我们给中央和国务院的报告,我们认为美欧债务危机它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发展阶段而已。它标志着国际金融危机还处在演变的过程中。

  为什么这么讲?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出,它要经过这么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它是私人银行的危机。是说2007年底美国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国际金融危机处在这个时期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大量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因此它是私人银行的危机。

  但是当国际金融危机处在第一阶段的时候,由于大量的私人银行、私人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金融机构的信贷功能丧失。那么实体经济由于得不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实体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整个世界经济大幅度滑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带来的世界经济的大幅度衰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分别采取大规模的救市措施。奥巴马上台,出台的是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欧盟当时的救助规模也达到7000亿美元,那么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大规模铁公基项目建设,扩内需,保八。4万亿规模按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算是6000亿美元。

  这就是为了拯救世界经济,那么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分别采取大规模救市措施。但是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因为世界经济大幅度衰退,政府通过经济增长所取得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经济不增长了,政府财政收入怎么增长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经济大幅度衰退失业人口增加,等待政府救助的人口规模大幅度上升,政府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是你的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是你财政支出增加,再加上政府的大规模救市措施,由此使政府自身的债务大幅度上升。

  2010年4月份,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标志着国际金融危机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政府的主权债务危机。所谓政府的主权债务危机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你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今天无论是美债危机,还是欧债危机,它都是国际金融危机处在第二个阶段重要的节点。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们更加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由于美元和欧元是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主要流通和储备货币(第一大和第二大流通或储备货币)。当美欧债务危机发生,而美国和欧盟分别选择债务的货币化的时候,对现有的国际货币提高会有什么冲击。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怎么来偿还政府欠下的巨额债务呢,我现在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开支的办法,难以偿还欠下的债务,怎么办呢?我就只能选择发钞票的方式,让本币贬值,长全世界来共同承担我的债务或者说把我的债务向其他国家转嫁。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他说,你们怎么担心美国人偿还不了债务呢,那是不可能的。美国可以随时的把白纸变成票子。当美国和欧盟选择债务货币化来划界债务危机的时候,很显然它会对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冲击。

  两天以前,《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世界银行的高级副总裁林义夫(音),2012世界经济当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他讲了两点,第一点是整个世界的实体经济复苏。他说,现在无论从美国,还是从欧盟,还是从发展中国家情况来看,实体经济都受到了巨大冲击。只有实体经济的快速复苏才能化解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问题。第二点就是要维持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很显然,欧债危机会导致欧元地位的下降,会导致欧元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当中,无论是从它的流通货币还是储备货币地位都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威胁。

  我们回过头来看,美国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股票市场大幅度波动。无论是美国,戴还是欧盟,还是亚洲,包括中国股票市场,在下降的过程中出现大幅度震荡。

  第二个方面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美国和伊朗如果发生战争的话,很显然会影响整个世界的石油供给,会带来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

  第三个方面是黄金价格大幅度波动,从1900美元以上,回到目前1600美元。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虽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为什么大规模震荡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呢?因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就是以美元或者欧元主导或者霸权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尽管美元和欧元分别都面临很大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其他与之竞争的货币,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别无选择,所以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根本上还不足以动摇。

  很多人在此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尽快的把人民币培育成为主导的国际货币。12月份,我到印度和印泥,他们对此以十分期盼的态度来看待中国。说如果你们尽快使人民币走上国际化轨道的话,我们就可以消除美元汇率波动对我们双边之间的贸易所产生的影响。但是我对此回答是非常谨慎的,我认为呢,人民币短期内或者中期内很难走上国际化道路。

  你要知道,日本从上个世纪70年代直到2010年,在这40年中,日本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日元始终没有成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中国我们从2011年开始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呢,如果我们沿着日本的道路走下去的话,是没有希望的,如果我们作出相应的改进,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我认为这个道路会十分漫长。

  短期动荡、混乱和不确定性将会明显增加。过去三十年按照小平同志说的,我们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抓住世界是以和平为主导的一个国际环境,世界经济是一个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在这三十年中我们利用这样的国际环境,使中国保持了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那么未来呢,我们面临的环境还是这样的吗?我们认为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大家关心时事政治的话,那么奥巴马昨天发表演讲,来陈述美国的军事策略。他把扼制中国放在首要地位,以及我们将会面对一个动荡、混乱和不确定性的国际货币,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企业的成长都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好,经过这次信心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将会变得更加暗淡。发达经济体可选择的政策空间已经极为有限,政府难有大的作为。我们说面对经济衰退,从政府的经济政策来说,一个是财政政策,一个是货币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达国家会选择什么样的政策呢。我们首先看他的财政政策,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加的影响,财政政策实际上处于紧缩状态。

  当你难以偿还自身债务的时候,怎么办呢?无外乎就是两个选择。第一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第二削减开支使政府的财政有盈余来偿还债务。但无论是增加税收还是削减开支,它都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

  学过经济的都知道,扩大性的财政政策要么是增加政府开支,要么是减少税收。发达国家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执行的都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比如英国,他说我现在政府没有这么多钱了,我付不起养老金了,来延长退休年龄,你必须工作到66岁才能在政府领取退休金,所以英国出现了世纪大罢工200万人参加,打出来的口号就是政府要我工作更长时间,要我做更多的事情,但是给我的退休金更少,所以我不干了。

  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在过去这半年中,始终围绕着如何化解美国的债务危机紧急磋商,磋商了很长时间,但是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共和党认为要削减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必须大规模的削减开支。军费开支可以减少,但是面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很显然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是不对的。那应该削减什么呢?应该削减老百姓的福利待遇,这是共和党的意见。民主党坚决反对,他说要解决美国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唯一的办法应该是增加税收,增加谁的税收呢?增加富人的税收,向富人多征税来解决美国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危机。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都是不利于经济复苏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我们再看货币政策,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即便再度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在信心缺失和具有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不足的情况下,效果十分有限。这段话讲什么意思呢,就是市场上缺的不是钱,缺的是信心,缺的是有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产生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当前发达国家也面临着通胀压力,货币政策调整受到约束。美国有一个"痛苦指数",什么叫痛苦指数呢?很简单就是失业率+通胀,美国9月份失业率9.1%,9月份通胀3.9%,两者相加是13%,这是28年来最高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尽管可以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是没有边界的,它会受到通胀压力的约束。

  好,发达经济体重启新一轮增长周期,需要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新增长动力的出现。这是我们回顾过去一百年的世界经济历史,我们所发现的一个规律。当世界经济陷入到危机当中以后,如何让世界经济走向新一轮的扩张呢,它需要重大的技术革命和重大的技术创新。只有重大的技术革命,重大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产生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经济才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的高涨。

  然而到目前为止,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发生。这个话指的是奥巴马,奥巴马在竞选总统的时候,他说,要把美国重新打造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要用五年时间使美国的出口总额翻一倍。这都是奥巴马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向美国人,向世界人民许下的承诺。美国新一轮的大选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他第一个任期快结束了,但这些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像他承诺的那样在美国发生。

  新能源、生物、低碳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新增长点至今尚不明朗。美欧债务危机发生后,市场信心动摇,即便短期不出现二次探底或深度衰退,发达经济体也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

  什么叫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呢,这说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以后,90年代的十年,经济几乎是零增长,所以日本人把上个世纪90年代的十年,称之为"失去的十年",因为这10年没有取得经济的增长。

  新世纪以来又过了十年,那么这十年日本人称之为什么呢?"又失去了十年"。因为新世纪头十年,他又几乎是接近零的十年经济增长。那么我们认为美欧这些发达国家,有可能在未来十年中会陷入经济低迷。

  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采纳了我们的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中长期低迷。所谓陷入中长期低迷,就是来自于我们的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判断。这是我们对于美欧债务危机发生的机制以及未来得前景我们所做的一个简短判断。

  我们再看看国内,我刚刚已经讲了,2012年稳中求进当中的"稳",主要是稳增长。为什么?2012年经济增长面临着下行压力,来自于世界经济低迷所带来的外需的萎缩,这是国际。那么从国内来说呢,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这是国际和国内因素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

  不要小看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因为中国目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就升级到买房买车阶段,所以房地产、汽车,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房地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达到60个,所以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两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我把它叫做短期需求收缩,再加上另外一个叫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这是短期和中长期因素叠加在一起,从而对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构成明显的下行压力。

  第一,出口增长难以达到今年水平。这是我们对于2012年出口增长的一个基本判断。发达经济体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通过"政府杠杆"替代"私人杠杆",短期稳定了市场;过去美国人都是借钱消费,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导致很多居民偿还不了银行的债务,老百姓不敢再进一步借钱消费了,怎么办呢?政府主债,政府消费来替代市民消费,短期稳定了市场。通过政策刺激部分替代居民消费,暂时弥补了市场需求,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很快世界经济走上复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随着主权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财政刺激空间压缩,而私人部门的需求迟迟不能接替公共需求,经济增长失去动力。2012年发达经济体即便不爆发深度危机,经济增长也将处于2%以下,这是我们对于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一个基本判断。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好于发达国家,但是面临三个方面问题:

  1、国际市场动荡。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都处在动荡过程中,这对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构成很大威胁。

  2、出口条件恶化。美国、欧盟、俄罗斯,世界上有五十多个国家,三分之一国家在今年要换届,要举行总统大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像中国很可能成为他们的替罪羊,中国的出口条件会不断恶化。

  3、资本流动的冲击正在加大。前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度持续贬值的趋势。因为当人们感到世界经济不确定明显增长,风险不断增加的时候,怎么能够规避风险呢?持有美元,持有美元资产更加安全,所以纷纷从新兴经济体撤离,大量的人抛售人民币,换取美元回流发达国家,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兴经济体并不能够真正"脱钩"。早期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让敌人一天天坏下去,让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当地人一天天坏下去的时候,我们能一天天好起来吗?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是做不到的,大家实际上是捆绑在一起的。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我国出口增长难以达到2011年水平,我们估计2011年出口增长在20%左右,那么2012年预计出口增长10%左右,下降10个百分点,这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是重大的。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一定幅度回落,我们认为这一点也难以避免。投资的增长来自于三个方面,或者说我们可以把投资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叫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35%左右。第二个方面叫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占整个投资比重25%左右。第三个方面叫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25%左右。那么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加在一起占整个投资的比重达到85%左,我们就分别看看这三个方面。

  2011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速,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高增长,这两大行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那么今年会怎么样呢?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这是我们宏观经济研究部前不久刚完成的一项研究,我们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出口增长10%,会拉动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2012年出口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制造业投资扩张。中国制造业投资怎么投的呢?如果我接了大量的信号的订单,我肯定就需要进行厂房的扩建,设备的更新改造,也就需要在制造业上进行大规模投资,反过来如果出口增长是下降的,制造业投资增长也是下降的,二者是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从房地产投资看,既定调控政策尚不能马上放松,否则政策效果将前功尽弃。这也是家宝总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房地产调控决心不动摇,政策不改变,一度不放松的原因。我们为此付出了两年努力,从2010年开始调控了两年,今天房价刚刚有所松动,如果很快的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我们付出的两年努力将付之东流。

  由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售房面积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说的是过去房地产开发商房子只要一封顶就可以预售,拿老百姓买房子的钱完成本项目的开发,还得投资于新的项目。那么今天房子盖好了,卖不出去,表现房地产库存的大幅度增加,大于售房面积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且资金链趋紧,融资难度加大,未来一段时间商品房投资进度将会明显放缓。实际上去年11月份开始,商品房投资就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趋势。

  我们再看保障性住房,2012年保障房投资新开工面积700万套,去年是1000万套,降幅达30%,关键是公租房和廉租房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无论从商品房投资,还是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来说,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都是一种下降的趋势。

  也有好消息,在五年规划周期当中,第二年往往是规划项目落地开工较为集中的年份。我们分析中国的五年规划,我们发现第一年往往是在制定、学习贯彻落实五年规划,在干这个事情。等到了第二年新的一届政府上台了,才开始大幅度推进五年规划当中的大项目建设。因此,今年应该是规划项目落地开工较为集中的年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替代劳动"推动的设备更新改造,对投资增长也会形成一定支撑。综合上述有利或无利的因素,我们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24%,因此还要下降4个百分点。

  第三,2012年消费增长我们预计是稳中有升,不会出现明显波动,这是我们对于今年消费的增长的基本判断。分析去年消费的增长,我们发现在去年消费增长中出现了两大结构性变化:

  第一个方面变化是食品类消费增长明显高于近十年来的平均水平。就是去年老百姓用于食品类消费支出增长,明显高于2001年以来的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什么原因呢?说去年中国人吃了更多的猪肉吗?我认为不是,主要是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所以表现出食品类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

  第二个方面重大结构变化是受汽车限购、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类销售则大幅度下降,比新世纪以来的平均增速低了22个百分点。说中国轿车进家庭是新世纪十年来发生的事情。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汽车消费增幅平均35%以上,处于高速增长。但是突然到了去年,老百姓不买车了,什么道理呢?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有人说汽车限购,但像上海多少年以来都是限购的、摇号的,北京也只是这么一个城市从去年开始限购,并不是全国的行动,它对汽车消费影响并不很大。有人说油价上涨,原油税增加,导致很多人用不起车,不买车了。我认为这些都是次要原因,最关键原因在于汽车销售本身它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认为目前汽车销量处于底部回收阶段,考虑到汽车消费更新置换周期,今年汽车销售增长将会有明显提高。

  在收入差距较大的特定发展阶段,部分高收入群体奢侈性、炫耀性消费将持续扩大。这说的是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型,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我们认为很快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同时,部分保障性住房建成入住(家宝总理讲,今年保障性住房要有500万套进城入住)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达到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家电类消费增速也有望小幅度回升。所以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实际增长略高于今年。

  也就是说我们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来看,出口的增长下降10个百分点,投资增长要下降4个百分点,消费类增长略有回升,很显然经济增长一定是一种下降的趋势。

  总体看,2012年总需求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如果不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大体稳定,我国仍可以实现8.5%左右的经济增长。这是我们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判断,注意这里头有两点:第一,我们这个预测,两个基本的假设前提,(不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走势大体上是稳定的)。如果说我预期不对,那一定是这两个假设前提不能满足了。第二,我们对于今年这个预测还强调8.5%左右,这个一左一右会给我们留下很大的空间,你要注意做经济预测风险是很大的,因为国民经济运行系统是非常庞大复杂的,这里头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会发生连锁反应,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全局。你要预测准确,第一,你必须要有假设前提,第二,你必须要给自己留点余地。说的越准确,你犯错误的概率就越高啊,这也是我们多少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话,我们认为今年8.5%的经济增长是可以保持的。

  第四,在经过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从1978年到2010年一共是32年,在这32年当中平均增长是9.9%。目前我国已进入高速增长的后期,这话说的是客气一点,实际上我们并不这么认为,我们认为是高速增长阶段即将结束。

  为什么美国有一个1%、2%的增长就很正常,而中国能够达到10%呢?我们认为在过去的这个时期,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来取得10%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以后,我们不可能继续保持10%的高速增长,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也没有先例。我国经济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本轮增长速度的回调,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所谓我国经济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这么五个方面:

  1、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说明中国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步伐或者叫做未富先老。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都是进入高收入社会以后才出现的问题,而中国2011年我们刚刚进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处在中等收入水平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就迎来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步伐。

  人口的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意味着储蓄率的下降。年轻人通过工作把钱储在银行,年老的时候是把储蓄拿出来消费。老龄人口增加的后果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投资率下降,整个社会储蓄率下降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投资下降,因为投资来自于储蓄嘛。

  第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养老医疗费用支出的大幅度增加。整个社会要维持它的社会运转,将在养老和医疗方面付出更大的代价。11月初我去日本,到日本一个全世界都有名的癌症中心参观。院长跟我们讲说,日本80%的人死于癌症。我当时听完以后很不理解。他说,其实道理非常简单,非洲人很少有人是死于癌症的,为什么呢?因为活着不到40岁就死掉了,怎么会得癌症呢,日本80%的人死于癌症是因为平均寿命接近90岁,大多数人是死于癌症,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老龄人口增多的后果是年轻人占的比重下降,年轻人占的比重下降,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活力下降了。所以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排在第一位。

  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改革三十多年,我们始终处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时期,现在我们说劳动力供给基本平衡,但处在结构性问题。民工荒、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这都是结构性问题,总量上劳动力供给基本是平衡的,以后我们还会出现刘易斯拐点,也就是会出现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就必然会带来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必然会带来我们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削弱,甚至丧失,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缓慢。

  3、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空间明显缩小。这说的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发现我们技术装备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所以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在干什么呢?我们不断地引进、消化、吸收世界的新经济技术。但是干了三十年以后,我们再回过头一看,我们发现现在中国绝大多数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不太多,叫做达到、接近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这时候就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供你引进,怎么办呢?被迫转向自主创新。

  你要知道自主创新的后果是什么吗?假设这款手表在美国市场上卖的很红火,我把这款手表技术引到中国,生产出同样的手表,只需要做几次广告,中国人就一定能够接受,因为这在美国已经证明是有市场是卖的出去的,所以引进这种成熟的技术是没有风险的。但是自主创新呢,首先技术创新的正确路径在哪?往哪个方向走有可能成功?你如果找不到方向永远都是失败者。第二,即便你找对了方向,技术研发也成功了,但是能不能大规模生产呢?我们的很多技术停留在实验室里,并不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原因救灾这个地方。第三,即便是能够产业化生产,生产出来以后市场上老百姓能不能买账,能否认可呢,能否接受呢。当你从引进成熟的技术转变为自主创新的时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4、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开始下降。过去三十年我们伴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步伐,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的投资和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的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今天我们再看一看呢,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建的都差不多了,有很多地方开始过剩,有些港口被迫要淘汰,有些高速公路修好以后根本没有车走。他为什么河南会成为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呢?是因为他处在中原地区,我们要驾车无论是东西向,还是南北向高速都从这个省份穿过,所以他成为全国里程最长的,道理在这个地方。这些投资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举个实际例子来说,北京过去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怎么过来的呢?把很多四合院拆了,把很多的小胡同拆了,我们修了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你今天拿北京的基础设施和发达国家和现代化大都市比较,它没有差别。未来你还能干什么呢?你总不能把刚盖好的楼扒了吧,还能挖两年地铁而已,所以整个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潜力空间明显下降。

  5、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明显回落。我们把中国分成四大板块(东部十省、东北三省、中部六省,西部十二省)。我们来比较不同板块的经济增长,可以发现2005年以前,东部地区在绝大多数领域的经济增长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它率先发展,所以能够率先实现现代化,原因在这儿。

  但是2005年是一个转折,从2005年开始,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开始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我们在2005年观察到这个现象以后,认为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研究,发现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开始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我们看去年前3季度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及其排位,可以看得很清楚。排在第一位的是天津,有人说天津怎么会排在第一位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啊,国家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后,要把环渤海经济区培育长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级。怎么培育环渤海经济区呢?打造天津滨海新区,把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龙头,国家在过去这几年中,在政策上,在大项目布局上给予天津倾斜性的支持,所以他能排在全国第一,所以他是一个特殊情况。

  接下来重庆、内蒙古、贵州、四川,无一例外全部是西部地区。我们再看看排在后面的,排在倒数第一的是北京,前3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是8%。北京为什么会排在倒数第一呢?简单理解,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他的经济增长靠什么东西?一个是卖房子,一个是卖车子。那么去年以来,房子限购,车子摇号,所以他拿什么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呢,排在倒数第一是必然的。倒数第二的是上海,上海为什么排倒数第二呢?在过去的世博园建设过程中,上海投资高速增长,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世博会结束以后,去年这一年上海投资一直是负增长的,所以排在第二也是情理之中。接下来广东、浙江、江苏、山东都排在后面,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回落。

  我们从更直观的角度来看,同样四大板块,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平均达到14%,而东部地区平均只有10%的增长。

  那么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回落以后,对中国经济影响是什么呢?我们直接看东部地区占整个中国经济的权重。东南沿海4省1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2010年经济总量占整个中国经济总量比重是42.75%。当占中国经济总量很高比重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回落以后,我们依赖西部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不足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说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西藏的经济增长了100%,对中国经济有影响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占的比重太低了。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符合追赶型压迫式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我们是一种追赶型经济,是说我们是一个后发国家,我们始终处在追赶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所以我们是一种追赶型的经济。我们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一种压缩式经济发展。讲的是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城市化任务可能需要100年,但我们压缩在30年把它完成了。

  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7864国际元,这是麦迪森国际元,如果用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人均GDP是4394美元。从国际比较来看日本、韩国、德国在人均GDP达到1100国际元的时候,经济增长下降40%-60%。

  这里给大家看一张图,我们看日本,日本过去的经济历程。二战结束以后的1946年-1973年,中间是27年。在这27年中,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9.4%,1973年人均GDP达到1100国际元以后,经济增长明显下了一个台阶,在这个时期,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3.7%。从9.4%的增长下降到3.7%,经济增长回落60%。

  我去年11月初到日本参加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在会上我请教日本一个非常知名的经济学家叫宫(  ),他以前的职务是持久经济企划厅的厅长,相当于中国的发改委主任,这在中国和日本都有影响的一个经济学家。

  我说请教宫(  )先生,您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1973年以后,日本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滑坡趋势,原因是什么呢?老先生快90岁了,他说请允许我思考以后再给你回答。我们在日本开这个会是两整天时间,直到会议结束前,他才给我回答。他说,我对你提出这个问题做了认真思考以后,我的回答是:日本在7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原因就三个问题引发。

  第一个原因是二战以后,日本很多的年轻人失业,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但是经过二战以后的27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劳动力开始供不应求,找不到工人了。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依赖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搞了20多年以后,到70年代初期,日本被迫转入自主创新。

  第三个原因是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度滑坡,大幅度滑坡的后果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政府没有能力继续投资于基础设施。

  三个方面的原因带来了日本7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下降率达到60%。他的这个回答让我很受启发,实际上他所说的这些问题,在当今的中国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说中国即将告别高速增长阶段。

  与日本、韩国、德国相比,我们的特点是什么?我国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还不到50%,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达到增速下降的收入窗口的同时,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我们考虑这些特点,我们认为我国有条件在中长期保持7-8%的经济增长。

  如果说日本、韩国和德国在相似的发展阶段所出现的情况是,经济增长下降达到40-60%,我们认为在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把经济增长降幅控制在20-30%。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10%,下降20-30%,也就是下降到7-8%,我们有条件在中长期保持7-8%的经济增长,这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和看待的问题。

  为什么"十二五"规划,把这五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水平上,也同样是考虑到中国即将告别高速增长阶段,如果过去10%的增长对中国来说是正常的,那么未来7-8%的经济增长那将是正常而合理的水平。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当这个阶段真正来临的时候,对我们所提出的挑战,这个挑战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我们分析发现中国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什么叫速度效益型特征呢?经济增长处在10%以上的时候,所有的行业和企业日子过的都很好,都能取得盈利,所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能够达到30%,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

  反过来理由很简,如果经济增长回落到7-8%,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都感到日子很难过,都会出现亏损,由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会大幅度下降,所以我们把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归纳为速度效益型特征。

  我们在过去的32年中,经济增长明显低于8%的年份只有3年,所以熬过这个寒冬,很快会迎来高速增长,很快会迎来好日子,没有关系,但是今天呢,7-8%的增长成为常态的时候,怎么能够让绝大多数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够取得盈利呢。当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以后,我们还有能力维持社会稳定吗?我们能够按期偿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欠下的巨额债务吗?同时还有经济增长的大幅度下降,还意味着产能过剩问题将会在大多数行业表现出来。产能过剩以后就会出现过渡竞争,恶性竞争,就会出现行业的盈利能力,盈利水平的下降,还会出现大量的企业亏损破产倒闭,这都是在经济增长回落到7-8%以后,我们即将面对的问题。

  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有利于抑制需求过渡扩张和短缺而引起的通胀,有利于促进行业兼并重组,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有利于逐步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相衔接。

  我们既要看到风险和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好的方面。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很显然我们就有能力把通胀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我们就能通过需求的紧缩,让一些行业被迫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我们就能够逐步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十二五"规划所确定7%的水平。

  三、短期物价上涨压力趋减,但反通胀具有长期性,宏观调控需要提高通胀容忍度。李克强副总理到我们中心要求我回答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讲到这个地方时候,他说,你这个讲的很好,提高通胀的容忍度。如果政府官员在外面说,这个老百姓不一定四能接受,你们作为学者多做点宣传,让老百姓逐步接受你们的观点。我当时听了就感觉到很不舒服,政府官员这么说的时候,老百姓会骂他们,但骂可能还留有余地,但作为学者这么说,老百姓会毫不留情的骂我们,我们同样会捱骂。但是站在整个中国整体利益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提高通胀容忍度是必要的。

  好,给大家看两张图,这是我们把CPI分解为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我们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二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通胀,我们观察发现所谓中国面临的通胀,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是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CPI上涨。为什么是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很低,恩格尔系数很高,所以食品占CPI权重始终处在30%以上,当食品价格上涨的时候,直接会带来CPI涨幅的提高。有很多人中国的通胀是猪通胀,这个至少是不准确的,可以把它叫食品通胀。在食品价格上涨带来CPI涨幅提高的同时,我们观察非食品价格,我们发现非食品价格几乎持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你什么时候看到过彩电、冰箱、洗衣机涨价呢,这些产品基本都处在下降过程中。

  但这一次我们发现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在食品价格上涨带来CPI涨幅提高的同时,非食品价格出现同步上涨,这是这一次物价上涨当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原因我们待会儿再说。

  我们先看这张图,这张图是比较(PPI)工业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指数,你可以发现工业生产者价格波动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波动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工业生产者价格变化主要是决定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我们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5%,铁矿石对外依存度70%,石油对外依存度三分之二,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生产者价格(PPI),然后再通过生产者价格再影响消费者价格(CPI)是这么一个过程。这是由于我们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依存度不断丧失以后,从而使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叫输入型通货膨胀。

  很多人对去年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理解,你看我们采取那么严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把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1%,紧缩货币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办法获得资金支持,而陷入困境。但是我们要控制通胀也没有控制住。什么原因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通胀原因的多元化。我们说我们今天面临的通胀,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使我们面临着输入型的通胀压力。另外一方面,劳动力、土地资源价格上涨,从而使我们面临着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另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早期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由此给今天留下了通胀的货币因素,这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

  我还是想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非食品价格过去是稳定的,而今天出现明显上涨趋势,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近年来制造业工资上涨,这说的是近几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民工荒、招工难,由此带来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工人工资上涨。那么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工人工资上涨以后,它向两个方向传导。第一个向全国传导,带来全国制造业工人工资的上涨。第二个传导是从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的传导,导致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并通过价格调整在各个行业都有所体现。也就是说,非食品价格为什么会上涨呢?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从而使非食品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和价格上涨,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再看一张表,这张表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变至关重要。2009年中美人工成本占这几种农产品总成本比重。在去年这时候北京有一家媒体比较北京和纽约的最低工资标准,结果是北京最低工资标准大概只有纽约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也就是说美国人挣的工资比我们多得多。我们再来看结果,在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这几种农产品中,中国劳动力成本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美国。最极端的情况是棉花,中国棉花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占的比重超过50%,而美国占的比重不到7%。

  老实说,我把这张表列出来以后,我自己都不理解,我说怎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呢?我去请教我们中心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专家,他们跟我是这么讲的。正是因为美国劳动力成本太高,所以棉花种植业主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投入劳动力来生产棉花,那怎么办呢?在棉花种子培育的时候,他就选择那些多长棉花少长叶子,只长棉花不长叶子,或者棉花没有成熟,叶子先枯黄了,风一吹,把叶子都给刮走了,让棉田里只剩下棉花,这就好办了,可以大规模的机械采摘,甚至拿飞机在天上一吸,把棉花都给采走了。

  他们中国人怎么摘棉花的呢?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每年新疆的棉花成熟以后,我们要用火车把内地摘棉花的工人运到新疆手工采摘,差距由此产生。

  我用这张表想说明什么样的问题?是说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这是我们的基本特点。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价格低廉,所以我们在农产品的生产,在工业品的生产,我们都依赖于大规模的投入劳动力,走的都是劳动密集的生产方式。今天当劳动力市场发生质的变化,劳动力开始供不应求,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后,其后果是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所以无论是从农产品的生产,还是工业品的生产上,我们都面临着重大的转变。

  去年,我到浙江去调研,我去调研什么问题呢?因为国家给我们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在利率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我们不可理解。国家贷款紧缩,市场面临大幅度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为什么企业家把很多钱投入到制造业领域呢,这是什么道理呢?

  一个企业家跟我讲说,过去我维持这个工厂正常运转需要100个工人,今天一方面我招不到工人,另外一方面招来的工人漫天要价,我承担不起。怎么办?机械替代劳动,资本替代劳动。如果说这个现象刚刚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开始出现的话,那么未来它会传导到整个中国的工业品生产领域,而且它还会从工业品生产领域传导到农产品生产领域。

  高盛早在多少年前就宣布要在中国养猪,你以为他傻了,他为什么愿意到中国来养猪呢?如果他是一个大规模的高速机械化、现代化的养猪场,你想想看,他的成本大概只有你的几分之一,所以他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我认为伴随着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在中国农产品、工业品的生产正面临重大挑战的时期。所谓挑战就面临着机会,谁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抓住时机,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具有优势,这是从这张表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方式正面临着重大转变。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说一点,你到美国去,你到吃饭的地方要找服务员都很麻烦,很多东西都靠你自助。你到中国呢,你到一个好一点的酒店,左边站着十个漂亮的小姐,右边站着十个漂亮的小姐,一口同声的跟你说:“欢迎先生光临”,你感到很舒服。而在美国,可能奥巴马都很难享受这样的待遇,你为什么可以享受呢,这是说明中国过去长期以来劳动力价格低廉,服务业可以大规模的投入劳动力。以后这样的机会可能就越来越少了,以后你要享受这样的待遇,可能就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享受到。

  在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减弱,2011年CPI涨幅略高于5%,我刚刚说了大概在5.4%左右的水平上,因为11月份CPI涨幅是4.2%,1-11月份CPI涨幅是5.5%,我们预计12月份CPI涨幅回落到4%以下,这样全年的涨幅在5.4%。2012年CPI涨幅将进一步回落至4%左右,但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还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

  石油价格取决于什么?我们大概可以从这三个因素来看: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所形成的对石油的需求的增长。如果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很显然它会对石油需求形成很大的增量,需求的上升会拉动石油上涨。第二,是石油供给。为什么从去年一直到现在石油处在大幅度波动过程当中,是因为中东、北非这些地方处在动荡过程中,那么今天又面临着美伊战争的威胁,它会影响整个世界石油的稳定供给。第三,是美元汇率。因为石油是以美元标价和交易的,当美元持续贬值的时候,很显然石油的价格会上涨。

  好,我们用这三个因素来分析今年的石油价格,受美欧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来自于经济增长所形成的石油需求是下降的。从这一点来说,石油的价格在今年是下降的。但从石油供给的角度来讲,如果伊朗战争爆发,世界原油稳定供给必然会受到影响,油价一定是大幅度上涨趋势。另外从美国化解自身的债务危机的角度来讲,美元存在贬值压力,油价也是一种上升的趋势。这三种力量当中,经济增长所形成的石油需求是下降的,但另外两个因素所形成的石油价格是上升的,所以它会处在高位震荡,既不可能持续上涨,也很难大幅度下降,我们把它叫做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原因在这个地方。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反通胀具有长期性。那么今年CPI的涨幅回落是一种短期行为,我们长期都会面临通胀压力。农产品价格温和上涨将常态化,你说中国在一年当中能够改变农业,主要依靠投入劳动力生产模式吗?那是不可能的。在主要依靠投入劳动力生产农产品的这么一个阶段上,伴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产品成本的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劳动力工资提高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手段。“十二五”规划提出:我们要建设消费型的经济。我们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依靠出口,未来我们将主要依靠消费,而把消费培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怎么能够让中国人消费更多的产品呢?你必须让他们有更高的收入,所以劳动力工资的提高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手段。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也将进一步上升,宏观调控需要适当提高通胀的容忍度,为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所谓价格改革预留空间讲什么道理?说我们在过去这一年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着电荒、油荒。国务院领导指示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这些问题赶紧进行研究,拿出对策,我们中心领导接到任务以后转身交给我,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油荒、电荒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

  为什么会出现电荒呢?煤是市场化的,煤价持续上涨,而电价是国家管制,发电企业亏损,所以发电企业没有底线,电发的越多,亏损的越多。那怎么办呢?磨洋工,我今儿让一号机组检修,明天让二好机组检修总之我少发一度电就少付出一份亏损,那么整个社会就一定会形成电荒。

  那为什么不提高电价呢?是因为去年我们CPI的预期目标定的是4%左右,这个目标我们已经完不成了,如果再提高电价的话,那么CPI涨幅就会更高了。你看我们目标是4%左右,实际上是5.4%左右,差了1个多百分点。就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导致了我们持续出现电荒和油荒。

  我们认为应该怎么办呢?应当理顺煤电价格机制,让煤电价格联动,当然我们主张更多的还是应该通过改革的方法,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现在这么高的电价,发电就一定亏损吗?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数据不一定是可信的。我经常讲一个笑话,我们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发电企业的员工为什么一定要喝茅台才能发电呢,没有必要嘛,就是这个成本是不真实的。如果我们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的话,或许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煤价上,在目前的电价水平上,他发电依然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但关键是在于改革。如果我们对提高通胀容忍度,就能够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就能解决电荒的问题。

  你来比较,你是愿意承担电荒呢?还是愿意承担更高一点的电价?我想,对整个社会来说,对个人来说,我们适当的提高电价是更合适的。提高电价的后果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发电企业盈利,发电的积极性增加,发电的供给能力会增加。另一方面,电价提高以后,人民就会逐步的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电价很低的时候,国家给很多补贴的时候,关不关灯无所谓嘛,要电价很高呢,就会琢磨一下,所以理顺价格以后,会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说你提高通胀容忍度对社会稳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把通胀从4%提高到5%,社会不稳定我们怎么办呢?你这个顾虑是多余的。我们比较过去3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工资增长,CPI上涨,我们发现发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我们曾经出现CPI涨幅既高于经济增长,又高于工资增长,社会都是稳定的,你怕什么。我们再看现在,实际上从90年代末以来,我们CPI涨幅既低于经济增长,也低于工资增长,所以提高通胀的容忍度并不会直接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当然这个话如果仅仅考虑这一个问题它是有道理的,由于我们现在社会矛盾很多,社会稳定已经十分脆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再加一个通胀的因素,那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动荡,这是你政府问题,你为什么把社会稳定弄到如此脆弱的地步呢,对不对,就不是纯经济学的问题。

  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力争经济增长适度回落、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良好局面。这是我们对今年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判断。

  我们认为今年首先各种风险会不断增加,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应该是宏观经济政策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让经济增长适度回落,从去年的9.2%增长,回落到8.5%左右,物价总水平从去年5.4%的上涨,回落到4%左右,在结构调整当中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如果是这么一种格局的话,我们认为它将是一个最佳的机会。

  你说防范化解风险有多少风险呢?主要有这四个风险:

  1、2012年投融资平台将迎来集中还款高峰,我们从2008年,2009年开始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大规模的借贷来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带来今年进入到集中还本付息的高峰。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呢?是不是就是说地方政府真的还不了呢?我说如果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的话,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经济增长10%以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30%以上增长是有能力还本付息的。第二个条件房地产业持续繁荣,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度增加,还这点小钱算什么呢?但问题是今年这两个条件我们都同时不能满足了,经济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房地产业进入调整阶段,由此会带来局部地区可能面临一定的偿付压力,这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这4万亿贷款怎么还的问题。

  2、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点,当增长放缓后,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部分行业可能出现较大面积亏损。

  3、房地产市场风险明显加大,如果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那么银行、地方政府都面临巨大资金压力。我们对这个问题是这么判断的,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是较大程度的依赖土地和房地产业。银行呢,我们认为是较大程度的依赖于土地和房地产业。当房地产进入调整,土地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以后,无论是银行,还是地方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对于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讲点看法。2010年4月19号,国务院第一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的时候说“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这是它的目标。所谓部分城市主要是北上广这些城市。如果用这个目标来衡量今天的话,那么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或者说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但是很遗憾的是,在过去这两年中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断地加码,随后我们提出要让房价合理回归。什么样的回归是合理回归呢?房价下降到什么水平上是合理呢?这就存在问题了。随后我们又提出要让房价下降到老百姓可承受的水平。那么房价下降到什么水平上,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呢。

  我曾经说一个极端的问题,北京三环的房价现在要卖到五万块钱/平米,即便下降到五千块钱/平米,北京也有很多人是买不起的,这就出现问题了,就是你的目标是不清晰的。什么叫合理回归?什么叫可承受?这个目标说不清晰就很难说我什么时候房地产调控完成了目标,房地产调控政策可以进行新一轮调整,我们认为这是房地产调控当中目前面临巨大的问题。

  首先你要干什么?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你说我的调整就是要打击房地产投资、投机,那很容易实现,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几乎都是这么运作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来打击投资和投机,让房地产回归到住宅的本性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是通过房产税或者叫不动产税。每年给你征1-2%,每年给你房子进行评估,你的房子值100万,如果2%的话,你今年交2万美元,明年再评估是1000万美元,你就交10万、20万美元,你可以买好大的房子,只要你付的起就行。日本他的政策在极端的情况下,假设我今年买这个房子是100万买的,过了两年我500万卖出去了,我挣了400万,日本的极端政策是对你400万盈利征收70%的资本利得税,让你无利可图。

  如果你的目标就是打击投资,打击投机,让房地产回归到住宅,我认为这样的目标是清晰的目标。目前我们关键的问题是,需要明确房地产市场调控,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房地产市场在不同地区所面临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对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来说,房地产市场调控重点应该有所差别。

  4、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泡沫经济结合,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较大冲击和群体性事件。这是在今年我们要高度关注的,温州事件、鄂尔多斯事件出现以后,政府高度关注能够把它的影响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但如果这样的事情频繁发生呢,政府还有能力逐个解决吗?我们认为这是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对于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来说,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各种风险恶化的可能性有所增加。那么再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及中期效果。

  我们跟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还不一样,我们还要求对政策进行中期评估。什么意思呢?“十二五”规划确定是未来五年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一年是很难达到的,那是不是如果我达不到“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目标,我就可以无所作为,甚至反向操作呢。我们认为,我们需要对你的政策进行中期评估,看你是不是沿着“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在前进,而不是相反。增强弹性和灵活性视条件变化而相继抉择有利化解各种风险。

  同时我们还提出,在政策导向上应当在抑制资产泡沫同时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分析去年这一年行业的盈利状况,我们认为去年这一年行业的盈利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再分配特征。主要从三个方面情况。

  第一,金融类企业的盈利状况明显好于非金融类企业。我们一个银行行长说,你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那么困难,我挣这么多钱都不好意思说了,这表明金融类企业的盈利状况明显好于非金融类企业。

  第二,上游资源类企业状况明显好于中下游。因为上游资源类企业,它的产品价格是国际市场统一定价的,那么中下游呢,他没有足够的成本传导盈利,因为中下游处于过渡竞争、恶性竞争的状态,它很难把上游价格的上涨成功的传导到消费者手中,所以上游资源类企业的盈利状况明显好于中下游。

  第三,大企业状况明显好于中小企业。

  把这三个再分配归纳一下,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金融类企业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这是国有企业。那么上游资源类企业这是国有垄断企业,垄断经营的领域。大企业主要以国有大企业为主。其结果是国有及垄断部门在宏观调控中受益,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宏观调控中受损,所以导致大量民营企业离开实体经济。

  中国是一个大国,尤其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不是台湾,不是香港,不是新加坡。如果中国没有了实体经济,我们很难想象中国能够迈入高收入社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着力解决实体经济发展当中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

  在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同时,着力改革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在调整和优化结构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在促进内外平衡的过程中,着力利用外部资源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切实将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调结构、促改革、转方式的轨道上来。

  好,今天下午我用了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主要谈了谈我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刚才说了对于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以上的分析和判断仅供在座各位参考,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