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潘英丽:国际货币环境不稳定下的中国金融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15:59 来源: 新浪财经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发言。 图为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发言。

  潘英丽:国际货币环境不稳定下的中国金融转型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届EMBA毕业典礼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隆重举行。图为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发言。

  潘英丽表示,人民币不要太着急国际化,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第一个阶段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经济转型要成功。第二、在海外要有商业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要走出去,海外要有我们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第三、金融要转型,我们要有一个法制,要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以下是发言全文: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国际货币环境不稳定下的中国金融转型》。

  我最近做一个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课题,研究国际货币环境不稳定情况下中国经济的转型。我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是看看国际经济金融的环境。是以长视角,不是讨论明年怎么样,而是探讨未来五年、十年怎么样,是战略层面的考虑。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来看主要是两个大趋势:全球的经济重心向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转移。第二、西方的经济衰退或以一种低速的曲线耗时较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面临三大挑战。一个是外汇储备,我们可能会有损失,其实已经损失了很多,可能还会继续损失。另外国际战略空间受到挤压,出口导向经济,我个人认为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转型。转型的核心是金融转型,最后落到金融怎么转。这里面引用一下,一个是去年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门关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研究,这里面讲了2030年,20年以后世界经济的格局。从他们的研究成果来看,美日欧,这三大经济体在全球的比重将会从目前60%下降到23%-29%。相比较中国从目前的12%增加到24%。有一个说法,中国到那时候GDP将变成美国的两倍,这是他们非常乐观的一个预测。

  最近,我看到欧洲和法国智库有一个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议论。这个研究给了一个长视角,1870年-2050年全球格局的变化。按照他的预测,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这是关于经济格局的大变化,就不做太多展开。

  美国的金融泡沫现在来看,70%的资本,非官方资本来自欧洲的。这个专家得出的结论,11月6号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演讲得出的结论,他说美国金融泡沫的破灭,更多不是高储蓄,而是过度的信贷,包括欧美相互之间的金融投资过高。这是目前全球传统金融资产,银行资产,股票市值,加上没有清算的债券余额,这三块加起来,目前全球传统金融资产相当于GDP的4倍,全球GDP63万亿,这个金融资产是250多万亿。另外,衍生品大概是600万亿,相当于GDP近10倍。也就是全球金融总市值大概是GDP的14倍。而且主要的部分是集中在发达国家。危机是启动了一个挤泡沫、去杠杆的过程,这个去杠杆的过程不可能短期完成,可能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有学者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为什么失去了十年、二十年,他有一个解释,当时日本的股票市场跌掉了70-80%,房地产也是跌这么多,很多企业资不抵债,这个过程企业不追求最大利润,而是追求债务的最小化。当时日本企业销售很好,他们的利润不用于投资,而是用于还债。日本整个十年没有投资,老百姓的消费不多,经济没有增长。

  从这个理论来看,他称之为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时间长短其实和泡沫破灭的深度有关。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或者家庭资不抵债,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要多长时间。如果修复的时间需要很长,经济衰退也要很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去杠杆的过程很可能就是一个没有增长的阶段。这是我们对于全球金融环境基本的两大判断。

  在此环境下,中国面临了三大挑战。一个是外汇储备的损失。美国对于16种大宗商品相比较,从本世纪初到今年的8月6号已经贬值75.6%,如果对于贵金属相比贬值了82%。中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国家,未来大宗商品继续涨价,我们的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将会大幅度下跌。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发展国际战略空间受到挤压,一边是美国重返亚洲,现在借南海问题重返亚洲,使得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受到了阻碍。像日本民主党派第一任首相要东亚一体化,马上就被否定。另外,美国最近推TPP,日本也加入了。这是政府通过特殊的政策支持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不合理的,使得另外一些国家受到重大的伤害。接下来通过一套国际的游戏规则,把这些政府行为进行规范。这样提出了竞争中立的概念,先在OECD,然后在更大的集团当中推政策。

  第三个问题,我个人感觉目前西方银行、企业都不愿意投资,政府大量放水,没有反应在通货膨胀上。西方市场的信心恢复,它的流动性和交易速度加快,全球的大宗商品还会继续涨价,这是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对于中国不利。因为中国石油的进口要占到60%。我的建议是什么呢?不仅要寻找新的出口方向,欧美下去了,是不是要到其他地方去出口,出口的市场要转移。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把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资源密集型的生产能力制造业,想办法把这个产能转移出去,应该转移到这些原材料的产地去。这是降低中国对于外部资源依赖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帮助这些资源出口国,帮他们完善产业结构,帮他们建设工业体系。这方面中国应该有一些机会,而且有一些战略的重要性。

  出口导向型经济,我个人认为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要转型,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大问题在哪里呢?一方面我们大量产品出口换回的美元越来越不值钱。同时,我们出口带来了巨大环境方面的透支,未来生产能力方面的透支。我们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做社会赤字。我们是通过大量的社会赤字在支撑生产,换回来的美元又是越来越不值钱。这可以看出我们转型的紧迫性。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外汇储备,我们是怎么摆脱对于美元的依赖,根本性出路当然是人民币国际化。但是我们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我们很多人没有想清楚,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中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投资和活动永远可以避免这个汇率的风险。我用人民币投资,用人民币购买,其他汇价怎么变对于我没有影响,消除汇率风险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人民币国际化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大宗商品用人民币计价,欧洲的顶尖经济学家说到,欧元成功的标志是石油用欧元计价才算是欧元成功了。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我认为,人民币不要太着急国际化,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第一个阶段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经济转型要成功。第二、在海外要有商业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要走出去,海外要有我们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第三、金融要转型,我们要有一个法制,要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这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金融不发达的核心问题,你的制度是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还是剥夺债权人,或者剥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金融改革进入战略机遇期。经济的转型核心是金融的转型。举个例子,比如说创业板,中国股票市场有一个重要的核心制度叫做发行审批制度,是一个行政审批制度。这个制度限制了股票的发行规模,同时规定哪些企业可以上市。另外,我们前几年四万亿的投资,四万亿的信贷带来了一个流动性过剩,它对于股票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对于股票的供应量很少,从而导致了创业板80倍甚至100倍的市盈率。这种情况带来了很坏的结果,投资这个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很严重的受到伤害,完全套牢了。另外,企业的市盈率变成100倍,就把它未来20年的利润全部透支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高管或者特殊利益阶层马上套现,根本不愿意做实业了,做20年都赚不到这笔钱,为什么不套现呢。所以我们的创业板把所有做实业的人影响到投机领域当中。它的核心在于我们行政审批制度的安排,结果带来了财富从中小投资者转移给小数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变成了权利的套利或者套现的制度安排。

  现在像这样的审批制度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且机遇已经来了。因为市场已经跌到了不能再跌的时候,现在如果6000点,放开上市,取消审批制度,股价马上跌下来。股市发行审批制度,直接融资的制度已经到了最佳改革时机。银行这块的改革,利率市场化,目前存款利率没有放开,目前我们存款是负利率,存款人给银行提供补贴。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中国银行体系面临三大风险,一个是政府的融资平台,第二个是房产商商业贷款,第三是低端制造业淘汰的话,也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坏账。我个人认为利率市场化不是一步到位,我们可以让政府首先缩小利差,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可以缩小,我们告诉那些行长,说三年内就要和国际接轨,这样他们在未来的三年内怎么做好。到目前为止,我们工业化战略是什么?工农业价格剪刀差是剥夺农民,后30年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股市融资高市盈率的政策和银行的低利率政策,他是剥夺居民的财产,支持企业的廉价资本,其实是通过廉价资本的政策发展我们的工业和制造业。这种工业化道路从历史来看是合理的,有内在必然性的。到今天为止已经走到头了,我们制造业已经全面过剩,我们地方政府建造的高速公路已经完全过剩,房地产也过剩,很多“鬼城”都出来了,所以这种投资政策应该到了改变的时候,其实真正的应该是藏富于民,中产阶级起来了,才有内需拉动,中国经济的转型才有可能成功。这是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到了推进的阶段,如果再不改,我们又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时机。

  谢谢大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