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4日 08:59 来源:北国网-辽宁日报
继7月5日北京地铁扶梯发生伤亡事故后,国际电梯巨头奥的斯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奥的斯电梯又接连在南京、大连、上海爆出突然停运事件。专家认为,电梯质量安全问题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事情”,如果不深刻吸取教训,公共安全领域的类似悲剧还有可能发生。
奥的斯多地“闯祸”
继7月5日北京地铁发生伤亡事故后,奥的斯电梯又接连在南京、大连、上海曝出突然停运事件。
据报道,7月7日傍晚,在大连市某小区内,一名年轻的妇女被奥的斯电梯公司控股子公司生产的西子奥的斯电梯困住一个小时;7月9日晚,南京汉中门地铁站的奥的斯轿厢式电梯突然停运,万幸的是没有人员受伤。
7月10日,上海徐汇区一商务楼内的一台奥的斯客运电梯在运行时突然瞬间下滑,直线下坠5层楼,十多人被困。事后,部分乘客感觉胸闷、脊椎疼痛,所幸未造成人员死亡。
7月11日上午,上海轨交3、4号线曹杨路站一部奥的斯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又突然停止工作。但事发时电梯上乘客不多,且在监控可及的下半部分电梯未见有乘客摔倒受伤。
幸运的是,此次事故或许并不涉及电梯质量,目前亦未接到站台方面有关乘客受伤的报告。据报道,曹杨路站立即联系西子奥的斯维修人员赶往现场。据现场维修人员分析,造成扶梯停运的原因可能是乘客的大件行李碰到了自动扶梯的开关。
但无论如何,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专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立即停止使用奥的斯513MPE型号自动扶梯。联系厂家和保养单位对该扶梯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扶梯存在设计缺陷
7月10日,北京市政府召开4号线扶梯事故通报会,北京市质监局副局长张巨明表示,经初步判定,发生故障的奥的斯513MPE型号扶梯存在设计制造缺陷。张巨明表示,事故直接原因是固定零件损害,驱动主机发生偏移,驱动链条脱落;具体原因委托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验。他强调,可以初步认定,此次事故是因为奥的斯此款扶梯存在设计缺陷,同时维护保养不到位,该公司对事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这并不是奥的斯电梯第一次在中国发生事故。早在去年12月,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同样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故,导致25名乘客受伤。深圳事故和此次北京事故的罪魁祸首,都是由奥的斯公司生产的同一型号513MPE型号电梯。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张平中对媒体表示,“就目前北京地铁事故调查公布的原因看,与深圳发生事故的原因很相似。”当时的检验结果很明确,“该款产品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据报道,在深圳地铁1号线扶梯事故发生之后,深圳地铁集团就要求奥的斯公司更换存在缺陷的扶梯主机,采用全新的、更有安全保障的紧固方式。目前深圳地铁所有电梯和新开地铁线路均已不再采用螺栓式固定方式。
对此,奥的斯的说法则不同。奥的斯公司公共关系部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当时对深圳的地铁扶梯确实更换了螺栓,但“原因与深圳有关部门的说法有所出入”,不是“设计问题”,而是“为了排查安全隐患”。
而对于连续出现的电梯事故,奥的斯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将北京和深圳事件归结为同一类事故。由于还没有最终定论,也不能将事故原因归为产品缺陷。”
各地电梯标准不一
7月10日,深圳地铁再次发生电梯逆行事故。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B出口的上行扶梯运行至1/3处后,突然停顿后逆行,造成当时使用扶梯的4名乘客全部受伤。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这次的肇事电梯并非奥的斯。据报道,有记者在现场看到电梯没有中文铭牌,仅在踏板上有CNIM字样。深圳此次出事的电梯,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运输设备制造商之一———法国CNIM公司生产。看来,出事的不都是奥的斯513MPE。那么,还有什么品牌什么型号的电梯是真正安全的?还有多少电梯在带病运行?
针对此次北京电梯事故,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地铁4号线的自动扶梯荷载条件:在任何3小时间隔内,持续重载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其载荷达到100%制动载荷,理论输送能力:11700人/小时,符合重载扶梯标准。
然而,有专家立即质疑,国内对于重载型扶梯,既没有相关定义,也无相关国家标准。更有媒体调查发现,国内电梯重载标准不一,如广州地铁扶梯的重载标准就是北京地铁公布标准的两倍。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饶美婉就称,对于公交重载扶梯,需要考虑在3小时的时间间隔内,1小时的持续重载。广州地铁站内自动扶梯的标准就是不小于1小时。这意味着,广州地铁的重载标准是北京标准的两倍。
甚至有媒体报道,国内多家电梯企业对重载扶梯的“国标”同样存疑,而国内重载电梯的国标已经落后欧洲标准10余年。
对此,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从东对媒体表示,电梯质量安全问题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事情”,如果不深刻吸取教训,公共安全领域的类似悲剧还有可能发生。也有媒体认为,电梯是关乎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必须有特别的安全措施;升降、滚动的电梯质量是什么样子,普通人看不见,但电梯的安全保障,不能变成看不见的“黑箱”。有关部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公共安全。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肖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