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 维保走过场交钱就合格

2011年07月18日 16:38 来源:新闻晨报

  北京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调查:市场竞争无序,维保走过场,行政监管不力

  只要交了钱,电梯没有不合格的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

  在安全领域赫赫有名的 “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7月5日9时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突然逆行,导致一名13岁男孩死亡,30人受伤。这起事故撕开了电梯的最安全 “交通工具”的外表。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和生产基地,但在销售疯长背后的故事却显为人知。记者通过对北京市电梯行业走访调查发现,除了市场无序竞争和走过场的维保之外,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行业机构参差不齐,潜规则肆无忌惮也是主要诱因,使得原本安全的电梯,变得千疮百孔。

  ■检测的垄断化

  一个中心一个协会  两家垄断整个市场

  “只要5天,交纳900元培训费,外加160元食宿费,再经过一次走过场的考试后,就可以拿到《特种设备操作证》。”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市电梯企业负责人说。行业准入门槛低,交钱就拿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几乎每隔一两个月,这家公司就会收到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发来的各种培训辅导班的传真。每个班的培训费含食宿大约1000元,价格比外面的培训机构要高出三四百元。

  在北京,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包括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和北京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两家。有此资格的也只有此两家,前者属于北京市质监局直属机构,后者也与北京市质监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家机构在同一幢楼中办公,而北京各区县的特种设备检测所则属于检测中心的下属单位,有180人左右的规模,后者则只有十几人,两者加起来不到200人。而这200人则垄断了特种设备行业(包括电梯)评级、检测、验收的巨大市场。“不去吧,到时候验收和检验时给你穿小鞋,去吧,一年下来各种活动把你折腾得没完没了。”上述电梯企业负责人说,“做企业的,谁都得罪不起,不如花钱买个平安。”

  除电梯检验员培训辅导外,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还负责其他八大类培训,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作业人员的培训,培训金额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此外,协会还设有理事会,只要公司交纳一定费用,就可吸纳为会员或者理事单位。

  前述企业负责人表示,入理事会一般都是看重协会和局里的关系,而且协会的负责人也是主管部门退居二线的领导,如秘书长陈宝梅,就是原宣武区的副局长。虽然退了,但毕竟关系还在,可以帮忙的地方比较多。“无非就是卖个人情。”多家受访的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入理事会,基本都是看在验收和检验这块,否则谁也不会去搭理。

  北京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办公室蒋主任介绍,协会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下,属于社会团体,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全部上交于市财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传教育中心赵凯表示,只要是局下属机构,所有的都可以在质监局官网上查询。

  但记者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机构设置里并没有查到该协会。对此,蒋主任表示,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查询不到,如果有疑问可以询问市局。

  截至发稿前,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还没有任何回复。

  ■检测机构社会化

  培训市场良莠不齐  一旦开放隐患更大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表示,局里将检验、评审验收这块授权给了协会和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来做,非常不合理,这是一个垄断。“要把这块放开,电梯检测检验机构应该社会化,这样透明度高点,也会遏制一些隐性问题。”

  北京市一著名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检测机构社会化这个问题在系统内部已经呼吁很多年,但始终无法前进,最关键问题是检测机构的“隐性”问题太多,利益纠葛太深。

  为什么检测机构不能社会化?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韩再学直言,目前市面上各种培训单位多,培训市场不规范,鱼龙混杂,什么人都可以讲课,没有统一的机构和组织。“报名没有门槛。培训也不需要在学校进行,只是在质监局组织的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培训,然后带到电梯现场去实践一下。”韩再学说,现在电梯维修工是由社会上的学校来进行培训,学费在五六百元,培训得也不到位,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没有条件集中学习和培训。报名后,学校会给学员书籍和资料,学员自行学习,考前再集中培训。

  他认为,电梯事故出来后,维保企业虽然有一定责任,但也给培训市场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对这个市场进行整顿,使之正规化,否则良莠不齐的机构培训出来的操作员会带来更大的隐患。

  ■行业潜规则

  检测一定要先拿红包  人手不够过程走过场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两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吃拿卡要”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北京一位电梯维保企业负责人也大倒苦水,他直言,原本以为只要专心做维保企业,就没有那么多枝节,几年下来感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评级时,无论什么级一项就是5000元-8000元,三项下来就2万多元。2008年前,评级没过的复试还要交钱,后来在企业联合反对下,复试才免了费用。“别看A级很高,实际都可以操作,电梯维保只是准入门槛高,实际操作时猫儿腻太大,只要有钱,什么级别都可以拿到。”上述电梯维保企业负责人说。

  另外,每次两家机构的检测人员来了,企业都要准备100元至500元不等的红包,有的甚至在千元以上,这还不包括逢年过节送礼和平日吃喝玩乐的费用。不然,检测人员就到处挑毛病,即使你做到位,依然也会被指出各种问题。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公司业绩,损失客户。“要钱给就是了,不如花钱买个平安。”该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光这块的招待与红包费用最少要准备30万元-50万元人民币。

  不过他认为,北京这块在全国算是做得比较好的,检测费只收1000元,在外地,一部电梯安装检测数万元不等。

  上述维保企业负责人说,按照北京13万台电梯计算,一年的检测费就为1.3亿元。这个还只是账面上的账,如果加上红包,按照306家维保企业来算,这200人一年创造的收入最少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而这仅仅是八大类中的一项,还不是全部。

  这一说法得到质检系统官员证实,东南某省质检系统特设处官员坦言,检测人员在验收和检测时收受红包确已成为一个惯例,一般都以午餐补贴和晚饭补贴形式发放,一次大概在300元左右。

  北京市电梯商会会长缪步升说,其实电梯出事是经常的事情,这次实在是压不住了。“目前北京现有检测人员不到200人,电梯13万台,如果全部按照国家流程检测,根本人手不够,走过场的检测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例如电梯的“到站钟”声没有了,本来应该显示“正在维修”的字样也不显示了。功能被简化,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电梯业高速发展现状]

  30多年每年增长15%  医院和学校采购较多

  电梯服务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高速增长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且每年以 15%的速度在增长。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电梯数量预计将达到200万台。

  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北京电梯企业负责人表示,电梯业最好的光景在1998年到2001年,2001年以后随着外资品牌的大举入侵,国产品牌的电梯企业的好日子开始消失,如今已经大不如前,许多小企业都被迫退出行业转投其他。

  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可以进行电梯安装、改造、维保的企业共有306家,其中A级企业113家、B级企业152家、C级企业41家。

  但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和各地加大对安居工程建设,电梯采购金额快速攀升。特别是受到政府4万亿元投资影响,各地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电梯采购大单频出,电梯采购驶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北京市中豪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学江表示,房地产业的火爆和政府采购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让市场的竞争更加疯狂。

  根据《政府采购信息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电梯总金额突破20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电梯采购大标超过30个,创近几年来电梯采购额新高。

  2010年,每个月电梯公开招标项目都在80个左右,多的则达上百个,其中大部分项目都与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相关。除了安居房电梯采购量较大外,医院、学校电梯采购项目较多,成为电梯采购中不可忽视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北京某著名电梯企业负责人说,许多电梯企业把政府采购市场看成一块“大蛋糕”。“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政府采购市场立足,就会大大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同时企业在政采市场的成功,也会对企业参与其他项目的投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中央“十二五”规划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近几年政府力推的重点工作。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保障房电梯采购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