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达芬奇不接受133万罚款 叫板工商引发三大猜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6 07:52 来源: 北京商报

  达芬奇叫板工商引发三大猜想

  在业内人士看来,几乎被公众认定“产地造假”的达芬奇家居在工商部门处罚当日发出“上海工商行政处罚的公开声明”,并与上海工商大打三天“微博(http://weibo.com)口水仗”。是什么让几乎被口水淹没的达芬奇挺起了腰杆?上海工商的罚单为何震慑力全无?

  猜想1:“认罪”将面临巨额赔偿;

  猜想2:认定工商难以重罚;

  猜想3:转移视线试图“东山再起”。

  在业内人士看来,几乎被公众认定“产地造假”的达芬奇家居(微博)在工商部门处罚当日发出“上海工商行政处罚的公开声明”,并与上海工商大打三天“微博口水仗”。是什么让几乎被口水淹没的达芬奇挺起了腰杆?上海工商(微博)的罚单为何震慑力全无?

  猜想1:“认罪”将面临巨额赔偿

  此前,包括北京在内的7个城市内,都有消费者对达芬奇家居进行维权与索赔。此前,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蒋苏华曾向记者表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维权消费者人数已经过百,而人均购买金额约为100万元,涉案金额约为1亿元。蒋苏华表示,如达芬奇构成欺诈罪,消费者可索取双倍赔偿,若按照达芬奇此前承诺的“假一赔十”,它则面临最多10亿元的赔偿金。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达芬奇家居公司仍然“拒不认错”,有可能是希望拖延时间,或做“最后一搏”。达芬奇家居CEO潘庄秀华曾公开表示,被央视“曝光”后,达芬奇门店销售额已经骤降90%。在业内人士看来,达芬奇家居正处于“无收入+高支出”的尴尬现状中。一旦“认罪”,其面临的远不止是133万元的罚款,还有巨额的消费者索赔。“无论达芬奇卖的家具利润多高、单价多贵,一旦‘双倍赔付’,它一定无力承担损失。”

  猜想2:认定工商难以重罚

  据达芬奇公司此前发布在《公开信》中的资料称,达芬奇是一家于1994年由一位新加坡华裔在新加坡投资设立的公司,在2000年在上海注册成立了“达芬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即现在的“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达芬奇家居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其注册地不在国内,纳税地也不是中国,因此工商部门对其违规行为“不好认定”——尤其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足以证明其“产地造假”的现在。因此,工商部门上周五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仅表示“达芬奇经销的‘卡布丽缇’家具未配有中文说明书、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部分产品经检测有部分指标不合格的行为”,却并未提及产地造假相关问题。“这些的确是达芬奇家居公司的问题,但可能并非‘最大问题’,工商部门无法动其根本,或许与达芬奇家居公司的‘出身’有关。”

  猜想3:转移视线试图“东山再起”

  从7月10日的“涉嫌产地造假”,到本月23日的“未配有中文说明书和部分指标不合格”,上海工商部门已为达芬奇“减刑”,但达芬奇公司仍然拒不买账,并称将提起行政诉讼。业内人士称,这不排除是达芬奇家居公司转移公众视线的一种方式。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事已至此,达芬奇难以力挽狂澜,与其向工商部门妥协,不如“一硬到底”。“目前达芬奇家居元气大伤,销售额难以支撑其庞大系统,承认就是雪上加霜,与其如此不如以强硬态度重新树立形象。”

  某家居媒体人则认为,达芬奇目前已经陷入空前压力,无论工商部门如何认定,消费者对达芬奇家居已经毫无信任可言。“虽然达芬奇‘涉嫌造假’一事仍没有定论,但达芬奇家居的目标客群几乎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有钱人,在出现这么大的‘造假危机’后,这部分人绝大多数不会再通过达芬奇购买家居了。即使达芬奇最终诉讼成功,其中国市场也会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销售额绝不会有所起色。”

  商报记者 崇晓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