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春运的悲情与发展的期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07:12 来源: 东方早报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今天一早,当读者手捧早报阅读时,今年的全国春运将进入第四天。综合前三天的信息,今年春运的开局比预想的要稍好一些。
包括解放军和武警在内,今年全国直接和间接为春运忙碌的人员达到3000万人。在此,我们尤要向铁路系统的全体员工道一声辛苦!
全球独一无二的春运之难,折磨中国已20余年。评价春运之难,舆论在今年有了些许新变化。有媒体告诫同行,“别把春运说得太悲情”;也有媒体看上去更豁达些,发出了“春运是艰难的,但不应是痛苦的”的声音。当然,盯住“难”字不放的媒体更多,无非是要客观反映急于回家的游子们,也包括交通客运战线千万员工,对春运之难的真切感受。
我们以为,春运的“悲情”是客观上存在的,关于中远程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抱怨,如罐装沙丁鱼般站立回家的痛苦,被迫舍近求远绕道回家的无奈,摩托车队“千里走单骑”的艰辛和危险,年年如此,今年也难例外。
但是,我们同样以为,春运的“悲情”在这些年,正由早年的“整体”向如今的“局部”转变。春运之难已经开始呈现某些结构性“松动”的可喜迹象。
国家发改委预测,今年春运总客流为31.58亿人次,它由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四家共同分担。公路中短途是春运大头,水运和航空是必要补充,铁路客运只承担总运量的8%。征诸客观事实,公路的春运运能已能做到供需平衡,水运也问题不大,航空除小年夜到除夕部分航线的机票已提前售完外,也能基本做到供需平衡,惟一运力紧张的是铁路。换言之,春运之一票难求,抑或说春运之难,眼下主要集中在铁路客运上。所以,做出春运之难已由“整体向局部转变”的判断,是大体成立的。
还有,今年春运总客流比去年春运预测增加9.1%,但铁路客流预测只增加6.1%。而在东部沿海省份或城市,铁路客流增幅普遍更低一些,譬如上海铁路的预测客流与去年春运大体持平。由于水运和航空只扮演春运补充角色,又基于铁路春运客流增幅低于春运总客流增幅约三个百分点,两个结论已可大致得出:
一是公路客运预测增幅应当大于9.1%;二是铁路客运增幅小于公路,很可能与资金流、项目流、物流尤其是“打工流”加快向中西部省份梯度流动及回流有关。
虽说该判断缺乏直接数据支持,但由2011年前11个月中西部各省区GDP增幅明显大于东部诸省市,以及批量呈现的东部产业集群向中西部转移的案例报道,“打工流”批量回流导致铁路客运增幅趋缓的判断是可以成立的。如是,“松动”一说也大致成立。
循此理路进一步分析,另一个预判则依稀可辨,那就是,要想逐步化解春运“悲情”,根本的对策是加快中西部的科学发展,以及加快东部经济的结构转型。而现阶段的春运“悲情”,除去现实的、特定时段的铁路运能与阶段性集中需求严重不匹配,更是一个受制于发展方式、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现实问题。
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人们完全有理由期许,再过上5年,春运的严峻局面至少会比现在更“松动”。
换个角度,春运的形成是国家、社会、家庭、个人不断“进步”的时代见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在分享“进步”的同时,让我们共同保持对春运的监督、批评、不满和期待,同时我们亦当学会对春运的包容、体谅、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