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捕鱼成本10年涨10倍 市民有钱难买新鲜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10:30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近海十里已无大鱼,市场上多是南方鱼渔民称捕鱼成本10年涨了十倍

  近日,记者走访沙子口中心渔港和南山水产品市场,发现刚刚开海而且天气不错,但渔民的生意却不好做 ,甚至竟有渔民到市场上买鱼。“现在近海十里都没鱼了,要想打条大鱼,就像找大熊猫一样……”一位渔民在鱼市上感叹道,并称自己近10年的捕鱼经历见证了渔民们的收成逐年减少,也亲历了大黄花、刀鱼的销声匿迹。记者日前针对近海无鱼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多方位调查。

  探市场

  刚刚开了海,渔民反到鱼市来买鱼

  不少渔民不愿再下海

  2月22日是二月初一,记者在南山水产品市场发现一位渔民来买鱼。渔民王师傅告诉记者,他是沙子口姜哥庄的。虽说龙抬头一过,打鱼的好时机来了,可是他却不愿再下海了。王师傅告诉记者,他现在吃鱼都到大集上买。“这也不算出乎意料,我这几年出海的行情一年不如一年。10年前能打到很多品种,可现在好多都碰不上了。”

  经过询问,王师傅给记者列出了他的“捕鱼表”。以他12马力的小型渔船为例,一般也就跑出个七八海里。他在沙子口当渔民一干就是13年,10年前,出一趟海能打二三百斤鱼,什么鱼都有,其中不乏大黄花和鲳鱼,一年赚个三四万元没问题。从2004年开始,海边工业、生活污水增多,近海的水质慢慢变差,鱼开始“捉迷藏”,但还是有个100多斤保底。到了2006年,随着本地捕捞过度和浙江、江苏的渔民来“抢鱼”,收成锐减,有时候都不保本。而且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岛本地的野生刀鱼慢慢绝迹了 。到了最近两年,王师傅和他的伙计们不愿意再下海了。夜里辛苦出海,通常下午回来只有三五十斤的收成。其中多数是杂鱼和小鱼,最多能卖个四五百块。再加上柴油不断涨价,雇人的人工费也涨到200元/天,已经入不敷出。

  市民有钱难买新鲜鱼

  22日上午10点,记者在南山水产品市场发现,不少市民都在抱怨买不到新鲜鱼。“出了正月,年算是过完了。买条新鲜的大黄花鱼,想和孩子回家聚餐。结果问了一圈,野生黄花鱼基本没有,要不就是养殖的小黄花。想买条鲳鱼,发现都是年前冻下的。”家住湛山小区的王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水产品市场转了一圈,行情还真如王先生所言,想买鱼的人不少,可鱼还真不多。不少水产店的老板,都告诉记者,“我们这没鱼,除了海蛎子、扇贝等小海鲜,还有一些活的淡水鱼,你去冷冻专柜看看吧。”

  市场上一半是南方鱼

  “不光是渔民的生意不好做,过完春节,我们的压力也很大。”海江水产店的孙老板无奈地说道,现在的鱼大部分还是年前冻的,而渔民又都不愿意下海,大批出海一般得到农历二月初二以后,行情能逐渐开始好转。现在市面上一半以上的鱼是南方来的。一般市场上养殖的黄花和鲈鱼产自江苏,红加吉鱼则是大连送来的,岛城本地的海鲜几乎没有。

  孙老板介绍说,“比如南方的金鲳,口感和价格跟咱们这的鲳鱼都差一大截。可现状是鱼太少,不得不依赖南方。春节一过,南方的很多鱼贩不过来送鱼了,岛城鱼市就出现了短暂的断层。节后剩下的冻鱼不是很新鲜,现在鲳鱼80元一斤,鸦片鱼40元一斤,小偏口20元一斤,货少,价格反而涨了。唯独蛤蜊等小海鲜没怎么涨价,因为都是养殖的,不用考虑这些因素。”

  探海边

  成本增加不少,很多渔民不愿再下海

  大集:鱼子鱼孙被推上餐桌

  在一个摊位上,摆出的小偏口鱼还没有巴掌大,“20元一斤,绝对新鲜。”还有一些摊位正在兜售所谓的海捕虾,但个头不过3~4厘米,看着着实让人心疼。近海没了鱼,难道“绝户网”开禁了?但渔民们都表示有苦衷,“这样不地道,但大家也管不了太多。不打点鱼虾回来,油钱都赚不回来。”眼看大集上生意挺冷清,记者随后采访了十几位渔民。谈到“绝户网”,他们都有一肚子的话。过去的买卖如何好干,现在再下海如何艰难,成了他们最多的抱怨。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光是海里没鱼,现在近海沿岸有海冰,不少船也被“钉”住了。“过两天天气暖和了,下海的肯定就多了。”渔民说 。

  渔民:不用“绝户网”就没鱼可捕

  2月16日下午1点30分,记者来到沙子口中心渔港。码头不小,渔民不多。其中八成渔船在码头停靠,并未出海作业。好不容易赶上刘师傅靠岸停船,记者便走上前去想看看收成咋样。“运气不咋样,就捞了些虾还有点杂鱼,估计刚能保本。”记者说明来意,希望老刘能给说说过去捕鱼是怎样一个场景。他一边收拾着网具,一边对记者说 ,“现在捕不到鱼,也不是我一家。鱼的总量少了。八九年前网扣都在5厘米以上,不像现在,只有一两厘米。出一次海,忙活一天就能鱼虾满仓。可我这次,总共加起来能有个30来斤?”

  “以前打鱼不用愁没鱼。近海打不到鱼,也就是这几年才出现的问题。过去污染少,鱼的繁殖能力强。而且捕捞手段也不像现在这样先进。网的鱼都是自然长成的大鱼,就谈不上过度捕捞和‘绝户网’的问题。”刘师傅给记者分析,据他出海的经验,想打 10厘米以上的鱼,现在得跑出个10海里去。可现在这油钱,比10年前也足足涨了10倍。“小船成本小,还好保本。柴油已经涨到了7000多元一吨,不说人工费,这高额的油费和不成比例的收获,让很多大型渔船只能改成收购鱼。尽管如此,一些大船还是赚不回成本,只好闲置下来。”

  如今,海冰消融,渔民们下海扫去了屏障。可 21日记者联系到几位渔民,他们表示下海只是成为了一种习惯。码头上,渔民老张点了根烟,和记者慢慢聊了起来,现在鱼少,可人工费不少。像他这样能坐两到三个人的小船,至少得雇一个帮忙的工人。一天最少200块,一个月要3000~4000块,还得管吃住。由于小船是开到海里等鱼,不像大船开一路捕一路,而且还在海上收购鱼,这小渔船就更没买卖做了。赶上运气不好,根本没法保本。老张给记者算了笔账,“就算一个月只出10天海,工钱就是2000块。大船跑得远,收的鱼有时多有时少,因此成本不好说 。可小船马力不够,跑出去20海里就了不得了。现实是这个范围内的鱼虾已经快捕完了 ,网上来的全是鱼子鱼孙。有一次我出了一天海,一共才卖了190多块钱,回不了本,心里真急,继续网小鱼小虾心里更急。”

  究原因

  捕捞过度,网去了子孙后代的鱼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2011年岛城水产品产量达到了113万吨,而其中远洋捕捞的总量只有6700吨,还占不到捕捞总量的1%。究其根本,捕捞船全在近海扎堆,而近海鱼资源很有限。近海没了鱼,主要还是过度捕捞所致。

  2月20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渔业方面有关专家,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渔政处崔雪永科长坦言,过去岛城渔业资源丰富,因此对渔民的管理比较开放,而捕鱼是渔民的生存需求。“2002年青岛有7700条捕捞船,到今年,已经减少到5000条。但是这5000条船想在近海‘吃饱’,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渔民起早贪黑,还是网不到大鱼,只能缩小网口捕捞小鱼。目前这5000艘船中,大部分是 60马力以下的小渔船。近海的鱼资源逐渐枯竭,这些小船肯定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大规模捕鱼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开始实施船网双控。这种规定有点类似于买车,要按‘执照’捕捞。哪种网在具体什么区域捕捞,网口多大,都有严格的标准。此外,现在渔业部门也是积极鼓励,控制捕捞船总数并逐年递减;给予渔民一系列补贴,让渔民的船拆小变大,进入远海作业,或是作为人工鱼礁,把小渔船拆解沉入大海,让近海的鱼得以休养生息。”

  有人专在“伏鱼季”下海

  崔雪永告诉记者,过去的监管太过“人性化”,伏季休渔期的确存在部分渔民铤而走险的现象。有个问题让记者感到很疑惑,为啥现在很多的渔民,开海了在家赋闲,专挑禁海的时间偷偷出海?“现在近海的鱼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伏季休渔期虽然有执法人员巡海,但毕竟难保在利益驱使下,有人偷偷打鱼。”

  据崔科长介绍,想造船下海打鱼,需要取得捕捞许可证等4证,渔业部门严格把关。但是造的是否是渔船,这个不好判定,因此在监管上就要温柔许多。“比如你想自己造一艘小船,去海里转一转。或者采取游钓的方式,这是不需要取得相关捕鱼资质的。这方面对船网分的也很细,比如类似于一排鱼钩的网,对近海鱼资源破坏力,比‘绝户网’就小很多。因此我们也区别对待,但是伏季休渔期偷偷撒网被查获的 ,处罚相当严格。渔船也要拆解报废。”

  海水污染、近海养殖降低大海孕育能力

  记者在沙子口海边的健康步行道上,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观点。“沙子口湾的西侧,有一些大的土堆和碎石,里面夹杂着不少生活垃圾,海水就这样一点点被污染了。这几年饭店越来越多,可是污水直接排进海里这个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现在近海水质太差,我们想钓鱼,都要租船开很远才行。这样的环境下,鱼怎么样生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渔村的工业化发展很快,而且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始转行。有的开起了饭店,有的还办起了加工厂,加剧了近海无鱼。鱼究竟哪去了?2月20日下午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佩芳,他表示鱼虾并非“出逃”,而是保命。目前青岛近海的水质 ,不适合一些鱼虾的生存。水质差和“绝户网”相互作用,已经成了恶性循环。“不光是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污染水质 ,近海养殖业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加速了水质恶化,目前很多海洋生物已无法在近海生存。渔民的过度捕捞并非只是数量上的过度,在这种海洋环境下捕捞,更是加剧了近海海洋物种的单一性。这已经上升到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

  郭教授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很多海洋生物的回游通道以及排卵场地都遭到严重破坏 ,而近海物种过于单一,不利于海洋资源进行自我修复。这不仅仅是黄海海域的问题,“四大渔场”乃至整个中国近海海域,都日益凸显出这个问题。想要恢复渔业资源,要先从恢复水质和鱼虾生存环境上入手。

  记者了解到,根据《2011年全国环境公告》,中国沿海生态系统亚健康,不健康率已经超过了八成,仅有16% 生态系统较为健康。其中的瓶颈在于,多数渔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都与经济发达地区重合,因此受到的工业污染更加严重。针对这种城市发展的“尴尬”,郭教授也表示,岛城的鱼能否游回来,需要渔业、环保、生物等多个部门共同关注和努力。

  恶性循环,贱卖小鱼小虾做饲料

  在沙子口大集上 ,渔民刘成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已改行做起了饭店老板。他坦言道 ,“不转行没办法,其实过度捕捞只是一方面。工业污水要排放,海边的一些饭店生活污水也要排放,但真正治理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得先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水质差,鱼肯定就少;用绝户网可以说是鱼虾碰网就粘,但小鱼小虾不但卖不上价,还断了自己后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链条。”

  说到近海已无鱼,这位“前渔民”很痛心,“硬是网小鱼小虾,以致于现在网上来的都是卖不上价的杂货。以一块钱几毛钱的价格,贱卖给饲料加工厂,加工后投放人工养殖。长此以往,大海不堪重负。子孙后代的鱼,也全被网干净了。”

  对此,崔科长也给记者分析了原因。“现在的问题是不光本地大鱼捕没了,近海海水被污染得太厉害,小鱼小虾很难休养生息。可渔民毕竟以打鱼为生计,绝户网拖上来的小鱼小虾只能贱卖。长期下去,水质变差和过度捕捞形成了恶性循环,留下渔民在苦苦挣扎。目前鱼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大家都很着急。但资源的恢复也并非几日就可速成,希望大家从解决身边的小污染开始,共同关注这个问题。”

  寻出路

  “出走”的鱼能否再游回来?

  海里的人工牧场在成长

  过度捕捞与海水污染,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上升至社会和生态资源的问题,更是现实地摆在了市民的餐桌上 。到底怎样才能吃到个头大、没污染的鲜鱼?目前在短期内近海无鱼已成现实,越来越多的渔民,争相开拓自己的渔家特色项目,搞起了餐饮和服务;政府也出资收购渔船并给予各种补贴,让渔民的船的马力从小变大,去远海进行捕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还将打造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来帮助鱼安家。通过各种措施,整个社会对伏季休渔和保护资源的意识在逐步增强。”

  “伏鱼季”渔民要相互监督

  记者在市海洋和渔业局了解到,想让鱼能够游回来,首先是整个社会都能够意识到伏季休渔制度的重要性。日前国家农业部已对伏季休渔制度进行了调整,延长了休渔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半月增加到现在的3个月(6月1日到9月1日)。同时也增加了休渔类型,休渔作业类型扩大到除单层刺网和吊钩网外,禁止其他渔具在伏季休渔期从事捕捞活动。降低海洋捕捞强度 ,才能真正促进资源持续利用,给渔民们的生活带来实惠和改观。

  崔科长向记者介绍,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其实渔民自己也在不断改变。过度捕捞,以后更没鱼可打。因此现在渔民们也都卯着劲,主动配合采取措施,早日让鱼游回来。大家都在互相监督,如果发现谁在伏季休渔期的晚上偷偷溜出去,也会向执法人员报告。“此外,现在市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在这期间如果发现市场上有刚打回来的鱼,也会通知我们。伏季休渔期的举报电话是85883672,希望能借助大家的力量,共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渔民拓展渔家特色项目

  说到渔民怎样才能多赚钱,有沙子口渔民提到学王哥庄渔民,也想做个大馒头之类,可是怎样做出转业做出销路,他们还没想好。但采访中一些沙子口的渔民表示,自己羡慕王哥庄的渔民,是因为伏季休渔或是开海收成不好,他们还能有一份“馒头钱”保底。“我们这也有做的 ,就是不如人家专业 。听说王哥庄街道上千人都在做馒头,现在都卖到日本、韩国去了,比过去打鱼赚得还多。”当记者谈到除了打鱼,渔民们还想干点啥的时候,沙子口南姜社区的老孙头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沙子口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孙科告诉记者,“馒头”是其中一种,大家也都在探索适合沙子口的特色增收项目。“目前除了帮渔民们开展转业培训之外,发展渔家特色的家庭旅馆,是沙子口渔民的普遍增收项目。有的渔民抓住了‘鲜鱼’、‘土炕’等原汁原味的渔家元素,争相吸引城里的市民来体验渔家生活。从好吃、好玩和旅游特色上下功夫,也避免了对近海渔资源的进一步破坏。”

  文 记者 王宗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