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晶科能源深陷污染门 被指与当地企业抢电抢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05: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污染门”另一面:

  晶科与当地企业抢电抢工

  本报记者 梁钟荣 深圳报道

  浙江晶科能源(JKS.NYSE)污染事件事发已过去12天,这家曾经无比神秘的太阳能巨头,伴随着社会的追问,正一步步走向公众前台。

  邀请村民参观工厂、开通微博(http://weibo.com)播报事件处理进程、9月22日媒体会上三个高管不停的鞠躬致歉,因为“污染门”而陷入无边舆论旋涡的晶科能源正在以这样的方式寻求公众的体谅。

  海宁市袁花镇,浙江晶科坐落红晓村中央位置,整体布局呈现“村落包围公司”的形态,但该处区域却规划为工业用地,为袁花镇工业园区所在。如今,昔日繁忙的工厂已归于沉静,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晶科能源1.2GW的电池产能已暂停运作。

  根据海宁市环保局的报告,晶科能源部分污染物进入了河流,其中的含氟量超标10倍,由是对其处以47万元的罚款,并停产整顿。受“污染门”事件影响,晶科能源上一周股市下跌33.08%,最低下探至5.41美元,创52周新低。

  “经初步核查,污染事件与我司关联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致使该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晖承认。

  晶科能源CFO张龙根坦言,污染事件一发生,该公司就与村委会初步谈妥了赔偿事宜,现在正与村民做进一步沟通。

  晶科能源与村民的沟通仍在继续,但疑虑的种子已然种下。有海宁一业内人士透露,晶科能源与当地部分企业有两重矛盾,“一是用电份额争夺激烈,晶科能源则是用电大户;二是用工矛盾,晶科能源给工人开出2000元/月以上的工资,另有三险一金,也加剧了当地中小企业的招工难。”

  作为“中国皮革之乡”,海宁市皮革服装产量占据全国的六分之一。自4月份以来,伴随着整个浙江的拉闸限电,这座小城市备受缺电影响,包括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得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0家用电大企业先后与该市供电局签署了错峰用电协议。

  蹊跷的是,海宁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正明透露,在晶科能源“污染门”事件中,被拘留的31人,大多数为红晓村以外的村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有些在违反社会治安方面犯有前科。

  红晓村一位村民承认,当时他们并没有过激行为,是人群中的一些外地人往公司里扔石头,在外面放鞭炮,后来就发生了冲突。

  搬迁难题在于,晶科能源为海宁的第一大纳税大户,围绕着晶科能源已在海宁诞生20多家配套企业,并被海宁政府规划为该市第一个百亿项目。

  对晶科公司是否会搬离红晓村,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称需经市政府研究才能决定;但前述业内人士认为,搬迁成本过高,海宁市政府难以承担,且“原来在居民区内规划工业区本来就有问题”。

  景朝晖称,公司新的扩产计划选址在海宁的尖山工业区,“现在的工厂是否也搬过去,还需综合考虑”。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