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富通买入ST中源超亿元 国泰扎堆*ST盛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1:2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发自北京

  基金选股能力有待加强在市场上早已不是新闻,尤其是去年以来,基金重仓股频频爆出“雷区”,基金经理的选股标准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随着近期ST个股的年报陆续披露,公募基金密集参与ST股的炒作和对赌也屡见曝光,这也是最令持有人担心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显示,*ST金马、ST中源等在去年四季度期间获得基金增持超亿元,其中海富通基金增持的ST中源目前的综合评级竟是“减持+”;同时,*ST建通则被工银瑞信独门重仓,国泰旗下7只基金重仓*ST盛工。

  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基金在布局前很少有参与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上述多家基金公司,但未获得相关公司对ST板块选股的明确思路。有市场人士指出,如果选股仅依靠市场传言和所谓的内幕消息,布局风险极高的ST板块,基金所谓价值投资难免有“赌博”之嫌。

  海富通狂买ST中源超亿元

  截至昨日(2月23日)已经披露年报的12家ST和*ST个股的上市公司中,ST中源是去年四季度获得基金布局力度最大的个股之一。海富通精选买入600万股,季末市值达到1.37亿元。

  这也是继2010年二、三季度,诺安平衡参与布局并迅速离场之后,首次有公募基金进入ST中源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通过四季度的增持,目前海富通精选位居该股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除了海富通精选之外,泽鑫瑞金1号、龙信基金通1号等私募也出现在十大流通股榜单上,分别持有358万股和352万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ST中源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47亿元,同比下降8.10%;实现净利润2342.62亿元,同比上涨179.53%。

  ST中源图谋收购和泽生物被认为是获得机构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原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踪了解到,ST中源新的定向增发方案,在2月1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获高票经过。

  新的定增方案收购对象仍是和泽生物,但收购资金改为“自有+募资”,同时定向增发对象由第三方变为第一大股东。公告显示,公司以自有资金收买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公司向第一大股东德源投资定向增发,用于收买和泽生物剩余49%股权并对其增资以及补充公司活动资金。

  记者注意到,航天证券研究员姚凯认为公司股价明显偏高,建议回避。他预计公司2012年~2013年EPS为0.099元、0.128元,对应2012年2月20日收盘价25.63元,PE分别为259倍和200倍。2012年2月20日申万生物制品行业PE为31倍,公司估值明显高于行业水平,建议暂时回避,给予中性评级。

  而海富通人士昨日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针对ST中源的评级,券商研究员之间并不一致。记者了解到,华宝证券研究员俞向兵就指出,鉴于即将与和泽生物合并,未来业绩可能巨幅增长,将带来估值水平的下调。

  昨日北京某券商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海富通去年四季度布局期间,市场对于ST中源的股价走势已经有所预期,当时股价已经增长到比较高的水平。在这一节骨眼上买入,一旦定增或收购计划出现变化,无疑将带来巨大的股价震动。

  记者也从同花顺iFinD中看到,ST中源最新的综合评级为“减持+”。

  工银瑞信逆市增持*ST建通

  ST中源并非海富通基金去年大手笔布局的唯一一只ST股,去年三季度期间,海富通风格优势买入118.18万股ST皇台,三季度末持股价值近2300万元。到2011年12月份,这只个股连续走出11个跌停板,令当期参与投资的机构亏损不已。

  工银瑞信精选平衡则是在ST皇台的疯狂炒作与急转直下中失陷的另一只基金。去年三季度期间,工银瑞信精选买入145.85万股ST皇台,三季度末市值为2800万元。根据深交所公布的盘后数据,大部分重仓机构或在大跌中被迫离场。

  随着上市公司四季度报告的出炉,工银瑞信增持*ST通建也引起市场人士关注。去年四季度期间,工银瑞信旗下核心价值及中小盘成长两只股票分别买入619万股和145万股,新进成为公司第一和第九大流通股东,也是该股的独门重仓基金。

  从该股走势来看,去年四季度股价从最高6.96元最低跌至4.28元,跌幅近39%。伴随着机械股走强,今年股价一度反弹至5.76元,但还没有回复到去年四季度的均价5.94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ST建通去年四五月份获得多家机构的力推,但是从后来的股价表现来看,去年年末连续大跌之后,股价至今没有恢复至去年高点。

  工银瑞信基金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公司在投资布局中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对于个股的操作思路不方便透露。

  国泰系7只基金扎堆*ST盛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基金在契约中明文规定禁止买入ST股,不过也有少数基金并没有这一约束,而且部分基金在参与ST股时表现活跃。从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度报来看,就有47只公募基金现身ST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其中包括华夏大盘精选和新华优选成长在内的多只基金不止持有一只ST股。而基金公司扎堆布局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在基金公司公布的基金四季报中,*ST盛工被国泰基金旗下国泰创新成长、国泰区位优势、国泰金鹿保本和国泰估值优势等7只基金重仓持有。其中国泰估值优势和国泰中小盘成长分别以166.01万和204.81万新进,其余基金多数基金了增持。

  记者注意到,国泰旗下多只基金在2010年四季度之后逐步增持并重仓,而该股在去年四季度经历了大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进口车市场景气度下滑超预期,国泰系的集中持股风险有所增加。

  记者手记

  布局ST股刀尖上的飞舞

  在频频布局ST股的同时,是基金公司实地调研的缺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已经披露年报的ST股中,包括基金密集增持的个股,均鲜有基金公司参与调研。

  不过据接近海富通基金人士透露,即使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之间的联络在年报中未做披露,但是基金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沟通并不见得少,“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很多都与这些公司的人士熟识,因此不缺乏沟通的空间。”

  尽管利用“消息”早已经成为公募行业的某种规则之一,但是频频在布局ST股中失利,仍然令市场对机构的“莽撞”担忧。

  北京某基金人士认为,“万事应该尊重基金契约,如果契约未规定禁止买入ST股,基金经理在充分考量之后,有选择布局则自由。”

  也有激进一些的基金研究人士将公募基金买卖ST股定义为“赌博”,由于基金行业始终宣称价值投资,ST股本身的价值就遭受质疑,因此买卖ST股应该有足够的理由,而这些理由,目前在很多ST股中并不充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