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代表委员热议转变发展方式 称需避免柯达困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4:10 来源: 新民晚报

  企业家莫陷“快钱”迷雾

  由于在数码时代的转型失败,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柯达于今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在今年年初公布的上海市名牌榜上,十多家昔日的“上海名牌”名落孙山。这些“落榜”品牌较多集中于纺织、服装、轻工领域,无法积极转型而造成的业绩下滑成为企业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转型,不仅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各抒己见。

  关键词   高端制造业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嘉定区委书记金建忠说,目前上海正向服务业转型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必须“脱胎换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型、如何增加核心竞争力。譬如汽车制造业,其核心竞争力就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领域,我们要积极掌握、有所突破。因此,上海的制造业要转型,就必须向高端发展,向新领域发展,否则,若干年后也有可能陷入类似柯达的困境。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带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也是调结构的重要方向。在昨天下午的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上海就开始推进新能源、先进重大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市财政专门设立了100亿元的专项资金,把项目实施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几年共支持了400多个重点项目,聚焦100多个重大项目。经过3年的积极推进,上海在这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上海产业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转型发展效益不断显现。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工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并在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合作上取得新进展。

  接下来,上海将继续发展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等产业,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到“十二五”末,产业规模较“十一五”末翻番,达到1.8万亿元,使上海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

  邵志清建议,在此过程中,国家应该从宏观上加强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探索市场化机制,做好“战略”与市场的对接,突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产业与金融、产业与人才,产业上下游的各种对接。如此,才能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新成果产业化。

  关键词  实业致富

  多名政协委员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高度重视如何夯牢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体致富的市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难,防止实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很多原本做实业的企业发现房地产业和其他投资等副业比主业来钱更快更多,纷纷转行做投资或搞投机,企业家热衷赚‘快钱’,心态浮躁。”全国政协委员、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对此忧心忡忡。现在埋头苦干做实业的人才越来越少,过度投机所带来的“抽血”效应,严重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实体经济既缺乏足够的资金资源投入,又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最终必然是产业空心化和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丧失。

  多名政协委员指出,办实业难,融资成本飙升是突出原因。有委员介绍,自己所在企业集团下属一家企业去年销售10多亿元,利润才1000多万元,而上一年利润还有5000多万元,重要原因是银行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30%。葛俊杰委员介绍,2011年上海51家市属企业集团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2.7%,远远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的速度(17.5%)。

  “一定要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否则就要犯历史性错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

  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直言,去年,我国工业利润率仅为6.14%;工业增加值率为26.5%,而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能达到35%至45%。他指出,目前行业、企业的忧患意识还不够,“现在加快转型升级、调整结构,不仅是发展快慢问题,而是生死攸关问题。”

  特派记者  薛慧卿  马亚宁  叶 薇  姚丽萍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