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真实版金融大战 中国能否成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2:1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国际金融巨鳄借中国刺激政策和概念攫取高额利润的时代还未过去。期铜大战方兴未艾。基本局面是,国内主要贸易商做空,而国外大型操控方做多,胜负未定。
4月30日,江铜子公司江铜国贸发表声明称,中国大型铜冶炼和贸易公司已达成共识,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加大向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仓库交仓力度,出口“足够”数量的电解铜,期望通过此举调剂国内外市场供求。
此举是为了保障中国企业利益。全球经济不景气,债务危机深重,铜价却在高位震荡。如果说此前十年铜价上涨8倍,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所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之时继续逼仓中国,押宝中国将推出刺激政策等,则摆明是以资金、仓位等优势逼迫中国交易者。
作为金融战的重要环节,中国期货战可谓惨烈,屡战屡败。1997年株洲冶炼厂期锌合约被逼仓亏损1亿多美元;2005年国储局刘其兵在LME做空巨亏9.2亿元人民币,刘其兵一审判被处7年徒刑;2003年起,陈久霖掌控的中国航油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亏损5.54亿美元。现在,一轮新的期铜大战硝烟四起,一旦亏损,不在中航油之下。
国际期货市场群狼环伺。金融巨鳄布局与中国持有相反头寸往往能够获得厚利,这让他们食髓知味。
此次的逼空者可能是嘉能可。有报道称,《嘉能可目前持有LME大量多头对峙中国空头》,日前LME数据显示,有一家会员持有LME头寸以及存货量的50%到80%。LME并没有公布该会员名单,但业内人士均猜测是嘉能可——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上市公司,掌控全球50%的铜与30%的铜精矿。
面对可怕的对手,中国做的几乎是明盘。由于中国企业只能通过当地经纪商席位在LME进行期货操作,如果经纪商会和基金公司合谋,中方下的每一手大单都将经过透明通道被对手洞悉,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以小利诱新手入彀是另一常规手段。在巨亏之前,刘其兵小利不断,成为期货之神。无论是刘其兵还是陈久霖,为补漏洞都从事了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并且似乎从可怕的交易对手处借到巨资继续赌博。
按LME规定,客户从事期货交易,需出具相应的初始保证金。就在2005年7月,由于LME监管部门认为市场高位暴涨暴跌风险大幅上升,因此大幅上调了铜等品种的初始保证金。在LME,90%以上的期铜都是3月远期合约。由于刘的大部分仓位到期日都是12月21日,其建立空头部位的时间,应在9月19日到9月23日左右,约为8000手(每手25吨);以当时每吨3700美元计算,共需要出具5120万美元的保证金。这笔保证金从何而来?按照LME对补充保证金的规定,只要客户保证金亏损20%,期货经纪公司必须通知客户补足保证金,否则就要强制平仓。刘其兵在每吨亏损268美元时,这些保证金就已经损失殆尽,直到11月24日,刘其兵每吨亏损已经超过400美元。监管者又在何处?是谁让赌红眼的刘其兵获得了更大赌注?
在中航油事件中,高盛的下属企业——杰瑞公司推销给中国航油交易员继瑞德石油期权交易。更悲剧的是,中航油开始斩仓,油价开始逆转。自2004年10月26日起,中国航油集团指令中国航油在高位开始斩仓,11月底,国际油价降至46美元/桶。然而,这时全部期权仓位已经被斩仓完毕。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对此评价说,只需要5000万美元,中国航油就可以走出困境。这是个空心汤团,不把中航油彻底逼出局,国际油价就不可能下跌。此前日本、智利在期铜上被逼空,用的都是相同的手法。
此次期铜大战中国是否会重蹈覆辙?不可能。
期货界资深人士楼启华先生告知笔者,国外投资机构对于中国经济、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对中国机构的访问频率超乎想象,对中国经济数据的研究极为精深,中国基础行业难以上行、大规模刺激政策不可能出台成为共识,因此外资机构不可能凶狠逼仓。
从去年11月开始,中国机构大量进口铜引起全球市场人士关注,据称高达100万吨,相当于上期所20万手,虽然保税铜大多为融资铜,无法进行交割,但规模如此之大,使逼空者有所忌惮。春节之后,铜价外盘高内盘低,国内交易者换仓,为应对软逼仓抛外买内,说明国内投资者认为铜价将处于盘整阶段,内外价格趋于一致,既不会过低也不会过高。如果继续逼仓,则将抛售国内持仓实际交货。
只要中国不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本轮期铜软逼空不可能成功。本次期铜大战的结果,平手。为中国惨烈的期货逼仓史,画上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