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意见领袖:王元谈科技发展规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3 21:02 来源: 宁夏卫视《意见领袖》

  今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科技部在发布的科技创新规划上,具体的关注了许多科技型创新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有人才、教育、科技等和创新相关规划,这两个规划之间如何去协调?今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首份“国家创新指数报告”,这样的创新指数如何计算出来?又能否适当反映我国的创新能力?本期意见领袖,为您请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元。

  记者:今年是科技部发布了是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那么您是作为主要的参与者之一,那么这样的一个规划的话,它是从哪些角度来解决我们目前创新的问题?

  王元: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家知道我们其实很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同时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欧洲主权危机的这种所谓的经济的第二次探底,第二次探底。因此“十二五”规划本身,它更具有应对这些紧迫挑战的针对性,所以它在部署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我们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当中,它的更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它的目标性和问题的针对性,比历次的五年计划,我感觉到更强烈。

  小片:

  今年三月,国家发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此外,今年七月,在科技部发布的《 “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同样重点部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者更加明确了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并落实到具体发展的产业项目。

  记者:我们看到国家也有一个“十二五”规划当中的话,它也有提出到比如说人才、教育、科技等等这方面的一些相关的一个就是规划,我们的这个规划和就是“十二五”的这规划当中相关的这些规划,它之间怎么去衔接?

  王元:是部门之间的全面沟通,我们既参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他们也参加我们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因此呢,在部署的思路上、层面上、重点上,都通过广泛的沟通和部门的交换意见达成一致。

  记者:那么未来十年,我们科学发展纲领的规划,那么您觉得它和以往的发展规划有什么不同。

  王元:我们现在这个规划呢,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一样,同样采取了一个由大的规划包含着几十个专项规划这样一个规划体系。

  记者:那么未来这十年的重心会是在哪里?

  王元:整个“十二五”科技规划的部署来说,第一个方面,就是在未来的五年当中,全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那么它应当是开始从过去的部署、研发、知识积累、知识创造这样的过程,逐渐逐渐向产品,向技术,向产业开始推进的过程。

  第二个,就是围绕中央确定的七个方面的战略新兴产业,着力于来解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的核心技术问题。

  第三个,和过去规划也不一样的,就是对于基础研究的强调,会在今后的五年逐步地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更普遍地来促进原始性的创新。

  第四个

  对于传统产业的部门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高度关注。而这种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改造,实际上是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最重要的地方。

  第五个就是对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如何更快地促进经济与科技的相结合,在加快成果转化,在科研管理体制,如何从过去的研发的这样一种管理,进入到一种创新管理的这样一种方式,在人才方面,等等方面,还有经费,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都会作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一些改革措施。

  最后一个,你们要特别注意就是提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开放和国际化问题,并不仅仅是促进双边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不仅仅是促进多边国家的合作,也不仅仅是中国的科学家去更多地参与国际的大工程。科技发展也好,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所以呢对于这是第一次国家规划当中把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放在和所有的科学技术发展学科部署同样一个层面上,这是第一次,所以足以可以看到,未来的这种科技发展,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

  小片

  今年2月,我国发布了首份“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根据国家专利数量、出版物和研发投入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分析,并以美国创新指数100为参数,计算出中国创新指数为57.9,在40个主要国家中排名第21位。今年除了中国科学院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创新指数,同样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在今年,发布了《201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记者:在这个规划和发展当中,我们注意到有两个具体的预期性的指标,那么这两个指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王元: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理论、方法、模型的构造上,就开始进行有关科技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诸多方面的研究,那么从2006年开始,我们每年的,每年跟踪42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呢,又和OECD,又和世界银行的记分牌有着非常多的交流,那我们形成了一个叫做国家创新指数,那么国家创新指数的内涵就是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这些指标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国际可比的,所谓国际可比,就不是说在大家都有这个科目,是都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的统计,这是第一国际可比,第二必须是定量化的,定量化的。所以这些数据呢,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全球的公开统一数字,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国的科技统计。

  记者:我们发布这样的一个指数的话,您觉得它预期,它的目的是什么?

  王元:预期的目的就是更好地观察中国在建设创新国家的进程和它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呢,我们通过这种国际比较,一个很明显地我看到中国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和发达国家所存在的差距。

  记者:国际上有没有类似于这样子的创新的指数发布。

  王元:有,但是它比较综合,你比方说洛桑

  记者:但就创新力方面的话,就是我们是唯一的一个这样的指标。

  王元:应当是这样。

  记者:那是不是说创新和经济它发展的程度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王元:那当然,中国之所以也是创新,通过要创新越来越发达。

  记者:它的关联的话,它有多密切。

  王元:直接相关,你要从完整的这种工业化的进程来看,都必然要走,走到积累、投资、重化工业,后工业化社会,随着这个阶段的递进,越来越重视这种创新的作用。

  记者:但是我们看到排名当中,是排第三的是韩国,它为什么第三不是德国,为什么第三它就不是法国,它第三是韩国呢?

  王元:在当我们看一个国家的时候,国家的大小有很大关系,人口规模有很大关系,工业腹地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你不能太多的指标去来分析这个问题,你只能运用这个指标来去解释一些问题。你比如韩国很重要的排位靠前,它有两个很重要因素,一个它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很高,很高,就投入强度很高,第二个呢,韩国这种大企业的结构啊,使得它这种企业的创新绩效明显地要比其他国家要更高一点。

  记者:您刚才说到有一个细化的分类是创新的能力,但是我们感觉的话创新的能力,它只能是去体会的,或者说是怎么去把这个能力去量化。

  王元:对,比方说科技投入,科技投入并不是花点钱就完了,就打水漂一样了,它是一种积累,比方说论文的发表数量,比如说专利的授权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能力性的指标。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能力性的指标简单地等同于比方说你创造了iPhone,你创造了iPad,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是它能力的结果,但是作为国家之间的比较来看,主要是看由什么样的因素来构成的能力是客观的。

  结语:

  不管是国家十二五中关于创新的相关规划,还是科技部的科技创新规划,都说明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然而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创新指数排名情况中可以看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确实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看来我们还是要加快创新的步伐。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意见领袖》。我们下周再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