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视频:贾康详解增值税改革试点 标志减税序幕拉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5 22:17 来源: 宁夏卫视《意见领袖》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和服务业 由目前征收营业税逐步调整为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同时降低税率。本次政策的取向在财税领域而不是货币领域,意义何在?改革为什么先在上海进行试点而不是一次性全面推广?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如何平衡?改革后对企业究竟有多大影响,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呢?本期意见领袖请到的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主持人:这次的政策取向主要是取向在财税领域而不是货币领域,您认为这体现了政府怎样的考虑呢?

  嘉宾:这是原来在“十二五”规划的通盘安排里面既定的改革事项,它本来在考虑改革的方方面面关系的时候,并不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运行相关的这种调控需要,它首先考虑一个长期的制度建设的需要,现在是按照“十二五”既定的事项把它具体化这样一个改革试点对外界宣布了,我认为它标志着这重大的减税的改革拉开序幕了。

  小片: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率先开展营业税转增值税改革试点,改革内容包括在现行的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等。在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两个独立而不能交叉的平行税种,增值税多针对于生产、加工、修理劳务等行业。而营业税主要针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在计算比例上,由于营业税没有剔除成本金额中的已征税部分,所以在税收计算时会出现重复征税现象,给企业无形增加了负税成本。今年国家为支持微小企业发展,自10月26日税改试点政策公布之后,10月31财政部又决定从2011年11月1日起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比例同时上调,这也是继2002年两税起征点上调之后的又一次调整。

  主持人:对股市有没有相关的影响?就是说从短期和近期来看,它对提振市场信息,对于拉动消费需求,究竟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嘉宾:我觉得这个最好先不要看短期,而是长期的制度建设的意义,短期的影响是非常非常次要的事情,有人简称这是增值税扩围的改革,扩大它的覆盖范围。它替代的就是原来在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这里面实际开工的营业税,为什么要用增值税替代呢?两个税的机制不一样,增值税讲究做竞相抵扣的,所以它可以避免在市场主体之间重复征税因素,营业税它是按照每一个法人实体营业额比例计征税。同样一个企业它如果在营业税上,有一种内在的自然的取向,就是尽量小而全,大而全,它如果做专业化细分的话,它分出的每一个实体都要按一个比例都要抵消一次营业税,这是新增的实际上的重复苛税。如果是增值税呢,它剔除了重复苛税因素以后,实际上就给了一个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和服务业新的环境,它们可以放手做专业化细分,做升级换代,这种第三产的市场主体做升级换代了,正好适应了我们从战略层面考虑的提振消费,提振消费从经济运行来说是扩大内需一个最主要的着眼点,“十二五”期间抓住不放的一个重要寄予厚望的主打事项。

  它同时带来的效应就是在民生的这个概念之上,会使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因为越来越多的民生跟第三产业跟服务业有关。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会配合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发展方式转变,就是整个增长的质量,从民生到三代产业的关系,特别是现在走在前沿的第三产业,它的这种业态的质量,有一个密切的关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不夸张的讲,这个改革看起来是一个服务业相关的,人们可以解读为结构性减税,或者以减税为特点这样一个局部的,从局部切入的一个机制改革。但是它的正面效应会放大到整个经济运行的全局,涉及到我们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变,增长质量的提高,民生改善中间老百姓得更多的实惠,提高消费,适当降低储蓄率,以及在整个运行里面减少对于高外贸依存度这样一种依赖性。

  主持人:为什么政府会说,它并不具备一次性全面推广的条件呢?

  嘉宾:对,这是它比较复杂,它这个复杂性不光是说怎么在技术上处理,用新的增值税这个机制去替换置换原来的营业税,它这里面税率怎么设计,有很多很多的技术上必须做的考量,合理化的探索。

  另外呢,它还涉及到中央地方关系,增值税是75%给中央,25%归地方,如果原来地方百分之百拿到的营业税被中央拿到增值税替代去以后,中央财政怎么重新做一个合理化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动感情的事情,有难度的事情。

  主持人:为什么会选择在上海试行?

  嘉宾:这个有很多的相关因素,据我了解,上海的领导层在这方面是有非常自觉的意识的,就是在上海打造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它意意识到需要有新的制度创新,机制转换,据我所知,上海的领导层是比较有远见的意识到了,这个税制本身需要的这种改革,很可能他们这种机制姿态是通过和中央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这种磋商、沟通,显然促成了最后把上海作为起步的地方。

  主持人:您认为改革一旦成型之后,它们有可能对于地方的财政收入每年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没有一个量化?

  嘉宾:这要看具体的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在体制方面做什么样的调整,现在这方面信息并不清晰,我们还得拭目以待,上海试点里面有可能涉及到,在原有的中央地方财力分配框架之下,做什么样的相配套的调整和改变,上海这方面带有探索和积累经验的性质,在往后我们会观察,按照逻辑来讲,这样一个增值税扩围的改革推到更大覆盖面上的时候,怎么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乃至最后,我深信一定要覆盖整个统一市场,就是像转型一样,分几个步骤,但是最后一定是覆盖全国,覆盖全国时候就要相对稳定有一个体制框架来处理中央地方的财力分配关系。

  主持人:这一次我们看到上海试点的增值税改革的方案里面有写到,其实营业税的收入原来是归地方政府的,现在方案里面写,如果是进行增值税试点改革以后,增值税仍然归于地方政府,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让利呢?

  嘉宾:应该是保护它的既得利益吧,至少是这样一个意图,

  主持人:您预计未来的国税、地税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向?

  嘉宾:它要结合其它的税种改革一起调整,按今年推进一步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地方政府会增加600亿人民币的地方收入,那么这是在资源配置方面,中央地方关系里面加入一个新的因素,这样的一种新的变化,可能来自于其他方面,比如说以后房产税改革会不会扩大覆盖面,以后在我们现在讨论的增值税扩围这个方面是以什么样的一种节奏扩大它的覆盖面,应该把所有这些因素放在一起来讨论中央地方之间的财力,应该按一个什么样的方案,把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以后,调整到双方认为比较合理可接受这样一个情况上。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次具体的措施是在原有的增值税里面17%的标准税率,13%的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了11%和7%两档低税率,您觉得新增的两个低税率,对于中小企业优惠措施和扶持力度究竟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

  嘉宾:因为具体针对某一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或者微小企业,要具体考量,把新的税率方案里面税负跟原来做一个对比,才能在量的概念上说清楚给它减多少税,现在可能还没有具备这样的信息条件。

  主持人:现在我们假设一家符合支持政策的中小企业,在浦江沿岸成立,它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面会享受到哪些优惠措施?

  嘉宾:如果它是属于增值税扩围改革覆盖具体企业的话,它会跟着试点方案一起向其他凡是被涉及到的企业一样享受新的比较低的不重复征税的税负。另外,我觉得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配套的优惠措施,它可以综合的享受,比如前一段时间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宣布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所得税征收方面延长它的时间段,在它们取得融资的时候,许多贷款的合同上面印花税免征,这些小企业它应该按照政策框架同样享受这样一些优惠。

  主持人:首次的增值税税改的试点和上海的这种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那么增值税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的升级换代,您觉得未来几年内,国家会出台新的税收政策或者相关政策支持上海的这种转型升级的发展吗?

  嘉宾:是不是新的还不好判断,我觉得眼下可能还是先考虑把已经明确宣布的这个改革尽量做得让它合乎我们原来设计时候的逻辑和意愿,当然,在现实生活里面,如果发现还需要有其他新的税改的配套,完全可以积极的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促使有关部门共同磋商。

  结语:

  近年来,不管经济增长和企业状况如何,税收始终是高速增长。减税政策在这个时间点出台是相当及时,降低三产的税负才能更好发展、放手专业化细分和升级换代。从征收营业税转向增值税,也拉开了中国‘改税制、调结构’改革的序幕。接下来还会启动哪些税制改革?也欢迎您明天继续收看《意见领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