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芮成钢专访斯蒂格利茨

2011年04月20日 18:09 来源:CCTV《财经频道》

  斯蒂格利茨简介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3年出生;24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1979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93年加入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1995年6月出任主席;1997年到2000年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靠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00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节目文稿

  第一部分:糟糕的美国经济

  小片1

  【正文】当地时间2011年4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一部“从我们做起”的竞选短片和一封电邮,正式宣布他将竞选连任美国总统。而恰好就在前一周,美国失业率降至8.8%,创出近两年来新低。

  【同期 美国总统 奥巴马】:在我们遭遇历史上严重的衰退之后,我们的经济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上个月,我们新增了23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正文】4月5日,奥巴马表示,自己还未完全实现“变革”承诺,希望大家再给他四年时间。2009年1月,带着“我们能够信任的改变”的口号,奥巴马入主白宫,公众满意度一度高达罕见的78%。他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开展经济复苏计划,并整顿美国金融市场。

  但在斯蒂格利茨看来,奥巴马政府低估了萧条的严重性,他的“变革”只是当轮船快要沉底的时候,重新摆摆甲板上的椅子。他称之为这是一种“混日子”的做法。

  而长期两位数的失业率让奥巴马备受打击,支持率一路下滑至不到50%。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您对奥巴马总统有什么建议?如果他连任的话

  斯蒂格利茨:他应该做的是,实施刺激政策,进行赤字开支,或者可以说学习中国的方法,进行投资,对技术、教育、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第二点,在美国,很多人无家可归,这是没有良心的做法,也是非法的。一无所有的人流离失所,因为法律体系已经瘫痪。700万个美国家庭没有了房屋,今年这个数字可能还要增加200多万。但同时,我们还有很多空置房。这完全没有道理。

  芮成钢:但是现在似乎经济已经稳定下来,而且有了复苏的迹象,失业率也在下降,您是否还担忧?

  斯蒂格利茨:经济增长的速度太慢,虽然失业率在下降,但美国的失业率依然很高,16%的美国人仍然无法得到全职工作。即便是乐观的人,也不认为失业率会在未来2-3年内降到7%以下。几年前7%的失业率是无法接受的,而现在很多人认为这个水平足够好了。

  这就是最好的情形。最坏的情形是,紧缩政策、减少预算,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二次探底,将会有更多人被取消赎回权,银行的缺点再次显现。我们还处在困境中,还有很多风险。

  小片2

  【正文】他的这段话,把时光拉回到了2009年8月,当时,我们去纽约斯蒂格利茨的家中拜访他,他主动带我们到他家附近的一条街上去看看,这是一条曾经很热闹的小商业街,每次回家或出行,斯蒂格利茨都要经过这里,这条街也是他观察美国经济的一个窗口。

  【同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斯蒂格利茨】:这里很多店铺都歇业了,当然总是有商店关闭,但问题是很多商店关闭后很难重新开张,后果就是很多区域的店铺几乎都停业了,这条街就是例子。

  【正文】曾经的繁荣和如今的萧条,让斯蒂格利茨当时得出的判断是:美国政府为了挽救经济而向银行投入的巨资,被银行家们当作薪水和奖金给分了,而没有像政府希望的那样,把这些国家的钱贷给一些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他又会给出什么判断呢?

  芮成钢专访

  斯蒂格利茨:银行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处理好。这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们没有处理好监管的问题,银行太大而不能倒闭的问题比危机前更严重,银行更大了,有了更多风险。银行家知道,一旦出问题,政府会来救市,所以他们敢去赌博。其次,政府会对大银行救市,但却忽略了中小银行和本地的银行,而正是这些银行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带来就业机会,在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如此。但政府却无动于衷。2010年,150家银行倒闭,比2009年还要多,有800多家银行也有待观察,这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说这些处于危险中的银行无法提供贷款。而房地产业再次下滑,也没有了担保品,这也是我担忧美国经济的原因之一。我们应该整顿银行,使银行回归到正常的业务中来,也就是借贷。

  芮成钢:您曾经是克林顿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现在又在批判奥巴马政府。是您本人改变了观点,还是民主党总统的执政策略发生了变化?

  斯蒂格利茨:在这方面,民主党总统有两点发生了改变。首先,克林顿总统内阁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我身边便有鲍勃·赖克和鲍伯·鲁宾。克林顿总统喜欢听不同的意见,我们经常争论,持不同意见,这样总统来决定采取何种政策。我当时是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我们也探讨过放松管制。在我离职后,他们仍然采取了放松管制政策。

  奥巴马的当选很大程度也归功于年轻人。奥巴马竞选时,激发了很大的热情,部分原因是因为布什总统要卸任,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反对伊拉克战争,人们希望他也反对阿富汗战争,希望他能改善不平等,更加激进,他曾经在演说中提到,不会继续实施布什总统对富翁采取的减税政策,中产阶级会继续享受减税。 

  芮成钢:人们是否还认为奥巴马总统反对商业?他是否在修复关系?

  斯蒂格利茨:他从来都不反对商业。如果市场要运转,就需要一些规章制度。金融监管既能使金融服务社会,又能为金融业注入很多活力。所以我认为,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对商业是有利的,长期而言对社会也有利。

  芮成钢:奥巴马总统应该聘请您去向华尔街的人谈谈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贪婪的华尔街

  小片

  【正文】2008年,那场源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很多人把责任归咎于华尔街的贪婪,因为巨额奖金“刺激了高风险行为”,即便他们失去了饭碗,他们仍能带着一大笔钱走人。斯蒂格利茨把这些人称为“金融巫师”,欺骗别人,最终也迷失了自己,甚至是道德的丧失。

  【同期 美国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 杰米·戴蒙】:把银行家区分为有和没有道德,这就像在区分美国人、中国人,区分不同媒体一样。我不喜欢这样的说法。我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并没有在意这是谁的观点,它是愚蠢的、偏激的。很多在银行工作的人都是有道德的,在媒体、法律部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也都是有道德的。也许我并不是很高尚,但是认为所有人都是出于贪婪在做事,这样的观点太荒谬。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最近吉米·戴蒙接受我采访的时候,他尤其批判了这种 “炮轰”银行家的观点。他说,他讨厌华尔街的人被称为“银行家”,他把您这样的人看作“炮轰银行家”的人,您如何回应呢?

  斯蒂格利茨:我们可以看到,华尔街的人到华盛顿工作,通过修改一些法律放松监管,使银行能像过去那样自由。然后他们再回到华尔街,去赚大笔的钱。这就是事实。你可以说,他们在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但是有些混淆概念,他们认为对华尔街有利的事情对整个美国也有利。

  芮成钢:这就是您所谓的“华尔街心理”吧?

  斯蒂格利茨:没错。他们并无恶意,只是在做应该做的事,那就是将公司效益最大化。那是他的工作。但是,他们发现,影响华盛顿政府比进行正常业务能更好地提高收益,他们在政治领域的投资回报颇丰,而在房地产的投资则几乎血本无归。所以,如果银行能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实体投资,而不是在华盛顿政府方面进行投资,那么经济会更景气。

  斯蒂格利茨:我非常不愿意看到,我最好的一些学生去从事金融行业。

  芮成钢:为了金钱而去

  斯蒂格利茨:是的。

  芮成钢:如果您和吉米·戴蒙面对面,您会对他说什么?

  斯蒂格利茨:我会和他说,我也和他说过,他也明白,那就是动机很重要。他认同这一点,我也认同。既然动机很重要的话,如果公司因为太大而不能倒闭的话,那就会想去冒险。他会说,我们不想这样,如果我们倒闭,让我们倒闭好了。我的回答是,虽然你现在这样说,但没有一个政府会让如此重要的银行倒闭,因为影响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大银行不能倒闭的原因。

  第三部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小片

  【正文】金融危机从华尔街一夜之间席卷全球,其速度之快,破坏力之大,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充分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过度依赖美元、以主权信用货币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巨大缺陷。2009年3月23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提出全球应该创立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的,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货币。

  第二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表示美元依然“非常强势”,“没必要创立新的全球货币”。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申明,自己赞同强势美元。 

  而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接任G20轮值主席国时表示,法国将不遗余力地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表示这将是法国戛纳G20峰会最重要的优先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卡恩甚至发出警告,不改革可能会给下次危机埋下种子。

  【同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卡恩】: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全球又回到不平衡状态。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造成社会压力,全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构成挑战。如果不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可能会给下次危机埋下种子。

  【正文】2011年3月底,在南京举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讨会上,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十多位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齐聚一堂,这在G20框架内尚属首次。萨科齐表示,这次会议在中国召开的目的,就是要说明世界经济的多极状态必须在货币的多极化上得到体现,希望今年11月在法国戛纳召开的G20上能取得预期的进展。

  【同期 法国总统 萨科齐】: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据1/4强,未来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部分。我们无法想象,世界已经发生巨变,而同时,国际货币体系却一成不变。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今年在法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会议的目标之一,就是探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您认为会取得进展吗?

  斯蒂格利茨:二十国集团过去的框架中存在很多缺陷,所有成员都需要达成一致。美国希望借到近乎零利率的贷款,我也想每天借几十亿美元而不用付利息。但是,这对全球经济体系不利。有的国家可能会说,我们不想达成全球共识,我们是大国,可以进行否决。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拉美国家,甚至欧洲国家,应该聚在一起探讨,并不一定非要达成全球的协议,只要有足够多的国家加入,就可以建立新的储备货币。毕竟,中国有着最多的储备货币,亚洲国家也可以自己建立储备货币。

  芮成钢:新的储备货币会是什么样的?

  斯蒂格利茨:就是对一项倡议的概括和拓展。简而言之,各国会把自己的储备货币存在一个新的“央行”中,然后发型新的“央行货币”,也可以叫特别提款权或者任何其他名字。这只是一种形式,在联合国委员会,我们有一系列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把特别提款权改革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2009年3月,便有2500亿美元的资金。但只做过一次,我们需要每年都做。

  第四部分:紧缩政策是经济复苏的大敌

  小片

  【正文】4月7日,欧元区启动了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加息,将指标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25%,这是在3月份欧元区通胀率攀升至2.6%,并且连续4个月通胀率超过2%这个通胀核心目标后,欧洲央行为对抗欧元区物价上涨压力所采取的行动。

  从2010年到2011年,除英国、美国、日本外,全球多国纷纷提高利率,抗通胀成为了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主线。

  与此同时,紧缩成为全球多国财政政策的主题词。尤其是欧洲,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推出紧缩政策,过“紧日子”来缓解沉重的债务危机,但紧缩也使爱尔兰、葡萄牙政府相继倒台。

  3月23日,英国公布2011年至2012年度财政预算,这是新政府上台后第二份财政预算,复苏艰难的局势促使英国政府变调,和第一份不同,这份预算是以刺激经济增长为“主旋律”,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的目标没变。3月26日,英国首都伦敦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超过25万人参加了当天的游行,抗议政府削减公共开支的政策。这是英国继2003年百万人抗议伊拉克战争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 

  当地时间4月8日深夜,在距离美国联邦政府“破产”前一个小时,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两党就政府预算案达成协议,最后时刻避免了联邦政府关门。根据协议,美国政府今年的预算开支将削减385亿美元。

  芮成钢专访

  芮成钢:我们谈谈全球经济吧,您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系统性风险是什么?

  斯蒂格利茨:我现在最担忧的就是紧缩政策。欧洲的紧缩,美国的紧缩,这种争议在过去70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那就是在经济衰退时要采取什么措施?因为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收入会减少,这就会带来赤字,因为花费不会相应地减少。问题是,该采取什么措施?我认为有两点。第一,减少花费;第二,增加消费。有人把第一种叫做“凯恩斯策略”,我称之为“胡佛策略”,因为胡佛是股市暴跌时的总统,他尝试减少预算,后来直接导致了大萧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亚、韩国、阿根廷都这样做过。不可思议的是,希腊、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当然,结果是经济继续下滑,有些国家相当严重,经济缩水了15%-20%。我不明白这些国家为什么还要采取这种措施,这是对全球经济真正的威胁。我们一定要记住,减少赤字的最好方法,比如在美国,就是提高就业率。

  芮成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通胀也渐渐抬头,我们也看到多国央行在加息。

  斯蒂格利茨:提高利率只会吸引更多的资金,一旦更多资金进来,价格上升会更严重。所以,这也说明了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不应该提高利率,而应该限制信贷流动,这才是有效的手段。提高利率只能增加流动性。

  成钢观察

  斯蒂格利茨:游走在世界两极的经济学家

  “一个成功的学者和一个失败的官员”,有媒体这样定义斯蒂格利茨,也许这就是他人生的最好写照。

  他的老师,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用“这个年轻人比我聪明来”形容当时斯蒂格利茨,一位24岁的麻省理工博士。36岁,他凭借在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上的成就,获得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2001年,他靠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令华尔街银行家恐惧的“敌人”

  然而在1993年,51岁的他一脚踏入了政坛,担任就职于克林顿政府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他毫无保留的指出当时美国政府只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是错的,他认为,因为人是贪婪的,影响了“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有管制,虽然一度升任委员会主席,但结果被排挤出局。

  斯蒂格利茨:一切不合理政策的反对者

  生性倔强的他,跳至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年薪远高于克林顿经济顾问团的13万美元。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相继爆发,IMF和世界银行希望斯蒂格利茨去推销“私有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以及自由贸易”来解决问题,在他看来,由于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市场运转有时会失灵,故市场不可能是万能的。断然拒绝,2000年被要求辞职。 

  2001年,他撰写的《全球化及其不满》炮轰IMF,向权威的经济学家和国际政策的制定者发出道德挑战,指出将华尔街金融资本利益置于贫穷国家利益之上的错误行径,轰动全球。 

  2002年,在《喧嚣的90年代》一文中,大肆批判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式资本主义;并预言,如国际经济金融界不作出相应改变,未来将难逃更大的危机。

  斯蒂格利茨:危机塑造他的双重人生

  1999年,美国政府废除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后,长达66年之久的金融分业经营法案,监管的绊脚石被移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金融衍生品的盛宴当中,在美国,金融企业的利润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份额从接近了一半。

  终于,在2008年9月15日,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申请,次贷危机迅速演化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