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食品安全呼唤监管重典

2011年04月25日 22:37 来源:生活新报

  主持人:毛翠 齐周

  嘉宾:云南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处副处长车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讲师、中国首位食品安全律师桑立伟

  我省著名网友“风之末端”

  昆明亚东宏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墨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牛肉膏”、“兽药豆芽”又接踵而来。今年4月,莱克多巴胺、山梨酸钾、蛋白胨、亚硝酸钠……这些以前不甚熟悉的名词,为老百姓狠狠地补了一节化学课。一再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让人们对自己餐桌上的食品是否安全产生怀疑。食品安全事故多发背后的原因何在?食品安全监管到底有怎样的缺失和漏洞,致使防线频频败北?到底该如何采取措施查缺补漏,才能筑起一道食品安全坚固的长城?

  1 食品安全呼唤监管“重典”

  近几年来,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辣椒、石蜡火锅锅底、荧光粉蘑菇、瘦肉精火腿肠、硫磺生姜、染色馒头等接连被曝光,到底是哪些原因致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车刚

  首先,食品安全是没有“零风险”的。不单是在我国,国外也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英国的“疯牛病”事件、美国的“花生酱”事件、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等;其次,食品安全的链条长,从农田到餐桌中间要经过种植、运输、批发、零售、加工等等,随便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是现在整体经济水平不高,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尚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摈弃诚信道德,违法使用一些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掺杂制假;第四是我们的监管体制也有一些原因,国家对食品安全采取的是“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监管方式,这难免有一些监管盲区。再加上大环境的污染、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引入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监管科技手段落后等,都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桑立伟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现行的市场竞争是“优胜劣汰”,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人昧着良心在食品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监管力度不够。

  比如在出现问题后,监管部门对企业的处罚,通常是走走形式、交点罚金。我认为,如果处罚能使企业伤到元气,那么大部分企业就不敢轻易触碰食品安全的防线了;另外,我们的食品检测水平也有待提高,由于受科研水平、科技设备等的制约,不能较为准确地检测出问题食品,致使一些问题食品在存在了较长时间后,才慢慢浮出水面。

  风之末端

  我想把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根源追溯到更早之前,上世纪八十年代,报刊杂志上就经常出现一个词“信仰危机”,遗憾的是,当时认为出现危机的信仰是政治信仰。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确立,全社会、全方位的信仰危机更加严重。还是用故事来说,中国的杆秤,传说是春秋时候范蠡发明的,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北斗注死,南斗注生,这是提醒商人,秤的斤两,事关生死,缺斤少两,损福损禄损寿。我想问问,这典故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任何一个社会,法制只能管住人性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靠道德、伦理来约束。

  2 食品标准的“惑”与“祸”

  有报道称,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被指“内外有别”。出口食品合格率超过99.8%,而内销食品合格率仅在90%左右。部分食品甚至同时存在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国内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的矛盾现象。请问,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车刚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现行的食品标准有三类,一是国家标准,二是地方标准,三是企业标准。其中,企业标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产品无国标和地方标准时,企业必须要自己制定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作为其组织生产的依据;另一种是产品已经有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标”或者“地标”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以严控产品质量。

  另外,我想纠正的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内外有别”的情况。严格地说,是各国的食品标准不同,国内国外有别。同一类食品,每个国家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各项指标也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国家,对同一种食品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说,我国食盐加碘的标准,以前是每公斤食盐里可以添加30-60毫克碘。这个标准适用了10年后,卫生部门对居民体质检测发现部分地区居民食盐碘含量偏高,2010年起,食盐加碘的标准就被改成按地区的具体情况,从20-30毫克不等,并分成10个档次执行。这就是说,任何食品安全标准都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都是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

  桑立伟

  每项食品的安全标准都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我国国内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设定的各项值都不高。在这种本身就不高的食品安全标准下,国内的食品生产都不能按照标准去执行,而外销的食品标准却大多数能按照出口国的要求去做。

  此外,食品安全事故在国外虽然也曾发生过,但频率却远没有国内高。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质疑我国食品生产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原因。

  风之末端

  食品安全标准被指“内外有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是科技实力导致,也有人说是检验方法不同造成的。我倾向认同“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更为科学”这个说法。

  “内外有别”证明了中国人生产健康食品的能力不差,没有技术上的问题。那为什么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只有一个可能——标准操作上出了问题。所以,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什么样的,我不关心,不管它再怎么科学,再怎么严格,只要我吃不到健康食品,安全标准对我来说就是没用的。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通报: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多家。从数据上看,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上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我们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是否存在一些漏洞,才使得这道防线一次次被轻易突破?

  车刚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的监管分环节进行,比如,卫生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质量安全、质监部门分管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商务部门分管生猪屠宰、出入境检疫部门分管进出口食品、工信部门分管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但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多来,少数部门的职能调整尚未完全到位,这就存在一些监管盲区和漏洞,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对一些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等“五小”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对商场超市以及农贸市场中的现场制售食品、餐饮行为的监管;对前店后厂生产经营食品和餐饮加工米饭熟食配送单位的监管等。

  还有一个原因是监管队伍不足。比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常情况下,每个县才两三个工作人员,要负责全县的餐饮单位卫生监管,人员力量十分薄弱;还有质监部门,现在云南省生产环节的食品加工单位有20000多家,平均到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身上,即每位质监人员要负责100多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的质量监督,人手不够。再者,食品检验检测和科技支撑能力有限,设备差,专业队伍缺乏,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存在“检不了”、“检得慢”、“检不准”等情况,这些也从客观上造成了食品安全工作出现监管漏洞。

  桑立伟

  我个人认为,食品安全监管最大的漏洞是地方保护主义。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当这些企业出了问题时,即使监管部门有心去管,但很有可能问题企业会直接找到更高一级的领导,致使监管部门无法真正的监管到位。更有甚者,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监管部门直接将企业保护起来,不承担监管职责。

  风之末端

  我认为主要的漏洞,那就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心。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举国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是先被媒体曝光才发现。我不相信,相关职能部门平时就活在真空里。现在似乎形成了一种模式,一旦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相关职能部门便迅速反应,开展当地大检查。那在此之前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种做法让我担心自己餐桌上的食品是否安全。

  还有一个漏洞,我们的法律对这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处罚实在太轻,同时整个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一个人犯了案,大不了罚点钱,坐两年牢,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照样干起来赚大钱。美国电影里,一个黑客被判处一生不能接触电脑,看似滑稽,其实想想就知道很有道理。

  4 云南将建食品安全举报机制

  在这场食品安全保卫战当中,怎样才能筑起食品安全坚固的长城,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遏制、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

  车刚

  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不断完善监管机制,缩小并填补监管的漏洞和空白,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其次是要提高科技的支撑能力,科研工作跟上,加大抽检的力度和频率,增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并清除食品安全隐患。比如去年的圣元奶粉添加激素导致婴儿性早熟,当时对激素还没有检测办法,后来还是借鉴了奥运会时对运动员尿检的设备和方法才解决。同样是激素,在奶粉中检测和在饼干中检测也是不一样的,检测方法还涉及到检验标准的科研等,这些都需要科技手段作为坚强的后盾支撑;最后,打好食品安全保卫战,还要全民总动员,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后期,我们还将出台市民举报激励机制,如市民发现加工单位或个人非法添加或违规添加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将获得奖励。说到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专项用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而在去年,这项经费仅仅有几千万。所以,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桑立伟

  决定食品安全的外部因素有环境、制度和人,只要理顺了这些因素的关系,就解决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首先,要抓好源头,从土、水、空气等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着手,治理好环境。第二,着重弥补分段监管部门衔接漏洞,优化组合行业协会种类,充分发挥协会的专业指导和社会协调作用。第三,建立食品安全保证金和企业责任人诚信档案制度,强化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自觉守法意识。单凭诚信道德对企业进行约束来保障食品安全,是有些力不从心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难保证企业不去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应该将企业目前承担的不痛不痒的道德风险转化为切肤之痛的经济负担,根据食品安全链个环节的风险系数不同而确定不等的保证金数额标准。每年年初时由企业主动上缴至企业法人所在地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所指定的专用账号,该保证金纳入当地的政府财务审计计划,专款专用;建立企业相关责任人诚信档案则是基于我国当前整体信用缺失的现状应运而生的特殊手段,即将诚信法律化,可以全国联网,与将来的就业选择和评优选举挂钩。

  另外,政府在监督过程中不要只去查处小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全部出现在小规模企业,像双汇不也出现了“瘦肉精”吗?所以监管部门要在大企业身上多下工夫,因为大企业出现问题后,受害的百姓会更多。

  风之末端

  主持人提到了长城,令我想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现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已经使我们整个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它在挑战着政府的威信,挑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命权。可以说,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的一件政治大事,只有从这样的视角去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各级政府才能够重视,如果官员们只盯GDP之类的对个人前途有好处的政绩,那就是建在沙土上的长城,经不起风吹雨打。

  韩墨

  要想食品安全,就要按照正常的标准、正确的工艺要求去做。比如合成色素,它的使用范围限制较严格,有些食品是绝对不可以使用的,但还是有超范围使用现象。这就是食品安全标准被触碰的一种表现。

  其实食品安全涉及到的项目很多,如果每个食品企业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监管部门检查管理力度能再加大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除此之外,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还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模糊。把超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问题与食品添加剂等同起来,从而造成恐慌,这都是没必要的。

  生活新报 记者 毛翠 实习生 齐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