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记者暗访发现部分食品添加剂缺乏标准致检测难

2011年04月28日 07:58 来源:法制日报

  ● 食品添加剂销售商称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 立法中对食品添加物界定模糊致添加物准入门槛相对宽松

  ● 根治食品安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完善当前的食品监管体系

  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鸡肉膏、羊肉精……频频出现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在不断刺激公众神经的同时,也给广大消费者完成了一次化学扫盲。

  对于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要求卫生部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2011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这是继去年4月发布《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之后,有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再出的一际重拳。

  在国办通知下发之后,卫生部随即汇总公布了5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在卫生部公布的这份名单中,包含共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从名单中可以看出,包括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等在内,牛奶、乳及乳制品、含乳饮料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多达6种,成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重灾区”。糕点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数量最多。

  在名单中,明确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与“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区分开来,比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这些曾经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其实是违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还有很多人们不知深浅的食品添加剂在市场上兜售。为了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法制日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附近的一家大型农贸市场,对食品添加剂的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查。

  “有没有调味入味的香精卖?”在一家卖调料的店铺外,记者问。

  “……有”店主疑惑的眼神看了一眼记者后,迟疑地回答。随即摸出两包调料,一包写着“羊肉精粉”,另一包写着“牛肉精粉”。

  “还有其他的吗?”记者问。

  “没有了。”店主说。

  “这东西怎么用?”

  “你自己看包装吧,上面写着呢。”店主不耐烦地回答。

  《法制日报》记者随后又在农贸市场多方打听,有商贩私下向记者透露,即便牛肉不太新鲜,只要用了牛肉精,照样“牛肉味”十足。

  为了进一步弄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成分,记者在购买了一包牛肉精粉,价格为10元,重量500克,在其包装袋的背面注明了“食品添加剂”。

  记者拨通了生产厂家的电话,向其咨询具体用法。

  “你生产什么产品?(牛肉)注水还是不注水?”对方问。

  “不注水怎么用?”记者问。

  “就直接放进去就行了,100公斤肉放5公斤调料就行。”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说。

  “那注水的呢?”

  “你们不都是100公斤肉放20公斤水吗,你就把5公斤调料放到20公斤水里面,再注到肉里面就行了。”对方回答。

  记者又在网上打开了一家销售食品添加剂的网站,网站的广告语写着:“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法制日报》记者在这家网站上看到,其销售的食品添加剂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除了羊肉精、牛肉精外,还有烤鸭香精、驴肉香精、鸡骨髓浸膏、水溶性八角香精、牛奶香粉……基本上人们吃过的味道都能调配出来。

  记者随后拨打了这家网站的客服电话,并称是做火锅和烧烤的经营人员。

  “火锅用什么比较管用。”记者问。

  “这得看你是做哪方面的。我们这有提香的、增味的都有。”

  “如果是调配火锅底料呢?”

  “火锅飘香粉、飘香汁、火锅一滴香什么的,你都可以用。”

  “管用吗?”

  “可以用。”

  “买的人多吗?”

  “当然多了,不多我给你介绍这些干什么,肯定哪个卖的多、效果好我给你介绍哪些。”

  “那烧烤的呢?”

  “飘香汁、洋葱油这些东西都可以加的。”

  《法制日报》记者在对食品添加剂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在牛肉精粉的包装上,对其成分的说明是,“本产品采用新鲜肉质品……。高浓度,肉味纯正……适合于制造多种肉类制品、方便面、汤料……”

  为检测牛肉精粉的成分,记者联系了北京市质监局下属的一家“饮料及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听说记者要求检验的是牛肉精粉时,对方回答,无法对食用香精进行检验。

  本报记者杜晓

  本报实习生谷艳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