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数字出版的中国式尴尬

2011年05月04日 17:05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数字出版刚刚起步,数字出版充满机会,数字出版到处是不确定性

  文/张薇

  还记得2010年4月3日iPad在美国上市后,时已豪杰四起的中国数字出版行业曾经有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

  电纸书和平板电脑哪个更好?kindle 对抗iPad哪个笑在最后?

  当时,很多声音都支持采用E-ink的电纸书。理由是E-ink电子墨水屏采用了非纯白底色,配合灰度显示文字,不影响视力。

  时隔一年,再也没人有时间重提这个问题。当年活跃的那些战士们,很多都直接跳槽去做平板电脑,或是做移动终端。他们用行动写出答案:在和iPad的PK中,我们站错了队。

  4月18日,做电纸书起家的汉王科技发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止,汉王科技亏损4000万元到5000万元。

  与此同时,苹果却开始开发一种新型混合显示屏。这种显示屏直接把E-ink的电子墨水吸纳进来,并能将全彩色屏幕随时切换为低功耗的黑白屏幕,用于显示文本和其它静态内容。苹果在描述这种动态混合系统时介绍,它既能保持传统LCD屏幕的功能用以显示视频,又能切换到电子墨水功能显示静态内容。而且,苹果的系统不是用户在电子墨水和LCD之间切换,而是根据不同内容自动切换,确保以最佳的方式显示当前内容。

  kindle模式在海外的成功,引发了过去一年中国的移动终端投资热。汉王、台电、盛大、方正文房、翰林、纽曼、易博士、爱国者、华为、联想……40多个终端品牌瓜分了一阵子市场后,陷入一种新的尴尬:是不断降价,和越来越多的山寨企业去竞争千元以下的市场?还是转型去做平板电脑,寻找iPad遗漏的市场缝隙?

  以汉王为代表的中国电纸书移动终端,经历了短暂的风华绝代就面临着生死存亡。做内容运营的从业者,同样面临着挑战和尴尬。

  版权的老问题,首先是个难解的死结。西方作家和出版社一旦签约,纸质与数字版权就不分离。而在国内,纸书版权和数字版权是分开的,国内出版社拥有数字版权的图书不到10%。这意味着,即便内容运营商很强大,能搞定全中国所有出版社,也不一定能搞定所有的图书数字版权,因为版权都在个人手中。

  “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一本书,一年已经获得1200万元的收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负责人3月31日对外透露。但是,对作家作者而言,1200万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数字。大部分的图书,在各类数字出版平台的收入相加都是零。2010年上半年,很多内容运营商曾经一窝蜂花高价独家买断畅销书,激烈的竞争下一时洛阳纸贵。事实上,如大家所知,大买家花大价钱买的东西,也都是赔钱的,图的是赚几声吆喝。

  读者愿意为什么书掏钱?这是内容运营商苦思冥想的第二个问题。很多中国人读的东西,已经很难用“书”的形态涵盖。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个PPT、一本杂志、一段视频、一条微博(http://weibo.com)、一段摘录……以书为代表的长篇文字,开始被数字化阅读的群体摒弃。取代的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深藏诱饵的短篇连载、图文并茂的讲述。

  一切都在显示,深层次的内容运营平台,将成为数字出版整个产业链最核心的一环。盛大云中书城、当当在线读书、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百度文库、番薯网、九月网、Google电子书店,以及即将上线的淘宝书城,在内容运营方面,已是大鳄云集。

  他们如何赚钱?除盛大云中书城和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有现成的支付渠道外,其他仍旧在迷茫和探索。消息人士透露,淘宝书城的盈利模式也寄希望于移动终端的支付功能。淘宝书城是iphone平台上正版电子书的平台性产品,将定位为正版渠道、正版电子书的阅读购买平台。

  数字出版刚刚起步,充满机会,也到处是不确定性。近日,致力于数字化的盛大文学已提交赴美IPO申请,许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以数字出版为主题的基地。

  最近的消息是,新闻出版总署已同意在广州市天河软件园建立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这是继上海、重庆、杭州、湖南、陕西、湖北、天津之后,新闻出版总署批复的第8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当下人们期望的是,政府机构、互联网巨头、出版企业、内容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这些产业链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环节能够携手,给读者好的阅读体验、给作者应有的体面报酬、给下一代留下丰富有序的文化财富。

  (作者为资深传媒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