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三访贫困:梦想的力量

2011年05月04日 22:27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三访贫困:梦想的力量

  主编:熊曼琳  编导:王海涛  摄像:樊金峰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继续关注扶贫。今天我们关注贵州省。我们先来了解关于贵州的一组数字: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经济总量全国第25位;工业化程度落后全国15年;城镇化率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17%。贫困阻碍了发展,也让贵州人如坐针毡。20年以来,贵州的贫困人口已由130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约505万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是,这505万的数字依然让贵州成为全国各省区市中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2005年至2010年的5年中,贵州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差距已从1∶3.33扩大到1∶4.33,脱贫的任务依然艰巨。那么贵州的贫困地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况?为什么脱贫这么艰难?2005年我们曾经去过一次贵州,让我们先看一眼6年前的画面。

  2006年,我们的记者第一次在贵州省大方县文坪村见到冯吉富时,他还不到五十岁,却已是头发花白,全家人就住在一座木板和土坯建成的房子里。

  冯吉富 

  贵州省大方县核桃乡文坪村村民

  冯吉富:种些地总是不够吃

  冯吉富的家里除了两张床,几个柜子外就再没什么别的东西,一家五口就挤在一间屋里。冯吉富家有一亩多地,全部的收入就靠种些水稻卖钱,年成好的时候也卖不上一千块钱,为了省下粮食卖钱,家里平时只吃玉米。冯吉富有4个孩子,为了孩子上学,家里已经借了两千多块钱,这笔钱就是全家不吃不喝也得还上两三年,家里的那间房子也已抵押给了别人。

  冯吉富:再苦也不要紧,只要他们能读书,我也就尽量让他们读,万一他们考上了我供不起也没有办法,因为我找不到钱。

  就在冯吉富说起这些的时候,站在一边的小女孩忽然悄悄哭了起来,她是冯吉富最小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由于经常要帮家里分担家务,她的成绩并不太好,对她而言,继续读书也许只能是一个梦想了,面对女儿,父亲能做的也只有默默陪着落泪。

  冯吉富:我心里很难受,希望政府扶持她们一下,让她们读下去。

  6年后,当记者再一次来到大方县,冯吉富一家已经从离县城较远的文坪村搬到了县城附近的百纳村,他在那里租了一间房,做起了小买卖,每天带着自己做的糍粑到县城里去赶集。

  记者:什么时候搬过来的?

  冯吉富:搬了有三四年了。

  记者:现在小女儿在干什么?

  冯吉富:现在去打工去了

  冯吉富至今还在为小女儿辍学的事情而感到内疚,他希望自己多赚些钱让孩子们都能读上书。现在他的大女儿在贵阳读大学,小儿子也即将读初中。

  记者:为什么要来着做这个生意?

  冯吉富:因为家里面种庄稼没有钱,小孩读书没有钱,我们才想这个办法出来,做点小生意卖,扶持小儿孩子读书。

  记者:收入怎么样?

  冯吉富:一个月能赚到几百块钱,总比种地要好一些。

  对于冯吉富那样的老人来说,搬到县城附近也许是摆脱贫困的一个方式,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多地则是选择外出打工。

  在记者2005年拍摄的画面中,一些连左右都分不太清楚的年轻人来自毕节地区大方县不同的乡村,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来自于当地最贫困的家庭。这次考试由毕节地区和深圳市共同主办,通过的人将会被送到深圳学习电子装配等技术。

  游开秘:我叫游开秘,家住黄泥县朝门村,今年19岁,因为家里很穷,所以念不起书,家

  里还有一个弟弟,姐姐打工给弟弟读书。

  游开秘这位腼腆的少女住在县里最偏远的地方,来考试的这天,她是四点钟起来,先帮家里干完活,再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然后坐车到了县城,一身衣服和五十元路费都是从亲戚家借的,为了这次考试,她准备了好几天。

  高克歧 

  贵州省大方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高克歧:因为都是要免交学费、生活费,什么费用都免了,到深圳边读书就是勤工俭学,边读书边学习技术

  游开秘:爸爸妈妈干农活,一年不够吃,所以家里经常欠债。

  采访结束时,游开秘告诉了记者她最大的心愿。

  记者:去那边以后干什么知道吗?

  游开秘:读书

  记者:读书之后呢

  游开秘:读书之后挣钱,把弟弟送上大学。

  如今6年过去了,游开秘是否仍在深圳打工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到了大方县黄泥乡游开秘的家中,迎接我们的正是游开秘和她的父亲。

  记者:你在那边待了多长时间?

  游开秘:待了不到一年。

  记者:当时你们这个同村的一块去的有几个人?

  游开秘:这个村有3位。

  记者:最后留在那边工作的有没有?

  游开秘:留在那边工作的都没有。

  游开秘告诉记者,父母身体不好,她一直想学些技术回乡里来帮助父母。可是到了深圳,游开秘发现自己不能适应厂里的培训。

  游开秘:自己感觉跟不上,就是太困难了,因为我文化水平比较低,只不过是一个初中生。

  由于只念过初中,对于游开秘来说,深圳的培训接受起来十分困难,一个个的专业术语就像是神秘的符号在她的头脑里打转。

  记者:比如说他的机器,我都搞不懂

  不过,虽然只在深圳呆了几个月,外面的世界依然给游开秘带来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只知道种地吃饭,种地吃饭,以前没出去的时候,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就是说想搞一点建设什么的

  如今游开秘已经结了婚,丈夫到浙江打工,姐姐和三弟也外出谋生,而她则留在了家里,希望能够帮父母分担家里的重担,发展养殖业,同时继续帮助最小的弟弟完成读书的梦想。

  游开秘:现在就一个弟弟上学,所以我爸爸妈妈就是尽量的给我弟弟满足他吧,我也尽量地帮助他。

  因为贫穷,游开秘不得不放弃读书,但是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弟弟有书读,从而改变贫穷的命运。事实上,2010年贵州教育总支出已经达到367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312亿元,占GDP比重超过6%,该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教育将成为贵州扶贫开发的重点。

  栗战书  贵州省省委书记

  栗战书:贵州的贫困人口在我们全国是比重很高的一个省份,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动员上上下下,集中力量在“十二五”期间,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要继续减少300万贫困人口。

  主持人:看到冯吉富一家已经脱离了一贫如洗的状态,搬到县城做起了小买卖,实在是让人欣慰,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没有文化,外出打工的游开秘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而不得不返回家乡。没有文化,就等于那扇通向富裕、通向外面的世界的大门在她的面前被关上了。那么,在贵州的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的条件怎么样呢?那里的教育水平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从游开秘离开家乡再回到家乡已经六年过去了,在这6年间,改变的不只是它的自然面貌,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教育的重视。黄定原,是望谟县麻山乡九年制学校初三的学生。虽然村里有许多与他同龄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学,虽然他的家里也不富裕,也有失学的危险,但在他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读书更重要了。

  黄定原 

  贵州省望谟县麻山乡光明村村民

  黄定原:我们村里跟我一样大的有很多,他们都出去打工了,现在都不在家。

  由于生活的压力,过去一起读书的小伙伴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放弃了读书,黄定原成为了村里唯一还在念初三的学生。

  黄定原:我的一个同学就刚刚放弃了读书,在这读书压力很大,要上高中父母付不起

  为了让黄定原能够继续读书,父亲经常要外出打工,许多农活就落在了母亲和孩子们的肩上,哥哥念完初中后也选择了留在家里务农供弟弟们上学。

  黄定原:因为三兄弟都在读书,所以哥哥必须在家,付我们生活上的费用,我父母真的很辛苦,所以我现在学习一定要努力。

  对于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黄定原非常珍惜,即使生活条件再艰苦也丝毫不能动摇他读书的热情,在他住的老屋,四面透风,即便是在冬天他也照样能在那里专注地学习,现在他是村里唯一的初三学生。

  记者:像这样的房子冬天应该很冷吧?

  黄定原:很冷的,风一吹的话就很冷。

  2008年黄定原家也依靠国家补助,借款修建了新房子。而“十一五”期间,包括黄定原所在的光明村,贵州省完成了60.1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黄定原:这是我住的屋子。

  记者:做作业的时候在哪做?

  黄定原:做作业另外用一个桌子。

  在黄定原的房间里,除了床,唯一的家具就是这张小桌子,过去8年所学过的书完好地堆放在地上,黄定原喜欢读书,谈起书,他也十分兴奋。

  黄定原:我觉得阿Q是我最喜欢看的,我看了好几遍了?

  记者:为什么喜欢看?

  黄定原:因为阿Q是一个很乐观的人。

  记者:你觉得阿Q是一个很乐观的人?

  黄定原:是的,他真的很乐观

  不过黄定原并不想成为阿Q,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去年厦门大学的几个学生来他那里实践,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大学生,那种兴奋一直伴随着他。

  黄定原:他们说让我一定要去做,努力地去做,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他们这样的,不过我也相信自己,我一定会努力的。

  如今即将到来的中考已经成为黄定原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上次回家已经是半个多月之前,临走时他还在老房子前栽了棵小树苗。

  黄定原:我希望几年后,它可以长的很高很高,这就是我的父母对我的盼望一样

  虽然已经搬进了新家,但是每次回家黄定原还是会回到那个老屋子来看看。那里不仅有他的童年,也有他的梦想。

  黄定原:因为我从小就在那里长大,每次来到这里的时候,都给我一种很好的印象,它时时刻刻要给我记起我现在的处境,毕竟我已经中考了,每次我来到这里,每次我走进这里一步,我都会想起我小时候,或者是我的将来。

  主持人:1986年,我国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接受9年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可是我们看到光明村的黄定原居然是村里唯一一个还在念初三的学生。由于贫困,本来应该读书的孩子不得不早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干农活。好好读书走出大山是黄定原最大的梦想和最有力量的精神支柱,未来,他可能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可是,他的那些同伴呢?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未来的命运又将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来自贵州省扶贫消息称,"十一五"期间,贵州全省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亿元,贫困人口从778万人减少到505万人,可以看出贵州已经在努力了。但即使是这样,现在贫困山区依然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也无法到城市打工改善生活,绝大多数人依然留在当地靠天吃饭。而他们面对的是贵州贫瘠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基础设施,对于贵州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未来在哪里?

  过去阻碍贵州发展的一大难题便是交通。“十一五”期间,贵州实现了96.9%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96.7%的建制村通公路,交通问题逐步解决了,随之而来的却是如何搞发展。

  栗战书 

  贵州省省委书记

  栗战书:包括利用当地资源开辟一些适合本地发展的一些产业,通过增加财产性的收入来实现脱贫,更多的还是靠经营性的收入,就是它能够实现就业,不管是工业、农业或者是第三产业,甚至包括出去打工,做家庭保姆,能够就业增加收入。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大力推广种草养羊、油茶、核桃种植等项目。其中羊存栏量达到273.6万只,建成油茶基地13.2万亩。但是由于贵州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到92.5%,石漠化区域占到21.3%,土地资源稀缺使得项目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

  在望谟县打尖乡喜独村,共有293户人家,由于土地贫瘠,每年收获的粮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记者:有多少地?

  村民A:两亩多。

  记者:一年收下来这些粮食够你们全家吃吗?

  村民A:不够,不太够。

  记者:地里一年能收多少粮食?

  村民B:水稻500斤左右,都不卖,自己都不够吃。

  为了让当地的农民脱贫,打尖乡开始推广油茶种植项目,然而由种粮改成种油茶却让不少村民为粮食担忧。

  村民A:我们是第一个担心粮食

  罗江  贵州省望谟县打尖乡喜独村村长

  罗江:有些群众认为这个田一出去的话,玉米地一出去的话,他们没有种下这个粮食,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粮食问题。

  由于油茶种植后需要3、4年才开始结果,因此许多村民希望在这几年中能够获得粮食补助。

  村民C:如果有补助的话,就没什么考虑的,我想做,如果粮食不够吃的话,慢慢考虑。

  事实上,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间的抉择一直是贵州推广种、养殖产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几年,麻山乡开始推广种草养羊项目。由于种草养羊需要占用耕地来种草,因此粮食问题也就成为农民首先担心的问题。

  村民D:肯定担心,每个人都是担心粮吃,如果没有粮吃,就是也没办法,一定要有粮吃。

  由于担心口粮不够,一些农民即使种了草,也要同时种庄稼。

  村民E:(玉米)就种在远处,这个草就在近处。

  有限的土地既要种草又要种庄稼,一年下来,收获的草还不够喂自家的羊。

  村民E:没有够,一直没得收购。

  种草的土地有限,加上生态保护的需要,麻山乡的养羊规模只能维持在1万头左右,即使碰到大的订单也不敢接。

  胡亦  贵州省望谟县麻山乡书记

  胡亦:2008年我们到了福建的福州去考察我们羊在那边市场情况,考察以后的话,那边的老板要给我们签订单,但是我们不肯接。

  记者:他签多大的订单?

  胡亦:他说一年十万只,但是我这里年出栏只有一万只左右。

  单靠发羊财行不通,麻山乡近几年开始探索种植和养殖互补的道路,大力推广核桃种植等项目,然而核桃的种植也依然受到粮食问题的制约。2005年,麻山乡前后种植了几片核桃林。然而5、6年过后,效果却是天壤之别。

  胡亦:我们这片核桃林是2005年栽种的,当时栽种核桃我们有退耕还林政策,把粮食折合成现金补助给群众,这样群众就解决了吃粮的问题,解决吃粮问题就把林子管好。

  那里的村长告诉记者,那片核桃林今年就可以结果,第一年预计每亩就能收两三百斤核桃,按10元一斤的价格计算就是两三千块钱。

  记者:像我们一亩地大概种多少核桃?

  村民F:25株。

  记者:一年收成大概是多少?

  村民F:每株18斤

  然而同一批种下的另一片核桃林由于没有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6年过后依然是只见树苗不见林。

  胡亦:这片核桃基地和我们刚才那边看的是前后种植的,但是这片由于没有纳入退耕还林的那里面,所以老百姓为了吃粮的问题,所以还要在这片土地种粮食,所以种就影响核桃树的生长。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打尖乡也在探索把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结合起来。

  张帆  贵州省望谟县打尖乡书记

  张帆:使群众暂时的困难通过民政渠道解决,那么他们长期的未来的发展,未来的脱贫致富路子通过造血式扶贫开发,通过我们种植项目,养殖项目,还有其他发展项目齐头并进。

  主持人:在全国所有的省市区当中,贵州省是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这里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要发展养殖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只能向大自然要土地。多年的开发已经导致水土流失,部分地区石漠化加剧。很显然,在土地上做文章已经不是长久之计了。长期阻碍贵州发展的交通问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而从长远看,除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外,提高当地教育文化水平,将是改变这些贫困山区群众生活面貌的有效路径。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解决贫困最有效的途径依然是教育。"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但在一些贫困山区,教育仍然十分落后。目前贵州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只有30%多,比全国低20多个百分点。在黄定原所生活的光明村,至今还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

  目前贵州省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只有30%多,比全国低20多个百分点。在黄定原所生活的光明村,至今还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黄定原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黄定原:我上到初中我就有了这个梦想。因为如果我们农村人如果不好好读书的话,你回到家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在这里能做什么呢?真的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努力,时时刻刻都要努力。

  谈到自己梦想的大学时,一直很兴奋的黄定原突然间变得羞涩了。

  记者:有自己梦想的大学吗?

  黄定原:我有,就是能够考上,能够考上我心中的那所。

  记者:你心中那所是什么样的?

  黄定原:我不好意思说。

  虽然黄定原没有告诉记者他梦想的大学,但是却说出了他最大的心愿。

  记者:你心里想的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黄定原:我觉得很大的,大千世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

  记者:真正到外面你刚才所说的大千世界,你想做些什么?

  黄定原:让父母们都过上一个好的生活,这是我最想得到的。

  主持人: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每个人心中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一首《梦田》唱出了每个人心里的梦想。对于贵州山区的黄定原来说,考上大学就是他最大的梦想。他的梦想朴实而简单,就是要让自己和家里人都过上好的生活。这是他的个人理想,也承载了一个贫困地区亟待发展的梦想。应该看到,摆脱贫困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走上整体富裕的。扶贫要靠各级政府的齐心协力。就在今年两会期间,贵州省省长赵克志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省委书记栗战书也提出,贵州不能再拖全国的后退,在新的十年要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我们希望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贵州能战胜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难题,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同时我们也知道,摆脱贫困不能靠简单的输血,要结合当地实际,找出一条造血的道路来才能让当地人看到希望,实现梦想。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