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05日 13:31 来源:东方早报
“金陵十月丹桂香,潘总慷慨奏华章,认捐善款三千万,中国首善作榜样……”这首打油诗,是一部名为《黄埔露灵滋 大爱无边》电视宣传片的开篇语。诗中的“潘总”则是南京黄埔露灵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黄埔)的董事长、南京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潘锴红。近日,这位近两年高调活跃在南京的知名“慈善家”被检察院批捕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各方震惊。
“认捐”3000万元 已捐出120万元
2010年下半年,随着南京黄埔董事长潘锴红的几个大手笔动作,南京突然又冒出一位知名慈善家。
先是2010年10月22日,潘锴红一次性向南京市慈善总会“认捐”慈善冠名基金3000万元(“认捐3000万元”是指,每年只需捐出这笔钱的利息,直到捐满认捐的3000万元为止。截至案发,潘已捐出120万元),这也是被媒体称为南京市慈善总会“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单笔冠名基金”。接着,潘锴红因上述善举,当选为南京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并以该身份频频现身于其公司及社会上的多个慈善募捐场合;当年年底,当地媒体频频报道慈善家潘锴红的事迹;今年1月14日,南京一家报纸用两个版的巨大篇幅介绍这位民营企业家的“慈善之路”,历数了潘锴红一年多来“高密度、多频次、大手笔”的善举,并称“慈善事业已成为其公司日常运营的一部分”。
早报记者采访发现,成立于2009年的南京黄埔,直到去年年底之前,一直在南京众多企业中寂寂无名。
在外界眼中,这家生产美容化妆品的企业多少有些“神秘”或者令人难以捉摸。譬如,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走进这家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公司的惊人业绩或奖牌,而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大幅彩绘以及近百面锦旗;甚至要想成为公司的客户,在购买产品之前,都要最少捐款20元(多则不限);公司还宣称会拿出利润的20%~30%用于慈善事业……
非法传销曾获刑两年 出狱后更名“潘锴红”
然而,这样一个在外界看来极具爱心的慈善家,却于今年2月被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警方侦查发现:2010年9月到今年1月,南京黄埔打着“爱心捐助”的旗号,以“做慈善”为借口,动员不特定对象,通过购买4种产品成为该公司不同级别的4种“爱心使者会员”——爱心仁者、爱心行者、爱心达者、爱心尊者,再通过实施联爱计划,即以23%的高息引诱,购买公司产品(化妆品等)分红投资方式,非法吸储400万元。
据警方披露,近300多人成为受害者。而潘锴红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也向警方交代,他每月工资6000元,月底“必须捐助”1000元做善款。而此前,潘锴红对外宣称,公司内外所有的捐款均是捐款人自愿而为。
早报记者获悉,早在2006年12月潘锴红就曾因非法传销(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出狱后,“潘凯红”更名为“潘锴红”,并利用他人的身份证登记注册了一家公司。
从传销犯潘凯红到“慈善家”潘锴红
一个伪慈善家的行骗路线图
早报记者调查发现,被媒体宣传成为知名慈善家的潘锴红,实际上早在成名之前,就精心策划、包装了自己的行骗之路。他的行骗技巧,就是大打“爱心牌”、“慈善牌”。
如今,“复盘”潘锴红的成名之路,可清晰看到他精心策划包装出来的行骗路线图:首先,通过惊人数额的大手笔捐赠,吸引外界的关注,并获得政商资源,如结识政界要人、商界名人等,并获得社会职务或荣誉(如当选南京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其次,把他与这些政商名人握手、会见的合影及相关荣誉证书等,作为他对外宣称的“信用凭证”,并吸引媒体的大篇幅、密集曝光;再次,自己的高知名度的“名人效应”被转化为公司的广告效应,吸引大批仰慕者、追随者和潜在客户;最后,依据自己占据的高道德地位优势“忽悠”、欺骗社会上的普通大众“投资加盟”公司、许诺以高额回报(23%的利息)并参与公司的分红。
其中,名人和媒体都成为这位“慈善家”利用的工具。如,潘锴红在重要的场合,总喜欢把自己与南京的另一位慈善家、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牵涉在一起,无论是在接受媒体采访还是自己对外广告宣传,都屡次提到自己是“以陈光标为榜样。”
早报记者查阅了有关潘锴红及其公司的文字及影像资料,结果发现了伪善者包装自己的更多操作要点。例如:包装个人经历,特别是铺陈渲染自己苦大仇深的童年,试图向外界表明他们最初的动机是源于感恩社会;修改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履历,譬如,搞过建筑承包就宣称自己从事过房地产开发,原本因传销被捕入狱的经历则被其抹去,给自己重起一个名字(原名潘凯红)然后重新伺机行骗;在接受采访时,必定讴歌“党的政策”,呼吁企业家或富豪群体,要“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目的是树立自己的良好公众形象以及把自己“洗红”(给自己戴上红帽子)……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