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公司重组频搁浅 折射监管政策现微妙变化

2011年05月18日 10:58 来源:现代快报

  年初以来,A股上市公司出现多起资产重组戛然而止的案例,从ST宝利来、ST宜纸到大立科技乃至最新的华芳纺织,尤其近期几乎停牌宣布重组的公司复牌时均以失败告终,致使利好转瞬成利空,在市场上一时显得既惊悚又滑稽。

  上市公司酝酿重组十之八九以搁浅告终的景象,在A股历史上颇为罕见。华芳纺织昨日公告,鉴于市场环境近期发生重大变化,拟注入资产业绩波动较大,继续进行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给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及控股股东华芳集团承诺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不再筹划前述重大事项。

  回查资料,华芳纺织酝酿上述重组已有波折。公司曾于3月31日公告,正筹划重大资产收购暨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并将在该公告刊登后5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及方案论证。至4月8日,公司并未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转而公告,控股股东华芳集团正在酝酿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再至5月11日,华芳纺织又称,公司拟不再披露资产重组预案,直接披露资产重组的正式报告。公司拟于5月24日召开董事会审议本次资产重组事项,预计复牌时间为5月26日。有此一波三折,但最终公司却只能以“注入资产业绩波动较大至重组搁浅”收尾,令市场错愕无比。

  投资者质疑的是,拟注资产业绩波动理应在筹划重组之时便已知晓,如今反复论证后以此为由,难逃推诿之嫌。但实际上,在证监会正对重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的政策背景下,审核标准与口径仍在弹性变动之中,华芳纺织或许情有可原。如证监会5月13日下发《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要求借壳标准趋同IPO、拟借壳资产需持续两年盈利等。

  但另一方面,更多接受采访的资深投行人士却表示,类似案例更有可能是出于内幕交易被监管部门发现而主动劝退的。其背景是去年以来,证监会对于重组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空前强大,大半以上的重组搁浅案例都缘由于此。如福建南纸昨日公告,5月16日接到控股股东通知,称其与相关的战略投资者多次商谈,一些重要事项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终止本次重大事项运作。而此前,公司股价在停牌前一日涨停。又如大立科技,4月6日公告,由于重组方案涉及各方利益,各方未能就资产重组预案达成一致,公司决定终止此次重组事宜。在停牌前1个月,大立科技股价出现了快速拉升50%的“预热”景象。

  快报记者 郭成林 张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