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8日 13:18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国外知名财经媒体彭博社最新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全球投资者预计,人民币将在2016年之前实现可自由兑换。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说人民币国际化,要增强国际话语权,降低外汇风险,实际上国际化的前提就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它意味着我们既可以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或其它货币,也可以将美元等货币兑换成人民币,不限金额,不限用途,想换多少就换多少,不受监管政策的限制。而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仍然不可以自由兑换,这已经成为妨碍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阻力。
那么什么是在资本项目下不可以自由兑换呢?按照国际上的说法,货币兑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三是完全可兑换,也就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都可以自由兑换。经常项目指的是进出口贸易、各种服务收支等;而资本项目,通俗地说就是任意资本,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情况是,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已经放开了,而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就是说大陆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股票、外汇、债券等,国外投资者也无法直接投资A股市场和国内债券等。有人举例说: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见过外汇市场上有炒人民币的吧?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中国正在逐步实现人民币在海外的有限自由兑换,比如说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自由兑换市场。中国央行也开展了与印尼、阿根廷等国家央行在内的海外金融机构开展货币互换业务。
那么,人民币将会在2016年之前实现自由兑换,并且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这种说法靠谱吗?未来几年如果实现自由兑换,会不会出现一些专家所担心的大起大落的情况?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中国社科院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
自由兑换操之过急 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尚不完备
主持人:首先想请您判断一下,2016年之前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是步伐太快了,还是完全可预期的?
杨涛:对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点过于乐观了。我们可以看到彭博社的调查更多是针对投资者来进行的,投资者相对于学者来说可能会更加激进一些。
如果从现实中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会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在贸易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比重在上升;第二,作为经营投资的主要货币;第三,作为储备的主要货币。在现实当中,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只是在贸易结算中作为结算货币的程度有一点规模,其它方面仍然没有进展。
另外从理论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货币想成为国际化货币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比如这个国家要有完善的经营体系,要有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要有政治体系的稳定性,还要在国外有稳定的人民币供给来源。综合这样一些因素来看,我们国家还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比如国内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人民币的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资本项目也没有完全可兑换。所以我个人感觉,到2016年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恐怕节奏还是太快了一点。
自由兑换后 人民币可能遭受更多冲击和影响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很多财经人士的评论,其中叶檀就说,目前人民币不太适合自由兑换。她说,如果人民币自由兑换,短期内就会经历从大涨到大跌的过山车行情,给中国经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而且她说不要以为西方世界真的就不控制汇率,从美国到日本量化宽松、在货币市场的直接干预都说明市场化是逼迫他人的说辞,而自己不会规规矩矩的照章办事。您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杨涛:如果内部的机制不够稳定,比如说央行或者说监管部门对于短期资金冲击的监管能力相对较弱,那么很可能会在货币自由兑换之后遭受更多的冲击和影响。
客观来说,对于任何国家,实际上实施的不是完全的自由浮动的汇率,都以某种方式对汇率市场进行某种干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更高的干预技巧和能力,那么就会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优势。
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增持黄金储备但未必影响国际金价
主持人:有观点说,要成为储备货币,一国的货币必须有相当大的稳定性;要想保持它的稳定性,就必然要和黄金发生联系。因此我国必须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这样我国的黄金储备会上升,届时国际金价应该会有所上涨。这个观点您同意吗?
杨涛:这个观点需要一分为二来看:
一方面从整个国际货币史来看,黄金储备在奠定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二战结束之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中,黄金的地位一定程度被削弱了,但它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未来我们国家适度增加这种官方持有的黄金储备,从方向上肯定是对的。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增加黄金储备,既可以直接购买实物黄金,另外也可以通过间接购买国外金矿公司的股票从而间接拥有海外黄金。在这个过程中,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除了我们刚才谈到的央行可能持有黄金储备之外,还受到其它一些工业需求,以及一些经营投机需求种种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国增持黄金储备会对黄金的价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