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苏小企业通胀式生存:2008年起加薪 工人三进三出

2011年06月03日 11:52 来源:东方早报

效益难增已经成为目前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难题之一,何况还是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前提下。新华社 图  效益难增已经成为目前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难题之一,何况还是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前提下。新华社 图

  早报记者 是冬冬  

  “现在工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跳槽太频繁了。”苏州某民营纺织企业负责日常管理的吴莹(化名,女)感叹。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多个省市再一次上调基本工资,钱包逐步鼓起来对工人是件喜事,但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却给企业盈利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

  吴莹直言,工人待遇的提高,不等同于工厂效益的增加。

  “相比去年,工资涨了20%左右。”吴莹口中的20%,就是今年2月江苏省刚上调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涨幅——包括南京和苏州在内的一类地区由之前的每月960元涨至1140元。 

  这家位于苏州的纺织企业主要生产家饰布,出口俄罗斯等欧洲市场,大约有200名工人。 

  吴莹告诉早报记者,公司开出的薪水中,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全勤奖和各类社会福利。 

  “我们是计时制,按照工人工作小时付工资,但现在提高了工人的工资,他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可能提高,生产成本又上去了。”吴莹说。 

  相比20%增幅,王刚经营的徐州一家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似乎更棘手。

  据王刚介绍,相比七八年前,自己工厂工人的工资涨幅已经超过4倍,而成本在此期间涨了大约40%。 

  王刚称,工资在2008年就已出现上涨苗头,但幅度比较小,从去年以来,涨得最厉害,“现在工人一开始就提涨工资,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屈服于工人的要求,要不然怎么开工生产。”

  据了解,王刚的企业目前工人平均月薪在2000元上下,熟练工人在2600-2700元左右。 

  与王刚相似,拥有一家贸易公司和一家服装加工厂的林捷也同样面临工资上涨的压力。林捷称,2005年时,针织工人的月薪在1200元左右,而现在至少达到3000元,“2008年开始涨,但2010年涨得特别厉害。” 

  效益难增已经成为目前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难题之一,何况还是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前提下。

  “承诺做出去了,但压力也更大。”王刚叹息道,现在行业内很多企业是越做越亏,有些干脆暂时关厂停业。 

  但面对记者,王刚不肯透露工厂盈利到底如何,只是简单地称“赚钱是一年比一年少”。 

  央行6月1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称,一些地广人稀、劳动力相对短缺、对省份外劳动力依存度较大的西部省份,劳动力价格涨幅相对更大,调查显示,2010年新疆伊犁建筑工地木工、瓦工工资上涨20%-50%;吐鲁番畜牧业养殖大户反映,2010年雇佣男劳动力工资比上年上涨40%左右。 

  上述报告称,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则称,去年城镇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增长14.1%,高于2009年的6.6%,年平均工资超过2万元。 

  拉长时间跨度来看,眼下的涨薪潮,可能是在“还旧债”。野村证券此前对中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做出的估算显示,1994年至2008年,劳动生产率年增速20.8%,同期制造业工资年涨幅仅13.2%。 

  跳槽频繁

  集中“还旧债”的成本并不低。 

  工人在告别了低工资的同时,企业却面临着员工大幅跳槽的局面。 

  吴莹介绍称,现在许多年轻的工人流动性很大,“很多都是来来回回的,三进三出的都有,有些做了一两个月就走人了。”吴莹认为,员工流动大主要还是对工资不满意,尽管目前的收入普遍比以前高。 

  流动性高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招工难。多家企业表示,现在工人提出的要求比以前多多了。 

  林捷告诉早报记者,现在公司招人越来越难,“你去招聘,应聘者会给你提要求,他们甚至会和你说,现在物价上涨,如果不给令人满意的工资的话,租房都租不起,生活不下去了。” 

  工人们的上述要求并非无理。央行2011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为调查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调查同时显示,有35.4%的居民认为2010年整体物价上升幅度为5%~10%,另有46.6%的居民认为幅度在10%以上,且边远欠发达地区居民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对价格涨幅的感受度更高。 

  林捷称,不少工人觉得不开心就走了,因为他知道一出厂门就能看到许多招聘广告。 

  “工人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什么负担,想走就走。”王刚说,有些工人宁愿不要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因为这样可以随时走人,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 

  王刚笑称,对工人不能太苛刻,提出的任何福利都要尽量满足,“老板难当啊。” 

  生产转移

  在越演越烈的通胀趋势下,企业面临的还不仅仅是“被涨薪潮”。 

  在高工资和高成本面前,不少企业只能选择转移生产基地。 

  林捷的服装厂就是一个例子,这家位于安徽凤阳的服装加工厂每年在工人成本上比在江苏同类工厂能节省20%。 

  “在安徽建厂主要考虑成本低,这边工资在1500-1800元,苏锡常则在2500元上下。”林捷说,另一个优势就是相比江苏,安徽招工相对简单。一般,林捷先通过在常熟的贸易公司接受订单,之后转给安徽工厂生产。

  林捷的选择更像是目前企业的一个缩影:在一线城市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向内陆二三线城市扩张。

  从去年开始,富士康便开始大规模从深圳向内陆城市转移,包括成都和郑州等劳动力成本略低的城市。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考虑内迁。王刚表示,不会考虑迁往内地,“内地的生产效率不一定高,工人积极性也不高,离家近一点比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工资上涨带来的产品成本的提高,使得中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有些客户都选择去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下订单。”林捷表示,只要稍微一涨价,国外买家都会选择其他供货商。 

  林捷算了一笔账,柬埔寨工人月薪大约在100美元,而他工厂的工资是300美元,光工资这一项他就要多付出两倍。 

  如果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原先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丧失优势。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曾表示,未来五年内中国低工资优势将会消失。他认为,供应链已经在被打断。

  美国雷克兰工业公司CEO赖安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中国的生产成本继续以目前这样的速度提高,墨西哥在两到三年内将再度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 

  不过,由于东南亚国家鲜有中国如此规模的供应基地、货运基础设施和熟练工人,吸引企业转移仍欠火候。

  海外挑战

  不断上涨的成本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中国企业苦不堪言,但同时又让海外制造业看到一丝商机。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在5月发布报告称,到2015年,美国可能领先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其理由就是中国不断上涨的工资和人民币升值。

  报告指出,美国跨国企业投资本土的浪潮已显现,一些原本在中国设厂的美国企业纷纷表示可能在未来数年内回到美国设厂。工程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表示考虑在美国生产原先只能进口的建筑挖掘机,玩具巨头Wham-O已经将飞盘和呼啦圈的生产工厂从中国和墨西哥迁回了美国。

  报告称,虽然目前中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但到2015年,中美两国的工资差距将缩小。报告分析,中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美元,美国工人22美元,但4年后,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有望达到美国同行的17%,加上美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美元贬值和其他运输成本等因素,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美国劳工部曾指出,今年1至3月,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价格折合成年率的升幅为5.2%,这是2008年8月以来的最快升速。(编注:央行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迫于成本上升压力,多数被调查企业2010年实施了提价措施——平均调整价格1.5次,其中有23.4%的企业提价幅度在10%以上。49.7%的被调查企业反映2010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了10%以上,其中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涨势最为明显,这一比例分别为64%和52.5%;超过八成的企业反映主要原材料变化对企业生产影响较大,其中制造业这一比例最高。) 

  通胀的压力并不只是带给中资企业,中国欧盟商会5月发布《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1》显示,51%的受访欧盟企业将通货膨胀视为其在华未来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并称不断攀升的劳动和原材料成本将对未来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率构成威胁。 

  数据显示,近年来更多欧洲企业感到了通胀压力。66%的受访企业对于劳动力成本预期持悲观态度,46%的企业对原材料价格预期感到悲观,这两项比例在去年分别只有52%和31%。其中,工业品和服务行业对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最为担心,超过七成的企业持悲观态度。 

  国际猎头公司摩根麦肯利上海办公室总经理黄微雯告诉早报记者,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企业,都在承受成本的巨大压力,“外界不一定能察觉到外企的涨薪,但其实很多工资上涨是包括在福利之内的。”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多个省市再一次上调基本工资,钱包逐步鼓起来对工人是件喜事,但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尤其给中小企业的经营乃至生存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