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 百户农民拥有13.2辆车

2011年06月21日 11:37 来源:成都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尹婷婷) 收入大幅增长82.9%,生活消费支出提高88.5%,高档家电普及了,住房面积更宽了,衣着舍得花钱了,连象征富裕生活的家用汽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农家了……从2005年到2010年,成都的农村居民生活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与城里人的差距更是明显缩小——

  昨日,市统计局发布《“十一五”我市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专项统计分析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2286元、3065元;比上年增长1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4:1,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3.22:1,全省为3.01:1。可见,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收入篇

  人均纯收入增至8205元 五年增长82.9%

  数据显示,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5元,比2005年增加3720元,增长82.9%,年均递增12.8%。其中工资性收入3776元,增长108%,年均增长15.8%;家庭经营纯收入2975元,增长38.7%,年均增长 6.8 %,财产性纯收入722元,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1 %,转移性纯收入732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3%。

  财产性纯收入转移性纯收入增长最快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构成中,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的增长幅度最快,这主要得益于我市规范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推进,改善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途径,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支农力度逐步加大,农民由此得到实惠。2010年全市发放2009年的耕保基金共计19.59亿元,每个农民因此得到了约300元的实惠;农民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0%;人均租金纯收入270.99元,增长1.64倍,年均增长高达21.4%。

  城乡充分就业 工资性收入是增收主导

  “十一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加之各项政策的落实,使农民收入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五年来,工资性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5 年的40.5:47.8:11.7变化到2010年的46.0:36.3:17.7,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下降11.5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比重提高了6.0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逐步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主导。五年间,农民人均收入中二、三产业收入比重由2005年的30.8%提高到2010年的35.1% 。

  消费篇

  恩格尔系数降为40.7% 五年下降5.8%

  在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796元,比2005年的3074元增加2722元,增长88.5%,年递增13.5%。

  我市农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6.5%降为2010年的40.7%,下降5.8个百分点。2005年我市农民生活消费结构序列为食品、交通和通讯、居住、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而到2010年,我市农民生活消费的结构顺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顺序为食品、交通和通讯、居住、衣着、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在消费构成中,居住消费比例上升1.4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消费比例上升了1.2个百分点。

  生活质量篇

  农村居民吃穿住行用的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体现生活质量的吃、穿、住、行以及用的水平,我市农村居民都在明显提高。

  吃:膳食结构明显改善

  吃穿用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民的食品支出结构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农民膳食结构看,粮食、蔬菜等植物性食品数量下降,肉、禽、奶、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和水果消费量均不断增加。

  穿:越来越讲究款式质量

  农民衣着向成衣化发展。五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衣着的消费欲望较为强烈,以前那种“一衣多季”的消费模式正逐渐被改变,农民越来越讲究穿着的款式、花色和质量。 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购买服装3.62件,与2005年的2.14件相比,增加了近一倍。

  住:面积更大装潢更高档

  吃穿需求满足后,住行的水平也明显提高。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住房面积48.8平方米,比2005年的39.8平方米增加9平方米,增长22.6%。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24.98平方米,砖木结构面积19.15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长23.1%和10.6%。2010年两者占住房总面积的比重达到90.4%。我市农村居民在住房越来越宽敞的同时,开始逐渐重视住房的内外部装潢和室内配套设施。2010年,我市农村居民用于住房内外装潢和室内配套设施的支出为88元,比200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29.9%,住房装修支出占居住支出的比重由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13.8%,五年时间提高6.7个百分点。

  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住房价值为2.49万元,与2005年相比,增加1.53万元,增长了159.4%,年均增长21.0%。

  行:汽车进入普通农户家

  农民家庭的高档耐用消费品数量明显增加。2010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124.1台,增长15.4%;电脑17.4台,增长3.1倍;另外,象征着富裕生活的家用汽车也逐渐进入了普通农民的家庭,到2010年末,我市农民每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13.2辆,比2005年增长3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成都日报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