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南昌:宜居昌南新城 冲破配套瓶颈

2011年06月24日 12:39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6年前,南昌象湖南隔堤南侧的一片沼泽中,酝酿建设一座集35万人居住、工作的现代化新城。今天,这片热土上,建设交付使用的各类商品住宅已经达到600多万平方米。但是,已经入住的2万余居民,都面临诸如生活出行、入学、就医等公共生活设施配套不全的烦恼……2011年6月17日上午,由江西日报、江西省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共南昌县委、南昌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昌南新城党工委、管委会协办的“2011宜居昌南新城高峰论坛”,在昌南新城成功举行。有关部门的领导、行业专家及新城区配建项目工作人员、新城区开发商与居住业主等,150余人集思广义,共同探讨破解配套难题的有效办法。

  嘉宾寄语

  公共配套是城市宜居重要元素

  陈赛文(江西日报社副巡视员)

  进入新世纪,在“大崛起”和“城镇化”背景下,南昌城市建设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其中在滩涂上崛起的昌南新城,更是一朵新城建设的奇葩,正在省城城南绽放。然而,又如其他新城区一样,昌南新城目前也面临着公共配套建设相对滞后的难题。为此,江西日报联袂省房协、中共南昌县委、县政府,共同发起举办本次“共话公共配套、共建宜居新城”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以期寻找制约昌南新城公共配套瓶颈的突破口。

  公共配套是城市宜居的重要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诸如“舒适度、便捷便利、幸福指数”等更高层面的宜居内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公共配套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可以说,公共配套直接影响到居住人气的聚集,决定着新城进一步拓展的活力和速度,决定着城市宜居的质量与水平。

  公共配套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范围涉及所有公共领域。因此,公共配套需要有公共财政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建设机制,需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建设。

  新城建设与配套应做好三篇文章

  高浪(江西省住建厅副厅长)

  创建宜居城市,要坚持三个先行,防止三个弊端,做好三篇文章。

  坚持三个先行,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服从规划。要打造一个新城,先要有统一规划,集中布局,集约发展。第二,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造一个宜居的城市,就要完善城市的功能,加大对道路、水、电和燃气、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只有把这些城市功能完善后,才能带动城市人气。第三,坚持生态先行。以生态引领城市建设,做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新城开发建设要防止三个弊端。第一,防止建筑过密。过度的密集会带来交通拥挤、设施缺乏、特别是防灾的能力受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宜居城市的建设。第二,地下工程的轻视。一套先进的雨水排序系统,是保证城市血脉畅通的基础。第三,提高建筑寿命。我国住宅建筑的平均使用年限仅30年,欧美发达国家房屋使用年限均在80年以上,百年老屋在欧洲随处可见。如果建筑的寿命很短,这是对资源的浪费,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成为问题。

  创建宜居城市,还要作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质量安全,这是一切工程的生命线。第二,做好城市建筑的节能推广。第三,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保持市场有序的措施主要是:一是加大供应,打击投机、抑制投机等不合理需求,保持市场供需平衡;二是加大保障房建设,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公共配套是新城开发重要组成部分

  陈匡辉(南昌县县长):在建设“五大组团”背景下,南昌县凭借三面环绕省城的优势,全力推进昌南组团开发建设,并初步形成了“莲塘核心区、小蓝开发区、昌南新城”三大功能片区协调发展的城建格局,尤其是昌南新城的现代生态开发特色,已经成为南昌县新城开发的亮点。

  新城要宜居,配套是关键。近年来,南昌县一手抓城市开发建设,一手抓公共配套完善,重点推进了新城区内学校、医院、公交等公共配套建设。今年,县委、县政府又把“进一步完善昌南新城配套设施”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之首,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完善新城城市功能,增加新城宜居宜业的内生动力。在实践中,我们已经清醒认识到,公共配套是新城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满德(江西师大城建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公共配套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新城能否快速崛起的有形之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公共配套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许多人认为城市的发展基础是产业经济,其实公共配套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本基础,只有夯实城市公共配套基础建设,相关产业经济才能生根开花。其二,公共配套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所有的公共配套建设,都与居住和来往这座城市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三,公共配套对城市价值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城市的土地价值和不动产价值的提升,都有赖于城市环境的提升,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公共配套环境。因此,要提升新城开发建设水平,就必须增强其公共配套建设的能力。

  规划奠定配套前景

  高霞(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2005年至今,我一直是昌南新城规划、建设的见证人——这里规划人口35万,其开发建设在南昌城市建设中举足轻重。规划之初已经融入了现代、生态、宜居等概念;考虑新城的未来发展需要,特别预留了大量建设用地,以备后期公共配套建设所需。

  规划中,昌南新城的公共设施配套划分为“小区级、居住区级、片区级、市级”四个等级。一是小区级别——特指楼盘小区内和楼盘小区之间的配套,现在看来十几个小区基本能按规划要求去做;二是区域级别规划,特指楼盘小区外的区域公共配套建设,目前方方面面正在完善之中;三是片区级的规划公共设施中心,分别规划在临赣江区域与雄溪河区域,主要包括大型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设施,同时在教育、医疗方面都有所考虑;四是市级配套,这主要是从昌南新城成为“昌南组团”、融入大南昌而对应的配套规划。

  仇海泉(昌南新城党工委负责人):为了打造宜居昌南新城,按照规划要求,新城区正在推进如下项目工程建设:

  一是完善教育网点,重点建设昌南二中(二期)、昌南第一、第二学校等建设;二是完善医疗布点,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二甲医院建设,加快昌大第一附属医院的建设,积极引进省妇幼保健医院入驻;三是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两个变电站建设,改变新城供电不稳的局面;四是完善治安布点,在滨江、滨河两个片区规划各建一所派出所,强化治安防范工作;五是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创造条件尽快启动新城文化中心体育公园、一代佳人文化娱乐中心的建设;六是完善菜场布点,尽快完成临时菜场建设,并抓好主题公共综合市场建设等。

  公共交通要无缝对接

  陈匡辉:如何进一步完善昌南新城公共配套,提高宜居指数?首先要解决好交通问题,实现新城区与老城区公交的无缝对接——一是加快与朝阳洲的道路通畅对接,预计一两年之内,新城区与老城区道路将完全达到畅通便捷。二是加大发展公交的投入,解决一般居民的出行问题。最近县政府和市公交公司已经正式洽谈,县财政计划拿出35亿元建一个公交枢纽站,将昌南新城、小蓝经济开发区和莲塘镇三个片区公交串通,实现“昌南组团”公交互通。另外,今年县里准备先拿出200万元,补贴公交的亏损。三是我们购置了1000辆自行车,分别在昌南新城、小蓝经济开发区和莲塘三地布点,让市民免费骑乘自行车,实现低碳、方便的出行。

  吴有根(南昌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昌南新城的公共交通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经研究后,我们首先准备把现在的25路线延伸过来,同时把现有的班次调整为每天130趟,调整后6到7分钟就有一个班次的公交;其次是从新城区的小商品市场到洪城大市场,将增开218路线公交,这主要是满足新城区居民前往洪城大市场进行商贸购物的现实方便;另外拟对212路、526路加密工程建设、建设与完善三座公交车站。

  余悦(江西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今天我来参加论坛因交通堵塞而迟到了,这让人更加明确,城市宜居离不开交通的便捷。昌南新城作为省城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向老城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更是要早统筹早布局。布局新城区的公共交通,着力点在三方面:一是规划建设与外区域、尤其是与省城中心区和南昌县中心区主干道的快速对接,方便有车族的便捷出行;二是公共交通线的科学布线布点,解决居民大众的出行问题;三是尽早规划预留好新城区内的公交线及停车位。昌南新城交通便捷,但未来是个30多万居住人口的中级规模城市,以后城区的交通必将有压力,所以现在应提早布局,统筹考虑城区的未来交通。

  生态配套全面提升新城品位

  高霞:昌南新城临江傍湖靠河,拥有相当好的生态资源,规划定位为现代生态宜居新城,因此在规划中有若干个生态休闲广场和一个湿地公园。正因有此天生的优势与规划的理念优势,新城开发一直受到各界的追捧与关注。进驻新城区的开发商,都以生态开发为理念,打造出一个个现代宜居的花园生态楼盘特色小区,个别小区甚至保留了原有湖泊和小河,迎合了现代生态新城的开发思路和要求。生态配套正是新城区的一大亮点,也是新城区最大的配套工程。

  仇海泉:围绕完善建设宜居昌南新城的总体要求,我们今年内要完成护城河抚河故道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修订完善工作,力争明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今明两年还要陆续启动三干渠改线、雄溪河及其他景观明渠的建设。努力构建通畅的象湖排水、排涝体系,打造象湖休闲景观亮点,做好新城区的生态配套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新城建设品位。此外,昌南新城的二期、三期开发,越来越接近赣江,在今后的开发中生态理念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最终,我们将通过打造“商贸新城、宜居新区、文明新城、幸福新城”的目标,实现广义上的生态配套建设。

  现场互动

  主持人:教育是公共配套的重要一环。假如我是昌南新城的业主,有小孩要上学,请问谁能向我推荐哪所学校?

  莲塘三中校长刘建保:这里的学校教育配套,从战略布局到具体实施都非常快。早在2007年县委、县政府就对昌南新城的教育网点布局做了全面部署,从小学、初中、高中各级别进行了全面规划。前年,昌南二中以昌南实验学校的身份投入使用。去年,莲塘三中启动新城规划建设,现已经进入工程的尾声,8月竣工,今年9月1号将正式招生。

  主持人:今年全国电力有些偏紧,听说昌南新城也遇到电力紧缺的问题,请问南昌县电力部门如何确保新城业主的生活用电?

  县供电公司副经理李志勇:南昌供电公司和南昌县相关部门于今年4月已经签订了电网建设的会议纪要,其中重点安排东新220KV和象湖110KV两所变电站的建设,其中一所近期即将动工,这两所变电站建好以后,都将服务于昌南新城。届时,昌南新城供电不稳的局面,将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在目前变电站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经协商,我们准备沿着两条主干道输电至新城区,这样就能加强供电的安全性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主持人:据悉,昌南新城目前已有2万余业主入住,请问城区日常管理部门,在加大建设与配套力度的同时,如何确保新城的宜居环境?

  南昌县城镇管理局局长万亚平:当前昌南新城的城市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环境卫生,也就是垃圾清理的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已经明确要做到责任到人、到地段,建立完善的卫生保洁制度,处理好各楼盘内的物业垃圾搜集,城市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垃圾托运。二是加强对目前施工的工程车辆、特别是运输车的管理,目前已经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使这些车辆不得乱倒、乱卸余土和垃圾。三是加强对市政公共设施的保护和管理,比如说绿化,要确保栽一片成活一片,路灯也要及时检修维护,确保亮灯率达到98%以上;此外,还有污水管要及时进行疏通等等……

  主持人:本次论坛,领导重视,亲临论坛现场指导并讲话,把论坛引向深处。专家演讲,激情洋溢,观点新颖,把脉昌南新城的公共配套建设,提出了各自的新建议。投身昌南新城经济建设的各方代表,也介绍了各自的配套建设情况与最新进展,并发表了各自的感言,谈出了各自的困惑与希望。与会领导专家和各建设单位一致认为,目前的昌南新城建设尽管已经粗具规模,但公共配套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投资与建设的链条很长,要真正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支持,需要各建设单位的全力以赴与协同作战,同时也需要得到南昌市民的充分理解与支持。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推动昌南新城配套设施的完善,加快昌南新城的生态建设,促进宜居昌南新城的早日形成。

  ■总监:陶国芳雷鹰

  ■策划:黄正朝曾广南

  ■主持:黄正朝

  ■文字整理:曾广南熊凤玲张恩民

  ■版式:舒艳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大江网-江西日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