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骗保行为频现 名下六处房产仍为低保户

2011年07月04日 10:20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说是低保户,房产有六处

  内蒙古“最富低保户”辩解:妻子长期生病,房子是父母的

  据新华社

  今年4月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民政局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核查低保人员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对于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骗保者”进行清理。核查过程中,大量“潜伏”在低保行列中的“富裕户”浮出水面,其中一对名下拥有六处房产的低保户夫妻被曝光后,更是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最富低保户”到底处于怎样的生活境况?他们一家三口缘何可以享受低保?近日,记者对此做了追踪采访。

  “低保户”有六处房产

  记者在包头市调查了解到,该市石拐区居民吕某夫妻均有重病在身,不能工作。2008年下半年,吕某向石拐区民政局申请享受低保。在简单核实了吕某的家庭情况后,民政部门开始按月为吕某夫妇以及他们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发放低保金。

  然而在本次核查中,包头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却在房产部门那里发现了惊人的信息:在吕某及其妻子的名下,竟有6处房产,其中包括3处柜台、1个底店和2套商品房,总面积逾300平方米。

  “他家的情况我们都比较了解,但谁也没想到他们两口子名下竟有这么多房产。”吕某所在的居委会主任高换娥回忆说,当初吕某申请低保时,居委会和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都进行过入户调查,看到厚厚的诊断书和他家的生活条件后,民政部门觉得吕某一家的确应享受低保政策,低保金很快就批了下来。

  吕家的邻居王金罗说,他与吕某做了20多年邻居,在他印象中,吕某从小就体弱多病,多走几步都会喘得不行,根本没有什么劳动能力。时至今日,王金罗仍不知道他的邻居是包头“最富”的低保户。

  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记者见到了一直陪患有乳腺癌妻子治病的吕某。吕某承认,他确实隐瞒了个人的财产信息,但他辩称,有5套房子是他父母的财产,妻子名下的一套住宅则是他做生意的妹夫为防止生意失败破产而留下的“后路”。

  核查比对了包头一半低保对象

  就发现404名低保户有二套房

  “我们这次准备对包头市所有低保对象进行核查比对,目前已比对3万多人,还有3万人待查。”包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副科长郝瑞东介绍,该市这次在内蒙古率先开展了核查比对工作,结果令人冒冷汗。

  “仅在石拐区的8200多名低保户中,我们就查出404人拥有二套住房,但估计还有‘漏网之鱼’。”他说。这400多拥有二套房的低保户,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上的低保?有没有“人情保”?即将待查的3万多人中,还会惊现何种状况?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有些拿不准。

  包头市石拐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建军用“费力不讨好”形容了最近的工作。他说,核实低保对象个人信息需要多部门配合,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在查出大量“骗保者”后,舆论却让他们备感压力。

  “如果不做这项工作,这部分人可能还要继续骗取国家的救济,但查出问题后,却会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甚至剑指民政局失职。”包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郄仁说,由于城乡居民财产核对平台尚未建立,核查家庭财产,家庭收入情况只能靠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传统方式进行,无法避免“骗保者”混入。

  “今年包头市成为国家级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城市,我们原本想借此机会肃清那些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但没料到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包头市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

  低保太“好骗”,导致“人情保”频现

  包头民政部门停发骗保人员低保金

  包头市石拐区民政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民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因此对于吕某他们只能暂作“停保”处理,至于是否要追缴之前发放的低保金,还要经相关部门研究后再做决定。

  尽管包头地区对“最富低保户”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惩治措施,但是这一现象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议论。对恶意骗保者是否“一停了之”?骗保时有发生,为何屡禁不止?又是谁给恶意骗保者打开了后门?

  在内蒙古一家事业单位供职的白香认为,低保是国家专为无可靠生活来源,生活贫困人员出台的救助措施,我们同情包头的吕某和妻子有病在身的现状,但他隐瞒家有6处房产的事实却是对公众的欺骗。

  她说,这种骗保的案例中,还总有人情牵绊,比如此前媒体曝光的江西的骆水贵,由于其子是当地民政局副局长,居然可以在死后两年多时间照领低保金,直到被人举报时管理机构才发现此事。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张海燕说,一个月几百元的低保金对富人解决不了大问题,但对困难的人来说则是雪中送炭。她说:“我们希望这项惠民政策能惠及到真正需要的人,更希望全国民政系统对低保能来个全面大清查,尤其要打击‘人情保’现象。”

  专家称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存在失职

  因为要核查居民车辆房产其实不难

  “该享受低保的人费尽周折上不了低保,媒体却屡屡曝光开着奔驰拿低保的案例,我们得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内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说,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是对“最少受益者”的眷顾,当然这种“倾斜”是政府责任的理所应当,但如果这个政策让本不该受益的人占有,则有失公平。

  潘照东认为,骗保现象频现,一方面说明这些人诚信道德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说明政府监管部门失职。按理说,民政部门对低保认定和复核程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关于低保的申领与审核,在很多地方都需经居委会、街道乡镇、区县等多重审核,而且,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与居民最接近,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应当十分清楚,为何眼睁睁地放不符合条件的人通过呢?居民的隐性收入或许难以掌握,但车辆、房产等大宗显性财产只要到相关部门调阅都会十分清晰。

  内蒙古慧聪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献华认为,要让“骗保者”及失职者承担相应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起到威慑作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