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供略小于求原 油供应紧平衡

2011年07月20日 10:02 来源:国际商报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扬后抑,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下半年困扰国际石油市场的因素依然很多,但其中大部分对油价上涨有抑制作用。如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减弱、供应状况改善、主要消费国市场干预力度加大,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等。在这种环境下,国际油价将失去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价格很可能会在目前的水平上震荡徘徊,并呈现偏弱的走势。

  上半年先扬后抑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扬后抑,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

  1~6月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为每桶111.83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4.4%;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上半年平均价为每桶98.5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5%。

  从各月走势来看,前4个月世界石油价格强劲飙升,主要受到利比亚战乱、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核泄漏导致一些国家燃料油发电需求增加等突发性因素影响,价格涨幅约在28%左右。

  五六月份,由于欧债危机加剧,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从商品期货出逃,石油价格有所回落。

  特别国际能源机构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之后,国际油价应声下跌,最低降至每桶89.61美元,随后又恢复到95美元/桶水平。

  此外,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布伦特与WTI原油价格倒挂现象日趋明显,价差从过去的2至3美元,扩至十几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北海油田日趋老化,欧洲地区原油供应能力下降;利比亚内战爆发使原本供应欧洲的100万桶/日轻质原油从市场上消失,而这部分原油又很难由中东产油国代替,因为沙特等海湾国家所产的原油大部分是重质或中质高硫油。

  总体来看,上半年世界石油市场已经从前一年的供需大致平衡向供应偏紧的格局转变,国际油价的上涨除受地缘政治和供求因素影响之外,美元贬值、市场投机、通胀预期也是推动油价走强的重要力量。

  2011年1~4月,美元对多种货币贬值幅度超过11%,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通货膨胀使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商品市场趋利避险,加剧了油价的涨势。

  五因素影响未来市场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国际石油市场所面临的供需、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环境可能要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1.经济增长放缓、能源需求减弱

  各种迹象显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呈现放缓的态势。欧元区经济持续疲弱,欧洲债务危机有蔓延、扩散的趋势,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经济体已被卷入债务漩涡;新兴经济体受通胀困扰,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今年一季度印度GDP增速降至7.8%,创近5个季度新低,中国二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美国也正在面临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风险,经济数据好坏参半,复苏势头极不稳定。

  最近,国际能源署再次下调了对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预测,将今年需求的同比增量预期从之前的130万桶/日调降至120万桶/日。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2012年的世界原油需求也只有小幅增长,增幅为1.8%,增加147万桶/日,明显低于2010年3.3%的增长水平。这表明高油价对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抑制作用在未来将会逐步显现,同时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给市场对未来的预期蒙上了阴影。

  2.供应状况略有改善,但仍存在结构性短缺

  在6月份召开的欧佩克会议上,石油输出国组织虽然没有就增产达成协议,但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已明确表示愿意提高产量、保障世界石油供应。

  5月份以来,沙特阿拉伯一直在逐步提高原油产量,6月份该国的原油日产已达到960万桶,比前一个月增加了80万桶/日,预计7月份仍将达到接近1000万桶/日的水平,科威特、阿联酋的原油产量在6月份也有小幅上升。从这一点上看,下半年世界石油供应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而6月23日国际能源机构决定在30天内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也对缓解市场供应短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沙特等国的增产并不能解决利比亚战乱导致的轻质原油供应短缺,此次IEA释放储备只能在短时期内平抑油价,世界石油供应的恢复仍存在某种隐忧。

  3.主要经济体联手干预市场、控制通货膨胀

  今年以来,不断高企的油价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成长。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消费受到抑制,并加剧了社会动荡的风险。如今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发达国家,欧元区通胀率已上升至2.7%,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美国政府也已感受到通胀导致的公众的不满和压力。因此,欧美各国都把压制原油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目标之一。而IEA28个成员国在抛售石油储备上采取的一致行动,更是体现了石油消费国联合打压油价的意图和决心,对此,中国、印度也表示了积极的评价和支持。

  欧美国家之所以采取积极的市场干预措施,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油价的攀升会给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新的威胁,只有稳定住大宗商品价格、降低成本,才能期待消费和就业状况的改善,使经济走出逆境、度过难关。因此,下半年西方国家对石油价格的干预将会继续,包括加大对商品期货交易的监管力度,打击市场投机行为等等。

  4.地缘政治形势相对趋于稳定

  目前,利比亚动乱很难向其他非洲地区漫延,多数非洲国家看到内乱给本国人民带来的直接伤害,都采取了更为保守的行动。尼日利亚上半年因选举曾爆发骚乱,但该国精英采取了相对稳妥的举措,避免了一场持续的内乱。

  在中东,沙特王室家族统治稳固,富裕阶层安逸于生活现状,社会问题不严重,出现大规模动荡的可能性很小。也门、叙利亚局势虽然尚未稳定,但对世界石油供应的影响非常有限。因此,下半年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可能会降温。

  5.货币政策转向、美元异或摆脱疲态

  6月末,伴随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美国并没有推出QE3,这反映出目前经济形势的复杂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使美国政府开始对货币政策作新的考量。

  由于美国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攀升,已经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而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有效拉动内需求、改善就业,还令美国的信用评级面临遭下调的风险,所以在未来美国政府或许会紧缩财政,采取更加稳妥的货币政策,这将使美元可能会摆脱上半年持续疲弱的尴尬局面。

  而在与欧债危机和欧元区经济的相比较之中,美元也更显出相对的优势,使其在经济动荡、充满变数的社会环境下,成为避险资金的投资场所,从而对美元构成进一步的支撑。

  短期被抑长期上行

  综合来看,下半年困扰国际石油市场的因素依然很多,但其中大部分对油价上涨有抑制作用。如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减弱、供应状况改善、主要消费国市场干预力度加大,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等。在这种环境下,国际油价将失去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价格很可能会在目前的水平上震荡徘徊,并呈现偏弱的走势。当然也不能排除由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因素导致的价格上涨。

  由于世界石油供应形势在未来总体趋紧,到2015年非欧佩克原油产量的净增长将会变为零或者负数,欧佩克的增产潜力并不乐观,剩余产能只有400~500万桶/日,而世界石油需求将会逐年上升,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及中东产油国的石油需求量每年要增长100~110万桶/日,在加上石油开采成本上升的影响,未来5年国际原油价格在总体上仍是逐步上行的态势。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抓紧最近一年油价相对疲弱的有利时机,加快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缩短调价周期、加大调整幅度,使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让中国提早适应高油价的客观环境,促进全社会的节能降耗和对新能源的开发,控制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同时加快石油储备建设,加大海外石油投资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应对更高油价的挑战。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研究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