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多城市相继出现内涝积水 地下排水管线遭诟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4 22:03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

  一、涵洞的积水一米深 泵站负责人忙打牌

  今天《经济半小时》将继续聚焦水流困局。进入雨季,不少城市都相继出现了内涝积水的情况,“到城里来看海”一时间成了流行语。一起来看看被网友戏称为“东方威尼斯”的武汉内涝的情况。

  2011年6月18日,武汉市被暴雨侵袭,24小时内降雨量达100毫米,导致多处积水,交通瘫痪。在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台阶倾泻而下,排向东湖。在武昌区中北路,出现了惊险的一幕:一名女性突然跌倒,腿陷进了坑洞里。这名女士说,她基本上看不到这个坑洞。

  不到两分钟,一位男士在同一地点再次遇险跌倒。在武昌区的一个居民小区,物业工人被灌入地下的积水堵在地下车库,库内水面不断上升。经过消防员长达6个小时的救援,才将被困人员救出。据统计,这次降雨使得武汉市中心城区立交桥、涵洞、社区、校园多处积水,积水点多达88个。

  6月18日中午,《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正在武汉采访,亲身经历了这场暴雨对于武汉城市排涝系统的考验。在沿武汉三环路向市区的行进途中,记者看到前面立交桥的涵洞积水很深,车辆已无法正常通过。

  司机告诉记者,涵洞的积水有一米深。乘客也抱怨到,他们赶时间回家,都要急死了。

  在这个涵洞前面,记者看到,车辆排起的长队已近千米。由于车辆不能通行,记者只得下车步行。在涵洞里,记者发现,积水最深处已淹没了两旁的路阶。有几辆底盘较高的大型运输车在试着冲过积水。但不幸的是,其中一辆没能冲过,在水最深处熄火了,冒出团团黑烟。这里的积水情况如此严重,相关部门知道这一信息吗?能否采取一些措施尽快排水,让车辆恢复通行呢?记者拨通了武汉市水务局的电话,报告积水的情况并请求安排救援队来排水。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市里的所有的抽水泵车都已投入到其他积水点的抢险当中,无法支援这里。在焦急的等待过程中,一些围观的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其实旁边就有一座专门给这个涵洞抽水的泵站。但当记者走到这座泵站前,却发现大门紧锁,里面根本没有人值班。

  当地居民说负责人正在打牌。

  让大家疑惑的是,这个涵洞积水如此之深,而且现在导致严重的车辆堵塞,泵站的工作人员不在岗位上抽水排涝,反而在打牌,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于是记者请当地居民带路去寻找泵站的负责人。在距离泵站几百米的一间库房里,果然有几个人正在打麻将。见到记者的摄像机,这几位打麻将的人都站起身来。他们神色慌张地说:“我们不打了,不打了行吧。”记者继续追问旁边泵站的负责人到底是谁。泵站负责人姚先生却说他刚刚接班,泵站还没通电。

  这位姓姚的泵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泵站没有电,所以无法抽水排涝。但记者注意到,牌桌上的灯却是亮着的。为什么灯有电而泵站却没有电呢?这位负责人解释说,电灯是民用电,而泵站的电是公路用电,常常停电。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位泵站负责人就是当地的一位普通居民,当初是武汉市三环路的一位包工头找着他,请他看管泵站,有积水就开泵抽水。但他干了五个月了,那位包工头承诺给的工资却始终没见着,所以他也没有什么积极性。

  看守人告诉记者,包头工承诺是(每月)给1500块钱,但现在一分钱都没给,还有五天他就干满五个月了。这五个月内他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碰到暴雨积水,泵站却没有电,而负责泵站的人五个月没拿到工资,他们对于积不积水、堵不堵车,更是毫不关心。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武汉市三环路建成后,工程方和管理方在交接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管理上的漏洞,泵站虽然花钱建了,但电费和人工费却都无人支付,所以这个泵站就像是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早在去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召开的全国城市防洪工作视频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就强调,要落实以市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将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水库、河道、堤防、闸坝、泵站等防洪工程,分解落实到街道、居委会、居民小区等单元,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但在武汉市的这座泵站,记者发现,这套责任追究制度要真正落实可能还面临很多考验。

  记者向看守人问到,如果他没讨到应拿的工资,为什么不给包头工打电话,看守人却说没有他的电话,当时也没有签劳动合同,只是口头协议,让他没事就去泵站看看。

  在这次暴雨中,积水最严重的是武汉市江汉区的新华下路立交桥,桥下积水最深超过两米。为什么这里的积水会如此之深?在平时这里的防洪防涝工作又是怎样进行的呢?2011年7月初,也就是在618暴雨的半个月之后,记者在武汉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新华下路进行调查。在桥下水务人员打开了一扇排水篦,将一根顶端带有挖勺的木棍斜插进漆黑的水中,挖出淤泥,每次都挖出满满一勺淤泥,水务人员告诉记者,管道淤积的情况非常严重。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水务局老王表示,直径300mm的管道里淤积不能超过10公分,不然就超标了。

  二、下水道塞满混凝土   城管清淤连喊:没办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管道的淤积远远超过了10公分。6、7月份正是武汉的雨季,按照相关要求,水务部门应该在雨后即时清淤,可为什么在暴雨过去了半个月,排水管道里的淤泥还如此严重呢?记者提出,希望看看水务部门的清淤记录,想了解新华下路的上一次清淤工作是什么时候进行的。没有想到,武汉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没有值班记录。记者发现,工人一直是在下水道内清淤,而下水道上的排水篦子却没人注意,这些篦子漏水的孔道已被各种泥土堵塞得严严实实,这些篦子已变成了一块石板,再碰到下雨,地面的积水根本流不进地下排水道。在记者的提醒下,水务人员才又开始拿出工具,对这些篦子进行清理。很显然,他们对于这个工作并不熟练,试了好几种工具,发现只有钢筋才凿的掉。

  记者疑惑地问,要用这么粗的钢筋吗,税务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堵塞体并不是淤泥。

  水务人员向记者解释说,附近有好几个楼盘工地,水泥等建筑材料会随雨水冲入桥下。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建筑材料就在篦子上形成了结实的堵塞体。这位水务人员说,武汉现在的建筑工地太多,给城市排水带来了很多难题,但水务执法对工程施工并有什么制约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记者从水务人员那里了解到,就算现在把它捅掉了,下雨的时候还会堵塞,雨水排不出去。仅有的应急措施就是在下雨的时候让人守在那里,把上面的泥去掉,再把沟疏通一下。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约有5000多个工地开工,武汉市水务局对6月18日的内涝进行分析后发现,全市88个积水点中,有16个积水点都存在建筑施工对排水管网造成破坏的情况。在武汉市洪山区一处道路旁边上,就有一片积水区。这片积水位于地铁施工工地门口,水色浑浊,里面甚至长出了藻类,可见积水时间很长。在水中还可以看到人为垫的砖块,可见施工的人对这里的积水已经习以为常。这位工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积水不是他们造成的,在建设初期,他们就按规定把工地内的排水管道改修在工地外面,但没想到这些管道被其他工地的施工车压坏了。

  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管道都是铺好的,但是一改道,外面那些开发区的土方车都从改道的路面走,这样把管道都压烂了。里面的下水井,要不是在工地里,也早就被压坏了。

  这位负责人还说,水务部门发现情况后,也给他们下发了整改令,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排水管道是在工地以外被压坏的,和他们无关,所以就没有对排水管道进行修复。

  工程负责人说,说到底,他已经把管道铺好了,但是被压坏就不是他的问题了。如果要整改的话,恐怕洪山区有20多处工地都要整改,不止他一个。

  在采访中这位工地负责人说,如果要修复这些管道,政府应首先把这条路封上,禁止车辆通行,他们才能挖地修复管道,但水务局的整改单下发3个多月了,他没见到哪个部门出面封路,他们也无法进行修复工作。水务部门发了整改令,但施工公司却认为条件不具备,被损害的排水管道也一直得不到修复。再遭遇暴雨,这些隐患很可能会继续导致内涝成灾。那么这种情况又该如何解决呢?记者为此询问了武汉市水务局。

  时任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 (7月21被降职处理)告诉记者,他们要加强和工程以及各部门的协调。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地方,新设施的修建,包括施工方的管理还是要加强。当记者问到应该怎么加强,从哪些方面入手时,这位处长说,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在进行“大城管改革”,施工方协调,管理方协调,这都是大学问。

  近几年来,武汉市几乎“逢雨必涝”,因为市内积水过深过多而被网民戏称为“东方威尼斯”。2008年5月3日,武汉一日之内两次暴雨,车辆拥堵直到深夜。2009年6月30日,汉口杨汊湖十字路口积水,导致交通瘫痪;江岸区解放大道渍水严重,只能靠三轮车“摆渡”居民进出。2010年7月,武汉市三环线积水,车辆排出1公里长龙,拥堵达4个小时。许多专家在对武汉内涝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认为,排水系统建设标准滞后,管网老化以及城市盲目扩建,填湖建房修路,多种原因并存,所以导致了武汉市内涝频繁。而作为一个地道的武汉人,建设部城镇水务专家邓志光又提出了另一导致内涝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管理滞后。

  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城镇水务专家邓志光说,因为现在搞建设,城市的各个部门各有各的渠道,有做地铁的,有做公路的,有做桥的。协调的工作应该是在政府层面,或者说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协调这些事情,不协调肯定会有问题的。

  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城镇水务专家邓志光认为,5000多个修路、建房和建地铁的工程同时进行,对排水设施造成大量破坏,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拿出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对排水和施工的矛盾进行协调。那么,武汉市水务局在面对这种排水和施工的矛盾时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告诉记者,城市建设对排水不可能没有影响,但是有多大的影响却说不清。城市必须建设,核心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阵痛。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只不过现在遇上了暴雨,因此建设工地受到影响,排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武汉市纪委处理了水务局多个官员,副局长被免职,接受记者采访的排水处处长项久华也被降职。这也表明内涝堵在了管理上已经是武汉市的切肤之痛。

  积水的时候泵站负责人打麻将,排水设施维护不及时这些情况,都毫无疑问地证实了管理滞后是武汉逢雨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节目拍摄结束的时候,7月21日,武汉市委对水务局的四位干部进行了处分,其中局长姜铁兵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副局长王洪胜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免去全部职务,排水设施监督管理处处长熊伟才受到行政撤职处分,排水管理处处长项久华受到行政降级处分。

  三   长沙逢雨必堵   下水管竟然塞满淤泥  

  距武汉内涝过去仅十天,6月28日,暴雨又袭击了湖南长沙。湖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下午2点时,长沙市6小时内降雨量达54毫米,多处地段严重积水。在城区一处交通要道,涵洞最深处积水漫过大腿,母亲只能背着孩子趟水上学。在积水最严重的八一桥下,公路变成一片汪洋,不少汽车在水中熄火。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左手边有一辆车陷进下水道口。

  由于暴雨导致路面情况复杂,摄像师在拍摄中也险些跌入井里。下午五点,记者又到中心城区的芙蓉路立交桥,那里水深已超过两米。

  记者:“我现在来到芙蓉路立交桥桥下,整个桥下面被积水所覆盖。顺着我的手指往那边看,有一辆小车被淹没了,可是我现在看不到车顶。”

  当地环卫、交通部门赶来营救,一名环卫工人潜入水中,将绳索系在车上,最终将车拖出了积水。

  第二天,记者与湖南大学教授,长沙市排水专家王新夏一起,再次来到大水退去后的芙蓉路立交桥,对积水原因做进一步调查。走到桥下,记者看到,这条排水沟的前两块排水箅子的孔道已经被泥土堵塞,而在第三块排水沟内,又发现了更多的堵塞物。

  同时,记者在立交桥下两侧长约200米的排水沟内发现,水沟不是被泥土封住,就是淤堵着垃圾,排水能力基本被破坏。在采访的3个多小时内,记者一直没有看到主管长沙市排水的城管部门来这里清淤。长沙市排水专家王新夏告诉记者,立交桥地势低,四面的水向桥底汇流,必然将垃圾、泥土等冲刷过来堵塞井口,所以及时清淤非常重要。

  而且,这座立交桥的下水管网位于地下三米处,属于最低位置,靠自然排水无法排出,必须依赖泵站抽水,把水排掉。

  下午2点的时候,机动车不能通行了。9点半调来大泵,到了晚上10点的时候才开始通车。

  在值班日志中记者发现,泵站当时没有开启,而是依靠较晚调来的泵车对积水进行抽排,才解除了水患。据了解,长沙市排水管网的核心地段共设置了泵站10余座,担负着人口密集地区或交通枢纽地段的排水重任,那么,为何重要的泵站会在关键时刻毫无作用呢。 

  记者问到,当时积水之后为什么不能立刻开启这些泵?湖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夏表示,(泵站排水)出口可能受到限制了,这个桥通有两个管径,一个一米二的,一个一米的。但是规划是要用两个一米五的,所以差了两个数量级。排水功能就不一定能够满足这么高强度的排水要求了,泵站就算启动也没用。

  湖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夏告诉记者,芙蓉路立交桥建于2001年,2004年王新夏等排水专家对这里的排水系统进行了重新规划,要求泵站出水管道的直径应达到一米五。然而,长沙市城管局却没有按照规划进行改造。 

  湖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夏说,立交桥下面有一根危及到桥梁安全的梁,所以当时不敢改。

  记者发现,不仅出水管有问题,水泵的管道也存在安全隐患。顺着水泵管道向下望去,透过铁板的缝隙可以看到,有水流从下面经过。记者采访那天没有降雨,但是根据记者目测,水流距铁板的距离只剩不到50厘米,也就是说,暴雨来时,这样的水管很可能无法满足排水需要。

  随后,记者来到一片新修的住宅区。这里紧邻浏阳河,是长沙市下水管网的入河排水口之一,早年经常发生内涝。但随着路面开发,地下管道实行雨污分流,入河管路也扩容了。当天,勘测人员要对地下管道的排水参数进行测量,记者也跟随他们进入了管道。

  勘测人员叮咛记者,下管道的时候要扶着中间慢慢的下,下一个扶一个。

  记者下到井底,一脚陷进了又软又厚的淤泥中。长沙勘测院工程师杨志波告诉记者,这是28号暴雨冲来的淤泥。

  长沙勘测设计院工程师杨志波说,这些淤泥就是当时雨水走的线。记者看到一条黄色的泥印,就是雨水走过的线,当时的大水也就占了这条管道的四分之一。长沙勘测设计院工程师杨志波告诉记者,必须赶快上去了,这里不能待太久,有沼气。

  杨志波告诉记者,这种大容量的泵站造价上亿元,在长沙并不多见。长沙市的排水管网最早建于明末清初,七、八十年代扩建后沿用至今。但现在,长沙城已经从解放初的7、8平方公里扩展到300多平方公里,增长了40倍,老管网成了城市发展的沉重包袱。3年来,长沙虽然投入1.5亿元,对市里1800公里的下水管网进行了勘测和整改,但这只是市内所有地下管道的一部分。28号的暴雨一来,已经整顿一半的管网还是暴露出了问题。

  长沙勘测设计院工程师杨志波告诉记者,像长沙这种地方,并没有严格的排灌设施,除了用压力管和电泵抽,就是用闸。慢慢地,江里面的水就往里面倒灌,造成淹堵。

  长沙市有湘江和浏阳河穿城而过,一直以来都是内涝重镇。1976年7月,长沙内涝,湘江边的下河街变成一片汪洋。1998年6月湘江涨水,橘子洲头被淹,行人只能靠三轮车出行。2005年5月,降雨导致火车站广场、人民路立交桥下、火车南站等地内涝较严重,造成交通堵塞。2008年7月岳麓区教师村的积水无法排出,变电站被淹,居民被困在一片黑暗中。2010年5月,劳动路与白沙路的交汇处,不少的下水道井盖被水冲掉,给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危险。2010年6月,袁家岭立交桥6个排渍泵全开,积水仍有10多厘米深。同年8月,长沙市芙蓉路八一桥路段因大雨积水,造成道路拥堵。

  和武汉一样,对于长沙内涝的原因,很多人归结于管网老化和降雨量过大。但是与武汉不同的是,长沙近年来投入了1.5亿进行管网改造,可是,一场暴雨,将长沙不再淹水的神话化为乌有,更因此受到了长沙市民的质疑。湖南大学排水专家王新夏认为,天气原因固然是形成内涝的必然原因,但下定决心、花力气进行的改造为什么漏洞百出,这与管理者的执行力不无关系。

  湖南大学的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夏告诉记者,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比以前增加了,第一是天灾的原因。第二,从城市经营管理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发展扩张比较快,规划修编了,但是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跟不上。第三,按照维护条件来说,对网管进行一年一次的维护,但有时候维护不一定到位。第四,改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原来的系统产生一些破坏。第五,有些施工、设计、管理的相对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有些地方不一定能够跟规划完全一致。

  三、下水道堵在管理   城市管理如何跟上城市发展

  通过对武汉和长沙的内涝调查得知,城市内涝,其原因不仅仅在于排水设计落后或者是设施老化,还有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许多部门对排水不够重视,以及协调统筹能力低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城镇水务专家邓志光告诉记者,在公共场所部门中,各管各的部门,有搞地铁的、有搞燃气的、有搞水的,如果中间不衔接,就会经常发生矛盾。

  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城镇水务专家邓志光认为,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仅仅看得到地面上高楼林立、地价飙涨,但是实际上,城市居民密度的增加,也使地下的管网变得寸土寸金。因为通信线路、燃气线路、自来水线路等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一旦这些线路出现问题,就容易引起重视,相比之下,下水道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了。

  同时,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城镇水务专家邓志光还告诉记者,下水道是城市管道中间档次最低的,不像自来水,搞破了,就马上停水。老百姓没水用了,问题才能反映出来,燃气出问题的话会失火,也能暴露出问题来。但是排水管网在管网系统里面地位最低,也埋的最低,不流水的时候看不出来,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很多学者认为,城市建设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视支撑城市发展的地下脉络。在日本,城市排水管网也出现过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作为一个台风频发的国家,伴随着强台风的到来,降雨量也呈现来势凶、密度大、范围广的特点。1958年,台风引起东京总降雨量达到444毫米,城市浸水面积达211平方公里。从1994年到2003年的10年中,日本全国的城市下水道排水等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兆日元。

  经历了这些沉痛的教训,日本在城市化改造进程中痛定思痛,将防水、排水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放在了重要位置,加强对主要交通干道、地铁车站等地势较低地区的排水设施的维护改造。东京每年投在城市地下水、河川排水上的预算达500多亿日元。

  东京大学都市安全防灾研究室教授小出治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重视雨水的排水处理。因为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就是降雨量超过了下水道的排水量,所以基本原则就是提高下水道的处理能力。

  东京市内绝大多数地面被沥青覆盖,大雨来时无法快速渗透。而城市的绿化改造难度较大,为增强地面蓄水能力,分担排水管道的泄水压力,在新建工程中,尽量要求使用渗透力强的材料铺路。同时,在学校、大型住宅区、公园等地大多挖50厘米深的坑,一旦需要时可以用来蓄水。

  日本还非常注重热岛效应给都市局部气候带来的变化。据近年来观测,东京每小时50mm以上的降雨量次数不断上升,超过了往年的2倍以上。而在全国范围内,也从1976年~1988年的168次,1989年~1998年的184次,激增至1999年~2008年的231次。湖南长沙市规划局工程师张民认为,入夏以来,我国城市暴雨频发,内涝严重,从现在起,热岛效应有可能使暴雨常态化,将更加考验城市的防灾管理意识。

  湖南省长沙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张民告诉记者,城市建大以后,局部的小气候就会发生变化,阳光照射下来,硬化地面的温度相对来说比泥土地、草地小气候的温度要高很多,城里的温度要比郊外高好几度,人是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出来。局部的城市有热岛效应,地面的高温垂直上升,形成冷空气对流,就容易形成降雨。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邓志光说,预防热岛效应,整个规划就是要控制中心城区人口的密度,城市在设计大建筑的时候要考虑风的组织,从风学的角度看,就是要保证空气的流动。现在的热导效应,实际上就是有一团热气停住了,又不与外面的空气交流。所以,这些水就像一脸盆水突然浇到头上。

  半小时观察:警惕“阵痛”成“重病”

  地下排水管线为什么容易被城市管理者忽视,前面专家已经分析得非常深刻到位了。在武汉,同时开工5000个工地,城市管理者求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不可谓不大;但是排水管道坏了几个月也没人维修,抽水泵站经常停电,工作人员五个月没拿到工资,我们的发展思路,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武汉市水务局那位被处分的排水处处长说,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但我们担心,这种逢雨必涝的“阵痛”正越来越频繁,如果最终变成了“重病”,城市再有光鲜的外表,也不会是一个适合人居的地方。

  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而在今年针对水利工作所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强调,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这种提高应该不仅仅是指排水设施,还应该包括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思路和执政水平。

  请继续关注聚焦水流困局,我们将揭开城市耗水黑洞----高尔夫球场的秘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