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大公国际否认滥发评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0 16:20 来源: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涂露芳)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再次站在风口浪尖,被媒体质疑为滥发评级的“最高信用批发商”。昨天,大公国际对此予以否认,称所谓一年为156个公司和机构给出AAA评级与事实严重不符,目前中国具有3A信用等级的发债主体只有220家,其中大公国际评出的只有39家,去年156个3A评级是针对这39个发债主体,根据不同等级而产生。 

  一般来说,每个发债企业一年可以发行多种债券产品,每种债券产品评级可能会涉及三种带有信用等级的报告,包括发债主体评级报告,债券项目评级报告和跟踪评级报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发债主体有多份带有信用等级的报告。

  例如,过去一年内,大公国际对中国银行的各类评级多达6次,其中1次为次级债初评、1次可转债跟踪、4次次级债跟踪。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可以有多份评级报告。

  大公国际在澄清公告中说,截至今年8月18日,中国债券市场发债主体为1680家,3A级的发债主体共有220家,其中大公国际评定的有39家,占大公国际所有评定的发债主体的11.47%。同时,在国内全部3A发债主体中,大公评级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7.73%,处于评级行业较低水平。

  在大公国际评定的39家3A发债主体中,有不少属于广受质疑的城投债。到今年6月底,大公城投类公司评级市场的份额为32.7%,高于国内其他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评级总监刚猛解释说,国内发债条件较为严格,城投债发债主体是优中选优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中最优秀的部分,其中主体信用级别为3A、2A+、2A的占比分别为15.28%、18.61%和36.11%。城投债主体信用级别最低的是A,仅有2期,占比为0.56%。同时,城投债发债主体所属地方行政级别较高,财政实力很强。其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占比26%,地级市占比48%。

  “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高达29%,中央财政收入增长27%,各级政府对城投债的偿还能力还是较强的,因此我们认同审计署的判断,城投债风险总体可控,只是局部地区和行业的投融资平台存在一定风险。”刚猛认为,由于绝大部分城投债募投项目为非经营性的公益项目,债券本息将得到地方政府财政的较大支持。

  从数量上看,城投债占地方政府债务的比例很小。截至6月底,城投债券累计余额5433亿元,在地方政府直接债务6.7万亿元的总规模中占比不到10%。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