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政部将单独监管慈善组织 红十字会不在监管之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8 08:11 来源: 东方早报

  红十字会不在监管之列 民政部官员称媒体穷追猛打郭美美会伤害慈善事业

  早报讯 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26日在安徽芜湖发布。针对近期引发慈善界地震的郭美美等事件,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会后表示,郭美美事件通过媒体的曝光,一定程度上让坏事变为好事,但媒体穷追猛打会伤害慈善事业。民政部计划将公益慈善类组织,统一从社会组织中拿出,单独由慈善司负责,开展单独的行业监管。

  曝光郭美美事件

  “坏事变好事”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说,近期发生的郭美美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坏事变成了好事,对于公益组织的自律是有好处的。但任何行为都有正面的反面的作用,“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慈善捐赠降到了冰点,如果再穷追猛打,可能会伤害到整个慈善事业。”

  徐建中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一些地方还相对贫困,也需要慈善捐助来进行帮助。“慈善事业是一个链条,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我们的公益慈善组织。它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于整个慈善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建中说,郭美美事件后慈善组织接收的捐赠出现了拐点,这是正常的,但通过政府对慈善组织的不断规范,使它们的公信力、透明规范等进一步提高,“我想它们接收捐赠的数量还是会不断提升的。” 他表示,只有规范好了,让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透明度增加了,让它们回复到国际流行的轨道上来,我国的慈善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改变“双头”管理

  由慈善司单独监管

  徐建中说,公益慈善组织近期遭遇的危机,将加快慈善行业制度、法规出台的脚步,民政部计划将公益慈善类组织,统一从社会组织中拿出,单独由慈善司负责,开展单独的行业监管。公益慈善类组织,将首先改变先找“业务主管单位”,再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双头管理局面。

  徐建中称,今后民政部慈善司将作为(国家级)公益慈善组织的业务监管机构,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仍负责注册登记。我国共有社会组织44.6万个,其中包括公益慈善类的社会组织。但据记者了解,红十字会、妇联、残联等10余个社会团体是免登记的,因此不在行业监管范围内。

  徐建中说,尽管相关部门尚未在立法层面对“什么是公益慈善组织”达成共识,但为尽快理顺对慈善业的监管,民政部门目前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三类从事公益慈善行为的社会组织,都归为公益慈善机构,将由慈善司进行统一的行业监管。

  据了解,民政部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管范围包括募捐活动的备案、规范、信息公开和财务公开等。慈善司现有职能主要是制定慈善制度和法规,将公益慈善组织纳入进来进行行业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将该组织作为一个行业来监管,能尽快实现出台统一的行业规范,实现真正的信息公开。

  官方监测数据显示

  社会捐赠总额未降

  徐建中说,将公益慈善组织纳入民政部门监管后,监管主体会更加明确,“对慈善组织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行业自律都会加强。”

  徐建中一再表示,近期的系列慈善危机事件,让公益慈善机构接收的捐赠降到“冰点”,但不会停滞我国慈善行业的脚步。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全国捐赠数据监测显示,今年3-5月,政府接收的捐赠总额约为70亿元,点对点直接捐赠给个人、不通过公益组织的捐赠数额仅为3887万元,但6-8月政府接收的捐赠总额上升到90亿元,点对点的个人捐赠数额大幅上升,达到1.27亿元。社会捐赠总额并没有下降,慈善机构接收的捐赠少了,但点对点的捐赠多了,“这说明社会公众关注慈善的意识,参与慈善的行为都在高涨。”

  徐建中说,7月15日,民政部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近日又发布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下一步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法规,目前民政部已代国务院起草好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速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

  徐建中表示,现阶段我国的捐赠大部分都是企业的捐赠,个人捐赠量占的份额相对较少,因此下一步还将专门出台企业参与慈善事业规范指南,该指南民政部在5月就已开始研讨,有望年内公布实施。

  他强调,今年民政部颁布的以及后期要颁布的法规,都是今年的工作计划,并非受郭美美等事件的影响,但这些事件一定程度上对民政部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声音

  问责风暴宣泄情绪后促进反思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信息部副主任刘佑平表示,郭美美等事件产生的问责风暴对整个公益界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一种阵痛,但从长远角度说,更像是一次公益界的洗礼。

  从短期来看,媒介将公益组织的缺陷放大,大众对这些组织骂声一片,随之而来的是拒绝捐款等行为,公益组织与整个行业相关联,一个组织出了问题,大众对公益行业的信任度降低,影响了捐赠的积极性,出现了血荒、捐款量降低,最后受影响最大的实际上还是受助群体。

  从长远来看,问责风暴的前期是大众的一种情绪宣泄,到后期就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反思,促使社会组织及政府的信息更公开透明。

  至于时间长短要看政府及公益组织应对事件的效率,如果政府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改变的措施和理性的反思,整个事件会发展成很好的良性循环。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现了谷底回升的信号。

  综合《新京报》、《京华时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