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水运产业萧条 宜昌多家客船公司酝酿停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17:26 来源: 荆楚网

  作为川东鄂西的重要中转站,宜昌水上客运在巅峰时期旅客的日吞吐量可达3万余人次,拥挤的港口、码头熙熙攘攘。随着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的相继通车,宜昌的水运客流开始持续走低,盛世难在。昨日,记者从宜昌市港航管路局获悉,2011年春运期间,每天搭乘客轮的旅客剧降至不足4000人。到了“十一”黄金周期间,这个数字更为凄凉,每天选择走水路的旅客仅为200人次左右。

  在高速、铁路的夹击下,三峡“黄金水道”客运能力无奈淡出。水运产业如何转型、续写辉煌,成了目前宜昌水运界必须思考的问题。

  昔日“水上高速”的没落

  水翼飞船曾经是长江三峡水上客运的标志之一,时速最快可达90公里,因此又被称为“水上高速”。在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通车前,水翼船以其快捷的特点,对出川入川的旅客非常有吸引力。

  谈及水翼船在三峡航道上辉煌的过去,宜昌某船务公司负责人姚先生脸上满是自豪。2005年,该公司花数千万元巨资从俄罗斯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达90公里的内河水翼船,让宜昌到重庆的水上航运时间缩短到了8小时,真正实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

  姚先生介绍,在效益最好的时期,该公司拥有12条水翼船。当时,该公司和宜昌另一家快船公司一起经营着宜昌到重庆的“水上高速”航道,两家公司30余条水翼船的年营运额加起来超过1亿。在沪渝高速开通后,快艇的时间优势不再是独此一家。宜万铁路通车后,更是从经济上对快艇予以致命的打击。以宜昌到巴东为例,从火车东站出发到巴东站,时间只要1小时20分左右,硬座的票价仅需19元。乘快艇,时间要2小时,票价在100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宜昌到重庆的水上航道,还在运营的“水上高速”仅保留宜昌至巴东、宜昌至奉节、宜昌至万县三条航线,水翼船从30余条锐减到11条,其中姚先生公司的水翼船仅剩2条还在运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已经淡出了宜昌的水上客运市场。

  对此,姚先生很无奈。当记者询问他对三峡水上客运市场的前景有什么看法时,姚先生表示,不便说,只是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寻求转型。

  多家客船公司酝酿停航

  “水上高速”的没落,是目前三峡“黄金水道”在高速、铁路的夹击下,客运能力无奈淡出的一个侧影。

  千百年来,人们进出四川主要靠水路。自三峡135米蓄水后,每年春运走水路进川出川旅客在50万人次左右。但随着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的通车,进川出川交通方式由水路为主迅速变为以汽车、火车为主,水路不再是旅客的第一选择。

  以2011年春运为例,当时正遇宜万铁路通车,宜昌至万州乘火车只需4小时,比水路快了近三倍。每天搭乘客轮的旅客剧降至不足4000人。到了“十一”黄金周期间,这个数字更为凄凉,每天选择走水路的旅客仅为200人次左右。

  在太平溪客运码头,一位从事水上客运的老板告诉记者,在两年前,这里每年春运期间客轮还是一票难求,乘船进川的旅客动辄上万人,排起的长队超过1000米。近两年,到这里来乘船的旅客开始锐减,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更是冷清。

  面对日益萧条的水上客运市场,重庆某客船公司宜昌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刘先生告诉记者,2011年春运结束后,已经有数家业内同行选择了停航。尚在运营的也是举步维艰,由于客源太少,他们也准备在年底酝酿停航。

  客运功能淡出是大势所趋

  面对水上客运惨淡的现状,刘先生很无奈,他说,“并不是我们硬件设施和服务态度跟不上,这主要是受到来自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冲击太大了!”

  在太平溪码头,记者了解到,2010年春运期间,因沪渝高速通车,由宜昌始发到重庆的多条水上航线,其客运量下滑了20%。去年宜万铁路通车,下滑的幅度就更为明显,平均在50%左右,少数甚至超过了60%。下滑幅度很小的只有发往巴东、巫山、奉节的三条航线,这主要是因为那里受到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冲击很小。

  “‘黄金水道’客运功能淡出,是大势所趋。”宜昌市港航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成为川东鄂西快速通道,加之原有的航空、水路客运共同构架出立体化交通格局,使得长江三峡流域人流、物流更为便利、快捷。而水上客运长期以来受船舶档次、航速慢、投资不足等问题的困扰,难以适应这种格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水运产业寻求突围

  宜昌市港航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宜昌水路运输的出路在于产业转型,重点延伸旅游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宜昌三峡旅游主要分为两大块:即“两坝一峡游”和“三峡全程游”. “两坝一峡游”主要行程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之间,以游览西陵峡为主,同时游览两坝间景区,由我市5家水路客运企业经营,船舶18艘。“三峡全程游”有两条线路,一是“宜奉宜”往返游(宜昌-奉节-宜昌),由15家客运公司,27艘客运船舶营运;二是“宜渝专线游”,营运船舶43艘。

  当前,游客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由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更高层次的消费心理转变,船舶作为游客吃、住、游的重要载体,必须从设计理念上发生转变,不能仅仅停留在交通运输的基础作用上。目前,重庆和武汉相继开发建设了高档豪华游船,宜昌交运集团也研发建造了适合“两坝一峡游”的高档游船,受到游客的高度青睐。

  为此,从2009年,宜昌市港航局配合我市两家大型国有水运企业--交运集团、宜港集团按分别侧重水路客、货运输发展完成了资产重组和经营调整,对坝上坝下茅坪、太平溪、大公桥、九码头四个客运港站进行了有效整合,从资产结构和经营机制上消除了长期以来相互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严重等突出问题,为三峡旅游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峡旅游向高端突破

  随着汉宜高铁即将开通运行,将和宜万铁路、武合铁路客运专线构成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据测算,高铁通车后,宜昌到武汉的时间将缩短至90分钟左右,如按30分钟或1小时一班,实现“公交化”运营,宜昌和武汉的联系将在时间上大为缩短,这对三峡区域旅游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但是,目前我市正在运营的所有游船由于建设年代久,船舶设施普遍老旧,吨位较小,服务档次较低,无法满足旅客消费需求,更多的是充当交通运输工具,游船品质提档升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码头设施差,影响我市水上旅游形象。目前,除“宜奉宜”往返游游船停靠在坝上太平溪港口以外,“两坝一峡”和“宜渝专线游”大部分船舶停靠在两坝间,比较分散。除坝上茅坪港,太平溪港和主城区宜昌港设施齐全外,其他码头设施设备相对较差,位置偏远,对推动我市旅游消费,提升宜昌旅游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位负责人建议,为扶持我市企业抓住先机,抢占三峡旅游龙头,市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扶持企业建设高档豪华游船,同时研究老旧游船的退市政策,全面提升游船品质,提高三峡旅游形象。同时,加快宜昌港站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过闸和港口建设滞后的影响,游船停靠点分散,码头条件参差不齐,景区码头与功能不匹配,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快三峡游轮中心建设以及两坝间旅游码头建设,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此外,市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对两坝一峡旅游市场进行综合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并制定行业标准全面提升两坝一峡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除由我市制定“两坝一峡游”服务规范外,还要推动湖北省和重庆市共同制定三峡全程游服务规范,实行两省联动,共创三峡旅游品牌。(来源:荆楚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