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膳食补助叫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11:06 来源: CCTV《财经频道》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名学生每天3块钱的标准,为试点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大约有2600万的在校学生将从中受益。这个计划的实施将给孩子们的餐桌带来怎样的新变化?一部分贫困地区学生现在吃饭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如何让好政策得到好的落实?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每人每天3元补助,普惠2600万在校学生,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小餐桌,为何如此牵动人心?

  记者:小朋友们你们都吃午饭了吗?

  学生:没有。

  记者:都没有啊?早上几点吃的饭呢?

  学生:七点。

  记者:七点,现在都已经(下午)一点了。不饿吗?

  学生:是。

  这是记者今年3月在贵州迁西县红板小学一个普通中午采访的画面,这所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是不吃午饭的。

  记者:中午在学校怎么吃饭啊?

  刘艳(红板小学学生):没吃。

  记者:不吃啊。那怎么不从家里带点呢?我看有的同学是带饭的。

  刘艳:吃的是玉米饭,不好意思。

  记者:为什么呢?别人吃的都是什么呀?

  刘艳:米饭。

  记者:米饭。你喜欢吃米饭?家里经常做米饭吗?

  刘艳:不经常。

  记者:多长时间能吃一次米饭?

  刘艳:几个月。

  记者:几个月才能吃上一次米饭。

  刘艳:嗯。

  这里不少学生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差,一部分孩子会带点菜汤泡过的冷饭,或者煮一个土豆带到学校,学校无力提供加热设备,即使是冬天,学生也只能吃冰冷的饭。日前,在云南广南县董堡乡的一所山村小学,这里有38名走读生,因为离家很远孩子们无法回家吃饭。记者中午来到学校采访。

  记者:肚子饿不饿?

  小学生:饿。

  记者:等会儿(午饭)准备去吃什么?

  小学生:(午饭)不吃。

  记者:为什么不吃?

  小学生:没有钱。

  记者:同学吃饭了没有?

  学生:没有。

  记者:等会儿(午饭)准备去吃什么?

  学生:方便面。

  9月初记者在江西赣州上犹县锰钢小学采访,遇上几名小学生,其中一个是背着柴火去上学。

  记者:小朋友,为什么要带着柴火去读书?

  小学生:要热饭。

  记者:这是你带的饭,为什么要带饭?

  小学生:家里(离学校)很远。

  记者:(到学校)要走多久?

  小学生:一个小时。

  几名小学生住在离学校四公里的一个村子,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去上学,自己带的饭,由于学校没有柴火,他们只能背着柴,中午时让老师帮着在铁锅上热热饭。

  记者:一顿午餐对部分困难地方的学生来说,却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这几个地方的情况经过媒体报道后,已经得到各界高度关注,日前午餐问题得到解决。

  杨东平:由中央财政来直接解决儿童营养问题 是义务教育实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关于贫困地区农村的营养状况,很多人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这也是近一两年来社会热议的话题。这次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来改善贫困地区的营养问题,大快人心。

  这个政策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是国家对义务教育农村地区的儿童义务教育状况和儿童营养状况体制改善的一个重视,也是落实规划纲要里具体的措施。规划纲要提出,要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第二,它实现了义务教育的一个价值。义务教育有一个特征,它是免费强迫、就近、免试,但这个免费的范围是逐渐扩大的。首先是免学杂费,免课本费,包括提供免费的营养补助等等,所以现在我们正先对贫困地区的儿童进行免费的补助。第三,是中央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责任,贫困地区的教育改善完全靠贫困地区自己的财力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在农村基本普及了免费义务教育以后,儿童营养的问题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现在总算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由中央财政来直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张鸿:官方和民间共同解决贫困儿童的午餐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我们管这个叫免费午餐,官方的说法是营养改善计划。为什么?因为这大半年来,一些媒体人、公益组织发起了贫困山区孩子免费午餐计划,所以现在中央政府开始贯彻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具体实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官方和民间的互动。

  民间免费午餐计划是从3月份开始发起,到现在已经募集了两三千万的资金,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金额。在170多万的时候,发起人就表示,希望能够有政府来接管这个项目,因为首先募集资金民间力量有限,其次管理起来有一些困难。现在中央政府开始推出营养改善计划,民间的公益组织对此表示,将和中央政府的680个县错开,就是政府负责最贫困的那些区域,我们就不再考虑,我们考虑另外的一些没被政策普惠到的区域,这样就有一个非常好的配合,官方和民间共同来解决贫困儿童的午餐问题。

  杨东平:由于营养不足 贫困地区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要比正常的指标低很多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在甘肃宕昌县有一个试验项目,我们有一批志愿者在那里做义务教育支干的工作,我们在那里的所见所闻让很多人非常吃惊,并表示难以想象。基本上儿童都是一天吃两顿饭,这种情况在贵州、云南很普遍,小孩到上午10点钟的时候已经非常饥饿了,所以也谈不上好的学习效率。据调查显示,在这些贫困地区,由于儿童的营养不足,平均的身高体重都要比正常的指标低很多,有的调查数据显示身高要低20厘米,这个情况是非常严峻的。

  我们在甘肃宕昌县做的是“阳光鸡窝计划”,就是每天上午十点提供一个鸡蛋,对小孩子有着极大的刺激,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还有些儿童舍不得吃这个鸡蛋,会带回家跟家人分享。

  张鸿:还应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笔钱基本上能解决一个汤,一个菜加上一个饭。当时媒体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有一个测算,这三块钱大概能满足这样的需要。他们算了一下,一个学生一年大概需要600块钱左右,一个汤一个菜加上一碗米饭,确实比中午饿着肚子强的多。

  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现在是叫营养改善计划,它不是一个直接钱的捐助,所以今年是160亿的话,那么也要做好明后年可能要增加的准备。按照国际的一些经验,比如印度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他给的一个标准是你每天热量的摄取,或者是蛋白质的摄取,和价格没关系。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一个学生要有450卡路里和12克蛋白质,每个人100克的大米或者小麦,这样他就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了,就是政府免费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营养,而不是三块钱。如果明年三块钱买不了一个鸡蛋或者两个鸡蛋,那么政府有义务再多提供一些,我相信政府会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

  免费午餐好政策如何得到好落实?

  免费午餐暖人心,免费午餐惠农民,这首流传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新民歌,唱的是柳州免费午餐工程。几个月前,记者来到融水县产儒小学时,正好赶上学校的午餐开饭时间。

  郑元秀(产儒小学学生):有肉,还有青菜、萝卜,还有黄豆。

  汪洞乡产儒小学位于一片群山之中,全校近百名学生,有一半需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郑元秀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家离学校较远,在实施免费午餐制度前,他的午餐都是大清早在家里做好带到学校,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随着免费午餐制度的实施,新举措彻底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

  毛筱钰(柳州电视台记者):这份饭里包括一两黄豆,一两五的瘦肉和三两米饭,孩子们吃了如果觉得还不够饱,米饭还可以自行添加。

  杨东平:此项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北京理工大学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在这个政策启动以后,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使这个好的政策落到实处?能够让农村儿童真正享受这个三块钱的免费午餐。从我们对学校公众的了解来看,真正要落实好这件事情,有很大的难度的。因为这给学校增加了额外的一块工作量,要有专门的教工来负责做饭,还要有一个厨房,就要一批厨房炊事员,那么建厨房,聘用新的工作人员,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而且这笔费用可能并不是这三块钱能够解决的,所以地方政府要配套的资金,所以很多公益组织的落脚点就是在建厨房,只有建了厨房,才能提供。

  张鸿:要公开账目 让家长、让社会来监督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现在直接关心的是这三块钱到底怎么分的问题,国外有一些非常好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我们自己有的地区也有一些经验,这些都可以拿来谈。比如说教训,印度最开始实施的时候,是把这个钱给学校,学校因为要投更多的钱,所以不再投入,直接把这笔钱给孩子家长或者孩子,结果就造成了孩子或者孩子家长拿了钱以后,另作他用。那么怎么才能够让这个钱直接到孩子的胃里,让它变成真正的营养?其次,我们很多时候在分这种钱的时候,第一,理论上是按贫困,但是贫困里边怎么挑?有些是说哪个升学率高、成绩好就多拿一点。那么有没有一个标准?所以我们在分之前,不要设立的标准。

  关于经验,就是要公开账目,让家长、让社会来监督。我们在这笔钱花之前,就要知道这个钱会花在哪儿,而不是之后再公开,所以要有一个非常严谨的防火堤。还有就是这三块钱是远远不够的,从总量上来说,160亿是不够的,那么怎么办?以印度的经验,或者国外的很多经验,都是政府向公益组织,向社会的民间组织来购买服务,那么这三块钱就可以撬动很多的民间慈善。

  熊丙奇:民间公益机构已经探索出的模式完全可以在政府的保障计划中实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第一个就是建立起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的机制,再有就是社会舆论也应该介入这个过程,通过舆论监督使得整个财务管理体系透明。在整个过程中,还应该继续发挥民间公益基金或者是公益机构的作用。因为在这之前,民间公益机构已经探索出较好的模式,这个模式完全可以在政府的保障计划中实施,甚至有一些地区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公益机构服务的方式来落实这样一个营养改善计划。

  张鸿: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发达国家,比如在美国和日本,他们用立法来保证中小学生吃饭的营养,;比如发展中国家印度,在2009年的全球饥饿指数排名里,一共84个样本国,印度排在65位。但现在的印度几乎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中小学免费午餐的国家,这其实和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此外,在这样的决心之下,必须有很强的执行力。

  杨东平:学校教育也关乎身体健康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过去,我们对学校教育谈得比较多是教学、教学质量和考试,但是现在关注到了身体健康。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