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化项目改变渔民生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14:26 来源: 潇湘晨报投资800亿元石化项目尚停在纸面,黄礁岛渔民的生活已经改变
大石化要来了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句诗,是很多人的梦想。生活在东海黄礁岛上的老渔民姜春友对此并不感到新奇,他说,诗句描写的正是他们的生活。
72岁的姜春友身体硬朗,面色红润。他对岛上的生活感到满意,“这里空气好,水好,吃得好,呆在岛上,人都要多活几年。”
黄礁岛位于浙江台州市金清镇东南10多公里处。岛屿幽静,规制齐整的房屋散落在海岛上,掩映在树林里。房屋正面,就是碧蓝的大海。鼎盛时,岛上有2000多人。
但现在,岛上年轻人都离开了,只留下空寂的小岛和不舍离去的10多名老人。姜春友舍不得离开,他指着用大条石修建的房屋笑呵呵地说,“这还是解放前修起来的呢。”
人走了,渔村也走向了消亡。给它致命一击的,正是投资800亿元的大石化——一个正停留在纸面,尚未获得发改委正式“批条”的大项目。文、图/本报记者刘洁 浙江报道
A
渔村的葬礼
11月1日,记者登上黄礁岛,正赶上小岛在举行一场葬礼。
从金清镇剑门港坐艘小渔船,大概半个小时可以抵达黄礁岛。岛屿边缘翠绿的植被在爆破中被毁去了一大块,“爆破时,小岛震动,洞中藏着的小动物受了惊吓,四处乱窜。”渔民说。
这里正在围垦滩涂,新建的一座海堤已经连到了黄礁岛西边的白果岛上。海堤围垦出来的滩涂水面平静。海堤工程大体已经完工,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和几台运砂车在工作。
一条黄沙公路从海堤处蜿蜒而上,爬上小岛,就像一道伤口铺在葱绿的海岛之上。仰望上去,山顶有房子耸立,这是渔村兴建的庙宇,几个殿堂摆着几尊佛像,装满香灰的香炉里残存着香枝。庙门敞开,但空无一人。
登上山顶瞭望,东海壮阔,阳光刺眼,空气清新。渔村就在山中间,房屋掩于参天大树下。在山上,听不见人声也看不到人影,只有房屋成片。突然,一阵呜呜咽咽的丧乐响起,几声礼炮响过,乐声渐远。很快,停靠在岸边的唯一一艘铁船开动了,前来参加葬礼的零星几人坐船离去。一切显得神秘而落寞。
下到渔村,才发现村子已经空了。用巨石垒起来的房屋,透着礼堂气度,然而大门紧锁。透过玻璃窗,屋里也是空空荡荡,屋前的橘子树倒是果实累累。这些房屋已被主人舍弃,有些门前长出了荒草。只有零星几处小空地上栽种的番薯、蔬菜,显出这并不是一座荒岛。
在村子里找寻很久,记者见到了姜春友。“人早就走了。”姜春友说。他今年72岁,身体还很硬朗,他说,他舍不得村庄,舍不得黄礁岛。看到记者拿着矿泉水,老人笑笑,“倒了,喝我们的泉水,清甜着呢。”
这个村庄叫黄海村,严格地说,在行政单位上只能算是村民小组。黄海村的历史悠久,姜春友住的石头垒起的房子,他说是解放前父亲修起来的。在上世纪50年代,岛上还驻着部队。
到上世纪80年代,岛上的居民已经有2000多人,也就建起了小学和中学,也有了医院,这是黄礁岛最辉煌的时候。
之后,岛上居民卷入经济大潮中,一些人离开了小岛,去开厂、去打工,村民渐少。岛上渔民的生活状况却在改善,房屋越建越好。岛上挖了井,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但到2000年以后,人稀疏了,学校也就停开,小医院也被撤,小岛孤寂了。
当天的葬礼,是小岛几年来最热闹的一天。但姜春友和另外留下来的几个老人并没有理会,闲散地呆在自己家里。安葬的老人94岁,早已离开了小岛很多年,当她葬回故乡时,从前的邻人对她也陌生了。
“葬回来也是为了方便以后迁出去。”另一位老人姜春年说,每个人都知道黄礁岛已经没有了未来,以后都要迁走,但“墓地要是再迁出去,钱不用子女出,现在葬到外地,还得花两三万元买墓地呢。”
葬礼已经结束,盘踞在岛上老人们心头的,是黄礁岛那飘忽不定的未来。
渔民的灰心
姜春年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在家里闲呆着,他和弟弟一起,忙着在岸边修补渔网。一个多月后,待渔网修补完毕,兄弟俩就可以出海摆鱼阵,每天定时捞鱼了。
姜春年对目前的状况并不满意,他抱怨脚下的滩涂被海堤阻隔而断了生计。现在,从黄礁岛上出海,他要买下两艘船:先坐一艘船从岛上出发到海堤,再把渔网搬到海堤另一侧的渔船上。他说,他费心费力,收益却不多,海里的鱼并没有多少,一个冬天下来,兄弟俩也就三四万元收入。
以前,海岛边上的滩涂,与村民们的生计息息相关,村民可以养紫菜、蛏、虾度日。“现在紫菜价格好,几亩地一年收个十多万很轻松呢。”姜春年说。
但这一切都在围垦滩涂后毁掉了。“围垦之后,说是不再属于我们,而是开发公司的地了,我们不能使用。”姜春年抱怨说。失去自己算来1万多亩,而实际只按8000亩来补偿的滩涂,村民们获得的收益是“每个人分到了不到4000元”。
新的滩涂已被插上渔网“圈地”——姜春年说,滩涂被开发公司承包给了其他人进行养殖。圈地大小不一,“面积大的,一年养殖可以有个几百万收益吧。”
在围垦之后,黄礁岛的渔民彻底灰心了。“渔村的死亡已经可以看得到”,人们离岛的速度也就更快了。到过年的时候,连姜春友也要到金清镇上,和家人们呆上一个月。
这场围垦是从2006年开始的,按照官方说法,叫做“黄礁涂围垦工程”。当年,台州路桥区在区域内掀起了一场大规模“围海造地”运动,共圈占近6万亩滩涂。
“政府要求在全区范围内收回浅海滩涂使用权证,其中黄礁的垦区共1万多亩。”姜春年说,而这块滩涂,原归黄礁、白果、道士冠3个岛屿的村民所有。
据媒体报道,路桥区向上申报围垦的名目是“扩大水产养殖,统一集约化经营”,但是,实际操作是招商引资,由一家叫九鼎建设集团的民营企业投资实施。
渔民们对这一做法并不满意。白果岛上一位渔民称,黄礁涂一带是天然苗种养殖基地,一些海产品只适合在此生产,而且是纯天然的,这原是当地渔民几代人的立身之本,如今一经围垦,原来养殖的自然条件不复存在,直接导致村民经济损失每年至少500万元。
小岛的命运就此转折。而围垦背后有关大石化的隐情,在开工两年后才为村民们知晓。台州民间环保人士的抗议声,由此绵延不绝。
C
大石化争议
现在,围垦已过去5年,但大石化工程还未完工。海堤已经兴建得差不多了,排水闸也接近尾声。只是,围垦区域还是水域,“要填平至少还得等两年”,工地上的一位工人说。
围垦背后的真实用意,是为了给大石化落户黄礁开路。工人们告诉记者,围垦区域将来就是大石化的厂区。黄礁岛上的渔民们也知道大石化迟早要来,“听说了几年,也没动静,也就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会来。”
大石化的全称叫做台州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2000年开始酝酿。台州市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显示,中石油、卡塔尔石油国际公司和壳牌石油将联手投资800亿元,在台州路桥区金清镇建设一座大型炼化项目。该项目一期包括,20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12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能力,以及一个30万吨原油码头等工程。
今年10月,有媒体披露,前述三方与“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称“这个框架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明确了各方的工作范围和目标,体现了各方合作的真诚意向,形成了各方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对项目的进程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出现在台州本地媒体。这在当地的网络论坛上被解读为“国内最大石化项目落子东海。这条对台州市而言极其重要的信息,却在本地官办媒体上难觅踪迹,这反证了它是违反民意的。”
实际上,台州民间担心此项目带来环境污染而反对的声浪从未停止。这个东海边的城市,已经经历了“黄岩的化工污染、椒江的医化污染、路桥的废旧拆解和小冶炼污染,还有近期惨痛的‘血铅事件’。”这个巨大的化工项目,让民众的担忧更深了。
不过,目前大石化还没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条”,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民意虽然反对,但也无从着手。
只是,从岛上离开的人们,仍对黄礁岛充满着念想。有人在网络上发帖说,“许多人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生命的底色在你不谙世事的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打好了。”
而一直居住在岛上的渔民们,对污染之类的问题似乎并不太关心,“已经这样了,你还能怎么阻止?”姜春年说。
对剩下的老人来说,生活早已被改变。他们只希望早点拆迁获得补偿,这样就可以安心离开,找个地方养老。
只是,真要安下心来,却也并不容易,他们还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