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美日新三边博弈:奥巴马亚洲政策关键在日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17:45 来源: 《财经》杂志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1年11月号《外交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文章发表前夕,在夏威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第十九次非正式会议上,美国力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以期打造一个美国领导下的亚太经济联盟。

  文章发表后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澳大利亚,两国签署永久性驻军协定,到2017年将有2500名美军战斗人员进驻达尔文基地;希拉里飞往马尼拉,公开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要求。随后,二人共赴印尼巴厘岛,代表美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东亚峰会。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这个标题既霸气,又含义复杂,引人浮想联翩,但无论是希拉里文中的叙述,还是奥巴马政府近期的动作,其实质都不过是2009年以来所谓“重返亚洲”政策的延续。该政策旨在帮助美国分享亚洲经济发展的红利,继续主导亚洲事务,继而维系在全球的领袖地位。

  希拉里的文章虽专辟一节谈中美关系,但奥巴马亚洲政策的成败关键在日本。

  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希拉里承认,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条约联盟是其亚太战略的支点,而美日同盟是“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石”。

  就TPP谈判而言,现有的九个成员国里,除了美国,其他八国的经济总量均十分有限,也非关乎美国经济大局的贸易伙伴。但11月11日野田佳彦宣布日本加入TPP谈判,局面随之一变。日本加入后,一旦谈判成功,TPP就将成为GDP总量第一的自由贸易区。

  2009年,日本民主党鸠山由纪夫政府上台后,一度提出建设“东亚共同体”的设想,试图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发展对等的日美、日中关系。然而,鸠山政府很快垮台,继任的菅直人政权搁置了“东亚共同体”设想,再三强调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其后任野田佳彦政府继续了这一政策思路。民主党外交政策有回到自民党小泉时代唯美日同盟论的倾向。

  不过,日本的外交政策尚在摇摆之中。这部分是因为持“东亚共同体”设想的小鸠派(即小泽一郎和鸠山由纪夫)议员在民主党内仍有不小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因为日本整个国家的重新定位尚未完成。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科技昌明,生产力发达,大有代替美国成为全球经济领袖的势头。而当下的日本,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影响力都大不如前。从经济上讲,日本的衰退势头早于美国,并遭遇中国等区域内新兴经济体的巨大挑战。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超过日本,重回亚洲第一,这给日本带去了不小的心理震动,也促使其再度思考国家的未来定位。

  在日本的重新定位过程中,中美两国对日的立场至关重要。

  美国提出的TPP谈判聚焦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内容。这些虽不是传统WTO谈判关注的焦点,却均为发达经济体日本所关心的议程。美国对美日同盟的强调也吻合日本借助美国力量平衡中国崛起的想法。

  然而,日本人的想法是复杂的。虽然加入了TPP谈判,但日本对TPP并非全然满意,国内农民协会等团体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量极力反对,这也在日本各大政党中造成了分裂。无论是民主党,还是自民党,党内高层在这一问题上的意见均不一致。此外,中国尚未表露加入TPP谈判的意愿,而日本朝野无法设想一个没有中国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今年中日韩三边FTA官产学研究正式启动,日本国内也有人建议不加入TPP,而积极推动三边FTA的想法。

  因此,在国家重新定位过程中,日本不会简单地维系、紧跟美国的思路。而这也取决于中国的作为。中国应当认识到,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中日相互依存,谁也无法单独领导亚洲。

  最近十年里,日本对亚洲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从33%上升到了52%,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而中国的贸易增长有赖于日本提供的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中蕴含的技术。另一方面,区域内的公共产品,包括维持安全稳定的制度安排,目前主要是由美国提供的。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表现出的一个明显倾向是,在全球层面继续寻求中国的合作,以维系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地区层面,以美日同盟平衡中国崛起的影响力;最后在区域和全球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在亚洲一体化进程中就存在明显的“瑜亮情结”。中日两国未来如若不希望成为“美国太平洋世纪”中的从属角色,就有必要抛弃相互顾忌的心理,深化双方在经济、地区安全上的合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