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楼市遭遇寒冬 房企卖项目卖股权割肉求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15:59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

  成交量的持续走低和全国房价的触顶回落已使房地产市场明显感到了冬天的寒意。在一年多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步步紧逼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样走入了考验生存的时刻。

  临近年底,不少中小房企无奈之下卖掉项目或公司退出行业,而抗寒能力稍强的大型房企则加快战略调整,“以价换量”来回笼资金,做好御寒过冬准备。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底和明年初,房企业绩继续两极分化将在所难免,行业内外的破产、兼并与收购将成为常态。这种变化将加速房价的下行趋势,从而挤掉楼市泡沫,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

  卖项目卖股权 房企“割肉”求活

  最近几天,武汉某小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刘杰心情很舒畅,曾经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停工了一个多月的项目又开工了。

  刘杰所在的公司几年前在武汉三环线野芷湖附近拿了块地。工程眼看快封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在限购、限贷的紧逼之下,企业的资金链骤然收紧。于是他四处找“投资商”合作。不仅找了其他地产公司,还拜访了多家投资公司、信托公司。最后,武汉本地一家知名开发商同意购买该公司51%的股权正式入主这个项目。

  刘杰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像这种“项目合作”在武汉房地产企业之间已经不少。武汉个别楼盘甚至出现5个开发商共同开发的局面,在广告上同时印上开发商、投资商、发展商等名目各异的企业名字,让购房者实在看不明白谁才是这个项目的“主人”?

  调控“紧咬不放” 房企“步步惊心”

  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是一年多来房地产调控不断升级的直接结果。从去年的“国十条”到年初的“国八条”,调控政策层层推进,房地产企业则使出浑身招数以求应对化解。

  年初“国八条”出台,首次明确要求各城市确定新建住房的价格控制目标,调整了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将二套房贷首付提高到六成。还提出将限购措施扩容到所有“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线、四线城市。以此为号角,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步伐不断加快:

  1月28日,上海和重庆两市正式启动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 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正式实行“一房一价”制。同时,杭州、南昌、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多地相继提高了首套房的首付比例或者贷款利率。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提出了扩大限购范围,抑制二、三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抑制租金过快上涨等新的调控方向……

  随着调控步伐的推进,房地产企业的状况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上市房企的季报、中报及其披露的各项数据来看。随着市场热度的不断降温,上市房企从年初明确表示“不差钱”,到年中纷纷表态要“布局二、三线城市”,再到9月、10月业绩纷纷出现下滑、库存创下天量新高……走出了一段明显的下行曲线。

  谁能在大考中得以过关?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一些实力稍逊的开发商已经撑不住了。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企业并购案例同比增长120%。不少资金实力不济的中小开发商第一批倒下。

  亿房网研究中研究员鄢峰表示,从目前的情形看,开发商才刚刚进入步履维艰的时代,“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才是开发商最艰难的时候。 ”

  在鄢峰看来,未来能生存下来的房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规模大、品牌优、实力强的大型房企;一类是具有很强产品或区域特色,在这些领域能力强,能以明显的差异化产品品牌占据某个区域市场的中型房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为了应对大考,大多数房企将加快布局三、四线城市,并抽离部分产业资本。一些上市企业则会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互动下开始退市或私有化。定位高端的开发商将以品牌和效率而非扩张土地储备来实现价值的提升。

  张月认为,高位库存不仅使巨额资金丧失流动收益,还将抢占明年新项目的销售空间,使同区域同质化项目的增多,加剧来自于房企内部的销售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降价才是企业活下去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降价才能缓解资金链日益紧绷的压力,只有降价才能消化日益积累的库存。同样,也只有降价才能使房价回归到正常合理的水平,进而让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进入更加稳定健康的“微利时代”。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研究副总监李国政看来,无论是小企业的退市,还是大企业的破产。房企数量的减少和资源向优质企业的集中,都会促使楼市加速挤掉泡沫,促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购房者。据新华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