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蓝皮书:明年物价总水平将温和上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16:13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

  昨日下午,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了2012年《经济蓝皮书》,该书系统分析了我国今年的经济形势,并对明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做出预测。“GDP”、“物价”、“通货膨胀”成为书中关键词。

  蓝皮书预测,2011年GDP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9.2%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2012年GDP增长率预计达到8.9%。而对于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物价问题,蓝皮书预测2011年全年CPI持续高位运行,全年涨幅可能达到5.5%左右,但明年物价总水平增长将呈回落态势,CPI预期上涨4.6%。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2011年国内通胀由累积释放转为逐步缓解迹象,2012年价格翘尾因素将显著降低,物价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加大。

  蓝皮书课题专家组指出,虽然从这两个月来看,物价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抑制,稳定物价、治理通胀仍是当前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不过也有专家在受访时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下一步已经不是解决通胀的问题,而是如何稳定经济,防止经济下滑,并提出应尽快转变过紧的货币政策为适当的、常态的货币政策。

  作为国家的智囊团,中国社科院每年年底都发布《经济蓝皮书》,总结当年的中国宏观及微观经济层面形势以及预测下一年度经济走势。

  记者统计《经济蓝皮书》近年来数据发现,蓝皮书对CPI、GDP的增幅预测和实际的数据相比,最多相差2.6个百分点,预测的数值和实际数基本吻合或贴近。

  蓝皮书数据

  CPI:明年增幅趋缓上涨4.6%

  2011年,“涨”字牵动人心,老百姓在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就是物价上涨。从2011年初至今的月度CPI数据给出了“涨”字的答案。

  蓝皮书指出,2011年,我国CPI上涨率持续高位运行,2011年前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5.6%,除1、2月份保持在4.9%的水平外,其余7个月上涨都在5%以上,其中7月CPI同比上涨6.5%,创下自2009年以来CPI的新高。

  不过,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步减弱,CPI涨幅将在第四季度有所回落。

  10月份,CPI从9月的6.1%下降0.6个百分点达到5.5%。这是自7月份创下6.5%新高后,连续三个月下跌。

  10月份,在蔬菜批发市场同样能够感受到变化,生姜产地市场批发价从最高的9.6元/公斤暴跌至0.7元/公斤,大白菜一元钱3斤,多买还便宜。

  根据全年的情况,蓝皮书预测,2011年的CPI涨幅全年可能达到5.5%左右。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2年,蓝皮书预测,2012年物价总水平增长呈回落态势,预计2012年CPI上涨4.6%。

  GDP:明年全年增长速度达8.9%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

  2011年全年的GDP又将增速多少?蓝皮书指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等综合因素影响下,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GDP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9.2%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2012年,若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再发生显著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经济增速虽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GDP增长率预计达到8.9%。

  蓝皮书课题组专家表示,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开始向自主增长有序过渡,国内通货膨胀由累积释放转呈逐步缓解,2011年和2012年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运行在平稳、较快的合理增长区间内。

  用工荒: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必然结束

  此外,针对2011年劳动力市场上的热点话题“民工荒”问题,蓝皮书指出,出现民工荒、用工荒现象并不表明中国人口红利的必然结束。在未来10年,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从1.92亿农村劳动力中每年转移出800万人,进而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获得人口红利,使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降到中等发达国家14%左右的平均水平。

  蓝皮书分析,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4300美元,如果按照改革开放30余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预计到“十二五”结束时,可以超过6000美元,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可以达到12000美元。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并逐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应进一步加快,以便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支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就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需要继续降低。

  专家观点

  治理通胀是GDP增速减缓原因之一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研究员 汪同三

  蓝皮书预测明年GDP增长率将有所减缓,预期回落至8.9%。至于难逃增速下降的原因,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研究员汪同三分析认为,首先是国际上的因素,美国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还在挣扎过程中,欧洲又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整个世界经济可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都会处于低迷状态,势必影响到中国的经济运行。

  另外,就是从2009、2010两年来,我们一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一个后遗症就是流动性过剩,对于价格产生的滞后影响发生了作用,于是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比较重。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的通货膨胀,治理它就会出现一个必然结果,那就是经济增速减缓。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稳定经济成重点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现在全球经济已经二次探底,美国经济复苏显得乏力,欧债危机还在加剧,新兴经济体包括“金钻四国”为了复苏采用的大规模、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也已经几近失效。可以说,复苏经济的措施是失败的,这个情况比2008年还要恶劣。 2008年是正常情况下爆发的一个危机,而这次的危机是在各项政策倾巢而出的情况下“进攻性失败”。原来危机的后遗症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危机,可谓雪上加霜。因为刺激性政策是一种赌博性做法,本就承担着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后果。

  然而,袁钢明认为目前治理通胀并不是首要任务。“现在不是解决通胀的问题,而是如何稳定经济的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要把推升经济的措施转换成稳定经济的措施。 ”袁钢明建议,下一步应将以控制通胀为首要目标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定经济、防止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同时指出,这种货币政策不应是过紧的,起码是一种常态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要恢复到16%左右,现在只有12.9%,以保持市场充分合理的流动性。

  特派北京记者 康宇、《法制晚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