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科院数据表明北京连续三年买房能力最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7:57 来源: 法制晚报

  某部电视剧的台词里有这么一句话: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工资挺高,房价更高,许多城市上班族感叹,买不起啊!

  其实买得起房还是买不起房有个学名,叫住房支付能力,它反映的是居民购买住房的能力,分为很弱、较弱、一般、较强和很强五个区间。

  社科院今天发布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1-2012)指出,在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调查后发现,今年上半年有9个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很弱,北京是支付能力最弱的城市。法晚统计发现,这也是北京连续三年都是“最弱”。

  2001年至2011年,35个大中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最弱是在2006、2007、2008这三年,这三年恰恰是房价疯涨的年份。

  另外,房价收入比是房价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是4-6。而我国房价收入比最近几年一直高达7以上。最低的年份也是达到7.2。

  绿皮书指出,如果国家调控持续,在“十二五”末期,我国的住房收入比会接近国际公认的4-6合理区间上限。

  年份比较

  房价疯涨   2007年最没能力买房

  住房支付能力是用指数来衡量的,指数在0.7以下被定义为“支付能力很弱”。

  绿皮书对35个城市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了计算,2011年上半年房价在高位徘徊,有9个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很弱。

  法晚记者对比社科院以往发布的绿皮书发现,2001年至2011年,35个大中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最弱的年份为2006、2007、2008年。

  其中,2007年最弱,有20个城市入围“很弱”,占57%。至2009年,随着房价的下跌,入围城市变成5个。不过,到了2010年,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住房支付能力很弱的城市又增加了,变成9个。

  另外,对比各年的房价收入比发现,2001年、2005年的比值都超过了9。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是4-6。而我国房价收入比最近几年一直高达7以上。最低的年份是2008年的7.2,2009年又重新回到8以上。

  ●专家解析

  居民收入

  没跑赢房价涨幅

  专家分析指出,住房支付能力跟房价涨幅、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

  2007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了7.6%,涨幅提高了2.1%,而收入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另外,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这一涨幅大大突破了2006年年初确定的3%以内的涨幅目标,也是1997年以来CPI的年度最高涨幅。

  这些原因汇合在一起,造成2007年住房支付能力最弱。

  去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受国家调控房价的政策影响,房价涨幅趋缓,低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加上保障建设增多,使得住房支付能力提高,房价收入比也有所下降。

  专家指出,如果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合理控制房价上涨,同时又能实现国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在“十二五”末期,我国的住房收入比会大幅下降,接近国际公认的4-6的合理区间的上限。

  城市比较

  连续三年

  北京均“最弱”

  35个城市中,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有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当中,北京的住房支付能力是最弱的,支付能力指数是0.39,住房支付能力很强的是呼和浩特,指数是1.37。这一数值越小表示住房支付能力越差。

  记者对比社科院以往的绿皮书发现,北京住房支付能力不仅在今年最弱,在2009年、2010年也排在末位。2010年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和今年一样,2009年略高些,为0.47,但仍是35个城市中的最后一名。

  记者对比发现,近4年以来,住房支付能力有一大特点:一线城市比二线城市差,东部城市比中西部城市差。

  如支付能力较弱的城市有北上广,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杭州、深圳。支付能力较强的城市有中部的长沙、西南地区的昆明等。

  ●专家解析

  一线城市   需求旺盛

  一线城市、东部等一些发达地区城市住房支付能力弱不足为怪,这些地区高消费,需求旺盛,人口纷纷涌到这些地区。

  专家表示,以北京为例,如此庞大的人口对购房就有着旺盛的需求,而房屋建设供应量有限,供求关系不平衡,推高了房价,就有一部分人群支付能力差。

  另外,跟地价上涨也有很大关系。城市建设开发土地,地价上涨带动了房价上涨。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成分过重,也推高了房价。

  本版支持专家: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

  主任、研究员  倪鹏飞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

  主任  刘彦平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吕风勇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谢逸枫

  特别点击

  中产阶级

  购房能力也不强

  在城市里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外表光鲜,有一定的学识文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也追求生活品质,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被称为中产阶级。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定义,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在9万-36万的人群。

  正是这么一群中产阶级,也为房价所困扰。

  绿皮书特别指出,以“十一五”国家住房人均30平方米的面积标准,首付30%,30年还清贷款来考量中产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按照一个家庭两个中产人士,人均月收入为8789元来计算,结果发现,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支付能力很弱。

  北京的中产阶级支付能力指数是0.52,上海为0.64,杭州为0.65。

  依据住房支付能力指数计算,支付房租或还贷款额不超过收入的25%为合理。以一家庭平均月供6000元来看,其还贷额已超过收入的25%。

  ●专家解析

  高房价   使中产阶级分化

  这部分人没有企业老板、技术人员那么有钱,也还不是社会弱势群体,无法申请保障房。所以这一部分人被高房价所困扰着。

  专家特别指出,高房价使中产阶层产生分化。一部分提前买房的人由于房价上涨而上升至富人阶级。以北京举例来说,在三四环拥有100平方米的住宅就可以简单地拥有200万以上的个人资产。

  另一部分中产阶层,如在高位买房,由于还贷金额巨大,疲于还贷,无力进行消费,生活水平下降。还有一部分甚至是在“蜗居”,在居高位的房价下,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

  对于中产阶级买房的问题,专家也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将中产阶层住房纳入我国社会住房保障体系,调控商品房价格,长期执行限购政策,还要让首套房优惠贷款制度化,政府适当补贴贷款利息。

  本版文/记者 王永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